全軍上下,只有他一人授過2次上將,後成副國級領導人!

2020-12-14 騰訊網

在開國將領中,建國以後,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領,只有一例,那就是洪學智將軍,這是怎麼回事呢?

洪學智在開國上將中的排名並不高,不過他打仗也不輸其他人,出生1913年的洪學智,小時候家庭比較貧困,給人放過牛,當過學徒,做過短工。

1929年,他加入了縣城的遊擊隊,並參加了商南起義,後來起義部隊與黃麻起義的31師、獨山起義的33師,合編為紅一軍,他也被編入了紅一軍。後隨部隊參加創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以及第一次到第四次的反圍剿戰爭。期間,他從紅一軍的一名班長,成長為排長、連長、政治指導員、支部書記等,由於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務,他所領導的黨支部,則被評為紅四方面軍的一個模範案例。

洪學智是個命大之人,紅軍時期,他多次起死回生,第4次反圍剿戰爭,蘇家埠戰役中,紅四方面軍主力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參加了此戰。此戰敵眾我寡,打得十分慘烈,雙方兩次交鋒,旗下重機槍連兩任連長都犧牲了,洪學智作為第3任連長,在衝鋒中,左胸也被子彈擊中,打穿了葉肺,血流不止。戰士們將他從前線抬到了野戰醫院,但是由於他傷勢過重,必須吃藥,否則隨時有生命危險。

說來他也命大,在俘虜的敵軍軍醫中,正好有他急需的特效藥,最終救活了他。1935年在長徵過草地時,時任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的洪學智,又病倒了。這一次,醫生給他吃了西藥、中藥,還打了針,還是昏迷不醒。他的警衛員看到首長沒救了,竟然開槍自殺了。

幸運的是後來部隊又找了一名老中醫,給他開了一副藥,吃了兩三次,沒想到不省人事的洪學智,奇蹟般甦醒了,不得不說他的運氣實在太好了。

抗戰時期,洪學智先是在抗大辦校多年,後來去了蘇北,在地方軍區當司令員。1942年他帶著少量部隊到黃克誠領導的新四軍第3師,師長黃克誠覺得洪學智打仗很有一套。

正好第三師參謀長到延安去,於是在黃克誠的推薦下,洪學智擔任了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上任後第1戰他就用一個旅幹掉了偽軍一個師,扭轉了當時不利的局面,還鞏固了蘇北抗日根據地。

抗戰勝利後,他被任命為新四軍第3師的副師長 與師長黃克誠繼續合作率部隊挺進東北。解放戰爭期間他先後擔任遼西軍區副司令、黑龍江軍區司令員、東北聯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通遼、四平、鞍山等重要戰役,為解放東北作出了巨大貢獻。東北戰事結束後,他又率部隊參加了平津、渡江等戰役。

建國後,他被任命為中南軍區第十五兵團第1副司令,參加了渡海作戰,取得了海南島戰役的重大勝利。後他又調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勤部司令員,協助彭老總指揮志願軍入朝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中,在洪學智的指揮下,志願軍建立起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衝不垮的運輸線,有利的保證了前線物資的供應,為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以他以往的戰功和資歷,五五年被授予上將,絕對夠資格。

1965年軍隊改革,部隊取消了軍銜制度,一直到1988年又重新恢復了軍銜,由於他當時擔任軍委副秘書長,還留在部隊中,於是又給他授了一次上將軍銜。1990到1993年,他兩次被當選為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副國級領導人),直到2006年,洪學智在北京去世,享年94歲。

相關焦點

  • 他是韓國人,卻被中國授予上將軍銜官至副國級,3次拒絕回朝鮮
    但和粟裕將軍這些少數民族將領不同的是,這位上將卻是土生土長的韓國人,卻被中國授予上將軍銜,官至副國級。此人便是趙南起。1945年抗戰勝利後,朝鮮也從日本人的殖民統治中光復,很多流落東北的朝鮮人都陸續回到了朝鮮半島定居。由於趙南起在生活生活時間久了,第二次決定放棄回朝鮮,繼續在中國定居下來。此間,趙南起正式參軍,加入東北義勇軍,在東北堅持掃清日本殘餘勢力。參加共產黨革命的趙南起發動東北的朝鮮族同胞捐錢捐糧,同國民黨反動派戰鬥。由於趙南起的出色表現,組織決定把他送到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延安工作。
  • 此人有12年的抗日生涯,主席:別人可不授上將,他必須是上將!
    其中有一人可以算是這些學員中的佼佼者,卻一直沒有成為閻錫山的部下,但此人卻是一位擁有12年抗日生涯的抗日名將,建國後還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個人就是董其武。投奔傅作義1899年,董其武生於山西河津,六歲時進入大舅範必英創辦的私塾讀書。
  • 一通訊員16歲參軍,歷經38年曆練,從上尉晉升為上將,他是誰?
    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這位通訊員之後跟隨部隊一直從東北打到海南,而後又參加了數場戰爭,他的成就後來甚至超過了老首長萬毅中將。那麼,這名通訊員16歲參軍,38年授銜五次成上將,官至副國級,他是誰呢?其實這名充滿傳奇色彩的將軍,正是于永波將軍。于永波祖籍東北遼寧,他16歲參軍入伍,成為了當時縱隊司令萬毅將軍手下的一名通訊兵。
  • 他按資歷該授上將,卻只授了中將,這其中的緣由非常有意思
    1955年全軍大授銜中,十大元帥的名額是最無可爭議的,再往下,大將、上將、中將,其實都有爭議和靈活處理的部分。其中具備授上將資格而授為中將的就有好幾位,如王近山、徐立清,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莫文驊也是一個。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而蔣介石麾下也有著名的「五虎上將」,這五人能徵善戰,數次屢立奇功,五人皆曾任職戰區司令官及以上職位。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五虎上將中的一員虎將,那麼這位將軍又是誰呢?解放後他和他的家人又去哪裡呢?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衛立煌將軍於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其父因瘟疫早早病逝,所以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他大哥一人身上。
  •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軍有1人被授上將軍銜,10人授中將,21人授少將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為了共御外侮,國共雙方開展第二次合作,為了統一指揮,我軍顧全大局,做出讓步,同意改編成國軍作戰序列,其中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南方八省遊擊隊改編成新四軍,為了統一領導,針對我軍,國民政府也於1937年9月對我軍高級將領授予了一定的軍銜,在這次改編中,我軍共有1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 74位副國級以上領導人的籍貫分布(按照人數多少排序)
    山東11(正1)、浙江8(正1)、遼寧6、河北5(正1)、陝西4(正2)、湖北4、江蘇4、福建3、河南3、上海3、安徽3(正2)、山西2(正1)、北京2、湖南2、廣東2、江西2、甘肅1、西藏1、
  • 他本應授上將卻評為大校,三大元帥都看不過去,領導人:低了低了
    1936年,賀晉年到抗日紅軍大學進行學習,畢業後擔任紅二十七軍的軍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賀晉年是留守警備團的團長。他積極配合上級領導的命令,出色的完場任務,還受到中央領導的表揚。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在四平戰役中,賀晉年擔任東北民主聯軍騎兵縱隊的司令員。在遼瀋、平津戰役中,賀晉年率領部隊英勇奮戰,為戰役的勝利作出貢獻。
  • 【參閱】領導人如何排名,原來有這麼多道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十六條將領導職務的層級共劃分為十級,排在最前面的兩級是國家級正職和國家級副職。這就是我們經常談論的「正國級」、「副國級」的法源。實際上,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是「正國級」、「副國級」領導人的統稱。不過,在日常新聞報導中,「正國級」、「副國級」的表述很少出現,「黨和國家領導人」才是一個頻頻出現的詞彙。
  • 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
    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吳姓開國將軍江西人居多,吳法憲、吳克華、吳瑞林都是江西人,吳先恩湖北人;吳信泉湖南人。吳人鑑也就是王諍將軍,他是江蘇唯一的開國中將,也是吳姓開國中將中唯一的江蘇人。王諍將軍為何改名換姓?
  • 當年他只是林彪手下的排長,50年後成就比肩老領導,官至副國級
    1947年,四野調入了一個小夥子,在林彪手下當了個排長,當時誰也不會想到50年後,當年的小夥子能有如此之高的成就。此人是張萬年,1928年出生於山東龍口,16歲參軍,由於表現不俗,一年後就升任為班長,1947年調入了四野,成了12師的一個排長。張萬年所在的排經常執行突擊任務,炸毀敵人的鐵絲網,破除地堡,為主攻部隊開闢通路,他始終身先士卒,不怕犧牲,衝鋒在前。
  • 丈夫當副司令,妻子做副排長,丈夫成了開國上將,妻子被授開國上校!
    1955年,一對夫妻同時被授予軍銜,但是軍銜級別相差了很多等級,丈夫軍銜最高,乃是開國上將軍銜,而妻子軍銜較低,是開國上校軍銜,一個是將官級別,一個是校官級別,風雨同舟十幾年,在軍中皆有建樹,一時間成為羨煞旁人的將軍夫妻,丈夫名叫傅秋濤,妻子名叫陳斐然。
  • 57位開國上將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誰?一人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
    後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成長為解放軍開國上將。 1927年2月到七十一團當連政治指導員,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參與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 他本該授中將,因在一九五五年做的貢獻之大,後授予上將軍銜
    我國在一九五五年的時候,對在戰爭中做出貢獻和立下戰功的戰士們進行授軍銜的儀式,以此來感謝和肯定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韓先楚的家庭十分困難,家裡靠務農為生,小時候的他就靠給被人放牛,做勞工貼補家用。後來黃麻起義,他也加入了當時的農民協會,在附近打遊擊戰來擊退敵人,後來他正式的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在軍中,他參與了萬裡長徵,抗日,解放與抗美援朝戰爭,他參加了無數的戰鬥,每次戰鬥都是凱旋而歸,從未嘗過敗績。有著不敗神話之稱。他帶領的部隊驍勇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
  • 副國級的兼職
    政知君查證後發現,從九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開始,也就是1998年,民主黨派中央主席和全國工商聯主席在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任職的格局就固定了。六個民主黨派常務副主席進入副國級隊伍,在十一屆全國政協時固定成現有格局。
  • 他是清末秀才,對民國和新中國貢獻大,建國後任多個副國級崗位!
    1905年,也就是說,這位建國後擔任過副國級崗位的清末秀才,在1905年前就參加了鄉試。他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多子多福,對民國和新中國貢獻大,曾任民國陸軍次長和解放軍副委員長和軍委的副主席,那麼他是誰呢?科舉考試就是他們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事件,這意味著他們是否能飛黃騰達,這些人有的是貧寒弟子,這場考試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
  • 多年後,此連長成了副國級!
    多年後,此連長成了副國級!在百多年前的那段坎坷歲月之中,無數的革命黨人,為了中華之崛起。而拋頭顱,灑熱血,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向祖國大地。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警衛連連長不滿足於呆在後方,竟當眾踢開營長大門,並對營長大吼到,「老子不站崗了」的故事吧。
  • 「正部級」升「副國級」有多難?說出來你都不一定信!
    科普:「正部級」升「副國級」有多難?說出來你都不一定信!趙立春的級別在《人民的名義》中級別是最高的公務,他是「副國級」公務員,又稱「二級幹部」。
  • 開國將帥中只有他一人是北京人,資歷很老,卻未評上開國上將
    沒錯,小編告訴你,在所有的開國將軍中,只有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就是倪志亮。咱說身為一個北京人,能走上艱苦的革命道路,首先就很值得點讚。要知道,北京戶口很值錢的。倪志亮的革命經歷非常曲折,革命資歷也非常老。1917年,17歲的倪志亮就到皖系軍閥當兵,幹過排長,這是舊軍隊。
  • 他本應授上將, 卻評為大校, 三大元帥都看不下去, 主席: 低了低了
    而有一位開國功臣,按照他的資歷和戰功,授予上將並不為過,至少也是中將,但當初只評為大校,還是在主席過問下才授予少將,這位將軍就是賀晉年。1936年2月,賀晉年率紅81師來到清澗縣袁家溝,此時主席也正在附近活動,就派人將賀晉年和王明找來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