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長踢開營長門:老子不站崗了!多年後,此連長成了副國級!

2020-12-17 蕊蕊的青春

連長踢開營長門:老子不站崗了!多年後,此連長成了副國級!

在百多年前的那段坎坷歲月之中,無數的革命黨人,為了中華之崛起。而拋頭顱,灑熱血,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向祖國大地。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警衛連連長不滿足於呆在後方,竟當眾踢開營長大門,並對營長大吼到,「老子不站崗了」的故事吧。

故事還從這名如此有風骨的警衛員是誰說起,他就是建國之後,但任過副國級職位的秦基偉,而秦基偉是一名徹徹底底的無產階級革命鬥士。在其八歲之時,失去父親的秦基偉只能和自己的長兄相依為命,但在秦基偉十歲之時,他在世上唯一的親人,他的哥哥也離他而去。於是,年幼的她開始了各種底層掙扎,來維持自己的生命,而他幼年時的悲慘經歷,使他養成了嫉惡如仇和對貧苦大眾,來自內心最深處的同情,而這種情緒在其加入革命隊伍之中之後,就顯得更加熱情高漲。

此時的他不再滿足於在後方的日子,而是想拿著刀槍,和敵人真刀真槍的幹,但由於其加入紅軍後,主要在警衛團工作,在同志們都在戰場上同敵軍進行廝殺之時,自己只能在後方,承擔保衛工作,於是乎,一時激動的秦基偉便做出了故事開頭的荒唐之事。但秦基偉的營長見此,只用了三言兩語不僅令秦基偉這個楞頭青乖乖認錯,還送給秦基偉這個極愛大刀的人,一個「秦大刀」的外號。

雖然在當時秦基偉,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進入戰場,與敵軍展開廝殺,但在之後的戰役中,猶其是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秦基偉,憑藉自己手下的戰力,同日軍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血腥戰鬥,而在秦基偉的率領下,他手下的部隊更是以敢戰,能戰,善戰。使敵軍聞風喪膽,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在百團大戰期間,他趁夜色,用炸藥包炸毀敵方炮樓,而秦大膽,亦因此一戰成名。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授銜儀式上,秦基偉被授予了中將軍街。而在此之後。秦基偉被派往昆明,雲南等地,擔任軍區司令員,替祖國駐守邊疆,護一方平安。而正是其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使雲南昆明等地的工作展開得十分順利。使其在不久之後,被調任到中央,擔任中央的國防部長,在此期間,其更是兢兢業業,為祖國安樂和平,貢獻給出自己的力量。而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亦被全國人民看在眼中,在之後的第八屆人大代表大會中,他當選為副委員長,官至副國級。

相關焦點

  • 炮兵連長與女兒出生擦肩而過:時差1小時,距離一生一世
    在麻慄坡烈士陵園,埋葬的炮兵原本就不多,正連職以上的炮兵軍官更是屈指可數。這位炮兵連長究竟是怎麼犧牲的? 老兵們回憶,由於炮彈打得太多,炮管居然能打紅;很多戰士的臉頰、臂膀被燙傷,硝煙燻得睜不開眼;炮彈消耗太快,炮後堆著三四百個藥筒;倉庫用完了炮彈箱,只好角鋼架固定彈丸,車廂全是嶄新鋥亮的「裸體炮彈」。 此戰,我軍炮兵威猛準確,為收復老山作出重大貢獻,前線指揮部勘察1175.4高地後說:「桌大的山頭,發揮了天大的作用!」
  • 「上尉連長」與「士官連長」區別在哪?誰的權力更大?
    士官連長,相信很多人對這個稱呼並不熟悉。的確,這是一個新的稱謂。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儘管士官做到一級軍士長,依然還是一個並,與連長級別的軍官不沾邊。而且連長屬於上尉,要叫也是「上尉連長」。但是,一些表現優異的士官在近幾年的規定中,有機會選拔為「士官連長」。
  • 50年後,一位連長的回憶錄道出了實情
    臺兒莊前線的守軍情況危急,營長嚴翊調預備隊前去增援,預備隊在東城門與日軍遭遇,雙方展開激烈肉搏。3月17日上午6點鐘,日軍以五六十門山野炮轟擊,並以30餘架飛機空襲,滕縣城內外,爆炸聲震天撼地,房屋倒塌,一片火海。兩個小時後,日軍步兵又開始向東關進攻,以猛烈火力開闢東寨牆突破口,又以10餘輛坦克掩護步兵衝鋒,又以猛烈炮火攻擊東城門。
  • 戰場傳奇一幕:志願軍潛入敵窩,美國兵面帶微笑與連長握手
    連長和指導員正商量著對策,連長注意到大伙兒身上穿的軍服,突然間有了主意。作為首批入朝參戰部隊,39軍指戰員們身上軍服皆是仿照人民軍軍服式樣定製的,只是沒有軍銜標誌。這種土黃質地的冬裝與李偽軍身上穿的棉衣色澤非常近似,如果不湊近了仔細瞧,很難在匆匆一瞥間察覺區別。加上都長著東方面孔,如果不開口說話,一時半會兒難以分辨彼此。
  • 抗美援朝:起義50軍硬是打成主力軍,副連長臨陣逃脫被槍決!
    當抗美援朝開始時,國際勢力甚至很多國內勢力都不看好中國,甚至有所謂的人士斷定中國一定會輸。但入朝後,我軍連著三次大捷,連續三次的勝利讓志願軍扭轉了韓戰的局勢,也狠狠打了國際人士的臉。當時2營不止兵力人員落後,武器更沒法比,於是2營直接避開了與美軍的正面交手,採用了比較詭譎的用兵方法,白天就守在陣地不出去,晚上趁美軍休息時進攻。但敵軍的火力裝備實在太猛,在連續的炮火轟擊下,漢江周邊陣地沒幾天便被轟炸得慘不忍睹,恍若人間煉獄,2營在敵軍的火力攻勢下損失慘重。
  • 博士當連長 有啥不一樣
    下定「一切歸零、重新開始」的決心後,他開始實施「換銜」計劃:戴列兵軍銜練體能、戴士官軍銜練技能、戴排長軍銜練指揮,定期請全連官兵進行講評打分,合格之後才能升級換銜。    為補齊自身短板,陸松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嚴格,而是殘酷」。
  • 營長連長犧牲了,16歲的司號員站出來:我來指揮!後來他當了司令
    不過有一位將軍非常特殊,他一路從司號員成長為團長、軍長、軍區副司令員,立下赫赫戰功,建國後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就是少將肖永銀。01 苦難童年肖永銀,1917年出生於湖北黃安,家裡也是苦出身。一番苦戰下來,三十三團犧牲很大,營長連長一級的指戰員不是犧牲就是重傷無法指揮戰鬥。而這個時候,敵人的攻勢越來越兇狠,團長張吉厚非常焦急。正在團長為難的時候,肖永銀主動請纓,他堅定地說:「團長,給我點人,我來帶隊,打不退敵人,就槍斃我!」
  • 英雄志願軍連長殲滅美軍800人後,全連官兵跳崖逃生
    在戰前,連長郭恩志帶領部下反覆查看作戰地形。為了在美軍的飛機大炮面前做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郭恩志必須想一個與眾不同的戰法與美軍周旋。聰明的連長郭恩志希望部下能站在敵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他經過深思熟慮後問自己手下的一排長「一排長,叫你進攻這處陣地,你會選擇怎麼進攻?」一排長回答「連長,咱們不是防守嗎?」
  • 部隊裡副連職排長與副連長級別上有何區別,調整到副連長是提升麼
    如果調整到副連長、副指導員的崗位上,算是晉升麼?簡單解釋和說明一下,其實排長的崗位上不都是副連職的,像以前有很多從部隊提幹的戰士,然後他們從軍校一畢業,一般掛的都是少尉軍銜,級別定的是正排級。這也和他們的學歷有關係,他們雖然也是上軍校,但是一般都是大專學歷。他們從正排調整到副連那確實是晉升的,級別和職務都是一種提升。
  • 全軍上下,只有他一人授過2次上將,後成副國級領導人!
    後隨部隊參加創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以及第一次到第四次的反圍剿戰爭。期間,他從紅一軍的一名班長,成長為排長、連長、政治指導員、支部書記等,由於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務,他所領導的黨支部,則被評為紅四方面軍的一個模範案例。 洪學智是個命大之人,紅軍時期,他多次起死回生,第4次反圍剿戰爭,蘇家埠戰役中,紅四方面軍主力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參加了此戰。
  • 藍軍連長的「打仗格言」
    「『紅軍』後勤補給被毀,成績評定不合格。」考評組宣布了結果。還沒開始,就已結束,「紅軍」指揮員氣得直跺腳:「這個鄭金春,一點面子都不給!」鄭金春是該團指揮連連長,他當「藍軍」指揮員,總是讓對手很頭疼。不信,你聽聽他的「打仗格言」。
  • 解放軍連長被狠批:帳篷在無人機偵察下是活靶子
    作為北京軍區某旅裝步四連連長,他頗感委屈:不就是因為搭建的野營帳篷與周圍環境匹配度不高嗎?又不是打仗,何必這麼較真?周連長的委屈是從見到那張無人機航拍圖的那一刻消失的。那張圖讓他驚出一身冷汗:自己連隊的帳篷戳在那兒,那麼刺眼,簡直就是活靶子,如果在戰場上早就完蛋了!從感到委屈到驚出一身冷汗,周獻輝心理變化的背後,是一支部隊冬訓作風的轉變。
  • 80人物丨少校連長劉曉東
    少校連長劉曉東鄭傅濤 郭 亮 丁桂祥在鐵拳勁旅修理連的維修工間內,少校連長劉曉東正在給修理工講解「車輛電控氣壓副制動」的原理與構造。琢磨這個事起源於他當運輸連長時,駕駛員訓練使用的車輛機械副制動方式易發生故障,安全隱患大,他就琢磨「能不能把這個副制動改良一下?」技術革新的想法便在他腦海萌生。有人勸他:「改動就有風險,更何況車輛制動系統講究的是穩定性,難度大不說,出了問題還要擔責任。」
  • 16團16連連長指導麥播因禍得福
    與其說姜雲武連長因禍得福,不如說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決定了他的正確決策。 16團16連新連長姜雲武上任後便領導了大家在1973年的麥播,16連不僅搶在了最佳播期,又全部播在了高產期,本來還被首長批不科學種麥的姜雲武用收成證明了他的正確指導。
  • 開心一刻:士兵問連長:作戰時踩到地雷咋辦?連長說……
    只見她男朋友一把過來抱著他的大腿,腳下一個用力,閨蜜紋絲不動,他無奈的看著我說道:你自己看看,抱都抱不動,我還甩??2、一天深夜,一個年輕女子經過一家精神病院時,突然後面傳來「哇」的一聲。女子扭頭一看,一個一絲不掛的男子正在向她追來。女子嚇得拔腿就跑,後面的男人緊追不捨。
  • 臺軍陸戰隊某連正副連長因壓力大 同時住進精神病院
    、連長揚言自殺,兩人前天同時住進臺軍所屬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即臺軍818醫院接受治療。此一事件引起臺當局「國防部」高度關注。  正副連長 同住818醫院  臺灣海軍陸戰隊昨天深夜證實該消息,正、副連長同時住進的818醫院,原名「三軍精神病院」,是治療官兵精神與心理方面疾病的醫院,現在更名為三總北投分院。
  • 同樣是連隊的軍政主官,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自從軍隊建設正規化以後,部隊幹部任職前都必須有軍事院校專業學歷,其中連長和指導員就各自需要從事學習不同的專業科目,也就是說從源頭上起,他們就已經是分工不同的兩條線上的人,只不過工作是同在一個連隊,只是分工不同,負責各自的工作。儘管一般習慣,各種公文行文,在同時提到這兩個職位時,也總是把連長放在前,指導員放在後,但是我們也要牢記人民軍隊的組織原則是——黨指揮槍!
  • 第六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連長,69年了」
    來源:央視網第六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天(4月4日)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在異國他鄉長眠了60多年志願軍烈士終於回到祖國入土為安。一位88歲的志願軍老兵楊德盛專程從成都趕來對戰友寄託哀思,講述了海外忠魂回家背後的故事。
  • 連長隨口說體能訓練服丟了 次日4件新衣擺床上
    別看小小一個連長,話真不能隨便亂說。上周末,我把體能訓練服曬到連隊晾衣場,收的時候卻不見了,我心想可能被誰錯收了。晚點名時,我便提醒大家不要收錯衣服,並且隨口說自己的衣服丟了。  誰知道,第二天下午開會回來,我一推門,居然發現有4件體能訓練服擺在床上,還件件是新的。  自己無心一句話,竟引來這樣的結果,我有些哭笑不得。
  • 新兵戰士衝進連部揮槍怒射 9名班長中槍倒地 連長被打成馬蜂窩
    剛剛入伍的新兵在連隊受打罵欺負和各種折磨在許多國家普遍存在,已經成了部隊一種非常讓人生厭的陋習,在新兵戰士的眼裡,班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讓你站著你就不敢坐著,稍微有點不服就是各種各樣折磨甚至拳腳相加,而連長刺耳驚夢的緊急集合哨聲,則是新兵面對的另一種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