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連長劉曉東
鄭傅濤 郭 亮 丁桂祥
在鐵拳勁旅修理連的維修工間內,少校連長劉曉東正在給修理工講解「車輛電控氣壓副制動」的原理與構造。
了解劉連長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愛琢磨的人。
琢磨這個事起源於他當運輸連長時,駕駛員訓練使用的車輛機械副制動方式易發生故障,安全隱患大,他就琢磨「能不能把這個副制動改良一下?」
技術革新的想法便在他腦海萌生。
有人勸他:「改動就有風險,更何況車輛制動系統講究的是穩定性,難度大不說,出了問題還要擔責任。」
但劉曉東認定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他說,不能為了穩定而無所作為,為了提高訓練質效和訓練安全,必須嘗試。
劉曉東結合連隊日常訓練的車輛特點,開始行動,可是真正幹起來他才知道這條路究竟多麼的艱辛。第一道難關就是理論,他雖然說是軍事交通學院畢業,但是學的是汽車駕駛,對車輛維修只懂皮毛。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了打好理論功底,他一邊通過各類書籍研究不同車輛構造汲取靈感,一邊聯繫院校教授請教改動方案的可行性,加班加點、挑燈夜戰。一連攻關5個禮拜,理論關是打通了,但是如何改造?需要哪些配件?這些都需要一遍遍實驗和嘗試。為了尋找出最佳方案劉曉東一連三個月泡在車場、鑽在車裡,還利用輪休機會到汽修廠請教。那一段時間,他成了車場的「守夜人」、汽配城的「老客戶」。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上百次反覆實驗後,他的技術革新項目——電控氣壓副制動研究完成,並成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獲得成功後,越發不能滿足他在科研創新上的進取心。
改革後,他被調整為修理連連長,愛琢磨的他又與旅車輛修理高級工程師姚先慶一同研發了「新型制動鼓拆裝機」,並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劉連長常對戰士說:「修理的專業是最需要研究的,裝備在更新換代,我們總沿用老方法老套路訓練,落伍的必然是我們。在技術革新上,每一名同志都要發揮作用,都要主動作為。」
在他的帶動下,連隊湧現出了一批刻苦鑽研的小能手:「草根創客馬浚峰」、「基建多面手孫志勳」、「通信網絡電路全能戰士羅濤勳」等一大批技術能手。車輛修理班的副班長鮑昶旭研究的電動齒輪油加注機、修理工徐明欣研究的某型飛彈發射分離控制系統,以及連隊自主開展的車輛拖救串聯制動等課題相繼提出構想並付諸實施,連隊通過技術革新、發明創新助力強軍的訓練理念蔚然成風。
主 管:陸軍第八十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主 辦: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刊 期:第3489期
總 監:孟令波
主 編:仇成梁
責任編輯:魏 熙
值班編輯:盧偉峰、畢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