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柏子塔,帶著傳說憧憬了20多年,今天終於見到了它的尊容!

2021-01-15 不會唱歌的阿妹

文/琳子

麻城柏子塔,帶著傳說憧憬了20多年,今天終於見到了它的尊容。走進柏子塔村,路兩邊的小山光禿禿的,不見長一株草。

柏子塔位於湖北麻城市區東北約10公裡的九龍山上,轄地屬閻河鎮柏子塔村。閻家河鎮位於麻城舉水河上遊,境內山雄水秀,四季宜人,土地肥沃,物產豐美,是舉水河文明的主要發祥地。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類來這裡,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繁衍生息,薪火相傳。

柏子塔為六邊形樓閣式磚塔,蓮花形平座以及直欞窗為唐代盛行的建築風格,而球紋窗又具有五代風格。原為九層。日寇侵華時,將塔頂及八、九層炸毀,現存七層半,殘高34.72 米,保存總體狀況較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子塔建於唐建中四年,也就是公元783年,距今有1200多年了。

20年前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聽同學映講起柏子塔的傳說,小小年紀,講得繪聲繪色。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抱著要來一趟柏子塔的願望,了解下這個傳說的真實性。民間傳說,此地九龍纏頂,有帝王之氣。唐時有位風水先生,死前囑咐兒子,將自己的屍體用9條草繩纏住,閉門49天後移葬九龍山,然後回家,向北方連射3箭。

可惜兒子耐不住母親斥其久不幹活,第48天就射出寶箭,3支箭從唐王頭上、肋下和胯襠穿過。

唐王震怒,遂在九龍山建塔,用來鎮壓。

柏子塔下,有一寺廟,滿山無樹,獨廟前存一片竹園,兩株古柏,一口石塘,靜謐清幽,遠遠望去,恰似一巨龍之龍頭狀,實是奇山奇景。

塔是一種佛家的建築,在古印度是供奉舍利的地方,是佛的象徵。西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這種外來的建築形式也隨之傳入,開始在中華大地上廣泛出現。

閻家河九龍山上的柏子塔,是佛教在麻城盛行的歷史見證。它造型優美,結構精巧,工藝綺麗,除少量橫木外,全部由特製青磚砌成。

塔身由外壁、迴廊、塔心三部分構成,自下而上逐漸縮小,整體輪廓為正六角錐形。每層外壁依內廊旋轉,每邊依次砌有靈窗、神龕和塔門,除第一層利用巖石面南,鑿一券頂門外,其它相間門窗皆屬假設。

塔心內部,每層左右上角各置二小龕,中間供有佛像,布局疏朗而巧妙。塔內還有由青磚砌成的螺旋踏道,供遊人登高遠眺。

塔頂有一株柏樹,幡根而生,相傳每年立秋日午時,塔四周無影, 「柏籽秋陰」由此成名。

塔旁有「唐王洞」、「龍井」、「寺院」,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講學、著述的龍潭寺、釣魚臺遺址,亦在附近。

與柏子塔建造的精緻綺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九龍山上土地貧瘠,寸草難生。

歲月的風侵雨蝕,早已把山上的泥土衝刷乾淨,留下斑駁的巖石和楮紅的粘土,裸露在空氣當中,呈現出蒼涼的雅丹地貌。

九龍山雖然山勢不高,卻輪廓分明,威武崢嶸,九條山脈,猶如九條蜿蜒的巨龍,訇伏在主脈周圍,象九個忠誠的衛士,拱衛著千年柏塔。

佛塔傳入中國後,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逐漸演變為一種風水建築,成為凝聚人文、鎮壓妖邪、保境安民的象徵。

在眾教徒的眼裡,它是佛的象徵,代表的是一種信仰、一種昭示;在文人墨客的眼裡,塔是精神的象徵,象一支拔地而起的紐帶,可以將天和地、山與水維繫在一起,給人一種高低錯落、動靜相宜的藝術享受。在普通百姓的眼裡,塔又是一種力量和權力的象徵,它威震一方,顯赫一時,可以鎮一方妖邪,佑一方平安。

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是4月了,桃花已經謝了。但據說唐代古塔柏子塔所在的九龍山風景區原來光禿禿一片,近年來通過科學規劃,種植桃樹和楓香等樹種三千餘畝,每年三月,桃花恣意開放,將「桃林春色」和「柏子秋蔭」兩大景象融為一體,吸引大量遊人前來觀光、踏青,農家生態遊在當地逐漸興盛,「十裡桃花紅,閻河看九龍」已經成為了閻家河響亮的口號。

相關焦點

  • 麻城市九龍山上柏子塔始建於唐代,距今有1200多年歷史
    楚天都市報9月21日訊(記者董淑健 通訊員魏學建)麻城市區東北10公裡有座九龍山,山上矗立著一座古塔——柏子塔,近日,由麻城籍本土音樂人作詞、作曲、演唱並拍攝的MV作品《九龍山上柏子塔》,在鄂東一帶火了。柏子塔始建於唐代,距今有1200多年歷史,雖飽經滄桑依然挺立,目前已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湖北麻城地名故事之:為什麼騎龍鎮要改名黃土崗鎮?
    傳說一堪輿先生(風水先生)來到該鎮北處的一處高高的山崗(今天的黃土崗鎮北嚴家畈小學),放眼一望,只見崗下一馬平川,四河交匯。發源於兩路口的舉水河浩浩向南,嚴家畈洞河、桐梘衝河、鄔家河由東而西,與舉水河交匯,滾滾的流水,浪花飛濺恰似三支神箭齊射一處。再看遠方,兩座高山鬱鬱蒼蒼,好似兩大衛士,守護著這一方水土。那兩座高山乃是河東的鷹山和河西的碎石山。
  • 印度人民終於見到傳說中的喜馬拉雅山了
    然而活了幾十年,你卻從未在你的城市見到喜馬拉雅山,見到雪山和藍天,雖然傳說中祖輩們在辛勤勞作時,每天都抬頭可見。這大抵就是印度北部旁遮普邦賈朗達爾市及周邊地區的印度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幾十年來,由於經濟發展帶來的嚴重空氣汙染,這一地區的人們從來沒有見到過傳說中抬頭可見的喜馬拉雅山。
  • 首個「20後」寶寶是他!2020,我們憧憬這一年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新年他(她)們有新的願景。方尉苗夫婦:迎來首個「20後」寶寶2020年1月1日凌晨0點23分,紹興市婦保院首個「20後」寶寶降生了,是個可愛的「小王子」。今天上午約8點,記者見到了這幸福的一家子。
  • 湖北麻城小學砍人事件:五教師與歹徒殊死搏鬥
    獨家圖解:危險男子  今天(20日)中午,湖北黃岡麻城市南湖辦事處五裡墩小學發生一男子闖入校園持菜刀砍人事件,8名學生不同程度受傷  截至今晚9時記者發稿時,來自麻城警方的消息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還在調查中。  那一剎,驚心動魄  今天下午6時,記者趕到五裡墩小學門口時,還有路過群眾在校門口議論,說歹徒太兇殘了,竟然跑到學校行兇。  學校工會主席李建新面對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心有餘悸。
  • 麻城,不接受批評!
    點擊星標收藏我,第一時間看好文據說,湖北黃岡有這麼一個地方,它是個小小的縣級市雖然它地方小口氣倒是不小!推介還未結束,就有不少專家紛紛掃描麻城二維碼,獲取麻城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政策。這次活動,麻城成功籤約1項,達成10項合作意向。在交談中,蔡緒安自信地說,「麻城今天是最大的贏家。」
  • 楊祖力帶著積蓄回到家鄉麻城,成立麻城璞然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在外闖蕩了24年的楊祖力因為割捨不下那份濃濃的鄉情,帶著積蓄回到家鄉麻城,成立了麻城市璞然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麻城市龜山鎮的茶園基礎較好,有接近兩萬畝茶園在大山上和山林之間,並且氣候條件非常適應種植茶葉。
  • 孝感米酒與麻城老米酒,誰才是湖北米酒的代言人?
    說到特產,湖北絕對是最有發言權的,湖北位於中國的中部,集南北飲食文化之大成,練百家於一爐,造就了它獨特的特色飲食文化!在湖北特產飲食中,米酒絕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分類,而在湖北眾多的米酒中,孝感米酒和麻城老米酒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顆明珠!那到底誰才是湖北米酒的代言人呢?
  • 湖北麻城魚面,鮮香嫩滑,是麻城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湖北黃岡,麻城魚面也叫垂面,據歷史記載,麻城是魚面的發源地,有逾千年的加工歷史。魚面以鮮魚、豬肉、精麵粉、食鹽等為主要原料,採用民間傳統工藝手工製作而成,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健康食品,被譽為麻城四寶(魚面、陶器、板慄、麻花)之一。
  • 【種植記】帶著憧憬見證生命的慢慢成長
    瓜子的成長故事見證生命始於 // 2020-06-16 //這是一篇見證成長的文章一直想寫一篇關於種植的文章想把鶴鳴園的果蔬植物都定格在裡面想記錄孩子們參與種植的過程想留下他們細心照顧的認真臉想分享他們因體驗帶來的喜悅於是有了這篇文案「1」帶著憧憬播種
  • 湖北麻城考摩託車駕照到底要多少錢?麻城老鄉道出實情
    麻城考摩託車駕照費用388元,比預計的便宜。今天在麻城車管所考摩託車駕照,共計花費388元,其中照相15元(可自帶1寸12張白底彩照),體驗及登記21元,考試費用204元及其它費用149元(兩項352元,一起交)。
  • 【我與《麻城文化叢書》】系列三:豐紅梅/用文化點燃教育的火把
    就像傳立文化教育促進會的出資人程遠忠先生說的那樣:「《麻城文化叢書》是一項造福子孫的世紀性工程,不僅在於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工作,更在於它對於教育當代和後世麻城子弟的意義。」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以為然。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特定時空中的文化構成了文化環境、文化氛圍,對生存於其中的人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發揮著強大的教育作用。
  • 泉城濟南三日遊——聽說大明湖很久了,終於第一次見到了它的真容
    由於帶著老人時間也短,基本上就是城區景點遊了,過於耗費時間或體力的行程一律忽略,所以內容十分局限,純純的休閒遊。距離第一次在《還珠》裡聽說大明湖快有20年了吧,終於第一次見到了她的真容。時值周末,人其實相當多,但由於景區非常大,整體感覺並不擁擠。正值風和日麗,默默享受春光,無心創作影像作品。
  • 臺灣92歲老伯思鄉 麻城警方憑電話號碼幫他尋親
    我受臺灣老人高先生委託,幫他尋找湖北麻城的親人。老人現年92歲,前幾年曾經回祖籍探親,當時只留有一個固定電話,但一直打不通!」8月10日,麻城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收到了來自上海的網民微博求助。一次尋親工作就此展開。麻城市公安局微博後臺管理員看到這條求助信息後,迅速與該網民劉女士取得了聯繫。劉女士在上海工作。經了解,高老先生早年在武漢做生意,後移居臺灣。
  • 麻城老鄉筆下的鹽田河,帶你探尋讓人魂牽夢繞的故鄉
    歷史上的麻城曾經在行政上劃分了四個區,分別是位於麻城西北方向的仙居鄉,西南方向的孝感鄉,東北方向的太平鄉以及東南方向的亭川鄉。我的故鄉鹽田河就位於麻城東南部的亭川鄉。後來又被改為麻城縣東河區,建國後成立東河公社,接著改為鹽田河鄉。直到一九九六年撤鄉設鎮。
  • 湖北麻城傳統美食「麻城肉糕」,口感柔軟,你吃過嗎?
    麻城肉糕是湖北麻城傳統名菜之一。大別山南麓的麻城市,有名為「肉糕席」的10道菜中,就是肉糕主打。在麻城過年過節擺筵設宴,肉糕這道菜總是少不了的。即使遇上饑荒年,也要將魚仔蝦米磨點帶腥味的肉糕,好讓一家人看到一線期盼的光亮。肉糕已經作為一種悠久的文化,融進了麻城人的骨子裡,就像西安的羊肉泡饃,四川的麻辣火鍋。
  • 消失了兩千多年的燕然勒功銘文, 四年前終於在外國被發現
    消失了兩千多年的燕然勒功銘文,四年前終於在外國被發現 漢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朝代之一,很多時候漢朝都可以作為中國的代名詞。這個朝代在我國不僅是現代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地位和評價,包括在曾經同樣盛極一時的唐朝時期,漢朝也一度是他們憧憬的時代。
  • 湖北麻城獨特春節習俗:半夜偷偷吃年飯
    麻城民間有一句古話:臘月二十三、司命菩薩上天,司命菩薩就是東廚司命,傳說是掌管民間每一個人命運的神,所以在有些人家裡有供著一個神位,上面書著:東廚司命之位。而在每年臘月二十三的這一天,司命菩薩會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年來人間的種種民情,為了讓司命菩薩在玉帝面前說一些漢化,所以老百姓這天會拿出自己捨不得吃的好東西來供司命菩薩。
  • 麻城人的農家自製菜,看到第2個就開始流口水了…
    麻城人的農家自製菜,看到第2個就開始流口水了… 天氣漸漸變冷 在咱大麻城 很多很好吃的農家味道 可以慢慢的開始製作了 下面就與大家去看一看 不知道是否有你也愛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