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9月21日訊(記者董淑健 通訊員魏學建)麻城市區東北10公裡有座九龍山,山上矗立著一座古塔——柏子塔,近日,由麻城籍本土音樂人作詞、作曲、演唱並拍攝的MV作品《九龍山上柏子塔》,在鄂東一帶火了。
柏子塔始建於唐代,距今有1200多年歷史,雖飽經滄桑依然挺立,目前已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記者20日實地探訪了這座屹立千年的古塔。
塔身稍稍往南傾斜
20日上午,大別山南麓秋高氣爽,陽光燦爛。出麻城市區,驅車往東北方向開行約一刻鐘便來到了九龍山。
離山老遠便能看到一座高聳的古塔,建在山的中央。經閻家河鎮鎮長鄒功兵提醒,我們才發現塔身稍微往南有點傾斜。
柏子塔為六邊形樓閣式磚塔,它造型優美,結構精巧,除少量橫木外,全部由特製的青磚砌成,唐代建築風格明顯。
鄒功兵介紹,這座塔原為九層,1938年日寇侵華時,從飛機上丟下炸彈,將塔頂及八、九層炸毀,只剩七層半,殘高34.72米,保存總體較好。
鄒功兵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2013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麻城市文化局主持完成的對柏子塔主體一至七層的修復,以及第八至九層、頂部的復建。
與柏子塔建造的精緻綺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九龍山上土地貧瘠,幾乎一棵樹都不長。
鄒功兵解釋說,九龍山為火山巖結構,石上的的泥土已被衝刷乾淨,只留下斑駁的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所以栽什麼樹都無法成活。
已成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據《麻城縣誌》(康熙九年刻本)記載:「唐德宗四年(783 年),虛應禪師建塔,九級,頂覆以鐵鑊,鑊側一柏蟠根而生,每立秋日午,塔身無影」。
根據這一記載,柏子塔建於唐建中四年,也就是公元783年,距今有1200多年歷史。
黃岡市文化學者趙立平說,建於1200多年前、至今能保存較為完好的九層高的古塔,別說在黃岡地區了,就是在湖北省甚至全國也不多見。
為充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當地政府已經將這裡開闢為九龍國家地質公園。
2006年5月,柏子塔被國務院批准,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成千上萬麻城人的鄉愁
趙立平說,歷史上閻家河一直是麻城的經濟文化中心,她位於舉水河上遊,三面環山,河流交錯,在那個經濟、交通都並不發達的年代,這裡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只是到了近代,隨著水陸交通日益發達,經濟中心南移,才有了後來縣城的搬遷。
每一位地地道道的麻城人都是從小都是看著這座古塔長大的,每人從小就從爺爺奶奶的懷抱裡,聽過關於九龍山柏子塔的傳說。
正如《九龍山上柏子塔》這首歌中唱到的那樣,「聽著天籟般的音樂,看著攝影師鏡頭下 九龍山美麗的景色 是不是在你的心頭 泛起了陣陣的漣漪呢?」
九龍山風景區原來光禿禿一片,近年來通過科學規劃,種植桃樹和楓香等3000餘畝,每年三月,桃花恣意開放,吸引大量遊人前來觀光、踏青,農家生態遊在當地逐漸興盛,「十裡桃花紅,閻河看九龍」已經成了當地一句響亮口號。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