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man邇文基因(emangene)
每年的5月至7月,都是女性受孕的最佳季節。
隨著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產婦的各種孕期問題也接踵而至:頭暈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皮膚瘙癢等,讓人防不勝防。
近日,就有一位孕媽嚮邇文君「求救」:
那麼,什麼是習慣性流產?引起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目前是否能治癒呢?
一、什麼是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臨床上又稱為「復發性流產」。
是指孕婦在同一妊娠周內,連續2次或多次出現自然流產。據統計,在全球範圍內,育齡夫婦習慣性流產的發生率約為1%-2%。
但在中國,尤其是華南地區,發生率已經達到5%。
在懷孕初期,患者常表現為陰道少量出血,並伴有輕微的下腹疼痛或腰痛。
由於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都以為僅是一次血量偏多的正常月經。
一旦出血增多,腹疼加重,宮頸口出現擴張,甚至可見胎囊堵塞頸口時,流產已不可避免。
二、為什麼會習慣性流產?
根據流產發生的時間,可將其分為早期習慣性流產和晚期習慣性流產。
早期習慣性流產
一般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多和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及免疫因素有關。
有研究指出,在早期自然流產中,約50%~60%為染色體異常所致。夫婦中如有一人基因異常,精卵結合後便會影響胚胎發育,從而導致流產。
晚期習慣性流產
多發生在妊娠12周以後,主要與子宮畸形、血型不合及母體感染有關。
臨床數據顯示,有15%~20%的習慣性流產是由子宮畸形引起的。此外,宮頸機能不全也是導致女性反覆流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習慣性流產怎麼治療?
一般建議,只要出現流產先兆,就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評估,並接受針對性的治療。
因內分泌因素引起的,可給予藥物治療;因外剖性因素引起的,可行手術治療;因免疫因素引起的,可嘗試免疫抑制療法;因凝血障礙引起的,可採用肝素抗凝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如夫婦雙方(之一)存在染色體異常,那麼在開始保胎治療前,一定要及時做好遺傳疾病的篩查工作。
如染色體核型檢查、家系遺傳學調查和系譜繪製等等,以排除胎兒流產的隱患。
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終止妊娠。
四、習慣性流產還能懷孕嗎?
目前,針對子宮病變、黃體功能不全等因素引起的復發性流產,已有理想的治療方案。
所以,此類患者接受治療後,是可以正常懷孕的。
但是,對於一些因染色體異常、免疫紊亂及巨細胞病毒感染引發的的復發性流產,在治療上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一方面,基因問題難以改變,目前僅能通過產前診斷和輔助醫療手段來提高胚胎的存活率。
另一方面,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極大,因此臨床療效尚存爭議。
不過,即便查不出任何病因,在有過連續3次自然流產史後,仍有60~65%的復發性妊娠婦女在下一次成功懷孕。
五、如何預防習慣性流產?
為避免反覆流產對女性健康造成傷害,育齡夫婦應儘早對身體進行科學評估。
如常規體格檢查、免疫學檢查、遺傳學檢查等等。
如果有任何異常,應先找準病因,先治療再備孕,以提高下一次妊娠的成功率。
此外,女性朋友應多注意個人衛生,潔身自好,儘量避免人工或藥物引產,以減少人為的創傷和細菌感染的機會。
驗孕成功後,準媽媽們也要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起居有規律,均衡飲食補充營養,遠離不利健康的環境。
微信搜索關注「Eman邇文基因(emangene)」,第一時間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