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朝就亡了,為何清東陵一直有守陵人?誰給他們付錢

2020-12-18 勇哥聊歷史

正所謂"死者為大"。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人在談及已經逝去的先人的時候,都應該抱有敬畏之心。這其實是最起碼的基本禮儀和社交禮貌。不僅如此,人們對於身後之事也是非常的注重。很多有錢有勢的人在自己身前就開始著手為自己修建陵墓,這樣的可以在死後永享子孫的贍養與供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傳統的墓葬習慣中,死者死後家人也會將他生前喜愛的物品,或者是一些家中有價值的財物隨之一起下葬。雖然這些舉動可以寄託家人對於已逝親人的思念與關心,但是這也會在無形中誘惑那些心懷鬼胎的盜墓者盜墓。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守陵人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般而言,守陵人可以是逝者的直系親屬也可以是家族的成員。而這種情況在封建傳統社會中也非常常見。

儒家禮儀中更是規定,子女在雙親過世之後,應該暫停一切娛樂活動,為雙親守孝。守孝的期限一般是27個月。但是相比於守孝,守陵的工作和要求就要簡單得多。因為守陵人只需要阻攔一些陌生的人進入陵墓即可。一旦發現特殊情況立即上報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但是對於皇室貴族而言,他們的守陵人一般都是經過嚴格的選拔挑選出的特殊人員。而且一旦家族中有人從事守陵的行業,那么子子孫孫都將世襲下去。1661年的清東陵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1908年的時候清東陵才正式建成,清朝的統治者們花費了兩百多年的時間為自己和後代打造了一座奢華無比的陵寢。除了建造的年代悠久之外,陵墓的規模和設計也是舉世罕見的。

既然如此,清政府也不得不選派值得依靠和信任的人來替他們守護著這座皇家陵墓。政府還特意設置了一個正七品的守陵人的官職。按道理來說,守皇陵應該是一件美差,很多人都會趨之若鶩,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不得不承認,一個穩定的官職可以給守陵人提供穩定的薪酬。儘管如此,替皇家守陵也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了日常的打掃工作之外,守陵人還需要注意多進行一些強健體魄的鍛鍊,這樣才能夠應付突發的意外情況。而且一旦發生了偷盜事件,第一個被興師問罪的就是這些守陵人。

守陵人們雖然都小心翼翼地工作,但是在1928年的時候意外還是發生了。當時,孫殿英借著要軍事演習的機會闖入清東陵,而且還把所有值錢的物品洗劫一空。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墓也被嚴重破壞。

但是當時孫殿英帶了很多士兵,所以守陵人也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蹂躪這座自己世世代代守護的地方。

除了守陵人以外,很多清朝的皇室子弟也對此感到憤怒不已。就連很多文物專家都痛心疾首因為孫殿英的強盜行為已經破壞了很多的珍貴文物。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相關部門還特意保留了守陵人的工作崗位,並且每個月月底還有相關部門撥給他們固定的工資。

相關焦點

  • 大清亡了108年,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公元1912年,繼位不到4年,年僅6歲的溥儀,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能避免地成為了過去,和他一起變成落日黃昏的還有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那個腐朽難堪的泱泱清朝,隨後即便他如何在復闢的夢想中掙扎都無濟於事,1967年的溥儀被以平民的身份葬在了華龍皇家陵園。
  • 清朝已亡100多年,為何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支付工資
    答案是肯定的,在繁華的大都市中,也是由守陵人所存在的,比如說清東陵,雖然清朝已經滅亡了100多年的時間了,但是如今依舊有人為他們進行著守護,而且人還特別的多,其實這一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因為畢竟這是皇室的陵墓,是不可能放著不管。但是對此大家心中都產生了這樣一個疑惑,這些是守陵人所守的清朝時期皇室的陵墓,那麼又是誰給這些守陵人所發放工資的呢?今天就讓小編帶領著大家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 大清已亡了108年,清東陵為啥還有守陵人,是誰給他們支付薪酬?
    自然是有的,比如埋葬清代皇室的清東陵,雖然清朝已經滅亡108年了,可至今依舊有人在為他們守墓,而且人數還不少,其實這也能理解,畢竟那是皇室陵墓,所以不能放任不管,那又是誰給這些守陵人發工資呢?守陵人的歷史由來已久,歷朝歷代都有守陵人專門守護皇家陵地,一是因為陵園裡的主人身份尊貴,二是因為皇家墓穴裡的陪葬物眾多,如果放任不管,那麼將會吸引無數的盜墓者光臨,造成大面積的壞。
  • 清朝亡了108年,為啥仍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清朝的皇帝們建造了非常多的皇陵,並且散布在不同的地方,有在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永陵,在遼寧省瀋陽市附近的清太祖福陵與清太宗昭陵,還有河北遵化的清東陵以及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東陵了。 清朝的皇陵建築多依山傍水,用獨特而細膩的裝飾性建築環繞,四周綠樹遍地,儼然大型園林的感覺,整體布局對稱而有序。
  • 清朝滅亡107年,為何還有守陵人存在?工資又是誰發的?
    清朝滅亡107年,為何還有守陵人存在?工資又是誰發的? 守墓人對我們來說是個很神秘的職業,在墳墓旁蹲守,本身就是一件常人難以接受的事情,但守墓人卻風雨無阻。而守墓人對墳墓的敬重,體現在中國人的傳統倫理思想中,可以說是空前的。
  • 大清已滅亡108年,清東陵為啥還有守陵人,是誰給他們支付薪酬?
    1912年2月12日,清遜帝溥儀退位,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至此終結,雖然之後的歷史多有起伏,但也註定了王朝歷史在中國的結束,這項延續幾千年的政治模式也終於在中國到達了終點,成為了存在於史籍之上的過去。
  • 清朝已遠去百餘年,清皇陵為什麼還有守陵人,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按理說皇陵的守陵人應當是清政府派遣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清政府滅亡後,依然有許多守陵人世代守護著皇陵。為何在大清滅亡之後依舊有人在守皇陵呢? 清朝陵園大致沿襲明朝,但布局卻比明朝更加成熟。清朝的皇陵大體分為清東陵和清西陵兩個,清入關之後的九位皇帝都埋葬在這兩座陵墓內。除了這兩個最主要的皇陵之外,還有一個關外三陵,主要包括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著名的努爾哈赤就埋葬在清福陵陵墓之中。清東陵、清西陵這兩座陵墓規模宏大且保存完整,還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清朝滅亡108年仍有專人看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你可能不信
    導語:在清王朝走向衰敗後,「皇室守陵人」存在的意義也逐漸產生了變化。一開始主要是會派一些朝廷不和諧的大臣去守陵,斷送他們在朝政上的威信。後來,守陵人變成了一種對皇親國戚的懲罰,當你在宮中犯錯時,就會將你送到皇陵去面壁思過。
  • 清朝亡了百多年,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若是皇帝駕崩、嬪妃老死、皇子去世,都會被安葬在皇陵內,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墓室裡面還會設置重重機關;而且環境必須乾淨整潔,景色宜人,畢竟這也是積陰福,所以,皇帝會派建築工匠在皇陵修好亭臺樓閣,並安排專人把守皇陵,避免遭人破壞,世人稱之為——守陵人。清朝亡了百多年,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 歷史上清朝的那些守陵人,在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去哪了
    清朝是歷史上建造皇陵最多的朝代,從滿清入關前,在關外就有3座皇陵,分別是: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滿清入關後在北京城又建立了兩座皇陵分別是清東陵和清西陵。其中就屬清東陵最為出名。作為中國歷史上的規模最宏大的一座皇陵:清東陵,從順治十八年(1661年)始鍵,總共經歷了247年才最終完成建設,裡面有大小陵園15座,宮殿牌樓217座,南北全長12.5公裡,東西寬20公裡。總共埋葬著皇帝、嬪妃、阿哥、公主等161人。可謂規模宏大啊!
  • 清朝亡了108年,為啥至今還有人守皇陵,那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那麼問題來了,清朝都滅亡108年了,為啥清皇陵還有守墓人?誰來給他們發工資呢?他們又是誰選定的呢?咱接著看。 守陵人是中國眾多職業中的一種,但相比於其他職業,守陵人充滿了神秘色彩,要知道,清朝時期的守陵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按照清朝的規定,起初只有滿足八旗子弟中的「正黃、鑲黃、正藍」3旗有資格成為守陵衛士,都是精心挑選而出的,後來朝廷也會派一些大臣來守陵,他們的官職最大能到正3品,俸祿由朝廷直接發放。
  • 清朝都滅亡108年了,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清朝都滅亡108年了, 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 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古代皇帝的陵墓中有相當多的陪葬品,他們也會害怕自己去世後陵墓會被一些盜墓賊光顧,所以會安排一些人倆看管皇陵,當然也會給他們發放俸祿。下面就來說一下清朝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這些人發工資呢?
  • 清朝都滅亡100多年了,為什麼現在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發工資
    在清朝的時候,清政府在盛京三陵、清東陵、清西陵設下了專門的部門,來管理這些陵寢,還配置有專門的維護人員和祭祀人員。1912年,清政府宣布撤退的時候,南京臨時政府承諾派人守衛清朝陵寢。但當時局勢混亂,而且溥儀勾結外國人並企圖復闢,和民國政府關係緊張,於是撤走了原本守衛清東陵和清西陵的部隊,清朝皇室只能自己守衛陵寢。
  • 清朝已滅亡百餘年,清東陵為何還有守陵人,他們的工資誰來發?
    清朝雖然滅亡了,但清王朝留下的一些東西仍然影響著中國人、影響著中國社會。清王朝滅亡之後還留有一種人,這種人仍然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們被稱為守陵人。清朝已滅亡百餘年,清東陵為何還有守陵人,他們的工資誰來發?
  • 清朝都滅亡一百多年了,為何清皇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發工資?
    文/清朝都滅亡一百多年了,為何清皇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發工資? 歷代王朝都會安排有專門的人去守皇陵,哪怕是中國最後的封建王朝,清朝,在清朝滅亡之後,都還有人給他們守皇陵。那既然清朝都已經不在了,什麼人去給他們繼續守陵呢?他們是有工資領的嗎?
  • 清朝滅亡了108年,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是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正是因為當年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才導致我國在近代史備受外國的欺辱;也正是因為清政府一再地欺壓民眾,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民不聊生,人民無法生存。這才使得有志之士們紛紛揭竿而起,將清政府徹底推翻。但是在清朝滅亡後,為何如今依舊有人在看守皇陵?
  • 清東陵守陵人後代的彩繪人生[組圖]
    彩繪人生  李志軍說:「普陀峪定東陵是清東陵唯一使用金龍合璽彩畫之處,慈禧生前之奢華由此可略見一斑。」 本報記者董鈞 攝  正因為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歷久彌新。這裡生活著部分「守陵人」的後代,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志軍——一名從事古建築油漆彩繪維修工作的守陵人後代,16歲師從叔父入行,至今已有33載。談起彩畫,李志軍如數家珍:金龍合璽、清式旋子、雅伍墨、雄黃玉……彩畫專業術語滔滔不絕。經他設計修復的文物彩畫,清麗渾厚,風雅逮古,曾多次榮獲省、市級優秀工程獎。
  • 為什麼如今清皇陵還有守墓人?歷代的守陵人都靠什麼生活?
    既然清朝都已經不在了,還有誰去守陵呢?他們的工資又由誰來發?為了防止皇陵內發生火災,守陵人連火都不可以生,平時只能吃換下來的貢品和其它可以生食的食物。守陵人的工作艱辛,工資自然會非常高,足夠讓家人衣食無憂。不然也沒人願意去守陵了。既然守陵人是為朝廷工作,俸祿自然是由朝廷發放,在朝廷存在的時候,守陵人完全不用擔心什麼時候發工資這個問題,清朝覆滅以後,清皇陵依然有人在守護,那他們的工資又由誰來支付呢?
  • 東陵大盜孫殿英挖斷了清朝龍脈 但他的兒子用一輩子當守陵人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孫殿英父子,東陵大盜孫殿英他挖了很多滿清皇帝的陵墓,毫不誇張地說他把清朝的龍脈都挖斷了。而他的兒子孫天義卻做了一輩子的守陵人,但是他守的不是清朝的陵墓,而是軒轅黃帝的陵墓。首先還是說說東陵大盜孫殿英,孫殿英在1928年的時候盜挖了清東陵。
  • 清東陵景區:揭秘守陵人神秘生活「視頻」
    國慶黃金周,清東陵景區正在舉行的「守陵人家滿族風俗文化展」吸引了不少遊客。這是我國明清皇家陵寢景區首次展陳與守陵人生活習俗有關的文化展覽。來看記者劉洋、周鵬的報導。守陵官兵的「標配」馬鞍、弓箭,滿族人冬天的必備火鍋、冰滑子,守陵人家的土坯牆、大火炕,1000多件守陵人使用過的物品和文物仿佛一下子把我們帶進了這個神秘的守陵人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