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2020-12-18 享受育兒藝術

佩奇的奶奶總是羨慕我家寶寶說話說得早,說得清楚,然後加上一句:「我家這個不行,啥也不會,笨死了。」語氣中滿是對自己孫女的無奈和焦慮。我總是笑著勸她:「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她,您家寶寶還小,不要著急。」

圖片來自網絡

往往1~3周歲的寶寶家長特別容易對自己的孩子說話晚,咬字不清晰的情況產生焦慮。情到深處,往往會對孩子產生抱怨、不滿的情緒,反而不利於和諧親子關係的培養。

在引導寶寶說話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寶寶語言發展都有哪些規律。

一般而言,寶寶學說話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2-16個月大的寶寶,能夠聽懂簡單的句子,並能對接收到的命令做出反應,不僅會叫出爸爸媽媽等熟悉的人的稱謂,還會說出喜歡的玩具的名稱,詞彙量可以達到20-30個。16-20個月大的寶寶, 能夠聽懂200個左右的詞彙,可以說出50-200個詞,尤其是進入18個月,詞彙量進入爆發期,如果說18個月以前每周可以增加一個新詞彙,那麼18個月以後,則是天天有驚喜,一般每天都能增加至少一個新詞。20-24個月的寶寶,說話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已漸入佳境,開始試圖嘗試組織語言和表達自己。24-36個月的寶寶,可以理解複雜的句子啦,並且開始能夠按語法規則表達自己了!此時開始進入「話嘮」期。 以上是孩子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那家長該如何做,怎麼引導,讓自己的寶寶說話能又早又清楚呢?

首先,從嬰兒期就可以和寶寶說話。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相信潛移默化,您所說的每個字每個詞都在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系統,在告訴他/她語言的魅力,讓寶寶愛上說話。

其次,寶寶12個月以後,家長要開始進入「複讀機」模式。不斷重複寶寶需要的物品,開始教簡答的詞彙,創造一個語言學習的良好環境。

第三,家長請「狠」起來,逼迫寶寶說一些簡單的字或者詞語,不再「有求必應」。比如寶寶要喝水,雖然我們從他的動作和眼神中可以明白,但仍然要引導他把「水」這個詞說出來,初期可能只會發一些類似的音,到後來慢慢熟悉了,可以鍛鍊寶寶把音發準確,再到後來可以引導寶寶說出「水杯」這類的詞,甚至是「要喝水」這樣的簡單句子。

第四,及時回應,給予表揚。比如寶寶剛開始學會叫「媽媽」的時候,大人總是很興奮,又是親親又是抱抱的,鼓勵寶寶一遍又一,然後引導寶寶叫「爸爸」「奶奶」等,寶寶也樂得手舞足蹈。但是到後來隨著寶寶會說的詞語越來越多,家長可能就懶得回應了,寶寶無法從語言中獲得樂趣,自然也不願意說更多詞了。

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只有在互動中才能迅速掌握

第五,家長學會「裝傻」,不當寶寶的「翻譯官」。一般寶寶進入20個月以後,基本可以進行簡單語言交流了,但這個時候的寶寶說話不夠清楚,往往只有經常照顧的人才能聽懂他們的話,外人和寶寶交流還存在難以聽懂的現象。

此時家長可以假裝聽不懂一些詞彙,讓寶寶再次重複,說清楚一些。比如,孩子想吃橘子,請媽媽剝皮。我們就可以假裝聽不懂,把橘子放一邊,抱著寶寶離開,然後說:「讓媽媽抱,是嗎?」這時寶寶必然不滿,想要掙扎,那我們就可以要求孩子再仔細說一次,說清楚。直到孩子能夠說得比較讓您滿意了,您再給他剝橘子。一邊剝一邊再次重複他剛剛說的話。

堅持下去,寶寶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的詞彙,還能明白相近的詞彙其實很多,如果我們不說清楚的話,別人就會不理解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儘量和寶寶正常說話,少用疊詞。疊詞這樣的兒語,寶寶總是更能接受,往往記憶也更方便,但相信我,寶寶一歲半以後還這麼跟他說話,真的不利於他的語言發育。我曾經見過一個寶媽,一直在和寶寶說話,但每句話都是有疊詞,比如「冷冷」、「髒髒」、「躺躺」、「壞壞」……半年以後,我再見他們時,這個寶寶和她交流依然是「嗯嗯」,然後寶媽接了句:「嗯,髒髒」……

語言發展的個體差異很大,請寶爸寶媽們適時引導的同時,也要放寬心,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自己的寶寶!讓育兒充滿幸福,不再焦慮。

陪寶寶一起成長,讓育兒成為一種樂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孩子多久開口說話才算正常?又該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呢?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對於寶寶來說,語言功能的發育是一項基本的生理功能。雖然每個寶寶語言中樞發育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早有晚,但大多數孩子會在一歲到一歲半說話,95%的人會在一歲半以前說話,如果一歲半以後才會說話,一般就會認為其說話有點晚。
  • 如何正確引導1~3歲寶寶說話?
    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1、隨月齡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不大或不明顯,長期只會說簡單的字詞而不會說句子;2、用一個聲音或一個名稱指認所有東西,這種狀況並未隨月齡增加有明顯好轉;3、無法指認常見物體,即便在家長的引導下也無法很好地完成要求;4、對大人的問題無法正確地做出反應
  •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注意和寶寶說話的方式方法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孩子互動,儘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家長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孩子說話。
  • 寶寶遲遲不說話?寶寶開口說話,你知道怎樣正確引導嗎?
    有媽媽透露,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只會哼哼唧唧,帶他帶的心態快炸了,該怎麼辦?寶寶的發育是有遲早之分的,如果您的寶寶沒有聽力障礙,您也不用太心急,但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接下來,就聽我一步步分析一下吧。
  • 寶寶不愛說話怎麼辦?如何引導寶寶說話
    有的小孩淘氣,有的小孩會撒嬌,也有的小孩很聰明......可是唯獨自己家的寶寶不愛說話,這可怎麼辦呢?爸爸媽媽們不要著急,給寶寶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是很重要的哦。那麼,如何引導寶寶說話呢?個人總結了以下幾點:1.當寶寶說話說錯的時候不要訓斥。
  • 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如何正確引導寶寶開口講話?樹袋寶寶來支招
    寶寶開口說話無疑是給爸爸媽媽的一大驚喜,但是有些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卻遲遲不能開口說話,很是讓家長著急,那么爸爸媽媽如何引導寶寶說話呢?如何引導寶寶說話1.增加寶寶的體驗要和寶寶說話,你需要不斷說話。看看該說些什麼,即使寶寶不明白你對他說的話,但也堅持說話。給寶寶講故事,閱讀寶寶書籍,閱讀圖片,並為寶寶參與語言提供寶貴的機會。給寶寶一個簡單的故事,讓他抓住節奏,寶寶喜歡重複一個故事,不要急躁,即使你已經厭倦了,只要寶寶沒有聽說過,那就繼續說說它。
  • 寶寶多久會說話算正常?引導寶寶說話的兩個小竅門
    相信許多新手爸媽都有這樣的困擾,到底寶寶多久說話算正常呢?有哪些因素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呢?此時寶寶正處於語言敏感期,同時面對多種語言,自己也不知道要跟誰學,他很有可能會選擇不開口說話。
  • 如何引導寶寶學習語言?這樣做絕對正確
    相信不少父母在寶寶出生後,都對寶寶的那一句「爸爸媽媽」期許不已,聽到寶寶喊自己就是最開心的一件事了。但是,寶寶說話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普遍都是寶寶長到十個月左右的時候,才會張口說話。  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家長如何引導寶寶學習語言更好呢?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越說越流利
    別的寶寶跟媽媽都有很多話說,可亭亭這裡卻很少說話,看著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想說話,媽媽可是擔心壞了。就想辦法去引導亭亭說話,比如,跟婷婷講故事,然後問她喜歡哪個人物;或者帶她去動物園給她說都是什麼動物,問她喜歡哪些動物;或者帶她到兒童樂園,讓她去交朋友等等。通過媽媽不間斷的努力,亭亭慢慢的也說話了,雖然不像那些外向的孩子一樣說話很多,但起碼是個說話正常的寶寶了。
  • 寶寶多久會說話算正常?如何引導?
    寶寶多久貴說話算正常?如何引導?寶寶到8~9個月後經常會「咿呀咿呀……」的發出一長串的話語,小手還有模有樣的比各種手勢。很多爸媽覺得孩子還小,不願意和孩子交流說話怕孩子聽不懂。也有的爸媽想和孩子多說話,但又苦於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和孩子交流。
  • 如何引導寶寶說話?不妨試試這六個小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很多寶媽對於寶寶開口說話都很期待,都想聽寶寶開口叫媽媽,但是有許多小寶寶張口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字,需要等到至少10個月以後了。那麼在此期間,寶媽就可以試著去引導寶寶說話,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快地學會說話。
  • 如何引導寶寶說話?不妨試試這六個小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很多寶媽對於寶寶開口說話都很期待,都想聽寶寶開口叫媽媽,但是有許多小寶寶張口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字,需要等到至少10個月以後了。那麼在此期間,寶媽就可以試著去引導寶寶說話,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快地學會說話。
  • 如何引導寶寶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引導寶寶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呢? 第一:規定寶寶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一歲內的寶寶如果能做到不給他們玩電子產品儘量不給,最多也是只能給看電視,手機這種還是不建議的,因為看的時候太近影響會更大。
  • 寶寶要怎麼樣才能變得會說話、愛說話?要從這兩個時期做好引導
    寶寶對於語言的熟悉性更差,在到了學習說話的年齡之後,因為之前沒有對語言進行頻繁接觸,所以就會對語言更為陌生,需要再從基礎的「熟悉聲音」開始。還有一些寶媽,雖然在寶寶不會說話的時候,經常會對寶寶頻繁的進行語言表述,但是到了寶寶該學說話的時候,寶媽卻不知道如何引導,這可苦了寶寶,沒有一個好老師,全靠自學,自然學得就慢點了。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麼?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家長該如何引導?
    要判斷寶寶是否說話晚,首先要知道寶寶語言發育的過程。2歲10個月寶寶通常會正確使用人稱代詞「我」「你」「他」。比如,每天有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大人經常給寶寶講故事等,這些都會幫助寶寶積累詞彙量,激發寶寶和大人交流。五、學習能力寶寶的學習需要模仿,如果寶寶本身模仿能力弱的,大人又不注重引導,那麼寶寶很難模仿如何使用語言,包括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的發育都會受到影響。
  • 4歲寶寶愛說話,家長該如何引導?
    4歲的寶寶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嘴一打開就像洪水湧來,久久不得寧靜。難道寶寶患上了「多語症」?不然,4歲寶寶話多只是正常的發育現象,是寶寶學說話的關鍵期,家長可放心!  「順口溜」的話「噌噌」往外冒  4歲寶寶非常多話,不但喜歡說給別人聽,也喜歡自言自語。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寶寶在學說話的時候出現結巴的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口吃。劉女士就常常對於自家孩子結巴這個習慣感到非常苦惱,劉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經兩歲多了,基本上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夠完整的說出一句話,可就是有一個習慣一直改不過來就是結巴,而且上了幼兒園之後,周圍的小朋友都因為他結巴這個習慣嘲笑他,導致孩子就更不敢開口說話了,因此劉女士感到非常苦惱,前思後想也不知道如何改正孩子結巴的習慣。
  • 說話晚的寶寶是「貴人語遲」嗎?父母該如何引導才好呢?
    在民間演變為小孩說話晚可能是「貴人」。說話晚的寶寶,排除發音器官器質性變化外,很可能是因為個體差異等原因所致,其智商其實與說話早的寶寶沒有多大差別,但由此推斷這樣的寶寶更聰明或更命好,這種說法毫無科學依據,只是大人的美好寄願。
  • 寶寶不愛說話?就看你怎麼引導,很多媽媽都沒做到位
    沒想到她能記住,並且這次在沒有任何引導的情況下自己說出來!事實證明,孩子說話的早晚,愛不愛說話,與家長們的引導息息相關!如果家長能夠好好利用這段關鍵時期,正確引導孩子說話,不斷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對於孩子語言的發育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 「這個時間段」寶寶喊「媽媽」,暗示很聰明,歸功於父母正確引導
    很多家長在幸孕姐的後臺留言關於孩子學說話的問題。莉莉的兒子1歲了十分活潑,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到了一歲還不會叫「媽媽」,同齡的孩子都陸陸續續會喊媽媽了,這讓莉莉十分著急,擔心孩子智力是不是存在問題。到了醫院檢查後,醫生卻表示孩子並沒有問題,並告訴莉莉,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