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在我的IMAX觀影榜上,它永遠排NO.1!

2020-12-22 夢想家DM

一直以來對太空題材電影有一種莫名的痴迷,似乎擁有高度近視的雙眼註定難以掩蓋一顆渴望凝視浩瀚星空的心靈。

曾幾何時,沉迷於對宇宙起源以及星辰湮滅的探索,滿腦子裝著光速飛行的超時空幻想。

如今,生活的現實壓力早已把灰色腦細胞中多餘的雜念壓榨得消失了蹤影,只是偶而在一部電影或是一首樂曲之後,才能依稀的擾動一絲如煙似雲般的幻念。

即便如此,也是一種難得的回憶與感傷……

就像我固執的認為2012年最棒的電影是《普羅米修斯》、2013年是《地心引力》一樣,我會把2014年心目中的NO.1留給《星際穿越》。不為別的,只為那童年的夢想能以一種影像化的方式得以實現所帶來的深深感動。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星際穿越》能夠重映,以滿足我重溫昔日感動的心願。

6年之後,當我們已經遠離影院長達半年之久時,幸福突然來敲門了。我帶著一種近乎神聖的心理迎接著它的降臨。

為什麼我這麼喜愛《星際穿越》呢?是因為這是諾蘭大神僅有的科幻題材電影麼?

我想更深層次的應該是,它披在科幻外衣下的那一顆「孤獨」的內核擊中了我的心靈。

除開純商業目的的太空獵奇電影,近年來幾乎所有的太空科幻片都在講述「孤獨」二字。

《地心引力》中的桑德拉·布洛克,萬籟俱寂中失去同伴後的絕望性孤獨;

《火星救援》中的馬特·達蒙,一種百無聊賴的樂觀性孤獨;

《異形:契約》中的麥可·法斯賓德,渴望神性附體的造物者式孤獨;

《太空旅客》中的克裡斯·帕拉特,必須面對幾十年單身的生理心理雙孤獨;

《月球》中的山姆·洛克威爾,只能自己與自己說話的克隆式孤獨;

《星際探索》中的湯米·李·瓊斯與布拉德·皮特,理性主義者與感性主義者互相無法理解的孤獨……

為什麼大家都愛用太空科幻片來作為「孤獨」情緒的載體?

因為宇宙渺無邊際、空虛寂寥,無限放大了人們心中的悲傷與寂寞。

宇宙的無限大與個體的有限小在空間上形成了對比;

星辰的不計其數與同伴的小於等於一也在數量上造成了反差;

太空失重的輕靈與太空衣的沉重又在重量上形成了對比;

星際間距離以光年計與人類的壽命在時間上再一次造成了反差……

這一切都在各種維度上令仰望星空的人無意間激發了哲學思考。在太空深處的太空飛行器中,太空人唯一的心靈指向便只會是——孤獨。

然而,真正將「孤獨」這個內涵發揮到極致的,還是《星際穿越》。

理察·耶茨寫過一本《十一種孤獨》,讓我用電影的大致時間順序來梳理一下:

第一種孤獨:人類的孤獨

當自然生態被破壞到無法挽回的程度,地球陷入了空前的危機,農作物陸續染上枯萎病並絕種,地球陷入沙塵暴與饑荒籠罩的末日恐慌。

我們被神拋棄了麼?

不可一世的人類終於被卑微的孤獨感碾壓得喘不過氣來。

第二種孤獨:無人機的孤獨

造物主拋棄了人類,人類也拋棄了自己的造物——無人機,雖然看上去是不得已。

那架印度空軍的無人機已經形單影隻飛了十年,我們是否能感同身受它的孤獨?

「你要拿它做什麼?」

「讓它做些對社會有用的事。」

「就不能放它走嗎?它又沒傷害任何人。」

「這東西也得學會適應,就像我們一樣……」

第三種孤獨:基礎科學的孤獨

當農業成為整個地球至關重要的支柱產業,理論物理與天文學變得一無是處。人們不在關心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甚至認為許多年前的阿波羅登月也是一場騙局。

基礎科學變得沒落與孤清,不被人理解,視為毫無現實意義的資源浪費。

科學無用論讓理工男庫珀感到孤獨與無奈,但他堅信與自己一樣熱愛科學的女兒墨菲才是人類的未來。

第四種孤獨:少年墨菲的孤獨

少年墨菲面對著親情上的孤獨,母親早逝,父親準備星際遠航不知何時歸來。墨菲試圖用「幽靈」傳遞的神秘信息「留下」來挽留父親,被拒後對他產生了怨恨。

這是一種幼稚的孤獨感,往往被成人世界忽視,然而它所蘊藏的「愛」恰恰被未來人類所洞察,成為了那把拯救人類的關鍵鑰匙。

第五種孤獨:拉撒路計劃的孤獨

在布蘭德教授眼中,拯救人類的出路,是拉撒路計劃。

以聖經中拉撒路復活的典故命名,寓意著此項計劃置死地而後生的決絕,也為後續Plan B的揭示埋下伏筆。

拉撒路計劃的希望非常渺茫,NASA幾乎是孤注一擲用僅剩的財力去完成這最後一搏。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縮!」——狄蘭·託馬斯

這是絕望之下少部分人類最後的咆哮,最後的垂死掙扎……

它不被人理解,甘冒被世人唾罵的罪名,只為完成人類生命延續的最後抗爭。

這是一條有去無回的不歸路,需要無所畏懼、毫無牽掛的獨行者去赴命。

這條路充滿艱險與不確定性,更可怕的是它註定了……孤獨。

第七種孤獨:曼恩博士的孤獨

曼恩博士是拉撒路計劃中最傑出、勇敢的前行者,他孤身一人來到一個陌生的星球,在給養即將耗盡之時讓自己進入休眠狀態,沒有設定醒來的時間,可謂視死如歸。

然而,當他被喚醒後所發生的一切又是那麼的反轉。曼恩博士變得懦弱與邪惡了麼?

很難這樣定義,當大多數人處於那種境地(獨自呆在外星球那麼多年),都會產生同樣的求生欲,又或者被稱之為邪念。

這是一種很容易被人理解的生理心理雙孤獨,也是「孤獨」的本意與常規狀態。

「孤獨與被隔離,是超越人類可以承受的痛苦。」——儒勒·凡爾納

第八種孤獨:成年墨菲的孤獨

當長大成人後的墨菲從布蘭德教授那裡得知Plan B之後,她代表整個地球人類表達出極端的憤怒。

這是一種被無情拋棄之後的集體孤獨感,無助、無奈、極度絕望。

第九種孤獨:庫珀的孤獨

在星際探索中,其他太空人都義無反顧,只有庫珀是孤獨的。他惦記著返回地球,完成對女兒許下的重逢承諾。這也是拉撒路計劃最初沒有選擇他的理由。

然而,當地球陷入絕望,人類的愛才是無窮動力。庫珀心中的父愛讓他擔起了遠航拯救人類的使命,這也是他最終投身拉撒路計劃的緣由。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了質量足夠大的物體可以影響光行進的路線從而扭曲時空的理論,以此推論——引力異常的星球可以影響時間維度,相對於地球時間被縮短了,即傳說中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而如果天體的質量大到足以吸引光線無法逃逸,那便是「黑洞」,時間接近於停滯。未來的人類利用「黑洞」這個時空艙來拯救過去面臨危機時刻的地球。

庫珀在這一過程中相對於地球度過了七八十年,在此期間兒子畢業並結婚生子,女兒成長但一直未能原諒自己,老父親去世了,孫子夭折,女兒繼承了布蘭德教授的遺志,兒子兒媳離世,女兒變成了耋耄老人躺在病床上……

中年父親目送年老女兒(這究竟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還是黑髮人送白髮人?)離世,何其悲愴?何其孤獨?

女兒表面記恨父親,內心卻矢志不渝的等待「幽靈」(父親)的歸來,卻始終無法向旁人解釋這不可思議的一切,何其堅韌?何其孤獨?

但當告別一幕來臨時,墨菲卻鼓勵父親踏上一段新的旅程,去拯救另一份「孤獨」……

第十種孤獨:布蘭德博士的孤獨

「她還在太空裡,在搭建營地,獨自在一個陌生的星系,也許她現在正在準備去睡一個長覺,沐浴著新太陽的光芒,在我們的新家……」

看著片尾布蘭德博士那堅定又不失迷離的眼神,我不禁為她感到心酸,孤身一人的她需要等待多少年,才能盼來庫珀與她的重逢呢?

「時間」讓萬事萬物在它的面前變得無比渺小,卻讓我們的真摯感情變得無垠偉大。

第十一種孤獨:觀眾的孤獨

雖然諾蘭電影的評分都很高,但在中國的票房卻一直不算太好。《星際穿越》也是如此,叫好不叫座。

一聽說是涉及相對論的科幻片,一大幫女性觀眾便從「想看」中將它拉黑了;

再加上諾蘭一貫的燒腦,一大票只喜歡漫威與開心麻花的爆米花粉絲也紛紛離場;

環顧影廳,就只剩下了一班技術宅、懸疑控與諾蘭鐵桿粉。偶爾一兩個女性觀眾,還是被男朋友生拉硬拽騙進來的。

原本我可以讓喜歡數理化與科幻小說的兒子陪我來看復映的,雖然一年前我已經推薦他在家裡看過本片了,但讀初二的他去了學校參加基礎學科夏令營。

於是我像很多觀眾一樣,一個人走進了影廳,配合隔座賣票的梅花樁制度,顯得格外的和諧。

這種觀影很孤獨麼?

很孤獨,卻也很享受。

理由一:影片伊始,當漢斯·季默那熟悉的配樂在IMAX影廳轟然響起,沙發都共鳴顫抖,我激動到扭曲變形的面容無人能察覺;

理由二:2014年影片第一次在國內上映時,我女兒剛出生。6年後,當再次看到庫珀在太空中望著屏幕中的女兒痛哭流涕的畫面時,我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觀影感受。當我在影廳偷偷落淚時,一個人觀影顯得不那麼尷尬。

理由三:當影片推進到庫珀在五維空間裡拍打著書架,高喊「讓他留下,墨菲。」「不!別讓我離開,墨菲!」「No!No!No!」時,我決堤的淚海不至於影響到其他人。

生來自我,便註定你我生來孤獨。

由於每個人的個性差異,孤獨感始終會潛藏內心伴隨你我左右。

不管俗世喧囂、社會紛繁,也不管你朋友再多、終日應酬,孤獨一直銘刻在那裡,鐵一般的堅硬。

也許寂寞安靜時,它更容易浮出水面,華麗麗的在腦海平面上起舞,喚起一行行淚水衝刷臉頰。

但更可怕的是喧鬧中內心莫名的空虛與孤獨,仿佛世間一切都與你無關,萬千眾人都與你無緣,沒人能理解你、讀懂你,何其孤獨,何其悲哀。

而獨自置身於茫茫宇宙,更是將孤獨感發揮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隨之而來的便是無邊無際的驚慌、無助與絕望。

可換一個角度,這絕對的寂靜與空曠也正是你欣賞這曠世美景的絕佳時機,這短暫的孤獨也許是你能看到世間美景的唯一時刻。

放下一切,撫平心境,在萬籟俱寂中品位寂寥的日出、日落、宇宙流逝與璀璨星河,享受這難得的孤獨。

置身於黑暗中的影廳,同樣如此。

我在影院裡享受這難得的孤獨,這一次,得感謝諾蘭的《星際穿越》。

「一個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能成為自己。他若無法享受孤獨,就不會喜愛自由,因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叔本華

我喜愛諾蘭,因為英國文學專業畢業的他,寫出了我最喜歡的燒腦故事結構;

我喜愛諾蘭,因為他鍾愛IMAX格式,卻從不拍3D電影,對於高度近視的我來說,這不啻為福音;

我喜愛諾蘭,因為不管他用懸疑片、科幻片、戰爭片還是超級英雄片的外衣包裹電影,內核裡始終是能引發我高度共鳴的情感故事;

我喜愛諾蘭,因為他堅持能實拍的絕不用CG,他有自己的做事原則,我也是;

我喜愛諾蘭,因為他是紅綠色盲,我也……

牛頓第三定律:想要達到目的,總得留下點什麼。

走出影廳,我達到了目的,也留下了點什麼……

相關焦點

  • 廣州IMAX電影院觀影指南
    萬達imax電影院pk大學城科學中心imax  萬達imax電影院      影城共設立9個豪華廳,包括1個近500座的數字IMAX影廳,銀幕寬22米,高12米,座位13排;另有1個超豪華VIP影廳,3個數字3D影廳等,放映設備包括最新的美國2K數字放映機,共計座位約1600個。
  • 從"蝙蝠俠"到"星際穿越" 盤點那些年諾蘭的IMAX
    從"蝙蝠俠"到"星際穿越" 盤點那些年諾蘭的IMAX    11月12日上映以來,諾蘭新作《星際穿越》在中國再度掀起「現象級觀影熱潮」。
  • 《星際穿越》中場休息首發觀影體驗
    眼下,《星際穿越》已復映3天了。自影院正式復工以來,一大批高質量影片接連復映、不少新片陸續定檔。目前,正在熱映的《星際穿越》就是一部時長為169分鐘的電影,屬於時長超過2小時的範疇。國內各家影院也紛紛遵照電影局規定,在放映期間安排了合適的中場休息時間。有網友表示理解,「沒想到2020年重映的星際穿越也有了中場休息,蠻奇妙的。」
  • 細說《星際穿越》:不要被它的名字騙了,科幻只是它的外衣
    豆瓣9.3分,在TOP250中排在第16位,IMDb上獲得了8.6的高分,在諾蘭生涯中,取得的成績僅次於《盜夢空間》。 《星際穿越》,不但網羅了以基普·索恩為代表的天體物理學家作為顧問,甚至得到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的首肯,奠定了電影紮實嚴謹的科學性,這讓《星際穿越》作為一部科幻片,在劇情上不會存在巨大的科學上的BUG。
  • 星際穿越票房破8億,時隔六年依舊觀影人氣最高,到底有多硬核?
    時隔六年之久,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科幻神作《星際穿越》再度成為國內電影院人氣最高的作品,遠遠超出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截止8月5日24:00,《星際穿越》國內票房已突破8億大關。在與家人訣別和拯救人類命運的抉擇中,NASA退役太空人庫伯與其他幾位科學家一同出發,穿越蟲洞到另一個空間去探尋三個最有可能居住的星球,踏上了撲朔迷離的星際航程。
  • 《星際穿越》——愛是宇宙的終極答案
    《星際穿越》海報這掀起了巨大的觀影熱潮,在影院復工後許多人慕名前來。《星際穿越》已經是2014年的作品了,當年電影上映就迎來了許多人的呼聲。這部電影獲得了多個大獎的提名和獎項,現在也一直位於一些電影榜單的前列。諾蘭導演專注於劇情片、懸疑片、動作片。這次他又將科幻的元素融入其中,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屬於諾蘭的科幻世界。
  • 【八卦】文科生「打開《星際穿越》的正確方式」
    要知道,這可是一部硬科幻電影,電影中直接給我們展現的都是黑洞、蟲洞等一系列常人不敢觸碰的領域。——這是看不上文科生的理科生秀優越的好時機了嗎?當然不是,畢竟,又有多少人真的能把黑洞、蟲洞和奇點這些外太空的東西搞得清楚呢?話雖如此,像我一樣的文科生,到底應該怎樣去看《星際穿越》?首先,不懂物理原理也沒關係,諾蘭會儘可能地幫你簡化它。
  • 《星際穿越》誕生史:成就「諾神」的12塊拼圖
    >>>專訪安妮海瑟薇:討厭被當花瓶,想當女漢子>>>專訪馬修-麥康納:拍《星際》因為我也是父親  【編者按】在千呼萬喚中,在影迷心中有「諾神」之稱的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新作《星際穿越》,於今日登陸全國各院線
  • 《星際穿越》終極預告 愛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
    [遊俠網]《星際穿越》終極預告  這支2分半鐘的預告延續此前劇場版預告片所展露的劇情線索,從新曝光的畫面中可以看到奧斯卡新科影帝馬修·麥康納飾演的男主人公與女主角安妮·海瑟薇登上外星球的畫面,而關於這場宏大星際之旅的線索卻依然撲朔迷離。
  • 直擊169分鐘《星際穿越》中場休息,觀眾表示理解:官方暫停,集體上...
    值得一提的是,《星際穿越》片長169分鐘,是影院復工後首部需要中場暫停休息的影片。/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現場:80多分鐘時中場休息,觀眾表示理解記者在江寧一家影城了解到,該影城今天最早場排的就是《星際穿越》,因為此前就有不少影迷來打聽過。
  • 巴可Escape觀影會啟動:《星際迷航》三聯屏觀影
    巴可Escape觀影會啟動:《星際迷航》三聯屏觀影 3:超越星辰》上映首日,巴可在北京中影國際影城舉行了「悅享Escape—北京觀影會」。
  • 《星際穿越》第五空間設定太神幾乎成了鬼片
    這部諾蘭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 差點就成硬科幻經典。奇觀電影。真得只適合看IMAX版本,浩瀚的宇宙,黑暗孤寂中的飛船,炫幻的時空穿越,外星球難以名狀的自然景觀,oh shit。穿越時空,只為回到你身邊。至少三次讓紅衣觀影過程中潸然淚下,庫珀(馬修飾演)離別踏上遠徵時幼女墨菲(小演員選的太絕了,和大嘴安妮形神兼備)的戀戀不捨、三十年後女兒信守約定卻仍未盼父歸的兩廂心碎、凱恩老爺子迷離之際透露真相時成年墨菲對父親產生誤解和指責、身處不同時空時的隔空面對百般的無奈與嘶吼、父女重逢時的相對和別離。
  • 豆瓣:2014年度電影排行榜 《星際穿越》為評分最高外語電影
    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中國電影市場審美的寫照。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是《星際穿越》雖然編劇界奉為大神的羅伯特·麥基在接受採訪時批評《星際穿越》故事做作、煽情、很糟糕,在 10 分滿分的情況下,只會給它 3 分。但是,更多的人不這麼認為。《星際穿越》上映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懷著巨大的熱情在社交網站上讚美和推薦它。
  • 《星際穿越》重映破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星際穿越重映 Interstellar 截止8月13日,諾蘭的《星際穿越》重映12天,累計總票房突破1億元。
  • 豆瓣9.3分《星際穿越》:穿越時空,為愛而歸!
    文/羲道要論14年的科幻神作,電影《星際穿越》絕對算得上一個,不說它那豪華的演員陣容,就是影片中那浩瀚的宇宙星河,和穿越時空的震撼也足夠了。這部電影在11月上映,而在北美上映首周便斬獲5600萬美元成為當周冠軍,也在國內引起觀影狂潮,最後更是被豆瓣評為9.3的高分神作。讓大量的天文愛好者、科幻迷如痴如醉。在大眾眼中它是科幻電影的一個裡程碑,在科幻迷的眼中它是不可多得歌頌愛與宇宙的絕妙詩篇。但是有人肯定不同意了,然後男主庫珀一家子就登場了。
  • IMDb評影史最佳十大科幻片,《星際穿越》僅排第三,第一無懸念
    斯坦利·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名垂影史 令人驚訝的是,全球影迷最關注的權威榜單 IMDb Top 250 佳片榜上 全片敘述了地球上的清掃型機器人瓦力愛上了女機器人伊芙後,跟隨她進入太空,展開了一次穿越整個銀河系、最令人興奮、也是最具有想像力的奇幻旅程。
  • 推薦星際甜文,地球妹子穿越星際的故事
    正因為宇宙的神秘,所以引出了許多與他有關的作品,如比較出名的《星球大戰》系列,及《星際迷航》系列的電影。今天來推薦兩本星際甜寵文,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起始:這一篇文只看名字你會覺得很奇怪,摸不著頭腦。看完後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有趣,作者腦洞大開,設定了一個不一樣的星際世界。
  • 免費的「星際穿越」文字冒險遊戲
    無論你喜歡還是討厭它,毫無疑問,《星際穿越》都是去年最為熱門的影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把我們帶往了太陽系之外,開始了一段野心勃勃的旅程。這讓我們很多人都為之著迷。該電影迎來了它的數字高清版本,藍光版也會在本月晚些時候發出。
  • 一個物理學霸眼中的《星際穿越》(微劇透)
    作者:萬門大學校長 童哲首先作為一個現代觀影人,必須搞清究竟什麼是理論物理?
  • 解密:Imax、中國巨幕和杜比影院到底有何區別?
    首先,Imax其實是一家公司的名稱,它制定了一種全新的影片放映標準Image Maximum,在百度百科上imax的定義為巨幕電影,指的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析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整套系統包括以IMAX規格攝製的影片拷貝、放映機、音響系統、銀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