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蝙蝠俠"到"星際穿越" 盤點那些年諾蘭的IMAX
11月12日上映以來,諾蘭新作《星際穿越》在中國再度掀起「現象級觀影熱潮」。這部燒腦型巨作對物理學概念的影像還原引發了坊間各種解讀,不斷有影迷高呼要「一刷二刷甚至三刷「才能看懂。與此同時諾蘭的名字又再次與IMAX技術緊密聯繫在一起,諾蘭曾說:「我認為IMAX是目前最好的電影制式,是使其他任何技術都相形見絀的黃金法則。」 近年來,諾蘭的多部電影都與IMAX公司合作,可謂是IMAX技術在好萊塢的最佳代言人之一。繼《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之後,《星際穿越》已經是諾蘭第三部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拍攝時長超過1個小時。而《盜夢空間》的IMAX版本也在上映時大受歡迎。借《星際穿越》的上映,我們來盤點梳理諾蘭與IMAX的緣路歷程,看看為何諾蘭的眼中只有IMAX。
不一樣的蝙蝠俠 歌劇品質只能IMAX搭配
2003年左右,華納兄弟公司決定重啟《蝙蝠俠》系列的電影拍攝,並大膽啟用與之前《蝙蝠俠》系列毫不相干的諾蘭執導影片。在此之前,諾蘭已成功執導《追隨》、《記憶碎片》、《白夜追兇》等電影,以交叉剪輯、平行敘事聞名。諾蘭接手《蝙蝠俠》系列後,整個系列出現了重大轉變,不再是曾經的超級英雄科幻風格,而將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探索引入影片中。在忠實於原著漫畫粗糲大膽、偏黑暗色調風格的同時,諾蘭開始探索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
2007年,諾蘭開始製作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首次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了30分鐘左右的動作場景。IMAX攝影機與普通攝影機拍攝的銀幕畫面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技術上,一般把畫面寬度與高度的比例稱為寬高比。當今大多數電影都是以2.4:1的屏幕寬高比呈現,當以這樣一種形式呈現時,電影畫面僅僅可以呈現的是拍攝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的普通屏幕顯得很狹長,觀眾如同在夾縫中看世界。IMAX為導演們提供最高解析度的攝影機進行拍攝,使他們的電影畫面能夠上下延展,以1.9:1的屏幕寬高比投影到整塊屏幕,讓觀眾看到更多的畫面,體驗到真正的身臨其境。至今,《蝙蝠俠:黑暗騎士》都堪稱整個系列中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電影,在IMDB等專業網站的評分也居高不下,它更開啟了諾蘭對於IMAX攝影機的創新和探索,為之後的幾部傑作奠定基礎。
諾蘭將對IMAX技術的熱愛貫穿到《蝙蝠俠》系列的終章,2012年上映的第三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海報宣傳語即是「傳奇將以IMAX終結」。 有了三年前的成功先例,諾蘭更加大膽挑戰,時長165分鐘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有74分鐘鏡頭完全用IMAX15/65毫米膠片拍攝,解析度幾乎是普通35毫米膠片的10倍以上,該片創造了截至當時影史上最多的IMAX拍攝時長紀錄,是電影界的一次勇敢嘗試及突破。
談到IMAX攝影機的好處,諾蘭如數家珍:「拍《蝙蝠俠:黑暗騎士》時,我們就因為運用了IMAX攝影機,得到了極佳的效果。從技術層面上說,我非常了解這種攝影機的好處,但更讓我感興趣的,是這樣的工具能如何幫我把這個電影故事說漂亮,怎麼能讓觀眾身臨其境,越陷越深地進入我們營造的世界。IMAX攝影機能給我們帶來最廣的畫面,打造全浸泡式的觀影體驗。」而對於IMAX影院的觀影體驗,諾蘭更具有獨到的見解:「用IMAX放映設備在全球範圍內展現《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無論從視覺上飽滿生動的清晰度,還是就畫面本身呈現出的層次深度,所有的觀眾都會深切體會到IMAX攝影機帶來的最尖端音畫質感。」果不出諾蘭所料,超過1個小時的IMAX實拍畫面,大量恢弘動作場面,加上演員的精彩演繹和諾蘭的獨特敘事,營造出了氣勢磅礴和別具風格的品質。從當年的影評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所引起的轟動,「《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或許是歷史上最迷人最好看的超級英雄電影,第一次,觀眾們相信,來源自通俗文化的情節劇也可以具備媲美希臘神話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 2011年7月20日《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零點首映之前,北美AMC院線決定在首映前一天在76塊IMAX銀幕聯映IMAX《蝙蝠俠》三部曲,這一歷史性的轟動時刻就算到了今天仍讓人倍感懷念。
真實的盜夢空間 IMAX是深入夢境的最佳途徑
作為IMAX技術運用的先鋒,諾蘭深知如何在IMAX銀幕上表現自己電影的特色和視覺。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說,IMAX版是觀看《盜夢空間》的最佳版本。
《盜夢空間》上映時轟動一時,觀眾在諾蘭的引領下探知了自己從未涉足的意識層面,而真實自然的夢境展現則是享受這部電影的關鍵。《盜夢空間》通過IMAX專利的DMR 數字原底翻版技術一幀幀轉制, IMAX數字放映機雙投影系統則通過圖像優化器投射出水晶般清晰、高對比度的畫面,結合震撼的雷射校準數字環繞音響和量身定製的影廳設計,IMAX獨有的身臨其境的環境,讓觀眾真正感覺置身於電影之中。無論追車、打鬥、槍戰、爆炸等動作場面,還是巴黎街道的爆破及整個城市像紙藝一樣摺疊立體的場景,在IMAX影院中都展現出最極致的影音效果。
2010年《盜夢空間》上映時引起的觀影熱潮和話題討論相信很多人仍記憶猶新。諾蘭在鏡頭語言的掌控上考慮到了在大銀幕上的投影效果。IMAX銀幕將許多電影中的「細節」放大,讓觀眾能夠更清晰的分析和回顧影片中的夢境與犯罪現場,獲得深刻的觀影感受。當電影的結尾陀螺依舊在旋轉,觀眾在意猶未盡的同時也感受到IMAX是通往夢境的最佳途徑。
《星際穿越》為IMAX量身定製 年度現象級大片誕生
如果說《蝙蝠俠》系列是諾蘭對超級英雄片的顛覆與革新,《星際穿越》則是諾蘭的夢想之作。諾蘭這樣解釋創作初衷,「小時候,成為一名太空人是最崇高的夢想和最終極的野心。我懷念對不斷探索和向著銀河最深處前進的堅持。希望我們這次能夠開啟『向外延伸』的新時代。」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基普 索恩的支持幫助諾蘭可以完成這次對黑洞、蟲洞等天體物理概念最真實的設計呈現,而對IMAX技術的嫻熟掌握和革新探索,則讓諾蘭可以創新性的捕捉到眾多精彩場景。從之前發布的各種製作視頻中可以看到,諾蘭將IMAX攝影機綁在片場幾乎所有可以想像的地方,包括頭盔,飛船甚至演員身體上。
在《星際穿越》中,諾蘭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了超過1個小時的場景,未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畫面和聲音也經過了DMR(數字原底翻版技術)進行轉制,每一幀畫面從亮度、清晰度到對比度都呈現出諾蘭所追求的太空質感。《星際穿越》是一部2D影片,觀眾在IMAX銀幕上觀看時所體驗到的是一個格外深邃寬廣的世界,那種被太空靜默的孤獨感包圍的感覺,會把人帶回童年在偌大的科技館觀看太空科教片的震撼。許多看完IMAX《星際穿越》的人都會理解諾蘭對於使用IMAX技術的堅持,因為諾蘭所希望展現的宏大概念,細膩而充滿質感的細節以及讓觀眾完全沉浸在時空交錯中的體驗,IMAX都幫他實現了。
從歌劇般的蝙蝠俠、真實的夢境世界到如黑洞般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星際旅程,諾蘭的才華結合IMAX技術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傳奇的電影時刻,也讓人期待諾蘭在IMAX銀幕的下一部天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