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管部署什麼工作,都讓基層籤個責任狀,其實也是一種形式主義。責任狀泛濫,本質是一些上級以行政權力壓制下級,根源在於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學,暴露出的是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5月18日《人民日報》)
近日,媒體報導稱,一些地方為了「層層壓實責任」,於是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村,與村委會籤訂責任狀。有位村支書私下裡對人說,我們連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沒有執法權,咋去管理呢?上級部門要基層單位籤訂責任,到底是為了「壓實責任」還是為了「推卸責任」,自然是不言而喻。
近年來,「層層壓實責任」是一個叫得很響亮的詞語,也是很多領導幹部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語。一些領導幹部一說到層層壓實責任,更是妙語連珠,經驗、措施、方法也自然是信手拈來。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在如何層層壓實責任上,確實有一套。然而如果仔細想一想,他們很多做法可能就是為了籤訂責任狀而籤訂責任狀,為了表示工作抓落實而籤訂責任狀,至於籤訂的責任狀,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可能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
面對此情此景,筆者不禁想到了近年來大行其道的「安全責任書」。據朋友介紹,他所在的學校每期都要和學生籤訂無數份「安全責任書」,甚至學校法定節假日也要和學生籤訂責任書,責任書滿天飛並不是他們單位為了把安全工作抓落實,而是為了把責任壓到學生、家長身上去,所謂的壓實責任,其實就是為了推卸責任,把安全的責任推給家長、推給學生。至於是不是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好,做到位,反而顯得不重要。
在5月11日召開的山東省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談到轉變工作作風時嚴肅地說,「這些年鄉鎮、街道、村籤的責任書、責任狀滿天飛,有些完全不符合實際,根本落實不了。籤這樣的責任書、責任狀,實際上是上級在推卸責任。這是對黨的事業不負責任,對人民不負責任!」看來,劉家義書記也認為,很多部門單位,所謂的「層層壓實責任」,其實已經變味為「層層不負責任」,層層推卸責任。
如此看來,近年來一些部門熱衷於與下級部門籤訂責任狀,口口聲聲稱要「壓實責任」,其實他們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為了把責任推卸給下級單位,一旦遇到問題發生,他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拿出責任狀,從而把責任輕易而舉地推卸給下級單位。各級黨委對這些不敢擔當,熱衷於紙面上「層層壓實責任」的單位領導幹部,要批評教育,要督促他們改正錯誤,從而真正把責任落實得實實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