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因果」,我們都會想到那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發現,好人卻總是遭磨難,好人不長命,而壞人卻活得逍遙自在,這是怎麼回事?這樣是不是背離因果了?當然不是。「因果」並非眼下的一個小片段,並非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肉眼所能通透的。佛教裡講:因果通三世,前世因、今生果;今生因、來世果。
「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遭遇磨難,往往是前世種下過惡因、造下過惡業;今生受享福報,多是前世行善積德所致。「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每個人自身因緣不同,受報的時機也是不一樣的。佛家講,因果報應有四種,即現世報、來生報、多生報和不定報。人們都想現世報,看得見善惡因果,但因緣不具足,果報是不會顯現的。
為何總是看到好人沒有好報?有句話叫: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今生行善做好事,雖然暫時沒有看到善報,但是災禍已經遠離,這個災是你曾經過去世造下的惡業,業障現前就要受苦,吃苦也是在消業,吃苦了苦,消除往昔罪業。而你當下行善,也是為以後謀取福報,今生積德,來世受益。
為何看到「惡人樂逍遙」?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我們看到一個人作惡多端,卻吃喝不愁,活得逍遙自在,這往往是因為他過去世中曾種下過善根,積下過陰德,今生得以享受其善果。然而,這福報是有限的,如果一味造惡業,福報很快就會消耗殆盡,福報沒了,苦就現前。而且,今生作惡,也必然感召來世苦果。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常見善人得善果,今生福報多;常見惡人遭惡果,今生惡報多;常見善人遭惡果,前世作惡多;常見惡人得善果,前世積德多。因果報應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沒有足夠的慧命是不可覺知的,偉大的佛陀釋迦牟尼佛苦修六年成道後,擁有無量神通才了通三世因果,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凡夫俗子豈能看透?
有人說,為什麼總是看到善良的人多短命?壞人卻遺千年?首先是自身業力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因緣,人這一生就是在不斷地了緣,緣分未盡,就不會離開,直至緣分了盡,一生也就結束了。我們不能僅以人壽命的長短來斷定人的善惡之報。當然,善良的人,必有福報,只是這福報可能是壽命的延長,也可能是來世的厚福。
舉個例子,佛陀的生母摩耶夫人,她在生下佛陀七天後便離世了。世人都悲嘆摩耶夫人命不好,沒有福氣,年紀輕輕就過早離世,卻不知,摩耶夫人往生到忉利天享福去了。忉利天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天堂,娑婆世界充滿無常諸苦,摩耶夫人因為福報大,所以離苦得樂、得生天界。因此,我們不能依表面推測因果。
佛教裡有一種說法,凡是那些在大災大難中因救人而犧牲的人,都是來渡人的「菩薩」。他們雖然壽命短暫、早早離世,但是陰德厚重,必有好的去處。除此之外,佛教裡還有一個「重報輕受」的因果故事。唐朝有位著名的「戒賢法師」,一日深受惡疾纏身、痛苦難忍,想要自殺以尋求解脫。
忽而,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現身,告訴他,他在過去世中為國王,但由於殺害忠良、禍害百姓,本應墮入地獄惡道,但因他今生弘法利生,得以免除地獄重罪,代之以人間疾苦。菩薩告訴他:你要忍耐三年,三年後有一玄奘法師來此拜你為師,到時疾病自然消失。果不其然,三年後,玄奘法師來訪,戒賢法師的病也痊癒了。
「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種什麼因必會有什麼樣的果,因果之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善業不會抵消你的罪業,所以不要作惡;如果曾經造過惡業,要真心懺悔,方可消災解難。願諸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