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抖音的用戶數據已經超越快手,成為了短視頻領域的第一,但老用戶們都知道今天的抖音早就不是去年那個讓人無法自拔的抖音了,身邊不少朋友反饋,抖音現在的內容「有些無聊」。
從用戶感知和產品定位而言,早期的那個主打「音樂潮流」抖音無疑是最精準的,無論廣告調性還是內容特色都十分鮮明,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種子用戶。
但在用戶高速增長、傳播破圈後,抖音的內涵顯然超出了「音樂」、「潮流」等過於年輕化的範疇,抖音也從一款工具屬性APP成長為短視頻平臺;但自此以後,抖音就沒能清晰地告訴大眾,抖音的自我主張。
相比於以用戶平權為信仰的快手slogan「記錄生活記錄你」,抖音的「記錄美好生活」顯得過於泛濫且並不那麼可信。如果稍加對比今天抖音上的內容便能夠發現,抖音與「記錄美好生活」相差甚遠。脫離了強有力的頂層設計,抖音似乎正信馬由韁。
在抖音去年公布品牌升級時,我在文章《品牌升級後,這樣的抖音是沒有靈魂的》中便表達過失望與懷疑。事實上,後來有朋友透露——抖音去年的品牌形象升級,在內容整治的背景下,更多是出於一種GR(政府公關)的考慮,為了配合主旋律價值觀的社會宣傳。
如今短視頻紅利期已過,行業增長開始乏力,抖音也將告別野蠻生長,而擺在抖音面前無法逃避的核心問題是——它將在社會中、人們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老用戶們應該都能明顯地感覺到抖音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今天的抖音和一年前的抖音,從內容風格上來說,幾乎可以看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產品。
曾幾何時,抖音上的爆款內容都會引起朋友圈、自媒體的熱議,能夠在抖音中刷屏,就意味著在人們的社交話題中刷屏。
不僅僅是車庫裡的溫婉、成都街頭的小甜甜,還有《學貓叫》《海草舞》等洗腦歌曲,甚至林俊傑沉寂多年的歌曲《醉赤壁》也因抖音而意外爆紅。
但在今天,這種從抖音刷屏而引發全民討論的例子已經越來越少見,最明顯的莫過於前段時間的閨蜜團大賽。
作為抖音大力推進的刷屏級PK活動,閨蜜團的相關話題在朋友圈、自媒體中卻反常地沉默。這從一方面來說,抖音已逐漸形成了特定的產品粘性及文化壁壘;另一方面也說明,抖音對公共話題的影響力正在減弱,這實際上也意味著抖音的商業價值在相對回落。
另外,抖音與快手等短視頻產品的內容正在更頻繁地互相影響,出現在抖音中的熱門內容,在快手上往往會同步出現。
依舊拿閨蜜團PK大賽來說,在抖音刷屏後不久,快手便同樣出現了各地閨蜜團PK的相關內容。這說明在各短視頻平臺之間,原創內容的區隔度也正在逐漸消失,競爭強度正在變大。
根據QuestMobile的最新數據顯示,月人均打開短視頻APP數已經由1.5個上升至1.7個。
(QuestMobile2019年3月數據)
抖音正在變得微博化、快手正在變得微信化。
娛樂明星、各大媒體、政府機關的入駐讓抖音正成為一手新聞、八卦的發源地,加劇了抖音用戶的圍觀心態。不難發現,如今抖音上用戶的原創內容佔比,相比去年已經明顯降低。用戶到抖音上不是為了「記錄」,而是為了「圍觀」,這也意味著抖音正在從一個UGC的平臺逐漸轉向PGC。
我們還能發現,抖音的用戶性別比例發生了的巨大轉變。
早期抖音上的內容多是女性自拍、拍攝旅遊景點、寵物等女生向內容,女性用戶也佔大多數。2018年5月曾有人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抖音的女性用戶竟是男性用戶的3倍(真實數據應該不太準,但女多男少是明顯的)。
但如今內容已大幅偏向男性關注的時事、社會新聞等,而前文所說的閨蜜團PK活動,明顯是以男性用戶視角而發起的活動。據艾瑞2018年12月數據報告:抖音男性已經比例高達52.41%。男女比例的倒轉,也是抖音內容上讓人感覺「變味」的原因。
(艾瑞2018年12月抖音數據)
而快手似乎平臺調性一直保持得很穩定,快手中的內容多以農村網紅日常為主,視頻並不注重剪輯、特效等後期技術,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日常生活的「無意義」內容(比如走路、吃飯、做飯等日常生活,並沒有明確要表達的觀點),但這類「無意義」內容在快手的社區氛圍下,竟還挺好看……
曾有媒體報導,許多農村的快手用戶彼此本來就是熟人關係,他們甚至習慣用快手進行社交聊天;再加上去中心化的產品理念,快手似乎逐漸成為了部分農村地區熟人間的視頻朋友圈。
在今天,「戒抖音」並不是一件難事,那些曾讓你流連忘返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已經不夠用了,該刷完的旅遊景點也刷完了,剩下大多的是一堆知識類脫口秀和時事新聞。如果說以前的用戶心理是「好玩地停不下來」,那麼今天用戶可能想的是「怎麼還沒刷到一個有意思的」。
由於抖音主要靠機器算法推薦,按理來說對單獨的用戶而言,內容不該會出現風格上的明顯波動;另外,今天所推薦的內容中百萬點讚的比例明顯沒有去年上半年多。
由此可以發現,抖音的投稿比例出現了下滑,優質的內容創作者可能並沒有被抖音所吸引而來,這也同時反映了上文所說的圍觀心態。
反觀快手,有人根據官方公開數據測算出快手活躍用戶投稿比例高達7.8%,如此高活躍高粘性意味著平臺中內容創作者的變現能力非常之強。
根據眾多媒體報導,抖音中數千萬粉絲量的變現水平往往還不如快手中數百萬粉絲量。在網紅與粉絲的強關係下,快手網紅帶貨路徑非常通暢;而抖音的粉絲數往往「用處不大」,就算是千萬級大號,流量主要還是看平臺的分發規則,也因此,抖音的帳號交易價格也始終並不高。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短視頻在突破8億大關後增長乏力,2019年3月短視頻活躍用戶環比甚至出現下滑。可見,短視頻的紅利期已過,行業天花板凸顯。
另外,如今新增用戶大部分來自低線城市,相比去年同期擁有更高比例的大齡新增用戶,這暗示著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用戶正在對短視頻產生厭倦與逃離,這對抖音而言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QuestMobile2019年3月數據)
事實上,行業中有少部分人對短視頻是否是「真需求」一直保持懷疑。
儘管「雙微一抖」已經成為新媒體標配,但抖音的未來還是有不少不確定性,在套路用盡之後,抖音是會浴火重生還是日漸落寞,未來幾個月的數據表現至關重要。
鄭卓然,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廣告營銷、新媒體運營領域老司機,專注分享營銷、運營、商業的乾貨文章及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