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路夢瑤
圖/主辦方提供
2021年元旦假期,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節慶「嘆」非遺「元日迎春,趣玩非遺」元旦系列活動。(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本次系列活動包含非遺尋寶和非遺體驗課兩個版塊,邀請市民作為觀眾參與其中,體驗廣東非遺的獨特魅力。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舉辦這一系列活動,引導人們去了解、學習非遺,提高非遺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書法家與非遺傳承人琴簫合奏
1月1日-3日,主辦方在廣東省文化館2樓非遺展廳開展了多項尋寶「非遺」的集章小遊戲活動。「集章」「猜謎」兩項特色鮮明的小遊戲很快吸引了許多大小朋友們的目光,人們在展廳內興致勃勃地尋找著展品和燈謎。
主辦方表示,通過這樣的趣味小活動讓市民更直觀地認識非遺,讓大家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碰撞與交融。
市民在「猜謎」
此外,1月2日下午,「節慶『嘆』非遺」和「在粵」兩大品牌聯合推出了「臨風鼓暢」古琴分享會。分享會邀請到了著名書法家、文字學家陳初生,廣州市古琴斫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筆華等名家雅聚一堂,為市民帶來一場極具古典韻味的音樂會。
陳初生(左)、劉筆華琴簫合奏《平沙落雁》
分享會以陳初生、劉筆華的琴簫合奏《平沙落雁》開場,一曲彈畢充分激發了現場愛琴觀眾的熱情與興趣。
隨後由施枝、林志堅、李桂珍、邢素貞等分別彈奏了《碧澗流泉》《鷗鷺忘機》《漁樵問答》《烏夜啼》《懷古》等古琴名曲。彈奏間隙,各位老師還為現場古琴愛好者一一辨析其中妙處,講解嶺南古琴之道。
傳承人教市民「嘆」非遺
1月1日-3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還推出三場非遺線下體驗課,讓更廣泛的市民群體,尤其是年輕人群體了解非遺、傳承非遺、創新非遺。
1日上午,咀香園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非遺項目工作主要負責人代學偉來到廣東省文化館,為現場觀眾講述杏仁餅的歷史淵源和製作工藝。咀香園杏仁餅作為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以綠豆粉為主料,經浸豆、烘乾、磨粉、拌粉等多個工序製作而成。杏仁餅入口鬆化、風味獨特、令人齒頰留香,在廣府地區頗受歡迎。
現場學員們在代老師的指導下紛紛開始動手製作杏仁餅。酥脆的杏仁餅不僅凝聚了手藝人的美好願景,還將這份祝福傳遞給了更多賓客。
大小朋友一起製作杏仁餅
廣彩瓷燒制技藝是釉上彩繪的代表,是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2日上午,省非遺中心推出廣彩瓷燒制技藝體驗課,邀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何麗芬現場授課。
何麗芬提到,廣彩瓷是匯廣州彩、景德瓷於一體,融北方傳統瓷藝彩繪與嶺南畫派技法、中國彩瓷工藝與西洋瓷藝及繪畫技術於一身的工藝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歷史研究價值。
廣彩瓷燒制技藝體驗課學員合影
作為元旦系列活動的壓軸出場,3日上午,中國端硯鑑定中心副主任梁思勇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端硯拓印體驗課程。端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緻密堅實幼嫩、細膩,溫潤如玉的石質,獨特而豐富多彩的石品花紋以及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而聞名於世,兼具實用與欣賞的雙重價值。
市民體驗端硯拓印
在活動現場,學員們圍繞在梁老師的講解桌前,聚精會神地聽課程,一絲不苟地做拓印。學員們為這些活動點讚:「親自體驗後,才發現我們的非遺魅力非凡,如此有趣!」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黎存根
審籤|謝哲
實習生|周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