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廣西·多彩非遺,北海非遺「貝雕」、「沙蟹汁」赴京展示展銷!

2021-01-07 騰訊網

北海非遺

壯美廣西 多彩非遺

為全面推進廣西非遺精準扶貧和促進就業增收,助力全區非遺扶貧工坊和非遺企業拓展市場。12月12日,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聯合主辦的「壯美廣西·多彩非遺」2020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北京)展示展銷活動在北京廣西大廈舉辦。自治區副主席李彬出席並宣布開幕,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甘霖,自治區人民政府駐京辦黨組書記、主任羅榮莉致辭。

▲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彬宣布活動開幕。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甘霖致辭。

▲自治區人民政府駐京辦黨組書記、主任羅榮莉致辭。

北海市旅遊文體局副局長、二級調研員,市非遺中心主任胡鍾生帶隊參加活動,帶去北海貝雕技藝和北海沙蟹汁製作技藝等自治區級非遺項目。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的宣傳形式,展示北海豐富多彩的非遺技藝,為北海市非遺產品搭建面向全國的宣傳和銷售渠道,積極推進北海市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獲得與會領導、嘉賓、代表、參觀群眾及在線粉絲的一致好評。

▲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彬、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駐京辦事處與綜合管理司黨委書記王金波到北海展位參觀指導。

▲中國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郝慶軍到北海展位參觀指導。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唐正柱到北海展位參觀指導。

北海貝雕技藝成熟於明末清初,以家庭手工作坊形式傳承,主要運用於家具裝飾;直到1964年建立了北海市工藝美術總廠,開始進行專業的貝雕製作。

貝雕是以北部灣天然貝類、海螺等為原材料,製作過程可概括為「純天然」:不著色,不濫用化學製劑,巧用貝殼海螺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精細設計、手工雕琢、打磨拋光、鑲嵌組裝等十幾道特殊工藝後鑄就的藝術精品。經過四百多年的不斷探索、繼承、創新,從貝串、貝堆、平面貝雕畫到立體貝雕,使北海貝雕藝術進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成為廣西民族傳統手工藝的瑰寶。

北海貝雕作品

網紅直播介紹北海貝雕、沙蟹汁等產品

沙蟹汁是用新鮮沙蟹做成的汁,是北海特有的一道特色風味蘸醬。2013年央視《舌尖上的中國Ⅱ》攝製組拍攝了北海沙蟹汁的歷史及其製作方法,這道神奇的調味料漸漸讓全國甚至世界人們所熟知。以此傳揚北海的飲食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北海、走進北海、品味北海。

▲現場群眾購買北海非遺產品。

▲北海市旅遊文體局副局長、二級調研員、市非遺中心主任胡鍾生與北海非遺傳承人合影。

- END -

相關焦點

  • 廣西十大經典名菜之北海沙蟹汁豆角,家常小菜,沙蟹卻大有來頭!
    廣西十大經典名菜之北海沙蟹汁豆角,家常小菜,沙蟹卻大有來頭!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秘境中,廣西北海漁民捉沙蟹的情景。沙蟹是一種與恐龍同時代的物種,靠吃海水裡的鹽分和泥土裡的藻類獲得營養,簡單的食物得以讓指甲蓋般大小的沙蟹比恐龍更長壽,在地球上生活了億萬年。沙蟹殼較多,幾乎沒有蟹肉,北海的漁民捉沙蟹不是為了吃蟹肉而是為了釀造一壇沙蟹汁。
  • 首屆黑龍江冰雪非遺展示展銷周27日啟幕
    23日,記者從省文旅廳獲悉,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共同主辦的「冰天雪地·美好生活」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暨首屆黑龍江冰雪非遺展示展銷周將於12月27日盛大啟幕。
  • 北海沙蟹汁一夜成名 是一種猶如臭豆腐的美味(圖)-廣西新聞網
    上了《舌尖2》 北海沙蟹汁一夜成名 本是尋常佐料,一種猶如臭豆腐的美味     資料圖片     沙蟹汁,其實就是沙蟹搗碎後的糊糊。沙蟹在北海的海灘上十分常見,每次退潮時它們都會到海灘上活動。沙蟹汁是相當於臭豆腐的食物,對於喜歡的人來說,它十分美味,但對於討厭的人來說,就是聞都不願意聞一下的了。     而北海人卻十分喜歡沙蟹汁,它是很美味的調料,在吃白切雞的時候做蘸料,沙蟹汁燜豇豆可以說是北海名菜。
  • 臺上演著非遺劇種、臺下網紅直播帶貨 廣西非遺京城活起來
    「壯美廣西·多彩非遺」2020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北京)展示活動,12月12日在廣西大廈舉辦,活動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聯合主辦。
  •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15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海的沙蟹汁一點不好吃,為什麼那麼出名呢?
    沙蟹汁就是用沙蟹做成的汁。廣西北海資源豐富,海邊退潮時就會有大量的沙蟹出來活動。因為沙蟹汁是用生的沙蟹加鹽發酵而成的,所以成熟的沙蟹汁聞起來有股特殊腥味,但是吃起來很香,所以沙蟹汁就像臭豆腐一樣,喜歡的人特別的喜歡,不喜歡的人就避而遠之。
  • 北海沙蟹汁亮相舌尖2 清純「沙蟹妹妹」 網絡走紅-廣西新聞網
    周君夢在抓沙蟹。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第六集《秘境》5月23日晚在央視播出。在本集節目中,廣西觀眾期盼已久的北海沙蟹汁精彩亮相。 特色蘸醬 《秘境》從內蒙古達裡諾爾湖的瓦氏雅羅魚(當地人又稱華子魚)開始,涉及廣西北海的沙蟹汁、內蒙古野韭花醬、新疆羊肚包肉和烤羊肉串以及寧夏賀蘭山手抓羊肉、廣東珠海石斑魚等各地美食。
  • 北海沙蟹汁一夜成名,是一種猶如臭豆腐迷人般的美味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漁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海邊,就用海邊最常見的沙蟹做成沙蟹汁,沙蟹汁是北海一種特色的風味蘸醬,幾乎北海家家戶戶餐桌上都能見得到。北海三面環海,海產特別豐富,一年四季都可以盛產蟹類和貝類,沙蟹就是其中之一,製作沙蟹汁的過程中,它是沒有任何煮熟加熱的過程,它屬於生鮮醃製的水產品,所以沙蟹上了岸以後,一定要趁新鮮,把那個內臟給一個個的仔細的去除掉,剝腸子動作要快才行,不然剝得太久了,沙蟹也不新鮮了。
  • 貝雕走進課堂!感受藝術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日前,福建貝雕(平潭)非遺傳承人、平潭貝雕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詹勝走進平潭賽爾雙語學校,為雙語實驗班學生帶來一節生動的貝雕製作課。課堂上,詹老師為孩子們講解了製作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項,並在講解中完成了一件貝殼工藝品。
  • 「多彩非遺文脈傳承」 凌源市第二屆非遺文化節隆重開幕
    9月7日,凌源市第二屆非遺文化節隆重開幕。市領導劉長華、王志剛、喬子峪、王福來、張鑫、周海旺、宋永波、曹亮、劉浩然、許國鑫、周國廷、劉玉娟出席開幕式。市政府黨組成員許國鑫在開幕式上致辭。近些年來,我市文化部門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級部門、各有關方面的支持幫助下,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全面有效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前,我市入選各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21個,其中,凌源皮影成為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市非遺重點藝人達2000餘人,國省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4人,非遺新秀200餘人,使得活力再現的凌源非遺在弘揚優秀道德價值、培厚城鄉文化積澱、培育良好民風習俗
  • ...文化與友情交融——「魅力中國·多彩非遺」中國兒童畫國際巡展...
    中國日報8月7日電(記者陸中秋)莫斯科時間7月20至26日,為慶祝中俄建交70周年,「世界那麼大中國是我家」中國兒童畫國際巡展組委會,應阿泰克國際兒童中心基金會主席RyabininAlexandrIvanovich、薩基市市政府、莫斯科明亮之聲兒童營地的邀請,在克裡米亞古爾祖夫阿泰克國際兒童中心營地、薩基市歷史博物館、莫斯科明亮之聲兒童營地,舉辦「魅力中國·多彩非遺
  • 當千年古閣「遇見」多彩非遺!現場直擊蓬萊閣廟會暨非遺展演活動
    當千年古閣「遇見」多彩非遺!現場直擊蓬萊閣廟會暨非遺展演活動6月13日是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中共蓬萊市委宣傳部、蓬萊市文化和旅遊局、蓬萊閣景區管理中心共同主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蓬萊閣廟會暨非遺展演活動」在蓬萊閣景區隆重舉行。
  • 愛上非遺,聚了,火了,樂了!
    此次非遺展,京、津、冀、魯、豫、蘇、皖、浙8省(直轄市)30個設區市,帶來了41項國家級、73項省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來淮集中展示交流。展會突出文化創意,緊扣「多彩非遺」和「時尚生活」八個字,組織了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和傳統醫藥類項目集中展示展演。啟動儀式上,非遺時尚服飾秀將傳統蘇繡、雲錦、宋錦、扎染、藍印花布等與現代時裝設計相結合,邀請江南大學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110餘項國家級、省、市級非遺項目攜上千種產品,在清江浦裏運河畔組成氣勢磅礴的「非遺長廊」。
  • 小手「剪」出多彩童年 「衡陽非遺」南嶽剪紙進課堂
    3月13日,在衡陽非遺進校園—南嶽區金月完小剪紙課堂上,「南嶽剪紙」非遺傳承人肖煥手把手教孩子們剪出自己喜愛的花樣。初次接觸剪紙的孩子們,興趣盎然地用剪刀剪出多彩的童年。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實現活態傳承、活力再現,讓非遺薪火代代相傳。紅網時刻衡陽3月15日訊(通訊員 廖欣婭 周苡 記者 石珊)「肖老師您看!我剪的蝴蝶多美!」3月13日,在衡陽非遺進校園—南嶽區金月完小剪紙課堂上,四年級學生陳陳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 山東濰坊:2021年著手「非遺資源飛地」建設
    打造非遺資源飛地。對接北京、深圳等一線地區,藉助先進地區優秀創意思維、高端人才、銷售模式等,打造市外輻射全國的保護區非遺人才高地,成為宣傳推廣保護區建設成果的新亮點。在3所高等院校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打造非遺職業化道路。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提出,當地明年還將舉辦「不忘初心 輝煌十年」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十年建設成果宣傳推廣系列活動。
  • 非遺特色小鎮:讓非遺融入美好生活
    「非遺」傳承與文物保護不同。文物保護必須「原汁原味」,「非遺」傳承講求創新發展。生活化、時尚化是「非遺」活化傳承重點和難點,一些「非遺」園區往往因為不能很好地推進非遺生活化和時尚化而遭遇發展瓶頸。怎樣才能讓「非遺」既緊跟、引領時尚又貼近日常生活?
  • 多彩非遺 | 不一樣的成長體驗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傳承非遺文化弘揚工匠精神9月13日晉城市實驗小學三(5)中隊20餘名學生在中心鳳華實踐教育基地開展「傳承非遺文化,弘揚工匠精神」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孩子們走進安靜優雅的馨園,感受學生公寓的舒適宜人,走進古色古香的雅園,感悟茶藝、古琴、布貼畫、剪紙、手工編織、上黨梆子等傳統文化與地方非遺的獨特魅力
  • 多彩非遺 美好生活 《非遺公開課》:一次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
    國際在線消息:為讀懂非遺之美、傳承文化之根,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央電視臺將於6月8日20:08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特別節目《非遺公開課》。節目由董卿擔當主持,以專家授課、傳承人講解展示等多種形式,帶領觀眾走進寓教於樂的「文化課堂」。
  • 四川各地非遺活動精彩來襲
    時間:6月1日—6月15日 地點:百牛渡江景區 具體內容: 以非遺「八大碗」為基礎,將蓬安非遺美食在百牛渡江景區「牛街」進行展示。
  • 「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開幕
    1月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幕。開幕式現場本屆非遺新春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賦彩」為主題,將持續3天,以「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為呈現內容,集結了湖南省近50項非遺項目,現場設置舞臺展演、傳統工藝精品展、湘味年貨展、傳統醫藥義診和非遺研學體驗五大版塊,全方位展示湖南豐富多彩的非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