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遺文脈傳承」 凌源市第二屆非遺文化節隆重開幕

2020-12-19 小二白兒的未來

9月7日,凌源市第二屆非遺文化節隆重開幕。市領導劉長華、王志剛、喬子峪、王福來、張鑫、周海旺、宋永波、曹亮、劉浩然、許國鑫、周國廷、劉玉娟出席開幕式。

市政府黨組成員許國鑫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匯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隸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是民族力量得以賡續的血脈,是文化自信堅實的根基,是中國智慧豐盈的寶庫。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具有無法估量的重大意義。近些年來,我市文化部門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級部門、各有關方面的支持幫助下,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全面有效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前,我市入選各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21個,其中,凌源皮影成為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市非遺重點藝人達2000餘人,國省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4人,非遺新秀200餘人,使得活力再現的凌源非遺在弘揚優秀道德價值、培厚城鄉文化積澱、培育良好民風習俗、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保持我市「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的重要支撐。

他強調,凌源非遺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及上級部門、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定將推動優秀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把我市打造成為文化事業繁榮興旺、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魅力充分展示的特色文化名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福來宣布「凌源市第二屆非遺文化節」開幕。

藝術節演出在舞獅表演中拉開序幕。兩隻舞獅在舞臺上跳、轉、騰、撲、翻、滾,贏得現場觀眾的喝彩和掌聲。隨後的高蹺秧歌一上場,瞬間就點燃了演出現場的氣氛。表演者們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鼓樂,不停穿花、變換花樣,長綢彩扇上下翻舞,讓現場的觀眾感受到喜慶和歡樂。接下來的京劇聯唱、歌舞、太極表演、評劇選段、京東大鼓、二人轉、琴歌等先後登臺,帶給現場觀眾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尤其是皮影小段《烽火映山紅》的表演,展現了凌源皮影的魅力和風採。皮影戲《烽火映山紅》由文旅廣電局劇作家王宇石同志創作,以我軍唯一的女特等戰鬥英雄、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百位英雄模範人物之一、「現代花木蘭」之稱的郭俊卿為原型,再現了郭俊卿戰爭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氣概。

大王杖子鄉大劉杖子村的燈會表演《燈官兒》將現場的氛圍推向了高潮。精心打扮好的燈官爺子與提著花燈的50餘名藝人登臺表演,給人們送去歡樂的同時,也送去了祝福。整場演出高潮迭起,掌聲不斷,百餘位表演藝人參加了演出,萬餘名市民觀看了演出。

此次文化節由市委、市政府主辦,凌源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承辦。文化節歷時6天,從9月7日至9月12日,將舉辦優秀傳統非遺節目展演、非遺民俗文創產品展示展銷、組織相關文藝團體進鄉村等活動,全面展示我市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碩成果,體現凌源文化特質,煥發全社會保護非遺的熱情,同時,助力地攤經濟、夜經濟發展,刺激群眾消費需求,激活經濟發展活力,為凌源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來源:凌源市人民政府網站

相關焦點

  • 凌源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唱響 非遺四部曲」,開啟非遺新時代
    2020年,凌源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唱響「四部曲」,紮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非遺保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唱響「建設」曲,完成非遺規範年活動。成立了凌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縣級非遺保護協會,標誌著凌源市非遺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裡程碑;召開全市首屆非遺大會,明確非遺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出臺了一批管理和考核文件,推動非遺工作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道路,標誌著凌源非遺事業進入了發展的新時代。 二是唱響「著作」曲,推進非遺專著編纂工程。
  • 「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開幕
    1月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幕。開幕式現場本屆非遺新春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賦彩」為主題,將持續3天,以「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為呈現內容,集結了湖南省近50項非遺項目,現場設置舞臺展演、傳統工藝精品展、湘味年貨展、傳統醫藥義診和非遺研學體驗五大版塊,全方位展示湖南豐富多彩的非遺資源。
  • 傳承非遺,打造蓉城新IP——FUNNY ICH嘉年華即將開幕
    近日即將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開幕的FUNNY ICH嘉年華,正是成都轉化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非遺新IP的重要舉措。 非遺節:建設文化名城 第七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即將在位於青羊區的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以下簡稱「非遺博覽園」)開幕,此次非遺節集中展現我國在非遺保護方面的卓越成就。
  • 第二屆FUE時尚文化節在長沙舉辦 發布中國服飾文化傳承創新計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3日訊(記者 張雲龍)昨天下午,第二屆FUE時尚文化節「文化名家論壇」暨中國服飾文化傳承創新計劃發布會在長沙尼依格羅酒店舉辦。活動主辦方正式發布了《中國服飾文化傳承創新計劃》,表示將保護性挖掘「非遺服飾工藝+中國服飾匠人師徒學院+傳統文化和技藝」的產業化應用。
  • 浙江諸暨「西施文化節」傳承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原標題: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 壯美廣西·多彩非遺,北海非遺「貝雕」、「沙蟹汁」赴京展示展銷!
    北海非遺 壯美廣西 多彩非遺 為全面推進廣西非遺精準扶貧和促進就業增收,助力全區非遺扶貧工坊和非遺企業拓展市場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而開幕當天的丹寨萬人長桌宴更是苗族傳統風俗,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貫穿萬達小鎮的長街,擺放了360桌,綿延著擺滿了苗族的傳統菜餚酸湯魚、糯米飯等。據主辦方介紹,中國丹寨非遺周活動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非遺旅遊主題文化活動,舉辦非遺周活動,對於搭建交流平臺、促進黔東南非遺傳承保護、創新發展、創造轉化都具有重要意義。期間,還將舉辦「黔地守藝」傳統手工藝作品展、黔東南州苗侗醫藥文化展、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第二屆傳統戲劇展演、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中國非遺文創大賽等多項活動。
  • 甘肅臨洮「深耕」馬家窯文化 非遺融合文體旅傳承發展
    甘肅臨洮「深耕」馬家窯文化 非遺融合文體旅傳承發展  2018-10-16 11:32: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泰順大安非遺體驗旅遊節開幕
    (趙用 蘇巧將 攝)大咖論劍,共饗大安「非遺」饕餮盛宴;嘗鮮5G,為溫州文旅融合加速度。昨日(8月2日),「多彩非遺 尋夢大安」泰順大安非遺體驗旅遊節暨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拉開序幕,吸引了4000多名遊客前來體驗。大安鄉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藥發木偶戲、龍鳳獅子燈、提線木偶、篾藝、米塑、手工制陶等8項國家級、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明天來虎丘溼地公園聽山歌 第二屆白洋灣山歌文化節開啟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吳麗婷)2020年「一路山歌」第二屆白洋灣山歌文化節將於29日在虎丘溼地公園開幕。本屆山歌節將圍繞三大主題、六大系列活動,「線上線下」互動推進。為讓白洋灣山歌更接地氣,山歌節上還將首次公布「山哥哥」和「花小妹」山歌文創IP形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白洋灣地區阡陌縱橫、水網密布,孕育了豐富的「三耕」「三花」文化。
  • 重慶璧山: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一天,重慶市璧山區秀湖水街非遺小鎮格外熱鬧,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會場活動——重慶非遺購物節和第五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在這裡開幕。
  • 鬥蟋蟀、賞演出、逛展覽……首屆寧津縣非遺文化節暨第八屆中國...
    9月20日,首屆寧津縣非遺文化節暨第八屆中國(寧津)蟋蟀文化博覽會開幕,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景文新出席。9月20日至21日將進行第九屆鬥蟋比賽;活動期間將同時舉行寧津和萊州(國家、省、市)非遺項目主題展覽、蟋蟀文化用品展覽活動、蟋蟀文化書畫展活動,包括萊州草辮、萊州玉雕、寧津雜技在內的12個(國家、省、市)非遺項目將在活動中參展;還將舉辦大型蟋蟀產品展銷活動,包括蟋蟀罐、蟋蟀用具、蟋蟀剪紙等蟋蟀系列產品都將悉數登場;省內外著名的書畫家創作蟋蟀文化主題作品,舉辦大型蟋蟀文化書畫展。
  • 第七屆北京端午文化節在延慶精彩上演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第七屆北京端午文化節暨北京市第二屆「非遺大觀園延慶縣委宣傳部 攝    第七屆北京端午文化節暨北京市第二屆「非遺大觀園」端午遊園會6月20日在延慶盛裝開幕。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古色古香的文藝演出,在媯河岸邊傾情上演。 延慶縣委宣傳部 攝 第七屆北京端午文化節暨北京市第二屆「非遺大觀園」端午遊園會6月20日在延慶盛裝開幕。
  • 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22日,浣紗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學做薴麻手工。
  • 浙江美麗非遺「趕大集」 輯裡湖絲文化盼傳承
    浙江美麗非遺「趕大集」 輯裡湖絲文化盼傳承   中新網湖州5月9日電 (見習記者 張駿)剝綿兜、搓草繩、搖柴龍、觀蠶、採桑葚……9日上午,第二屆浙江湖州南潯桑果採摘旅遊節暨第二屆輯裡湖絲非遺文化節開幕,非遺傳人現場演示非遺文化,遊客們且看且玩,不亦樂乎。
  • 登封市少林路小學多彩非遺文化進校園有傳承
    少林路小學生聯繫戲曲多彩非遺進課堂,魅力文化有傳承,登封市教體局少林路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有聲有色。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學習忙。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師生對非遺的保護意識,登封市少林路小學近期開展「多彩非遺進課堂,魅力文化有傳承」活動,通過一節節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底,以勞動、實踐為基礎的精彩紛呈的課堂,將中華璀璨的非遺文化與現代小學教育生動融合,為學生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點亮心燈,讓中華傳統文化之花在校園綻放,代代傳承!
  • 江西南昌縣第四屆蓮花經貿文化節將於7月10日開幕
    7月3日,江西·南昌縣(小藍經開區)第四屆蓮花經貿文化節「相約蓮花季·共築昌南夢」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發布消息稱,本屆經貿文化節將於7月10日開幕,持續3個月,涵蓋開幕式、稻香昌南、文創昌南、潮湧昌南、墨韻昌南、品位昌南、閉幕式等活動。
  • 活化傳承非遺增強文化自信
    當天,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同時,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也精彩上演。  日前,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
  • 第二屆船政文化節開幕 挖掘船政文化的豐富底蘊
    第二屆船政文化節在福州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幕。 陳曉靜 攝中新網福州12月23日電(王曉霞 吳丹紅)以「致敬船政賡續文脈」為主題的第二屆船政文化節,23日在福州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幕。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第二附屬小學的曾貝寧獲得了大賽的一等獎,參加過多屆小小講解員的曾貝寧平日裡對船政歷史也是極為熱愛,「平時會讀一些陳悅老師的關於船政的書籍,也會去網上搜一些紀錄片來看,這樣就能豐富我對馬江海戰和船政的了解,對我的講解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