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田禾、賀曉鵬等在 Chem Soc Rev 發表綜述:光致發光複合傳感器推動醫學診斷的進步

2021-02-08 RSC英國皇家化學會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及其製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田禾院士、賀曉鵬副研究員及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類旗艦刊物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發表「指南綜述」(Tutorial Review),總結了基於光致發光原理的複合傳感器在同時檢測多種疾病生物標記物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並對面臨的挑戰和進一步發展提出了見解。


Multiplexed photoluminescent sensors: towards improved disease diagnostics

Xiao-Peng He, Xi-Le Hu, Tony D. James, Juyoung Yoon and He Tian
Chem. Soc. Rev., 2017, Advance Article
DOI: 10.1039/C6CS00778C


對致命疾病的早期和精確診斷有助於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預後。然而,要在病理上對這類疾病(比如癌症)進行確診,僅僅依據單個生物標誌物的血清檢測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這種單一的生物標記物在患有其他身體異常的情況下也可能過度表達(假陽性);另一方面,許多患者卻低表達這種單一的生物標記物(假陰性)。因此,要做到對疾病的早期識別和精確診斷,使用多種生物標誌物的複合檢測就變得尤為重要。


▲ 甲胎蛋白(AFP)是用於肝癌臨床診斷的一種生物標記物。然而,引起 AFP 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多達 58% 的慢性肝病患者(非肝癌)也會表現出 AFP 的升高(假陽性);另外,35–65% 的肝癌患者的 AFP 水平並沒有顯著升高(假陰性)。


對於疾病生物標記物的檢測,現有較為常用的方法是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血液或細胞樣本進行分析。然而,除去本身的價格及時間因素,該方法尚且不能在一次檢測中對多種生物標記物進行同時檢測。開發出可以同一份臨床樣本中同時、快速檢出多種特異性生物標誌物的先進傳感體系,已成為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們競相追逐的一個熱點領域。


▲ 單一標記物檢測與複合檢測的示意和對比


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簡稱 PL)是指物質吸收光子(或電磁波)後重新輻射出光子(或電磁波)的過程。從量子力學理論上,這一過程可以描述為物質吸收光子躍遷到較高能級的激發態後返回低能態,同時放出光子的過程。光致發光具有高對比度、高特異性以及快速響應等優點,被廣泛運用於各類分析工具和方法的開發之中。


▲ 在紫外燈照射下發光的化學溶液:這些溶液吸收了紫外能級的光子後,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發射出波長更長的可見光(不同溶液發射的光有著不同的波長,因此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近些年來,人們開發出了許多種類的光致發光複合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通過對光致發光信號的激活同時檢測出均質溶液或單個細胞中不同的生物標記物。與傳統的檢測方法相比(如 ELISA),基於光致發光原理的複合傳感器可以實現均相液中的檢測,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還加快了獲得信號的速度。


▲ (a) 通過共組裝將兩種流感病毒(人流感和禽流感)唾液酸聚糖的探針分子接在一種二維 MoS₂ 材料上,探針分子上帶有不同的特異性螢光生色團;(b) 所得的傳感器可以分別實現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特異性螢光檢測,並且對一種具備人感染特性的 H7N9 禽流感病毒顯示出雙重特異性。 

Mater. Horiz., 2017, 4, 431-436



本篇綜述介紹了基於光致發光原理的複合傳感器在多生物標記物同時檢測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其中包括了低維材料複合物對多種分析物的光致發光檢測、分子功能化納米顆粒的多色細胞成像以及基於有機功能材料的體內/體外多色成像檢測,並對其他光學及電學多元檢測方法在臨床檢測中的應用及現有的挑戰進行了展望。


個人簡歷:

1982 年本科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1986 年和 1989 年在華東理工大學先後獲碩士學位和工學博士學位 

1996 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1999 年被聘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11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 年被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 


主要研究領域: 

田禾院士主要從事有機光電功能材料相關研究,並應用於特異響應分子探針、電致發光器件、有機光伏電池等領域,在國際相關研究領域中已具有明顯特色和優勢。曾獲得 2000 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 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 3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科技獎勵,曾獲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2003 年)、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8 年)等榮譽,入選新世紀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1 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個人簡歷:

2006-2011,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碩博連讀(導師:施小新教授、龍億濤教授)  

2008-2009,法國 Cachan 高等師範學校,聯合培養(導師:Juan Xie 教授)

2011-2013,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後(合作導師:陳凱先院士) 

2016 年獲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資助 

2017 年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主要研究領域: 

賀曉鵬課題組依託田禾院士領銜「分子探針識別腫瘤特異性血清標誌物的基礎研究」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計劃,從事醫學為導向的化學生物學研究,研究方向跨化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臨床醫學等多個基礎學科,並主要圍繞以下兩方面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 


本文通訊作者和作者還包括華東理工大學胡習樂博士,英國巴斯大學 Tony D. James 教授和韓國梨花女子大學 Juyoung Yoon 教授。


Impact Factor: 38.618*

Chair: 

Associate Editors:

David Amabilino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K

Louise Berb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SA

Huw Davies 
Emory University, USA

Zhong-Qun Tian
Xiamen University, China 
田中群,廈門大學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Seth Coh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Jonathan Reid 
University of Bristol, UK

Jong Seung Kim
Korea University, Korea

Hiroaki Suga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Tomás Torres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Madrid, Spain

Scope

Chem Soc Rev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is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s flagship reviews journal, publishing high-impact, succinct and reader-friendly article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chemical sciences. Reviews should be of the very highest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impact. We particularly encourage internation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among our authors. The majority of reviews will be solicited by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in accordance with editorial policy. However, the editorial office welcomes suggestions for reviews that would be suitable for the journal.

* 2016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Clarivate Analytics,June 2017)

獲取本篇綜述摘要和全文,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第八屆光致變色國際會議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行—新聞—科學網
    第八屆光致變色國際會議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行
  • 【科學網】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光致變色螢光探針策略實現生物標誌物超分辨成像」為題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酶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生物大分子,可通過催化底物的化學反應調控細胞的正常功能。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Chem. Soc. Rev.主編綜述:受阻路易斯酸鹼對催化反應
    Stephan通訊單位:多倫多大學 綜述要點:1. 催化劑的發展歷史。2. 受阻路易斯酸鹼對(FLP)催化反應總結與展望。同時,化學家在多金屬催化、級聯催化、光催化、金屬納米粒子催化中進行研究和探索。許多研究者尤其對「綠色催化」概念情有獨鍾,通過使用高豐度、低毒性的第一排過渡金屬作為催化劑,化學工作者嘗試綠色、環境友好的催化反應。在均相催化、異相催化領域中,過渡金屬催化路徑的開發目前仍然是主要工作領域。
  • 華東理工田禾院士等基於雙通道電子/能量給體多樣激發態過程研究
    近期,《德國應用化學》在線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和張志雲特聘研究員科研團隊
  • 謝毅院士&孫永福教授團隊Chem. Soc. Rev.綜述超薄二維光催化劑在...
    文章背景目前二氧化碳光還原存在著光轉換效率低、產物選擇性差的問題。對於二氧化碳光還原如何通過優化光吸收效率、載流子分離效率和氧化還原效率這三個關鍵參數來提高光轉換效率和產物選擇性,目前關於此方面還沒有一個全面的綜述。因此,本文對該方向進行了系統地綜述。
  • 西安交大在國際化學刊物(Chem. Soc. Rev)在線發表綜述性文章
    近日,我校「騰飛人才」計劃」入選者理學院、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方吉祥教授與丁秉鈞教授及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納米技術研究所Herbert Gleiter教授合作在國際化學領域權威綜述刊物《Chem. Soc.
  • 清華大學李亞棟/王定勝Chem. Rev.最新綜述關於合成單原子催化劑
    本研究在線發表於Chem. Rev.。,2020, DOI: 10.1021/acs.chemrev.9b00818導師介紹王定勝,1982年出生。2004年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9年於清華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2009至2012年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 天津大學仰大勇教授在Chemical Reviews發表論文 評述DNA功能材料...
    本站訊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在頂級化學材料綜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IF=52.758)上發表題為「DNA functional materials assembled from branched DNA: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的綜述論文,系統評述了樹枝狀DNA組裝DNA功能材料的研究進展。
  • 田禾院士團隊《AM》:仿珍珠層納米複合材料調控室溫磷光材料中的氧...
    最近,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和德國弗萊堡大學Andreas Walther在《 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Enabled through Nacre‐Mimetic
  • 顧寧教授、劉紹琴教授:生物傳感器合輯
    ,匯集了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領域材料設計與合成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及它們在醫療保健和生物醫學診斷領域的潛在應用。本專題合輯匯集了新型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開發與設計研究方面的精彩工作,同時也展示出它們在醫療保健和生物醫學診斷中的廣泛應用。得益於操作方便、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和選擇性好等優勢,基於螢光的技術正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疾病的精確診斷等傳感應用中。
  • 幾個月內,多次被國際著名期刊報導,華東理工實力不凡
    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華東理工大學瞄準國際科學前沿,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持續提升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僅兩個月,就有多個國際著名期刊相繼報導華東理工大學的科研成果,展現了學校不凡的實力。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動態共價化學調控聚合物的多色室溫磷光發射
    因此,純有機發光材料有著顯著的優勢。然而,如何拓展有機功能染料分子等發光母體更為豐富的發光性能以及功能調控、降低材料合成成本、提高分子材料構建過程的經濟性,仍然是面臨的重要挑戰。動態共價化學提供了一種製備具有反饋和響應功能的智能材料的方法,在過去的幾年中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 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Small》上發表綜述文章
    新聞網訊 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與瑞典呂勒奧理工大學Alberto,Vomiero教授、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Federico,Rosei教授合作在國際期刊《Small》上發表了題為Tailoring the Heterostructure of Colloidal Quantum Dots
  • 免疫診斷技術迭代,化學發光引領變革浪潮
    近年來,在政策扶持、市場需求、技術進步的帶動下,我國體外診斷行業持續擴容,2019年市場規模達705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達18.6%,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數量出現大幅下滑,疊加物流不暢、原材料匱乏等因素,體外診斷行業市場受到較大衝擊。
  • 中外學者齊聚華理 探討光致變色技術發展
    據了解,如今光致變色材料已在民生、光信息存儲、防偽技術以及軍事等領域都有比較重要的應用,而光致變色技術,更是吸引著大批國內外傑出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    11月4日至7日,華東理工大學舉辦的第八屆光致變色國際會議,就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搭建了共享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的橋梁。
  • 為什麼華東理工大學是填報志願的最佳選擇,這7個理由告訴你!
    如果你還在考慮選擇哪所學校,那麼坐落於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一定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她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34;重點建設高校、&34;、國家&34;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本期,小編將用7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一定要選擇華東理工大學。
  • CCS Chemistry | Author Spotlight—華東理工大學朱為宏教授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CCS Chemistry▼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