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熱線11月4日消息,你是否有所留意,一些近視眼鏡在室內與普通眼鏡無異,走到室外經陽光照射後,卻會變色"化身"為太陽鏡;同樣一塊窗戶玻璃,晴天時在太陽強光下顏色會變深,陰天時顏色卻又變淺……其實,這些"神奇"的現象背後,是一項國際研究熱點技術——光致變色技術。據了解,如今光致變色材料已在民生、光信息存儲、防偽技術以及軍事等領域都有比較重要的應用,而光致變色技術,更是吸引著大批國內外傑出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
11月4日至7日,華東理工大學舉辦的第八屆光致變色國際會議,就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搭建了共享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的橋梁。據了解,本次大會匯聚了250餘位國內外學者,將在三天裡圍繞"光致變色分子體系""超分子光致變色""新型光致變色功能和應用"的主題進行深度探討交流,為光致變色分子、功能光致變色材料和分子開關等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獻計獻策。
據大會主辦方介紹,大會有120多位學者來自日本、法國、德國、美國和荷蘭等國家,其中許多人在國際學術領域名聲赫赫,如今年剛剛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Ben Feringa教授、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Itamar Willner教授、香港大學的中科院院士Vivian W. W. Yam教授和東京大學的Takuzo Aida教授等。
這些教授還為大會帶來了精彩的學術"盛宴"。Ben Feringa教授在"光響應分子系統:從分子開關到分子馬達"的報告中,講述了分子馬達的設計、合成以及功能,並著重介紹了分子馬達作為多級開關的使用,分子馬達的加速和分子馬達的催化功能。Vivian W. W. Yam教授在"對於光功能分子材料和存儲器的設計和裝組裝策略"的報告中,講述了具有選擇性的金屬和分子所組成的一系列新型光功能絡合物的各種設計和合成策略。Takuzo Aida教授在"通過光致變色系統控制分子組裝"的報告中,匯報一些通過光致變色系統控制分子在納米和宏觀水平上進行組裝的研究成果。Itamar Willner教授則作了主題為"光響應表面、水凝膠和微結構:從基本概念到實際應用"的報告。
由於變色眼鏡能夠有效預防紫外線進入眼睛,並且能夠防止眩光,能對眼睛起到全面保護作用而深受消費者追捧,所以光致變色技術也一直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對於此,一直致力於將光致變色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華東理工大學田禾團隊,所取得的成績也非常令人驚喜。據悉,近年來,團隊通過與企業進行專利、智慧財產權的轉讓合作,生產的產品已佔據了國內光致變色眼鏡市場的一席之地。
田禾院士表示,此次光致變色國際會議的召開,不僅能夠促進光電功能材料化學與化工相關領域的發展,提高該領域我國在世界的影響和地位,還能夠通過與世界各地科學家的近距離交流與成果分享,加強華理在有機光致變色功能分子及其相關功能材料的設計相關領域研究隊伍的建設,提高華理有機光致變色領域研究人員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拓寬該領域研究人員的國際視野,加速華理在該領域青年人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