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湖南·株洲
10月23日
中國工程院和中國中車
聯合主辦的
「第315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
——
智能運載裝備
前沿技術發展高端論壇」
在湖南株洲召開
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300餘名院士、專家、學者、嘉賓齊聚一堂,以「創新融合,智驅未來」為主題,瞄準新基建領域,聚焦智能運載裝備前沿技術,進行對話交流和研討,密集發布內容豐富的主旨演講,為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24名院士聚首
200餘名中外嘉賓出席
1
隨著科技強國和交通強國戰略推進,大力發展安全可靠、綠色智能、高效便捷的運載裝備成為必然趨勢。
論壇立足行業實際,以解決智能裝備製造技術難點和產業發展痛點為目標,聚焦大飛機、現代列車、智慧機器人、自動駕駛、未來飛行器、船舶等智能運載裝備前沿技術課題,邀請24名院士參會剖析問題,探討破題之策,來自國內外的10位行業專家發表主旨演講,分享研究成果。
(��左右滑動,一覽院士風採)
1/6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志華
2/6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鴻志
3/6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興治
4/6
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國彪
5/6
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先祥
6/6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友梅
1/6
中國工程院院士 譚建榮
2/6
中國工程院院士 臧克茂
3/6
中國工程院院士 金東寒
4/6
中國工程院院士 郭東明
5/6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魁武
6/6
中國工程院院士 邱志明
1/6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振國
2/6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光輝
3/6
中國工程院院士 邵新宇
4/6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耀南
5/6
中國工程院院士 項昌樂
6/6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向錦武
1/6
中國工程院院士 嚴新平
2/6
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樹興
3/6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廣生
4/6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丁榮軍
5/6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漢
6/6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宋梁
(* 排名不分先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車株洲所首席科學家丁榮軍主持論壇開幕式,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志華、中車股份副總裁馬雲雙、中共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賀安傑等出席論壇開幕式,株洲所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東林,株洲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可安等公司領導出席會議。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車株洲所首席科學家丁榮軍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志華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裝備智能化、集成化和數位化水平,進一步推動高端裝備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對我國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工業體系意義重大。」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志華院士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仍然複雜嚴峻,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加複雜。
在這種背景下,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關鍵變量的講話精神為指導,高度重視以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基建」產業建設發展,努力實現更多新的突破,對於解決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滿足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的迫切需求,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中車股份副總裁馬雲雙
以高鐵等為代表的運載裝備作為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排頭兵,在全球影響巨大,逐漸成為了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國門的「金名片」。
中國中車副總裁馬雲雙在致辭中介紹,作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中國中車一直以來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和協同創新,目前已擁有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製造平臺和製造基地,產品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全球83%擁有鐵路的國家,全球高鐵市場佔有率超過70%。
▲中共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賀安傑
主旨演講乾貨滿滿
解決智能裝備製造技術難點
2
《大飛機的機遇與挑戰》
吳光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們肩負著新時代賦予研製國之重器-大飛機的歷史使命,中國商飛公司經過十二年的艱苦創業,在三大型號ARJ21/C919/CR929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民航業產生了衝擊、國際關係變化對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是我們有雄心壯志,相信經過全體大飛機人一以貫之,鍥而不捨,扎紮實實、腳踏實地的努力奮鬥,一定會讓中國的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
《現代列車控制技術》
馮江華
株洲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在列車機-電-控一體化聚合系統中,控制與信息技術是最為活躍的組成部分,直接決定或促進提升列車功能和性能。報告綜述了控制技術的發展歷程,圍繞列車高速、安全、智能等發展方向,闡述了電力牽引控制、列車協同控制、智能運行控制和主動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成果。未來,我們將圍繞高效智能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支撐軌道交通實現更高速度、更高重載運輸的目標。
《自主CPU發展道路》
胡偉武
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報告闡明了龍芯中科選擇市場技術路線的初衷,相應介紹龍芯中科公司發展歷程,並結合我國自主CPU產品的差距,介紹龍芯特色的CPU產品發展策略,以龍芯最新的3A4000和即將面世的5000系列產品為例,介紹龍芯在提高CPU處理性能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發展方向。
《綠色智能製造與智能交通》
富澤克行
三菱電機(中國)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
1)三菱電機集團簡介
2)智能製造:車輛維護—通過定時維保(TMB)來進行預防性維護(CMB)的最優化維護
3)智慧車站系統:
①車站能源仿真(ZEB);
②車站周邊租賃車(EⅤ車)V2X利用;
③車輛剎車時再生能量回饋利用(車站輔助電源S-EIV)。
《智慧機器人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
王耀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本報告首先回顧了機器人的發展歷史及時代背景,並從機器人的技術特點出發,對機器人的定義、分類、系統組成等知識進行講解;進而,對智慧機器人的國內外最新發展現狀進行概述並指出當前面臨的挑戰;然後,介紹智慧機器人的關鍵共性技術及其在醫藥、電子、汽車、國防等領域的典型應用案例;最後,對智慧機器人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新基建賦能智能與健康城市》
宋梁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基於智聯網絡系統的智能與健康城市(SHCity)是全球城市化的國際前沿交叉學科領域,涵蓋人工智慧網絡與系統、5G+智能基礎設施創新應用、微電子、未來城市規劃、電子信息與醫學工程、老年醫學和神經科學等跨學科合作;本次講座重點討論新基建給未來智能與健康城市演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重點介紹智能運載與交通等應用領域的前沿進展。
《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
馬豔軍
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平臺部高級總監
飛槳(PaddlePaddle)以百度多年的深度學習技術研究和業務應用為基礎,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功能完備、開源開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集深度學習核心訓練和推理框架、基礎模型庫、端到端開發套件和豐富的工具組件於一體。目前,飛槳累計開發者230萬,服務企業9萬家,基於飛槳開源深度學習平臺產生了31萬個模型。飛槳助力開發者快速實現AI想法,快速上線AI業務。幫助越來越多的行業完成AI賦能,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
《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
李墨
Mobileye中國區戰略與業務發展總監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依託網際網路優勢,瞄準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升級大戰已經開始。本報告闡述了全球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的發展情況,並結合Mobileye在汽車智能駕駛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汽車自動駕駛方面的一些前瞻性研究,提出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
《飛行汽車發展與動力技術研究》
張揚軍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
飛行汽車作為面向城市空中交通和未來城市作戰的新型運載工具和裝備,正日益受到汽車和航空領域的重視。報告概述了飛行汽車的探索歷程、研究現狀和關鍵技術,介紹了清華大學特種動力團隊在飛行汽車動力技術研究方面的主要進展,並對飛行汽車及其動力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船舶裝備數位化轉型的實踐與思考》
朱明華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江南造船科技發展部部長
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圍繞深遠海高技術船舶裝備發展需求,針對船東個性化需求及用戶體驗不斷提升、船舶質量及交付周期要求更為苛刻、節能環保要求更高等形勢,分析造船行業特點,提出數位化研製核心理念和數字造船總體框架,結合工程案例重點闡述流程、技術和模式等方面的新探索、新實踐。
聚焦智能運載裝備
探討高端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3
作為中國中車的「創新高地」,地處湖南的中車株洲所更是我國智能運載裝備製造業的佼佼者,特別是在軌道交通和新能源裝備領域一直保持領先步伐。
▲ 株洲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江華
中車株洲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江華介紹,自上世紀末以來,株洲所率先在業內開展信息化、網絡化的研究和應用,將微機、網絡、車地一體化控制技術應用於高鐵、城軌等自主裝備中,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發展智能裝備的基礎。
隨著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興起,株洲所把智能技術融入產業布局,推動產業升級,先後研製出先進功率半導體、新一代永磁牽引系統、新一代列車網絡控制系統DTECS-G、FAO(全自動運行系統)信號系統、列車自動駕駛、智軌電車等一批智能產品和一系列系統解決方案,賦予「復興號」高鐵貼地飛行的澎湃動力,助力重載機車、城軌列車往智能化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株洲所以軌道交通主業為依託,實施「同心多元」戰略,將核心智能技術向新材料、風電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延伸,實現芳綸、聚醯亞胺膜等高分子複合材料研發突破,推出風電葉片自動打磨機器人、風機智能運維等創新成果,建成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生產線等智能製造項目。通過持續深化智能技術與先進高端裝備的融合創新,有力助推我國智能製造邁向更高水平。
——
供稿:美麗株所
編輯:郎超
排版:呂濤、關歆
原標題:《300餘名中外專家齊聚株洲,共商智能運載裝備前沿技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