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哈佛大學圖書館館藏未刊中國舊海關史料發布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國海關史與海關文獻國際研究中心27日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成立。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2月27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海關史與海關文獻國際研究中心27日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成立。在同日起舉行的「海關文獻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上,《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未刊中國舊海關史料》第二批新書正式發布,為研究中國近代經濟進一步提供可靠而系統的資料。

  據悉,近代舊海關是中國較早實現現代化的部門之一,其業務範圍不僅限於海關,還延及經濟調查、海事航運、對外交往、郵政通信等方面,一直為近代中國史研究者所聚焦。尤其重要的是,舊海關是當時最早引入近代式數據記錄、整理、出版工作的單位之一,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近代社會經濟數據,已被公認為是近代中國唯一最系統、最科學的資料文獻寶藏。

  該中心主任吳松弟介紹,1859年1月,英國人李泰國首任中國海關領導人——總稅務司,開始按照西方國家做法,建立包括統計和出版在內的海關管理制度。1863年冬,英國人赫德接任李泰國職務,開始擔任長達近半個世紀的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他逐步建立全面而系統的海關管理制度,留下大量海關文獻。

  據了解,最近十餘年來,以復旦大學為中心的學術團隊,已系統整理出舊海關的內部出版物,迄今為止出版了283冊舊海關內部出版物、另有60冊正在整理中;在整理的同時,研究人員也完成了一系列文獻編目、校對、考據等整理研究,還利用這些文獻進行相關的海關史研究、近代中國經濟地理研究、海關與近代中國研究,其中填補空白式的九卷本《近代中國經濟地理》,即將全部完成,並出版上市。

  吳松弟表示,2001年,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第二歷史檔案館彙編的《中國舊海關史料》170冊出版,揭開大規模出版舊海關出版物的序幕。他在哈佛大學訪問期間,發現該校圖書館在此方面有著海量收藏,此後,便著手整理出版《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未刊中國舊海關史料》283冊。2014年8月29日,《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未刊中國舊海關史料》第一批199冊新書已經發布。

  這位學者表示,利用舊海關內部出版物可從港口——腹地等方面研究近代經濟史,還可以研究中國參加早期世界博覽會的歷史。他指出,由於1905年以前,中國加入世界博覽會均通過海關組織和布展,海關關於歷次博覽會的文件無疑是研究中國加入世博會歷史的最完整最全面資料;並認為,只有閱讀海關發表的加入歷次博覽會的報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早期走向世界的步伐。

  據悉,由復旦大學批准建立的中國海關史與海關文獻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tudies,CCMCS),將聯合世界各地從事中國海關史和海關文獻研究的學者,拓展海關史研究範圍,突破以往海關研究的範疇,加速海關文獻的整理、研究以及資料庫的建設,將海關文獻、海關史與近代中國相關的問題融合起來,從深度全球化的視角,重新解讀近代中國的經濟與社會。該中心方面表示,期待成為新的橋梁,從前近代至後明天、從舊文獻到新學識、從舊海關到新生活,貫通歷史、現在與未來。

相關焦點

  • 如何從哈佛大學圖書館下載海外孤本?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館藏的4200部、5.3卷中文善本特藏近日全部完成數位化,放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網站上,供全世界公眾免費閱讀和下載。 燕京圖書館稱,整個項目耗時10年,與中國國家圖書館、蔣經國基金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以及浙江大學CADAL(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圖書館進行了合作。
  • 你也可以擁有一座哈佛大學圖書館
    早報記者 劉欣 哈佛大學圖書館不僅是世界上藏書最多的大學圖書館,它的電子資料庫也令人驚嘆。庫中資料在網上可以隨意點閱,材料之豐贍、像素之清晰都讓人產生出巨大的幸福感。
  • 哈佛燕京圖書館5.3萬卷中文珍稀古籍免費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哈佛燕京圖書館數位化項目有國內多家機構合作參與,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浙江大學數字圖書館等。記者昨天採訪了多名專業人士,在業內看來,數位化作為中文古籍再生性保護的重要手段,是繼絕存真、保存典籍、傳播華夏文明的有效方式。
  • 綜錄 | 《上海檔案史料研究》總目(第1-20輯)
    ——以章華毛絨紡織公司為中心(1929—1936)上海的「紅幫」與商會及其近代化初探上海美專周邊城區研究張元濟與「韋伯斯特辭典」的編譯與出版同異之間:文化巨擘張元濟與任鴻雋的歷史命運文化新語上海銀行家與圖書館上海年畫中的晚清四馬路風光讀檔隨筆江瀚致易培基未刊信札釋讀
  • 哈佛燕京圖書館5.3萬卷中文善本特藏數位化完成,免費使用
    8月1日,哈佛燕京圖書館正式宣布,館藏的4200部/53000卷中文善本特藏數位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更讓人欣喜的是,網友可以免費在線瀏覽、下載。整個數位化項目耗時十年,合作機構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以及浙江大學CADAL(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圖書館等機構。
  • 【和繼全】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東巴經跋語初考(更布塔朗讀示例)
    摘要】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東巴經近600冊。而筆者通過對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東巴經的統計,發現大約每7本經典中就有一本寫有跋語,按這個比例來算的話,應該有4000多則跋語傳世,這不可不謂是一批數量巨大的史料,也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然而遺憾的是,目前對東巴經跋語的研究卻寥若晨星。
  • 國家清史項目研究成果與《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胡適未刊書信日記...
    近日,美國聖智學習出版公司亞洲部(Cengage Learning Asia)與北大圖書館經過協商出版《煙雨樓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西籍中的清代建築圖像》英文版與《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胡適未刊書信日記》英文版。
  • 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珍藏篆書六經之《論語》
    哈佛大學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曾經有8位美國總統、33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曾在這裡學習過。在四百多年的發展中,共擁有館藏珍藏1500萬卷。這些蘊藏思想智慧的綜合性的館藏資源對哈佛師生的學習和研究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
    4月13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書信展」開幕,首次集中向公眾展出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近年徵集入藏的一批清代、民國人物的信札和書畫作品。包括陳獨秀致胡適、李大釗等人,梁啓超致胡適,康有為致梁啟勳書信、詞稿等共26通,藏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
  • 有多少中國古籍存藏在美國東亞圖書館?
    除了美國國會圖書館、紐約市公共圖書館外,就美國大學中的東亞圖書館而言,收藏中國古籍豐富且有特色的是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耶魯大學東亞圖書館、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芝加哥大學遠東圖書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等。
  • 中國大學圖書館文化排行榜 名校就是任性
    7、中國人民大學   北大圖書館是我國最早的現代新型圖書館之一。   8.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3615萬 它自建了一批特色資源庫和特色資料庫,又對重點學科網上學術資源進行整合,建成了具有品牌特色的學術資源導航系統。   9.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3384萬
  •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揭秘一手檔案
    張生 攝 37位學者8年合作完成:《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揭秘一手檔案中新網南京7月6日電 (記者 申冉)6日,「日本侵華史料及其研究——《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座談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 商務印書館商標的變遷 ——以張元濟圖書館館藏商務版書籍為例
    館藏中最早刊有此商標的書是一本民國三年(1914年)四月十二版的《英文新讀本》,由美國人Boy S. Anderson編纂的。最晚刊出此商標的是一本中華民國十一年(1922年)七月再版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叢刊第二種《修學效能增進法》,譯者鄭宗海。最有意思的是同樣書名的這冊書,在民國十一年(1922年)十月第四版時,書後的商標已不再是梅花圖案,更換成了一枚完全具有中國傳統色彩的篆刻印章樣的商標。
  • 國家圖書館獲捐一批流落海外中國近現代文獻史料
    新華網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 廖翊)15日上午,美籍華人招思虹女士將一批流落海外的中國近現代文獻史料及華僑文獻捐贈給了中國國家圖書館。
  • 國內各大圖書館館藏家譜簡介
    上圖收藏的家譜多為清代、民國期間刊本和木活字本,但有200餘種明刊本,不少明刊本家譜中保存著彩繪書像;家譜中還有不少纂修底本和名人家譜,均有較高的資料價值。四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上圖收藏的家譜,相當一部分是上海開埠後外地來滬發展人士的家譜,如《鎮海東管鄉沈郎橋葉氏家譜》,對於研究上海近代史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 大學圖書館排名 中國高校十大圖書館
    :出國後才知中國有多好!TOP1:四川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896 年,是我國西南地區藏書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館舍總面積6,3100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550萬餘冊,並擁有豐富的電子文獻資源。擁有閱覽座位9682個,其中包括6個多媒體閱覽室。
  • 哈佛圖書館館訓之謎
    哈佛圖書館館訓之謎 2014-12-12 16:48: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早前,有一篇名為《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的文章突然在網絡上瘋傳。
  • 史丹福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收藏中國文獻,美國何以後來居上
    漢學的發展,使得美國的大學和其他教育機構獲得了收藏中國文獻的強勁動力。以機構日常經費支持的主動採購開始取代19世紀以捐贈為主的被動收藏。國會圖書館以及哈佛、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康奈爾、芝加哥、夏威夷等大學都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開始撥款採購漢文書刊。國會圖書館以及哈佛和普林斯頓等大學圖書館更是成立了專門收藏中日韓資料的分館。
  • 《鶴山鄉訊》被列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僑刊
    布丁播報 9月18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東省期刊協會僑刊鄉訊專業委員會和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聯合主辦的「百年僑刊 集體家書——廣東僑刊鄉訊創刊
  • 【大學】中國最美的50座大學圖書館
    ,考後第一時間發布考試標準答案。館藏紙質文獻211.97萬冊,中外文現刊2,900多種,引進了包括超星數字圖書館、維普全文資料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世界科學出版社全文期刊、IEL、ScienceDirect資料庫(sdol)、EBSCO資料庫等37個中外文全文或文摘資料庫。  15.浙江大學紫金港圖書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