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歐洲建築史 這是一個洋蔥包子和玉米棒子之間的故事

2020-12-23 意外藝術

還有1個月就要放假了,想要出去浪的真愛們應該也在安排自己的旅行了吧。

如果是出國遊,歐洲一定是個大熱門。而去歐洲的話,一類必看的主題就是歐洲建築。

然而古堡、教堂、神殿,羅馬式、希臘式、哥德式讓人眼花繚亂,到底應該怎麼看?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一篇純裝逼乾貨,帶你一口氣讀懂歐洲建築。

先給大家看這麼一張圖:

整個歐洲,先有希臘文明起其先,後有羅馬文明承其後。連建築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第一個就先從古希臘建築開始。

希臘式建築

形象代言人:三明治

右:巴黎瑪德蓮娜大教堂

希臘式的建築非常容易辨識,三角形的門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臘柱。就像古希臘先賢阿基米德所說: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支點有了(三角門楣),棍子有了(希臘柱)。這就是希臘式建築。

希臘式柱分為三種: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基本上你現在在各地看到的希臘式柱子都逃不開這三種樣式。

從左到右:多立克式、愛奧尼式、科林斯式

區分也很簡單。多立克式,簡簡單單,鋼鐵直男。愛奧尼式修長又有渦卷裝飾,比較少女。科林斯式最複雜,花花草草圍著,像個小公主。

古希臘人對神是很崇敬的,為了表達這種崇敬,他們採用了非常理性的辦法,除了齊整的門楣和柱子,再有就是瘋狂使用黃金分割比。

希臘建築代表,位於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地面和頂部,立面的高和寬,全部都是黃金分割比。

面對這種理性到極致的完美,人們不由地就會產生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羅馬式建築

形象代言人:包子

右:聖彼得大教堂

古羅馬詩人霍雷斯說過,我們羅馬人徵服了希臘,可是文化上卻被希臘所徵服。

但和務實的古希臘不同的是,羅馬帝國時期,國家日益強大,為了彰顯權利和財富,他們會在希臘建築的基礎上,把房子更往大了造,於是就加上了包子「拱」。

比如這樣:

還有這樣:

單獨放個包子:

或者放盤子裡:

支撐了羅馬人「包包子」事業的,是他們發明的黏漿」(Caementum)。這是一種用碎石、火山灰巖、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漿,其實就相當於混凝土。從此大拱門、大圓頂、大拱頂就都能獨立,而無需像古希臘建築那樣靠許多柱子來支撐了,從而成為世界建築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古羅馬的建築基本在今天的羅馬城就可以看全了。萬神廟、羅馬鬥獸場、龐貝古城

拜佔庭式建築

形象代言人:洋蔥頭

右:滴血大教堂

公元395年,隨著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羅馬帝國分成東、西羅馬帝國,由此基督教產生了教派分裂,東羅馬信奉東正教,西羅馬則為天主教。而東羅馬帝國隨著東進,與東方文明同交融,形成了拜佔庭式建築。

辨認拜佔庭風格,主要是看它的頂。和羅馬式一樣,它也是加一個大圓頂,不像羅馬式的包子,拜佔庭式則是在半圓的底部略微內收,像一個洋蔥頭。

像這個,洋蔥頂: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

還有這個:

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

更東的俄羅斯人喜歡吃洋蔥,他們覺得一個洋蔥不夠,所以就放了好多個。

今天如果把歐洲切兩半,會發現羅馬式建築在西邊天主教地區(像法國、義大利),而跑到東邊東正教地區就都變成了拜佔庭式建築(像捷克、波赫)。

哥德式建築

形象代言人:玉米棒子

羅馬帝國覆滅了,基督教卻在歐洲生根發芽,到了中世紀天主教成為了西歐的唯一宗教,神權時代來臨。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天主教在西歐一家獨大,所謂的神權大過了皇權,出現了贖罪券、十一稅等稅券,為天主教搜刮大量財富。

有了錢,更加力捧神權,原來希臘式、羅馬式風格通通不要。什麼三明治、包子、洋蔥都站一邊。只有一個字:高

為什麼要高?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後要面臨的四件事:1死亡、2審判、3天堂、4地獄。這就是所謂的萬民四未。

第一件事,死亡。人死後要葬在墓地,歐洲人的墓地就是教堂。

死了之後由神靈對你審判。是壞蛋,直接下地獄。是好人,就可以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

於是當時的人們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來的大圓頂不要,改用尖塔。為了讓建築更高,還發明了飛扶壁。

飛扶壁(英語:Flying buttresses)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築結構部件,由於飛扶壁通常以半個拱券的形式出現,所以又稱飛券。

既然是宗教建築,當然會與上帝息息相關。你看上帝說了啥?

怎麼能有光呢?

來個百花窗唄。

哥德式建築上的玻璃百花窗主要有三個作用:

1. 減輕建築的整體重量,可以建的更高。

2. 透光。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馬式建築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玻璃著色主要以藍、紅色。藍色代表天堂,紅色代表基督之血)

3. 教化百姓。中世紀百姓不識字,用彩色玻璃在花窗上拼出一幅幅的聖經故事,他們就可以根據圖案來理解聖經。

文藝復興式建築

形象代言人:書

文藝復興。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復興文藝,復興什麼時候的文藝?羅馬、希臘時期的文化藝術。

文藝復興式建築的特點很簡單,左右對稱。

從中間一分為二。左邊一根柱,右邊一根柱。左邊一扇窗,右邊一扇窗。左邊一扇門,右邊一扇門。

我們也可以這樣看,是不是很像一本書?

巴洛克式風格

形象代言人:金子

從文藝復興後期開始,就進入了巴洛克時代。而巴洛克時代的藝術特點就是壕氣。請注意,巴洛克式是個統稱,更應該把它叫做風格。它涵蓋了建築、家具、服裝方方面面。

巴洛克式風格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為義大利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權勢,有錢了,人們就給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的風氣。從而形成了巴洛克。

辨認巴洛克式風格只需要四個字,無金不巴。沒有金色就沒有巴洛克。看到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是金光閃閃,Bling Bling的,準是巴洛克無疑。

比如,巴黎歌劇院

比如,凡爾賽宮

還有這種超級無敵晃瞎眼的

西班牙聖地牙哥教堂

這裡插播一下洛可可。

洛可可式是巴洛克末期風格的代表。洛可可風格其實更應該算是一種室內裝飾風格。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2.0版本,更加的奢華,更加的金碧輝煌。不過相比巴洛克的豪氣,它更多了一些小女人的纖巧嫵媚。

比如貝殼裝飾和花花草草:

比如用質感溫軟的木材代替過去巴洛克的大理石:

以及各種粉紅嫩藍的嬌嫩色彩:

平民建築

說了教皇貴族們建的「高大上」建築,現在該說一說接地氣的平民式的建築了。比如以下兩種就非常有代表性。

德國山形牆:

以前的老百姓可沒有皇室貴族這麼有錢,他們的房子多數都按照當地的氣候地形所建。例如德國山形牆建築,中間高,兩頭底。外立面像我們漢字的山,所以叫做山形牆。

德國法蘭克福羅馬廣場

為什麼德國人要建這種山形牆,很簡單,因為冷。

德國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很像我國北方,就是冬天冷夏天熱。冬天一到就開始下大雪。如果把房層建成平頂的話,雪越壓越厚,直接就把房子壓垮。於是德國人就發明了山形牆,便於雪的滑落。

山形牆這種建築風格並不是德國獨有,世界上只要冬天下雪的地區都會出現這種風格,例如中國的東北、歐洲的瑞士等。

大東北民居

地中海式建築:

在地中海沿岸氣候正好和德國相反,"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終年無雪。所以人們選擇平頂式建築,並在外牆漆以冷色調(藍、白),用來反射陽光,降低室內溫度。

談起來建築,我們總覺得太枯燥,但實際上建築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最堅定的痕跡。

它可以說是一種起源,所有歷史都在其中有跡可循。它是文化,更是藝術。

所以下次出去旅行的話,不妨慢一點,多看看那個地方的建築,說不定,就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了呢。

*本文來自公眾號「軼遊未盡」,由意外藝術修改後發布

<End>

相關焦點

  • 玉米豐收在即,農民賣玉米棒子和賣玉米粒,哪個更划算?
    秋天是農民最喜歡的季節,因為在秋天裡,農民能有自己的收穫,春種秋收,農民盼望的就是秋天的大豐收,今年年景好,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我是一個農民,我所處的位置屬於華北地區,我們這裡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其次是水稻,也有一些雜糧。
  • 春玉米要收割了,玉米棒子都6毛了,你是賣棒子還是儲顆粒呀?
    北方春玉米馬上就要收割了,有的地方已經提前動手了,聽說一些地區的溼玉米棒賣到一斤6毛了,低的也有5毛,往年也就是4毛的樣子。這給農民出了個難題,究竟是直接賣玉米棒子好,還是儲存下來賣顆粒好呢?之前年份,賣玉米棒子的還是比較少,因為大家都發現賣棒子會明顯減少一些收入,不過這也不能說個好賴,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管什麼方式,變現了就好。
  • 中國最醜的三大建築物,一個簡稱「玉米棒子」,最後一個無法欣賞
    去旅遊的時候多數人都喜歡去一些標誌性的地方,越大的城市往往其建築也會越新奇。不過老百姓還是普通人的思維,對於某些城市的建築物設計思維肯定不會如同設計師那般。也許建築設計師覺得自己的設計靈感非常好,非常完美,可當一旦建設出來國民還是不大好接受的,也容易鬧笑話。今天我們來分享全國最醜的3大建築物合集,都是城市地標性建築,可就是不大惹國人喜愛,畢竟造型真不可愛!
  • 洋蔥醬肉丁包子
    這玩意.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或許.哪天不打.還渾身不舒服了.我自己的定義就是.不管因為什麼原因.一旦男人動手打了女人..就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我覺得排除女人自身.潑婦.刻薄.行為太過分的原因.做為一個男人最重要的.要懂得.應該是讓自己的女人.
  • 玉米棒子香-視窗-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記得小時候,家裡常會飄起玉米棒子香。天剛朦朦亮,父親就起來了,騎上自行車,到幾裡外的玉米地裡砍回一小捆帶著棒子的玉米秸稈。把上面的玉米棒掰下來,剝去那裹了一層又一層的綠色外衣,仔細摘掉棒子頭上毛茸茸的穗兒,露出嫩黃可人的玉米粒來。
  • 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
    種玉米的時候,有可能碰到玉米長了丫子,多結了棒子。那麼問題就來了——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這個問題,農民說的答案也不一樣,究竟該怎麼做?答案就是——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所以你的玉米長丫子了不用費那勁去掰,就讓自生自滅去吧。此外,掰除丫子還有可能對玉米植株造成傷害,在植株進行自我修復的過程中,會增加病蟲害的入侵和真菌感染。二、多餘棒子必須掰為什麼說多餘棒子必須掰?
  • 金燦燦的玉米棒子,紅彤彤的辣椒,用垂掛的方式表現著他們的生活
    在來年手工脫粒的時候,沒有誰家玉米架上不發現老鼠的。隨著玉米架的拆卸和玉米棒子一層一層的轉移,不時有老鼠從縫隙中蹦出來,倉皇逃竄,繼而就會看到一個又一個老鼠的窩,還有尚未長毛露著肉紅色皮膚的老鼠仔,它們迷離著的眼睛剛看到光明的天日就被撲上來的花貓叼走了。伴隨著這種情況,人們看到最多的自然就是一個個被老鼠侵害的玉米棒子了,有的僅留下牙印,有的被成半拉子,還有的連玉米棒子芯也被咬掉了。
  • 是誰這麼有創意,將普通的玉米棒子變成了藝術品
    玉米成熟收穫了,如果不賣掉,農民一般會將玉米棒子裝袋,堆積在院內或房前。有的農民會將挑出來的玉米棒子掛在房簷下,預備自家拉申喝粥用。這些在一般人眼中沒有什麼特別,司空見慣。但在一些人眼中,卻是難得的機會。
  • 黔江:玉米豐收 「金色棒子」掛滿小院
    人民網重慶9月13日電 12日,黔江區金溪鎮金溪社區2組,65歲的科技示範戶吳和平忙著將5畝地裡掰回的玉米棒子捆綁成扎,準備掛在屋簷下進行晾曬。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黔江區繼續抓牢糧食生產不放鬆,藉助基層科協的科普力量,大力推廣先玉1170、正大999等優良玉米品種,引導農戶種植玉米18.9萬畝獲得豐收,預計實現產量7.07萬噸。當前,正是玉米、水稻收穫的季節,也是最缺勞力的時節。
  • 太山村:農民自製天然儲糧倉 讓玉米棒子喜遷新居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生活資料,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今年在我國對玉米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形勢下,各類收購主體和銷售主體還不適應,需要有一段的適應期和過渡期,導致部分收穫後的玉米在農戶家中存放時間可能會延長。因此,如何提高農戶科學保糧意識、搞好農戶科技儲糧工作,成為各級政府和糧食部門的重點工作,能擁有一個好的倉庫也成為玉米種植戶的強烈期盼。
  • 玉米棒子不能丟,掰碎了墊盆底,透水又透氣
    最近雙十一,花花無意中看到竟然有的商家在賣玉米棒子,起初花花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沒想到還真是咱們平時吃完了玉米剩下的玉米棒子,賣的價格還不便宜呢~十來塊錢一包,花花想,這玩意在農村,每年收了玉米之後別提有多少了,最後不是扔掉了就是餵豬了,這麼一來,花花好像找到了一條致富路......
  • 玉米丫和多餘棒子究竟可不可以掰掉?許多種植戶很糾結,答案來了
    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這個問題並非是新問題,可以說是老掉牙的問題,早已用科學實驗證實了的,已經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們的認可。既然仍然有許許多多新生代農民朋友們不理解,在此可以再次老調重彈一次。~~玉米丫和多餘玉米棒是兩個概念。玉米丫是玉米拔節以後在兜部分櫱出來的新的細小分櫱株。這個分櫱株有多有少,多則幾株,少則一株,均是無效株,一般情況下,不會抽穗結棒。這些玉米丫即分櫱株,一般情況下本株玉米棒子成熟後,它仍然處於營養生長階段,純碎是白白消耗營養物質,在做無用功,不會結棒產生籽粒形成產量。
  • 傳統式民俗特色小吃:峨眉山玉米窩窩頭做法大全
    峨眉山景區玉米窩窩頭也叫峨眉山景區窩窩頭,是由小麥麵粉和雜糧中的防癌大神「玉米面粉」混和而成的,具有很高的營養成分價錢和防癌功效,遭受眾多發燒友的一致五星好評!據測定,玉米的營養使用價值遠比稻米、小麥麵豐富多彩。玉米可防止血壓高、心肌梗塞、泌尿繫結石等病,並且具備防癌的優良功效。由於玉米中含硒蛋白的抗過化學作用比維他命E要高於500倍。
  • 《特赦1959》裡吃的窩頭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會笑:想得美
    看《特赦1959》,我們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功德林裡戰犯有白麵包子吃,而管理與人員吃的,是金黃色的窩頭,就連被梁東芳連聲誇獎「好吃」的包子,也是黃燦燦的,一個褶兒都沒有。於是有人說:那些窩頭和包子都是玉米面的,看來當時人們很懂營養均衡。熟悉那段歷史的的知情者會苦笑:頓頓吃玉米面窩頭玉米面包子?想得美!
  • 又到吃玉米棒子了,白玉米黃玉米,紫玉米黑玉米有何區別如何選
    玉米是我們經常會吃到的一種粗糧,眼下正是青玉米棒子上市的好時節。才下來的青玉米棒子,去掉外殼除去須子,簡單清水一煮,氣味清香,玉米粒香甜軟糯,唇齒留香,趁熱啃上一根,既飽口福,又飽肚腹。市場上銷售的玉米品種有許多種,光從玉米顏色來看就有白玉米,黃玉米,紫玉米,黑玉米,讓人眼花繚亂,究竟哪種要更好呢?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今天國芬就來給大家聊聊這各種玉米有什麼區別。
  • 玉米濃湯的做法 玉米濃湯的做法家庭式
    玉米濃湯的做法步驟7:將攪打好的玉米汁倒入煮鍋中,大火煮開,然後轉小火加熱煮至濃稠。步驟5:將炒好的材料連湯倒入攪拌機中,再倒入牛奶。步驟3:黃油放入平底鍋中,以小火慢慢加熱至融化,換成大火,放入洋蔥碎爆香。
  • 玉米Y子掰不掰,多結的棒子掰不掰
    玉米Y子,一棵玉米幾個棒子,是玉米生長期的一個常見生理現象,那它們到底需不需要掰掉? 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 除去種子和天氣雨水這些因素,最大的原因是養分過多,也就是氮肥過多,現在大家都是使用高氮的肥料,使用多了以後,玉米主莖吸收不了,把多餘的養分放到丫子裡面,進行養分分流了,於是就出現了玉米丫子
  • 刺激戰場:國際服驚現會跳舞的「玉米棒子」,到底咋回事兒?
    講真的這身衣服還是挺好看的,粉粉的很有少女心。這雖然是女團的服裝但是呢,《刺激戰場》中的一眾男玩家也很愛穿,所以前段時間《刺激戰場》可謂是遍地「女裝大佬」。最近二兄在看視頻的時候,欣賞到了幾款比較有意思的國際服服裝,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為什麼有人會把韓國人叫做「棒子」?
    一提起韓國人,人們可能會直呼「棒子」。這一聽就明白,「棒子」其實是種蔑稱。但是,相對於「棒子」這個稱呼的廣泛流傳,「棒子」這個說法究竟是怎麼和韓國人沾上邊的,就比較莫衷一是了。。。難道跟玉米棒子有啥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嗎?
  • 玉米棒子上尋食的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和麻雀差不多大小。 一袋袋的玉米倒地上晾曬的時候,它們最關注的是玉米棒子上的那些肉滾滾的蟲子。那些活潑的小肉蟲,是它們可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