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和多餘棒子究竟可不可以掰掉?許多種植戶很糾結,答案來了

2020-12-16 鄂東三農

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這個問題並非是新問題,可以說是老掉牙的問題,早已用科學實驗證實了的,已經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們的認可。既然仍然有許許多多新生代農民朋友們不理解,在此可以再次老調重彈一次。~~

玉米丫和多餘玉米棒是兩個概念。玉米丫是玉米拔節以後在兜部分櫱出來的新的細小分櫱株。這個分櫱株有多有少,多則幾株,少則一株,均是無效株,一般情況下,不會抽穗結棒。這些玉米丫即分櫱株,一般情況下本株玉米棒子成熟後,它仍然處於營養生長階段,純碎是白白消耗營養物質,在做無用功,不會結棒產生籽粒形成產量。若是以收穫玉米籽粒為目的,當然拜掉這些玉米丫,是最好的選擇,據實驗證明,掰掉玉米丫能夠增產4~5%。一般情況下,一畝玉米地,正規優良玉米種子的玉米植株分櫱株是非常少的,通常只有2~5%。因此,玉米丫佔比是非常少的,對產量影響是微乎其微。當然玉米丫對單株的產量影響程度一般在2~5%,掰掉是有必要的。在大面積玉米田塊裡,靠人工專用時間去尋找去掰掉,一天時間所處理的玉米植株所增的產量,產生的經濟價值將會遠遠小於一天的勞動力成本,得不償失。所以建議玉米丫在極少的情況下,是沒有必要專用時間去尋找,產生浪費勞動力,提高玉米種植成本。~~

多餘的玉米棒子是一株玉米秸稈上結出的兩個或三個玉米棒。因為,每株玉米生長機能是有限的,首先所有的營養是保障第一個玉米棒子的生長發育所需,對其它的多餘玉米棒子的分配營養是比較少的。這些用在多餘玉米棒子上的營養,在一般情況下,是做無用功的,是白白地浪費消耗掉了,不會產生過多的玉米籽粒,可以把它掰掉,當然對玉米單株是有很大的好處,可以節省2~4%的營養物質的損失。這種損失的彌補,需要大量的人工勞動去處理,又增加了勞動強度,勞動成本遠遠大於處理多餘的玉米棒子產生的經濟效益,因此,從種植成本和經濟效益上去考量,是根本沒有必要去處理這些多餘的玉米棒子,也是得不償失的事情,不划算。所以,在玉米種植面積大的農戶,建議不要去掰掉多餘的玉米棒子,因為提高玉米產量的經濟價值遠遠小於所使用的勞動力成本,得不償失,是虧本的農活。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相關焦點

  • 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
    種玉米的時候,有可能碰到玉米長了丫子,多結了棒子。那麼問題就來了——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這個問題,農民說的答案也不一樣,究竟該怎麼做?答案就是——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一、玉米丫子不用掰為什麼不用掰掉玉米丫子?我們先來了解玉米丫子到底是什麼,怎麼來的?玉米丫子,就是玉米根部長出來的許多小分叉,是玉米多餘的分櫱。
  • 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會不會影響產量?看完心裡有數了
    其實玉米想要增產是有訣竅的,種植玉米時,經常會遇到玉米長丫或者多長棒子,那麼今後的玉米要不要掰?多餘的棒子是否要採摘?看看專家的分析:一、玉米丫子要不要掰所謂的玉米丫子,也就是玉米根部長出了不少小分叉,也就是多餘的分櫱,之所以會長出丫子,還因養分比較多,氮肥用量過多,玉米的營養比較盛,以至於多餘的分櫱形成,這些過剩的營養會先儲放在丫子中,從而分流養分。
  • 玉米地裡又有麻煩了,這麼多丫子掰不掰,多餘的棒子摘不摘
    1、玉米丫子玉米丫子就是玉米分櫱,她的多少與品種的遺傳、氣候條件及栽培措施有關,我們現在種植的玉米是由野生玉米馴化而來的,野生玉米是多分櫱的,所以我們現在種植的玉米因遺傳基因不同分櫱多少也不同,所以說分櫱首先與品種有關;當出苗到拔節這段時間遇到較長時間的低溫時也會出現比正常氣溫時較多的分櫱
  • 玉米Y子掰不掰,多結的棒子掰不掰
    玉米Y子,一棵玉米幾個棒子,是玉米生長期的一個常見生理現象,那它們到底需不需要掰掉? 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 丫子在玉米抽雄後會逐漸枯萎死亡,其中的水分、光合產物、生殖要素會回流到主莖,最後為玉米成熟提供養分 6、掰了容易感染病蟲害。掰除丫子是對植株的一種傷害,在植株自我修復的過程中,病蟲害入侵、真菌感染的機率會加大。 多結的棒子應不應該掰?應該!
  • 春玉米要收割了,玉米棒子都6毛了,你是賣棒子還是儲顆粒呀?
    北方春玉米馬上就要收割了,有的地方已經提前動手了,聽說一些地區的溼玉米棒賣到一斤6毛了,低的也有5毛,往年也就是4毛的樣子。這給農民出了個難題,究竟是直接賣玉米棒子好,還是儲存下來賣顆粒好呢?農民開始收割春玉米了,怎麼賣倒是需要考慮一下先給個答案吧,不管怎麼算,還是儲存下來賣顆粒賣錢多。但作為急於拿錢的人,或者圖省事的人,6毛賣了棒子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 玉米丫子掰不掰?終於有個準確說法!
    不同的種植戶和地區根據自己多年的種植經驗,都有著不同的答案,有些農戶認為掰了能增產,但是有些農戶則認為不掰能增產,誰也說服不了對方,討論至今也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結果。那麼玉米到底是掰丫子好還是不掰好?對產量有什麼影響呢?駿景先說觀點:1、播種密度較大,不用掰!
  • 今天我們來說下農民種植玉米,最頭痛的問題,玉米芽子掰不掰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玉米芽子掰不掰。現在種植玉米最頭痛的就是這個問題,分芽過多也就是俗稱的長芽子,我也看了很多關於玉米芽子該不該去除的文章,寫的都太專業了,估計咱們農民看得也是稀裡糊塗。我曾經聽過一位農科院的教授講解過關於玉米芽子是如何產生的,以及用不用處理,我敢用人格來擔保這位教授,絕對是我見過最接地氣的教授。
  • 一株玉米長了2個玉米棒,原因是什麼?需要掰掉一個嗎?
    關於一株玉米上結了2個玉米棒的情況,估計有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不是一個很稀奇的事,有個別的植株,能達到3-4個,甚至更多,還記得我小時候,去地裡掰玉米(但是都是人工掰),假如遇到了有2個玉米棒的情況,就會很高興,一是因為當時認為個數越多,產量就會越高,二不是很常見,感覺發現了一個「
  • 金燦燦的玉米棒子,紅彤彤的辣椒,用垂掛的方式表現著他們的生活
    玉米是陝北最為主要和重要的農作物。陝北地區大多數可以澆灌的水地都是種植玉米的,玉米陪伴映北人度過了無數個艱苦的日子,玉米窩頭、玉米餅、玉米面、玉米粥曾經是映北人最為重要的食物。玉米能否豐收常常成為來年是否挨餓的關鍵。
  • 玉米豐收在即,農民賣玉米棒子和賣玉米粒,哪個更划算?
    我是一個農民,我所處的位置屬於華北地區,我們這裡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其次是水稻,也有一些雜糧。每年的秋天,都能看到農民們在田野裡掰玉米的情景,也能看到一輛輛的大卡車,拉著滿滿一車玉米棒子走在鄉間的公路上,而且每個農民的臉上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雖然忙碌而辛苦,但是豐收的季節是讓農民最開心的。
  • 黔江:玉米豐收 「金色棒子」掛滿小院
    人民網重慶9月13日電 12日,黔江區金溪鎮金溪社區2組,65歲的科技示範戶吳和平忙著將5畝地裡掰回的玉米棒子捆綁成扎,準備掛在屋簷下進行晾曬。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黔江區繼續抓牢糧食生產不放鬆,藉助基層科協的科普力量,大力推廣先玉1170、正大999等優良玉米品種,引導農戶種植玉米18.9萬畝獲得豐收,預計實現產量7.07萬噸。當前,正是玉米、水稻收穫的季節,也是最缺勞力的時節。
  • 玉米棒子香-視窗-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記得小時候,家裡常會飄起玉米棒子香。天剛朦朦亮,父親就起來了,騎上自行車,到幾裡外的玉米地裡砍回一小捆帶著棒子的玉米秸稈。把上面的玉米棒掰下來,剝去那裹了一層又一層的綠色外衣,仔細摘掉棒子頭上毛茸茸的穗兒,露出嫩黃可人的玉米粒來。
  • 【技術】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最權威的答案在這裡!
    希望此篇文章可以傳達給更多的農友一些知識,在以後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不僅你知道,也讓你身邊,你村裡的人都知道究竟玉米丫子用不用掰!做有文化的農民人。稀植時,或在缺苗斷條及低頭等處,幾乎所有的玉米雜交種的植株都能適時的利用土壤中有效養分和水分形成一個或者多個分櫱。同樣的品種,種植密度小的時候,分櫱多一些,反之少一些。3、播種時間。播種早的,分櫱多一些,播種晚的分櫱(丫子)少一些。
  • 收玉米咯!一天之內火遍朋友圈的圖片,你家開始掰棒子了嗎?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都知道,一說起中秋節,想到的不是吃月餅,而是掰玉米,這是因為在中秋節期間,正是掰玉米的大好時節,說起掰玉米,那有趣的事情可以多了去了,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掰玉米都有哪些好玩事情?一、農村有句話「要想收成好,種植得趕早」,說起掰玉米,一般玉米都是在三四月份種植的,以前種植的玉米顆粒並不是很飽滿,而且個頭也很小,可是現在大家都使用科學的種植方法,就算是天災,收成也會不錯的,就像今年一樣,雖然有暴雨和颱風,但是家裡的玉米還不錯。顆粒飽滿個頭大。
  • 玉米根部發叉 該不該掰掉?
    譙城區古井鎮趙樓村 李東海我種十多畝玉米下面長的都是叉子 就問你們可要掰掉 我不知道有沒有影響《走進農家》技術顧問姚道忠介紹,玉米之所以會發叉,原因有很多。姚老師給李東海講解了,哪些叉子需要掰掉,哪些叉子不需要掰掉。
  • 玉米棒子不能丟,掰碎了墊盆底,透水又透氣
    最近雙十一,花花無意中看到竟然有的商家在賣玉米棒子,起初花花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沒想到還真是咱們平時吃完了玉米剩下的玉米棒子,賣的價格還不便宜呢~十來塊錢一包,花花想,這玩意在農村,每年收了玉米之後別提有多少了,最後不是扔掉了就是餵豬了,這麼一來,花花好像找到了一條致富路......
  • 太山村:農民自製天然儲糧倉 讓玉米棒子喜遷新居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生活資料,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今年在我國對玉米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形勢下,各類收購主體和銷售主體還不適應,需要有一段的適應期和過渡期,導致部分收穫後的玉米在農戶家中存放時間可能會延長。因此,如何提高農戶科學保糧意識、搞好農戶科技儲糧工作,成為各級政府和糧食部門的重點工作,能擁有一個好的倉庫也成為玉米種植戶的強烈期盼。
  • 為什麼有人會把韓國人叫做「棒子」?
    但是,相對於「棒子」這個稱呼的廣泛流傳,「棒子」這個說法究竟是怎麼和韓國人沾上邊的,就比較莫衷一是了。。。難道跟玉米棒子有啥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嗎?傳聞2:【朝鮮人愛吃玉米】有人說,「棒子」一詞來自半島人擅長種植玉米,所以收穫季節院子四面牆壁懸掛的都是玉米棒子。
  • 兩位老太太偷掰玉米,偷樂時被抓個正著,怒曝光:年齡大怎麼了?
    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對於種植蔬果應該不會陌生,自從很多農村成立了農村合作社會,讓許多的村民土地被那些種植大戶給承包種植後,村民沒有了土地,只需要收取租金或分成就行了。隨著那些種植大戶每到秋收時節時,總會遇上些村民進行哄搶和撿漏的情行。
  • 壟作好處多,那為什麼很多大面積種植玉米的村民不選擇起壟種植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從種植方式上看,與許多玉米種植戶進行了交流,他們都種在平地上。然而,還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起壟種植可不可以?至於壟作,很多朋友可能都看過花生壟作,但玉米壟作卻很少見。隨著光照面積的增加,如果種植在平地上,光只能照一面,而在起壟的情況下,光可以照三面,有利於農作物生長。2。平植時,土壤滲透性弱於壟作。土壤滲透性越強,作物根系生長越好,有利於作物生長。3。排水方便。在農田起壟後,遇到雨季時,田間不易積水,其他方面的管理也會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