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子是掰掉好還是不掰好」?朋友年年問,駿景也就年年說。
天氣剛開始熱的時候,一年一度的討論又開始了,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種植戶和地區根據自己多年的種植經驗,都有著不同的答案,有些農戶認為掰了能增產,但是有些農戶則認為不掰能增產,誰也說服不了對方,討論至今也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結果。
那麼玉米到底是掰丫子好還是不掰好?對產量有什麼影響呢?駿景先說觀點:
1、播種密度較大,不用掰!
2、缺苗斷壟處、地頭邊行等,可以掰!
3、種植面積大,不用掰(掰不過來)!
您有啥想法,留言嘮嘮!
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掰掉好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不少人認為如果丫子不掰掉的話,就會吸收水分、養分,和主稈形成競爭關係。
2、丫子掰了之後提高了田間的通風透光性,有利於玉米的生長。
3、有些玉米芽子會接玉米棒吸收一定的養分,如果不掰掉的話,到玉米生長後期就會出現供養不足的情況,導致主稈的玉米棒和丫子的玉米棒都營養不良,籽粒不飽滿。
那為什麼有些人又認為不掰好呢?原因如下:
1、玉米丫子其實相當於玉米的葉片,所以可以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利於玉米的生長。
2、玉米丫子掰掉的話會形成明顯的外傷,不僅會造成水分、養分的流失,還容易感染一些病害。而且丫子如果掰的早的話,後期仍然會繼續生長,換句話就是說越掰越多。
3、玉米丫子多從玉米的根部生長出來,可以有效的增加玉米的根係數,增強玉米的吸水、吸肥能力,後期養分會回流主幹,對玉米的生長來說是好事。
4、最主要的一點,一般的玉米丫子對玉米產量影響不大,但是要掰掉的話卻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掰丫子總體來說不划算。
掰和不掰的原因都說了,那整體來說掰好還是不掰好呢?
駿景認為,玉米丫子其實不用掰,因為首先來說能接棒的丫子數量比較少,所以基本上不會影響玉米對養分的吸收,而且掰丫子還要冒著感病的風險,加上現在人工費也比較貴,實在掰不起。而且實際上,大量的生產經驗能夠證明,掰不掰丫子對產量幾乎不存在什麼影響。
不過如果發現地裡的丫子已經超過主稈的話就要掰掉,而且地頭邊壟的丫子也最好掰掉,可以保證整體的通風透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