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2021-01-09 有書

知乎上有個提問:「愛情是需要努力還是需要隨緣?」

有個最高贊回答說:「恰當的努力、適當的隨緣,萬事盈滿則虧。」

經歷多了才知道,這個世界上,凡事都講求恰當和適當,尤其是感情。

不是每個關心,都能被善待;也不是每份愛意,都能得到回饋。

就像三毛說的:

「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怎麼十指相扣,仍然走漏。給我的,無論我過去怎麼失手,都會擁有。」

對於不愛你的人,再多付出,都只能是徒勞。

對於沒有緣分的人,互道珍重,才是彼此成全。

一段感情裡,最怕的就是逃避

有人說,中國男女情感現狀:男人在逃避、女人在焦慮。

女性是感性的、男性是理性的,女性遇到問題希望傾訴並得到回應,而男性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消化,甚至拒絕解決問題,這讓很多女性不知所措。

貼吧上有個關於「老公冷戰逃避,要不要離婚」的討論,裡面有很多妻子對於老公的控訴。

有一個妻子這樣寫到:

「我老公就是典型的迴避型,當我和他出現分歧時,我傾向於積極尋找和平解決的方法,他卻傾向於逃避問題。按他的說法就是擱置爭議,但問題是不正視分歧,分歧就不存在了嗎?幾乎每次出現問題,他就立刻扯開話題,留我一個人收拾爛攤子,太累了,心裡真的太難受了,也太煎熬了。」

下面有個回應的解決方案獲得很多人的贊同:

「愛冷戰的人你退一步他肯定退十步,你可以把你的不滿意面對面地和他說清楚。問他能不能改,能不能做個有擔當的男人。遇到事不說獨當一面至少要跟你保持同一戰線吧,改不了就離。」

塗磊曾說過:「真正能毀掉一段感情的,不是爭吵,也不是移情別戀,而是逃避。」

一段感情裡,最讓人受傷的,就是逃避和拖著。

在電影《前任3》裡,男女主角對於感情問題的處理方式,讓我們看到現實生活中的自己:

生氣了不知如何說,吵架了不知如何緩和,明明想要抱住對方說我們和好吧,說出來的卻是我們分手吧。

最後,兩個人因為互相等待對方先開口而錯失真愛。

在一段感情中,我們都希望被呵護、被聆聽、被尊重。

當我們說的話不被聽見、我們的需要不被看見,心也就漸漸涼了。

其實,兩個人相處,沒有絕對的對錯,不過是互相磨合,彼此遷就而已。

如果真正在乎一個人,也請別用冷淡互相折磨,記得好好溝通、彼此珍惜。

得不到的感情,就算了吧

有人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也從來無法打動一個從未認真對待過自己的人。

嚴歌苓在小說《陸犯焉識》中為我們塑造了這樣一段空留悲傷的感情。

陸焉識在重慶教書期間,結識了韓念痕。

韓念痕對陸焉識一見鍾情,並展開追求。

知道陸焉識已經結婚,韓念痕騙陸焉識說自己正在和一個軍官交往。

韓念痕懷上了陸焉識的孩子,陸焉識卻一再解釋說孩子不可能是自己的,還提出分手。

後來,陸焉識才知道根本就沒有軍官這個人存在,孩子就是自己的,但是陸焉識並沒有表明任何的悔意。

陸焉識被捕入獄,韓念痕幫陸焉識給家裡郵寄信件,韓念痕終於醒悟:

這個自己深愛的男人只是陪伴自己一程,兩個人是沒有未來的。

愛情落幕,徒留心傷,韓念痕選擇一個人出國。

貼吧上有個提問:「你怎麼看待那些錯過的感情?」

有人說:「沒有給予足夠的在乎和珍惜,所以選擇離開。」

讓人有安全感的不是愛,而是偏愛。

如果沒被偏愛,那轉身離開,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感情裡,最怕的就是忽冷忽熱。

不愛你的人,何必強求;不在乎你的人,又何必強留。

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中寫道:

「要自愛,不要把你全身心的愛,浪費在不需要和受輕視的地方。」

一段情感應該是有來有往的,若是遲遲得不到回應,主動放棄,才是最好的選擇。

餘生,和那個在乎你的人在一起。得不到回應的感情,就算了吧。

所有沒有走到最後的感情,都是沒有緣分

白落梅曾寫過:「其實誰都沒有錯,都是命定的緣分,來的時候無法躲避,走的時候也無法挽留。」

兩個人相遇,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際遇。

1990年初,三毛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王洛賓的報導,三毛被王洛賓對於藝術的執著追求和他對亡妻的深情所深深吸引。

看到王洛賓是一個如此深情的人,三毛頗為感動,覺得這個老人太悽涼、太可愛了。

於是,放蕩不羈、感性至極的三毛一個人來到王洛賓在烏魯木齊的家。

初次見面,三毛為王洛賓演唱了她的代表作《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王洛賓被眼前這個真誠的女子所打動。

兩人聊過往、聊藝術,相差三十歲的兩人一見如故。

回到臺北後,三毛抑制不住對王洛賓的思念,給王洛賓寫了15封信,每封信都表達著對他熾烈的愛與思念。

王洛賓卻只回三毛一句:

「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但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只能當做拐杖用。」

三毛知道這是王洛賓對自己示愛的回絕,執著的三毛再赴新疆,想要一個答案。

三毛的熱情再次被王洛賓的絕情澆滅,這場在錯的時間相遇的愛情無疾而終。

有人問:「兩個人沒緣分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個特別真實且扎心的回答:「好多次我們差一點就走在一起了,可是到最後就是不行。」

愛情是講究時機的,時機不對,只能是露水姻緣。

在繁忙到無暇顧及愛情的日子,在被生活壓垮無心經營愛情的日子,亦或是在對方還沒做好迎接愛情準備的時候……

這些不合時宜的相遇,都只是一場萍水相逢。

如果兩個人沒有緣分,即便相遇也是一種錯誤,坦然面對現實,才是最好的選擇。

張愛玲曾說過: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

所有的開始,源自緣分;所有的堅持,在於珍視。

不必暗自悲嘆,也不要因為一段不合時宜的感情,就否定自己。

生命是一邊遇見、一邊別離,揮別錯的才能遇見對的。

往後餘生,願你拿得起,不怯懦;願你愛得起、不遺憾。

不要把自己困在原地,大步流星地往前走,才會與更多美好的人相遇。

請你相信,總會有一個人來好好愛你,別急,且等。遇到了,也請好好珍惜。

相關焦點

  • 當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有一句話說:「挫折經歷得太少,才會覺得雞毛蒜皮都是煩惱。當你經歷越多真實與虛假,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之後,反而沒有那麼多的酸情。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中年以後,常常會覺得孤獨,常常會沉默不語。因為每天一睜開眼,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你自己卻無人可以依靠。
  • 當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有段話一直非常喜歡:「到了一定的年紀,我們終將明白,這個世界上最苦的不是黃連,而是咽回去的眼淚;最累的不是負重的肩膀,而是難以喘息的心。」同樣,這個世上最有力的不是高亢的宣誓,而是一聲不響的沉默。有些人不喜歡沉默這個詞,覺得它很憋屈。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深度好文)
    文|上官青曼關注我的文字,溫暖你的心靈。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壓力再大,內心再難過,也不想去求同情求安慰。頂多自己蒙頭睡一覺,醒來就對自己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你不再心直口快,不再嬉笑怒罵,開個玩笑也得看場合,擔心口無遮攔得罪人。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什麼也不說,不是不知道說什麼,而是覺得說什麼都無所謂了。那是一種經歷過萬千努力後的絕望,那是在費盡千辛萬苦後的放棄,那是對一個無法改變的人,一段無法延續的情的灰心喪氣。都說「哀莫大於心死」,而沉默不語,則是心死之前,最後的掙扎。
  • 當你越來越沉默,什麼都不想說
    因為只有交流,而且是不停交流,讓對方察覺並接收到你的意圖,你的目的才有可能會實現。而沉默的人,基本已經放棄了對別人的期望,不再有所期待。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替你做些什麼。所以,你對他人的期待,其實是一種苛求與乞討。
  • 當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深度好文)
    網上有這麼一句話:「沉默,是金。」我卻覺得,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這不是懦弱,不是妥協,而是意味著,你看淡了很多事,看輕了很多人,你變得越來越成熟。後來,慢慢長大,發現越來越喜歡沉默的感覺。不再急著與人辯駁自己的看法,逐漸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經歷不同,三觀不同,對一件事的看法也一定會有所不同。道同則同行一段,道不同則不相為謀。不再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寄托在別人的身上。覺得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多多交往,如果覺得累了,選擇沉默,慢慢遠離便是。
  • 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沉默,什麼也不想說
    天生喜歡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說就說,恨不得全世界都能聽到她的呼聲。而當一個女人變得越來越沉默,那是她的心受傷了,越來越不想說,那是她真的心寒了,失望了,把心中的千言萬語化不言不語,抑或是簡短的兩個字「沒事」,
  • 如果某一天,你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
    如果在某一天,一個人開始變得越來越安靜,越來越不願意表達,可能是他的內心有一些疲憊。有時候我們特別想要找一個人好好說一下內心的苦楚,但是當話已經到了嘴邊時,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也不知道具體該找誰說,哪怕說出來也頂多只是得到幾句安慰,但很少有人真正能夠理解你的內心。
  •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慢慢活成了「啞巴」,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2019年中的時候,家裡出了點事,忍著誰也沒說。遠在鄭州的朋友,這些年其實很少聯繫,不知怎麼得知了消息,深夜打了通電話過來,兩人東拉西扯說了一陣,他欲言又止,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提及這陣子的遭遇。最後朋友撂下一句:「有什麼事兒用得上我幫忙的,你開口就是。」
  • 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安靜……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 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小孩子才大張旗鼓。生活上,工作上,事業上,包括愛情皆是如此。】當一個女人還願意跟你掰扯,還想嘮叨囉嗦你,還願意費盡心思跟你一起改變,說明她打心底裡依然愛著,儘管表面上會說過激的話,會短暫離開,會不理睬,但她心裡還有你。一旦女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安靜,越來越不想說,那麼問題就比較嚴重了。有些人不是不在乎,而是在乎了又能怎樣?
  • 【夜聽】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
    你多久沒和任何人說過話了?每次打開通訊錄,看著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很想聯繫他們,卻不知道說什麼好。 以前你很活潑,很健談,現在,你似乎越來越習慣沉默,不想對別人敞開心扉。 我問朋友,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你覺得他變了,還是他懂了?
  • 為什麼自己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
    一天,朋友問「自己好像越來越不喜歡說話了,以前有看不慣的事,管他人多人少的都會說上幾句,現在可以視而不見了,大家閒聊時,總喜歡發表自己的看法,現在更喜歡聽著,你說這是成熟了還是老了?」「你現在快樂還是以前快樂嗎?」
  • 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意說話
    有人說: 「一個女人嘮叨你,是愛你的深度。」深思熟慮。一段關係中,最害怕的不是憤怒的爭吵,而是關心的沉默。女人天生就是情緒化的動物,女人比男人更能自由地表達自己,而男人則比較保守。然而,如果有一天,一個女人突然變得沉默,不想多說,那麼,她的心已經冰冷。
  • 如果有一天,你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
    從前很嗨的你,多久沒唱歌了,同學會開了好幾次,為什麼總是你缺席。人都有選擇逃避困難,選擇舒適的本能,人的性格也是隨著時間和生活經歷而改變的。原來樂觀的你,現在變得沉默了,這不是什麼心理疾病,只是潛意識對外界環境刺激的一種本能反應。
  • 一個死心的女人,會說這幾句話,變得越來越沉默
    一個死心的女人,會說這幾句話,變得越來越沉默。1.「你走吧」,看到他,就很討厭,直接趕他走,眼不見為淨。當一個女人,決定趕他走的時候,就會說「你走吧」。如果男人死皮賴臉不願意走,反而會激怒她,或者他接著說一句「你不走,我走」。
  • 沉默的大多數:一個人越來越沉默,是因為心走到了盡頭
    因為身份決定了地位,地位決定了話語權,坐在什麼位置上就說什麼話,一樣的話,分誰來說;一樣的事,分誰來做。斤兩不同,說服力自然也不同。就像一句話說的「你沒權沒勢,說的再有道理都像是放屁,你有權有勢,即便放屁也有道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屁股決定腦袋,再決定嘴巴。
  • 女人深愛一個人,卻變得越來越沉默的心態
    她保持著最初的清醒,愛你愛得深沉。愛情,雖然縹緲無形,但是,它卻會通過一個人的情緒,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女人深愛一個人時,她的言行舉止中藏著溫暖與愛,她的情緒中帶著幸福感與甜蜜感。而當她越來越感覺愛情在流逝,抓不住時,她也會變得越來越沉默。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想說話了
    作者:薄言(富書籤約作者)知乎上曾經有人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平時外向活潑的人,有時會突然不想說話?其中有一個回答說:在人前開心講笑話的是你,在人後孤獨地沉思的是你,不矛盾,無非這兩件事,都令你感到快樂罷了。
  • 為什麼企業裡的職工越來越沉默了?網友說:沉默可以避免很多事
    老話說「禍從口出」、名言警句說「沉默是金」,在銷售類型工作的培訓中更有一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遇到神仙不說話」。由此可見,沉默不代表閉嘴不出聲,它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有時候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企業中人事關係較為複雜,工作中內部溝通、外部協調、上下級匯報和實際業務的執行都需要員工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才能夠達到目標。
  • 手機裡的好友越來越多,我越來越不想說話了
    無論你在幹什麼,心情好壞與否,微信那頭髮來一句「在嗎」,就能將你強迫拉進需要營業的世界。以至於到現在,我越來越不想聊天了,因為聊天實在是太太太太太費時間了。昨天晚上,當我打開在追的電視劇,準備就著晚餐開啟一天的「快樂時光」時,朋友給我發來消息,開始講述她和男友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