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戰敗,籤訂投降承諾書,這是國共兩黨共同奮戰的結果。之後又籤訂了《雙十協議》,雙方達成和平建國,一起執政的理念。但沒過多久,蔣介石就撕毀協議,發動內戰。只不過因為國民黨內部腐敗,再加上違背百姓久經戰亂,盼望和平生活的意願,他很快就面臨失敗,最後退守臺灣。眾所周知,他走時帶走了大量國家黃金儲備,究竟是如何運轉的?
「以福州路、江西路和北京路為界的整個鬧市區,從昨夜十一點半開始戒嚴,所有試圖進入這一區域的行為,都被阻止。仁記路上的國際電臺局房完全封鎖,即便是持有上海吳淞警備司令部核發通行證的報界人士,乃至美軍軍車,都被禁止進入這一區域。與此同時,一群苦力從(國民黨)中央銀行運出了沉重的箱子,搬到了停靠在對面碼頭的船上」這是1948年12月2日,登在英國《字林西報》報紙上的一則消息。
事情發生在上海,當時屬於國民黨管轄範圍,而中央銀行不論是在當代還是民國時期都是國家機關,裡面所有的一切都屬於國家財產。而上述新聞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出箱子裡裝的是什麼,但它的報導者喬治·維恩當天晚上住的華懋飯店的窗口正對中國銀行金庫。當時的中央銀行只有一幢五層的辦公樓,沒有金庫,所有錢財都存儲與旁邊的中國銀行金庫當中。
蔣介石的這場行動可謂是密謀已久,時任國民黨中央銀行總裁的俞鴻鈞,出自於蔣家附屬家族,所有相關文件的調動,都由他負責,金庫大門向蔣中正大開。之後他又安排了自己的長子蔣經國,去安排軍隊護送黃金,但這只是個障眼法。當時的國民黨軍隊大都一盤散沙,人員混雜,蔣介石不是很信任。所以又找了自己的大舅子宋子文去調度由外軍掌控的上海海關緝私隊的船隻。
根據資料記載,當時負責運送黃金的船隻,最大載重量為150噸。這篇報導一出來,立馬引起了轟動,各大報紙紛紛轉載。香港的《華商報》對於此次事件描述的標題更為直接:「天津蔣軍向英商勒索,中央銀行偷運金鈔,徐州慘敗京滬震動。」
事情敗露,蔣介石大怒,命令手下秘密抓走了最先報導這件事的英國記者喬治·維恩,打算處以極刑。但其是香港外國記者協會的會員,剛被抓走他的夫人就向會長發出求救,經過36小時的談判拉扯,喬治·維恩被救出。國民黨因此民心大失,桂系高級將領李宗仁以及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也都反對蔣介石繼續內戰。
迫於壓力,蔣介石在1949年1月1日發表了《元旦文告》,其中有這麼一段話:「中正畢生革命,早置生死於度外。只望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表示自己公正無私,願意為了大我犧牲小我,跟中國和談。但這跟籤訂《雙十協議》一樣,都只是緩兵之計,只是為了平息眾怒。
剛發表完《元旦文告》,第二天蔣介石就接連給白崇禧、傅作義、杜聿明等人致電,在各個戰場要頑強抵抗,重挫共軍,並再次從中央銀行強行轉走60萬兩黃金,加上上次的共350萬兩。其中250萬兩黃金運往臺灣,100萬兩運向了廈門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