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4月1日電(周荔華 劉坤)病歷是醫生正確診斷和決定治療方案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也是進行臨床科研和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資料。特別是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病歷的質量管理尤為重要。武漢雷神山醫院至今收治患者超過2000人,為了讓每一位患者都得到高水平救治,醫療質量管理部主任謝叢華帶領團隊仔細為每一份病歷查漏補缺,保證病歷規範,為提高救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稱為雷神山醫院的「病歷管家」。
謝叢華教授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腫瘤放化療科科主任。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他負責的病區留守患者完成全部治療,得到妥善安排後,謝教授主動請纓,經院領導批准,2月26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成立醫務處-醫療質量管理部,並擔任該部門負責人。成立當天,謝教授及其團隊就開始投入整個雷神山醫院的病歷質量管理工作,對所有在院的和出院患者的診斷、治療和病曆書寫等內容進行全面細緻檢查。
武漢雷神山醫院醫務處主任李錕表示,謝叢華教授領導的腫瘤放化療科醫療質控工作在中南醫院常年數一數二,他來當雷神山醫院的「病歷管家」非常合適。不到三周,謝叢華教授積極與援鄂醫療隊主任溝通, 多次與各個病區主任進行一對一、點對點的工作對接,及時反饋檢查結果,邊督察邊改進,極大提高了病歷質量和診療水平。
來到雷神山醫院之前,謝叢華教授詳細研究了衛健委頒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冠肺炎診療方案》,《方案》在不斷更新,謝叢華也不斷學習充實,按最新的《方案》內容調整病歷質量要求。謝叢華教授認為,雷神山醫院的每一份病歷都將是重要的歷史文件,醫護人員不但是在書寫病情,也是在記錄歷史,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歷對於今後傳染病的研究有巨大的作用。
「入院診斷不規範,缺少診斷依據;缺少分型診斷;缺少分型依據;現病史內容不完整,首次病程記錄的既往史格式不正確……」謝叢華教授帶領的醫療質量管理團隊平均每天檢查100餘份病歷,並給每個病區出具書面的「病曆書寫質量檢查報告」,詳細分析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合理性,對病曆書寫的及時性和病歷質量進行點評。謝叢華教授坦言,雷神山醫院先後共有9個省市286家醫院參與救治,各個醫院層次、水平參差不齊,給統一診療標準帶來較大難度。但通過4輪的檢查和培訓,絕大多數病區更加重視按照診療指南規範醫療行為及規範病曆書寫,保證了高水平、同質化醫療水準。
3月17日上午,謝叢華教授向國家和湖北省衛健委現場核查專家組匯報醫療質量管理工作,受到專家組的高度讚揚,專家組還對醫院檢查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表示肯定。
3月31日,雷神山醫院出院患者累計達到1800餘人,住院患者僅剩不到130人,外省醫療隊也在陸續撤離。謝叢華教授表示,自己的在雷神山醫院的工作已漸入尾聲,自己最自豪的是曾作為雷神山醫院的一員,為保障醫院高水準的醫療水平貢獻了力量。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