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都是被迫裝出來的,面具之下隱藏的才是最真實的面目

2020-12-11 西安行知小升初

小孩子都有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也總會超乎我們的意料。孩子和孩子之間總是能碰撞出各種好玩的東西,因為他們傻傻的連現實和虛假都分不清楚。等你弄明白他們眼中的「大事件」之後,總是會被氣哭或者逗樂。

但是,當你突然有一天發現,再也聽不到這些天真爛漫的話語,再也見不到到處闖禍的身影時,該怎麼辦?

懂事的孩子會掩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的主人公傑裡就是一位能讓你懂事到心疼的4歲小男孩。

在傑裡三歲的時候,亞特裡降生在了他們這個溫馨的家庭。身為哥哥的傑裡不得不對弟弟疼愛有加。

在弟弟成長的過程中,傑裡收起了以往調皮搗蛋的性格,他對弟弟更是關懷有加,當別人都在羨慕這對兄弟相親相愛,為哥哥的懂事而感動時,父親卻發現了他的憂愁並送給他一個超人玩偶。

爸爸讓傑裡和玩偶單獨呆在一間房子裡,然後自己去另一間房子給玩偶配音,讓傑裡可以把想說的話都說給玩偶。

當「玩偶爸爸」說:爸爸最愛你的時候,傑裡反駁道:更愛傑裡弟弟。

玩偶反問道:你覺得傑裡弟弟怎麼樣,傑裡回答:No 傑裡弟弟。

這讓我們為之震驚,那個看上去深愛著弟弟的懂事哥哥內心卻這麼牴觸弟弟。震驚的同時又很心疼這個懂事的小孩。

細想一下,這麼小的孩子卻已經學會了偽裝自己,把自己的不開心埋藏在心裡,只因為大人們所說的:你是老大你應該怎麼做。

因此,請所有的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們同樣的愛,不要因為他看起來懂事而忽略他,再懂事的孩子他都是個寶寶,他們更渴望自己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和平等的愛。不要讓他為了你們變得懂事,不要讓他失去該有的童年。

不愛哭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忽視

有句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那不哭的孩子呢?他們怎麼辦?他們只能被迫自己懂事,以此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臺灣著名主持人小S曾在節目裡開玩笑的說過:她的二女兒就像她身上掉的一塊肉,她也清楚地意識到因為自己長期忽視二女兒,而使二女兒比另外兩位女兒更懂事,更貼心,所以她也在一直盡力彌補二女兒。

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懂事的孩子不愛哭,殊不知他們不哭是被迫自己懂事,以此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經常哭鬧的孩子就會得到糖果吃,就會被抱,對不哭的孩子就會少很多關注,甚至理所應當地認為他們不哭是因為不傷心就是懂事,理所應當的讓他們給不哭的孩子做出讓步。

事實上你們認為的那個懂事的孩子,卻早已傷痕累累,懂事的標籤早已定義在了他們身上,他們別無他法只能用體貼的假面具來隱藏自己,以此奢求可以得到一點父母的關愛。

闖禍,奔跑,歡笑才是生命賦予孩子的天性,請不要扼殺他們本該有的天性。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守護這份天性,讓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我們想要他成為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很懂事,很可能是隱藏情緒,4個小妙招讓孩子合理宣洩情緒
    文丨大白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懂事聽話,並且能為自己減輕一些負擔,但父母真正擁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時就是好事兒嗎?您知道孩子懂事的背後有哪些原因嗎?
  • 懂事是孩子保護自己的面具,討好別人的工具
    01 小寶今天身體不舒服,從醫院出來帶他去商場玩。生病的人都矯情,孩子更是如此,一路上,他見魔殺魔見鬼殺鬼,脾氣臭到不行。到了商場,要喝奶茶要吃漢堡要買玩具要去玩跳跳床。我一邊答應著好好好忍受他的臭脾氣,一邊做他的垃圾魚把他浪費的食物吃掉。
  • 如何讀懂人際關係背後隱藏的秘密——看透人心,掌控交際主動權
    ……在社交壓力下,每個人都會嘗試隱藏內心的真實想法,選擇戴上一張虛假的面具,有的用微笑掩飾憤怒,有的用冷酷掩飾膽怯,有的用沉默掩飾空虛……我們似乎總是在盡力掩藏什麼,不被他人發現。在職場上,我們縱然有奇思妙想,有對某些機制和行為的看法,也不得不裝,因為一旦說出來很可能就會受到旁人的指責和攻擊。
  • 金星:比暴力溝通更可怕的,是要求孩子「太懂事」
    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他必須做真實的自己,不能只會討好大人,不能把真實的自己包裹起來,偽裝成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很多父母深知,吼孩子會讓孩子不自信,會讓自己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氣。然而,很少有父母知道,要求孩子「太懂事」,也會把孩子推入萬劫不復。
  • 孩子,你可以不那麼懂事
    還是不敢玩耍,害怕弄髒衣服惹父母不高興;隱藏自己真實的願望和想法,做父母心中的乖小孩;觀察父母細微的表情、情緒,父母開心,自己才鬆口氣。調皮搗蛋的孩子們可以盡情地享受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那聽話懂事的孩子呢?大多數父母可能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聽話、懂事的、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緒的。可聽話的孩子們「快樂」嗎?
  • 父母眼中這3種「好孩子」,真實面目卻是很扎心!
    長期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男孩父親稱平時孩子很懂事很聽話,卻沒想到他會騙自己。很多人說這個男孩虛榮,完全沒必要這麼做。可是,從小長期壓抑的人才會明白,孝順、乖巧是表面,叛逆才是伴隨著年齡成長越來越蠢蠢欲動的「惡魔」。
  • 面具之下 唯唯諾諾者成為網絡「罵霸」
    這些網絡暴力的施暴者,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家人眼中的好孩子,單位裡的好員工,甚至可能會得到「內向」「老實」的評價,但他們一旦進入網絡,便仿佛變了一個人一般,瞬間化身為戰鬥力十足的「罵霸」。僅靠個人的自制力,是不足以形成充分約束的,法律、規範、道德、乃至旁人的目光,都是構成這種約束的重要元素。但在網絡空間,這些約束卻因為網絡的匿名特性和網絡暴力的集群特徵,很難對施暴者發揮作用。網絡暴力的施暴者躲在網名背後,隱藏真實身份,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和其他施暴者「一擁而上」,很少單獨行動。這些特點,為網絡暴力的滋長、擴散提供了溫床。
  • 請不要誇「孩子真懂事」,沒有自我的孩子,活得很累
    文|福林媽咪現在很多父母都以自己孩子的懂事和順從感到自豪,甚至成了炫耀的資本。可是你知道嗎?他們並不是真正的「懂事」,並且正在逐漸喪失表達真實情感的能力。這是懂事嗎?不,這是習慣。長期以來壓抑自己的欲望養成的習慣……儘管想要的欲望是那麼的波濤洶湧,卻都被一句「孩子,你要懂事」掩蓋的無聲無息。迎合父母的想法,壓制內心的需求。久而久之,逐漸忽視了真正的自己,失去了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能力。
  • 家長都喜歡"懂事的孩子",懂事背後隱藏著孩子真實情緒,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孩子懂不懂事,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偏偏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表現出的反應與我們所期待的大相庭徑。而那麼聽家長話、不哭不鬧的孩子則成了家長最喜歡的一類。
  • 孩子太懂事,隱藏情緒容易憋壞身體,4個妙招幫娃找到宣洩口
    一旦孩子感受不到了這種安全感之後,他就會過早的進入到成人的社會中,學習著成人的相處模式,會去變得懂事,因為他們害怕失去,而假裝懂事能夠讓他們很好的生活著。隱藏情緒對孩子有什麼影響?1、感受不到幸福當孩子不斷的強迫著自己去隱藏自己的情緒,不發洩出來的時候。其實孩子的內心是難受的,久了以後還會變得扭曲起來,孩子沒有辦法感受到幸福。
  • 聽話懂事的孩子,他雖不會叛逆和反抗,可是他會暗中把事物搞砸
    導讀:聽話懂事的孩子,他雖不會叛逆和反抗,可是他會暗中把事物搞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聽話懂事的孩子,他雖不會叛逆和反抗,可是他會暗中把事物搞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青春期孩子脾氣暴躁都是慣出來的?才不是 背後藏著未察覺的原因
    ……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還會在發脾氣和不聽話之間畫上等號。 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3、被挫折所困 孩子有著天生的求知慾,從出生就開始不斷地學習。 這一過程中他們難免會出錯,他們也會感到焦慮、羞辱,積聚到一定程度就以憤怒的形式爆發出來。
  • 「我不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心酸
    懂事的孩子深受家長的喜歡,但家長真的喜歡這樣的孩子嗎?因為孩子懂事,所以父母就會減少很多麻煩,生活也會輕鬆很多,其實家長有時候也是為了方便自己而已。從小到大,這樣懂事聽話的孩子,一直在為了父母放棄自己的一切,他們的內心究竟受到了多大傷害,家長其實是不知道的,反而還在沾沾自喜。「我不需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讓人心疼孩子在一出生就聽話,其實基本是不可能的,聽話的孩子其實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有的家長過於放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家長對孩子卻過於苛刻。
  • 被愛泡大的孩子,才不需要乖
    可她乖的背後,卻寫盡了童年的心酸,她為了討好父母,忽視了自己,不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失去了真實的自己。  我們常常只看到孩子的懂事和乖,卻沒看到冰山之下,孩子有多無奈。  等到綾乃讀了高中後,她變得聽不進去家人的話語,漸漸地和父母產生了隔閡,更在交了男朋友後,改變了她的人生。
  • 隱藏村民身邊的「狐狸」,安仁警方揭開其真實面目
    隱藏在村民身邊,「兔子敢吃窩邊草」的狡猾「狐狸」,安仁警方向你揭開、還原其真實面目!安仁縣下半縣的渡口、禾市、軍山三個鄉鄰間,這個湘南地區較純樸的鄉村戶落,平常村民外出時,一般門不閉戶虛掩著或只是簡單上鎖。
  • 父母不是超人,教育的力量就隱藏在對待孩子的真實中
    做真實的父母,不要對自己要求太嚴格,打破無所不能的神話對孩子的期望高很多時候都是教育焦慮導致的,家長認為自己不能出錯,進而要求孩子也不能出錯,一旦他們有做得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時候,就會氣急敗壞甚至對孩子指責打罵。但人無完人,父母誰都是第一次做,不可能事事都能做到最好,況且教育孩子本身就沒有標準答案,同樣的應對措施對這個孩子有用,對那個孩子可能就沒有用。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一、你要懂事,要聽話我們平時最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要懂事,要聽話」,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似乎從未被質疑過。
  • 懂事的孩子總讓人心疼,愛孩子,請教會他「不懂事」
    家長總是會把重心和注意力放在家裡最淘氣的那個孩子身上,忽視家裡最懂事聽話那個孩子,美其名曰「你是個好孩子,你會理解媽媽的」。懂事的孩子被捧殺背後的「難過」很少父母會去在意,時間久了,在父母的眼裡就成了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跟模範似的往好的方向發展,一旦哪個孩子顯得特別另類或予以器重,父母便會傾盡全力去付出,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偏心」和「忽視」。
  • 隱藏在村民身邊的「狐狸」,安仁警方揭開其真實面目
    隱藏在村民身邊,「兔子敢吃窩邊草」的狡猾「狐狸」,安仁警方向你揭開、還原其真實面目!(一)安仁縣下半縣的渡口、禾市、軍山三個鄉鄰間,這個湘南地區較淳樸的鄉村戶落,平常村民外出時,一般門不閉戶虛掩著或只是簡單上鎖。
  •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孩子不懂事,是真實的人性; 孩子選擇懂事,是一種愛的本能:發自內心希望父母開心。 而這種本能背後的代價是:他們不惜壓抑自己的感受和真實需求。 因為在他們心中,有這樣「懂事」的孩子,自己的生活會過得簡單很多: 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會時不時勸和,哄父母開心;對孩子哭窮,孩子就會懂事般地不提過多的要求;對孩子說另一半的壞話,孩子會在一旁傾聽,努力安撫和支持……一句「為你好」,似乎就會激起他們內心強烈的自責——原來父母是因為我才這樣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