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有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也總會超乎我們的意料。孩子和孩子之間總是能碰撞出各種好玩的東西,因為他們傻傻的連現實和虛假都分不清楚。等你弄明白他們眼中的「大事件」之後,總是會被氣哭或者逗樂。
但是,當你突然有一天發現,再也聽不到這些天真爛漫的話語,再也見不到到處闖禍的身影時,該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的主人公傑裡就是一位能讓你懂事到心疼的4歲小男孩。
在傑裡三歲的時候,亞特裡降生在了他們這個溫馨的家庭。身為哥哥的傑裡不得不對弟弟疼愛有加。
在弟弟成長的過程中,傑裡收起了以往調皮搗蛋的性格,他對弟弟更是關懷有加,當別人都在羨慕這對兄弟相親相愛,為哥哥的懂事而感動時,父親卻發現了他的憂愁並送給他一個超人玩偶。
爸爸讓傑裡和玩偶單獨呆在一間房子裡,然後自己去另一間房子給玩偶配音,讓傑裡可以把想說的話都說給玩偶。
當「玩偶爸爸」說:爸爸最愛你的時候,傑裡反駁道:更愛傑裡弟弟。
玩偶反問道:你覺得傑裡弟弟怎麼樣,傑裡回答:No 傑裡弟弟。
這讓我們為之震驚,那個看上去深愛著弟弟的懂事哥哥內心卻這麼牴觸弟弟。震驚的同時又很心疼這個懂事的小孩。
細想一下,這麼小的孩子卻已經學會了偽裝自己,把自己的不開心埋藏在心裡,只因為大人們所說的:你是老大你應該怎麼做。
因此,請所有的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們同樣的愛,不要因為他看起來懂事而忽略他,再懂事的孩子他都是個寶寶,他們更渴望自己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和平等的愛。不要讓他為了你們變得懂事,不要讓他失去該有的童年。
有句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那不哭的孩子呢?他們怎麼辦?他們只能被迫自己懂事,以此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臺灣著名主持人小S曾在節目裡開玩笑的說過:她的二女兒就像她身上掉的一塊肉,她也清楚地意識到因為自己長期忽視二女兒,而使二女兒比另外兩位女兒更懂事,更貼心,所以她也在一直盡力彌補二女兒。
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懂事的孩子不愛哭,殊不知他們不哭是被迫自己懂事,以此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經常哭鬧的孩子就會得到糖果吃,就會被抱,對不哭的孩子就會少很多關注,甚至理所應當地認為他們不哭是因為不傷心就是懂事,理所應當的讓他們給不哭的孩子做出讓步。
事實上你們認為的那個懂事的孩子,卻早已傷痕累累,懂事的標籤早已定義在了他們身上,他們別無他法只能用體貼的假面具來隱藏自己,以此奢求可以得到一點父母的關愛。
闖禍,奔跑,歡笑才是生命賦予孩子的天性,請不要扼殺他們本該有的天性。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守護這份天性,讓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我們想要他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