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懂事的孩子既讓人欣慰,同時也讓人心疼。欣慰是因為他小小的年紀,就已經懂得很多的道理,明白到不能給父母添麻煩,心疼的是他們這麼小,就要學會著隱藏自己的情緒,主動去壓抑著自己的需求。不知道父母們有沒有仔細去想過,孩子的這種「懂事」真的對他好嗎。
「你懂事一點好嗎?為什麼每次都要父母這樣來說你?你就不能多想想父母嗎?」一大早,小敏的母親就開始扯開了嗓子在說孩子。小敏因為早上睡得太晚,又快要遲到了,小敏的父母忍不住就嘮叨了起來。
其實小敏昨晚做作業做到很晚,所以早上她一下子沒有辦法起來。可母親卻說她賴床那就是不懂事,這讓小敏內心很難受,總感覺自己虧欠了父母什麼東西一樣。
於是,小敏學著懂事,熬夜學習了第二天依然一大早就起來了,雖然整個人的狀態都很差,可是她依然堅持著去上學。在家裡父母說什麼她也都言聽計從,只要父母誇她懂事,小敏就會覺得很開心,心滿意足。
可久了以後,小敏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她似乎失去了自己的想法,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著父母來,父母想怎麼做小敏就會不自覺得去附和著他們,自己卻沒有了任何的主見。小敏的懂事不是她的本能,很多的小孩都有著和她一樣的情況,就是過分的懂事。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過分懂事」?
1、父母的情感勒索
往往那些給你致命一擊的人,不是什麼所謂的敵人,而是你的最親密的人。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可謂是知根知底,因此在談話上父母會更加的有策略,有著一種運籌帷幄的感覺。
孩子不聽話了,那就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告訴他這樣做是不懂事的行為,會傷害到父母的心。以傷害自己的心為由,要求著孩子要做出改變,而且不管這種改變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這就是在「勒索」孩子,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需求與想法。
2、失去了安全感
當一個小孩能夠感受到安全感的時候,其實他是會表現出許多很任性的行為,因為他覺得父母會照顧著他,給他安全感,所以孩子認為他可以展現出自己「無理」的一面。
一旦孩子感受不到了這種安全感之後,他就會過早的進入到成人的社會中,學習著成人的相處模式,會去變得懂事,因為他們害怕失去,而假裝懂事能夠讓他們很好的生活著。
隱藏情緒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感受不到幸福
當孩子不斷的強迫著自己去隱藏自己的情緒,不發洩出來的時候。其實孩子的內心是難受的,久了以後還會變得扭曲起來,孩子沒有辦法感受到幸福。
2、習慣性討好別人
懂事的孩子未必是真懂事,他們只是更懂得如何偽裝自己,學會去取悅別人。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種討好型的心態,什麼事情都去討好別人,讓別人開心,卻不管自己的一個狀態是如何。
學會4個妙招,幫娃找到宣洩口
1、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陪伴
父母的愛與陪伴,能夠讓孩子擁有足夠多的安全感。當孩子有了安全感,他就會逐漸找回自己,不用再去做任何的偽裝。
2、允許孩子有一些小情緒
有很多的父母不懂得怎麼去分辨一件事情的好壞程度,想當然的覺得壞的事情,全部都是壞的,不可原諒的,好的事情全部都是好的。仔細分析,其實孩子做的壞事情裡並不都是不可原諒,非得要去嚴厲批評孩子。
父母應該學著去分析一件事情的好壞「程度」,孩子的偶爾小任性,其實就不是一件什麼壞事,反而這更好的體現了孩子的天性,以及他對父母的愛。
因為他有安全感,所以他才敢表現出自己的任性的一面,不然他就會學著去隱藏自己的情緒。父母沒有必要去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讓孩子適當的任性一下又能如何。
3、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
父母不要讓孩子過度的壓抑他的負面情緒,應該嘗試著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把情緒發洩出來。比如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出去運動一下,讓孩子把情緒都發洩出來。
4、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應該都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其實對於一些特別難的事情,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解決。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一旦壓力過大就會導致孩子沒有辦法適應過來。
孩子有時候任性一下是沒有問題的,父母不用總是要求著孩子變得懂事聽話,反而帶著一點頑皮的孩子,更讓人覺得真實和可愛。
育兒問題小熊娃媽媽幫,家庭教育很重要,孩子身心倍兒棒,我是@小熊娃媽媽,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