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但母乳餵養可不簡單,前前後後會遇到不少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中最常踩的一個坑就是「堵奶」。
主要是引發「堵奶」的原因實在太多了:飲食不當,過於油膩會使乳汁粘稠、流通不暢,導致堵奶;寶寶喝奶的姿勢不對,使乳汁分泌得多排出得少,供大於需也會堵奶;寶寶喝奶不規律,奶水蓄滿了還不喝,也容易堵奶;內衣緊了,使乳汁的輸送管道受壓迫,還是會堵奶。
說到這不得不替寶媽們說一句:做一個「奶牛」真是難上加難,處處是陷阱。
但總結來看,母乳餵養之所以會遭遇「堵奶」,大多是踩了坑,與寶寶和媽媽不當的日常習慣脫不開關係,那麼寶媽們要如何有效緩解呢?
一.提高寶寶的吸吮效率
要讓寶寶頻繁吸奶,這個動作能刺激乳房,讓身體知道需要更多的乳汁分泌,達成供需平衡,也能讓乳腺管保持通暢,有效減少堵奶。
另外,吸吮也要做到有效,才能讓乳汁多多分泌,讓寶寶吃進肚子裡,促進其健康發育。
很多媽媽會發現,自家寶寶吃奶次數很多,但體重也不見漲,而且仍然堵奶。這很有可能就是吮吸無效,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乳汁進入肚子。
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寶寶吃完奶後,把多餘的乳汁擠出存入儲奶袋,等寶寶餓時再喂。
二.講究方法、飲食清淡
母乳餵養的方式不正確,是堵奶的根本原因,比如前面說的沒有頻繁讓寶寶吸吮,餵奶後也沒有擠出多餘的乳汁,或者餵奶姿勢不對等等。
此外,飲食一定要避開油膩,若每日飲食中大魚大肉多、果蔬少,就會導致乳汁中的脂肪含量高,太濃,易堵奶,反著吃就好。
母乳餵養的媽媽若是經常堵奶,很可能會出現乳腺炎症,嚴重的話不僅影響寶寶的「口糧」,也影響媽媽自己的健康。
若想預防堵奶,需做到以下幾點:
1、餵奶方式要正確
餵奶時機:寶寶飢餓時再喂,不餓時不喂。
餵奶間隔:根據寶寶的月齡的增加而增加,從新生兒的兩小時左右餵一次,到三、四小時餵一次,但不必固守時間,按需餵養即可。
餵奶姿勢:要讓寶寶方便媽媽也方便,根據實際情況需求靈活掌握,餵奶時還可以用軟墊之類的墊高寶寶,方便哺乳。
要讓寶寶頻繁吸奶,有效吸吮,這點上文提到過,唯有如此才能使大腦受到吸吮的刺激,釋放泌乳素,促進乳汁分泌。
2、餵奶後排空多餘的乳汁
要是媽媽的身體情況好,乳汁分泌多,寶寶吃不了,可以把多餘的乳汁擠出來儲存好。
這樣既能促進乳汁分泌,又能防止剩奶淤積堵塞,等哪天不方便餵奶時給寶寶吃,還能解決麻煩。
4、科學飲食
哺乳期間的飲食需要多注意,保證營養的同時不能過於油膩。
魚、肉、蛋、奶要有,為孕媽們補充蛋白質,但不可過多。水果、蔬菜不能少,這是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主要來源。
在烹飪方式上,要做到少油少辣。
母乳少的可以喝些催乳湯,如豬蹄花生湯、鯽魚豆腐湯之類;但要是母乳分泌量足夠的話,這些湯就別喝了,你用不上,還可能有堵奶風險。
5、按摩乳房很有必要
哺乳前採用正確的方式對乳房進行按摩,對乳腺管疏通有促進作用。按摩的力道要輕柔,乳房組織可禁不起暴力的按揉。
乳房若有明顯的硬塊,可以用兩到三根手指在附近輕柔按摩,或用掌心輕揉,感覺硬塊變軟了,再用手指輕輕順著乳管結構緩緩向中心推移。
不要對著硬塊用力按,以免把腺泡和導管揉破,受傷的是寶媽自己。
若是沒有明顯的硬塊,但乳房感覺脹痛,可以五指張開抓住它,從四周順著R頭方向抓下來,像梳頭髮一樣梳理。
6、熱敷或冷敷
熱敷法,指的是用溫毛巾或溫水熱敷,可以加強血液循環、促進乳汁分泌等。但這不適於有乳腺炎的寶媽,且熱敷的溫度也不要太高,最好的時機是餵奶前,敷完後立即餵奶。
冷水袋或用毛巾包著涼袋敷也是可以的,只是溫度別太低,以免凍傷就好。
7、通乳師
若是前面幾種方法都沒用,那麼就只能尋求通乳師的幫助了。
不過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被坑的寶媽不少,一定要找專業靠譜的通乳師幫忙,否則白花錢還受罪。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