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上海榮宅藝術首展策展人:藝術能超越孕育它的偶然性

2020-12-20 澎湃新聞

經過精心修繕的上海「榮宅」迎來首個藝術展覽。3月23日,由Prada基金會舉辦的「羅馬1950-1965」藝術展在上海Prada榮宅舉行,展覽旨在探索二戰後羅馬蓬勃發展的文化與藝術氛圍。半個多世紀前的義大利藝術將在擁有百年歷史的上海老宅中進行怎樣的演繹?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當天專訪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Prada基金會藝術和科學總監傑爾瑪諾切蘭特(Germano Celant),他認為,Prada基金會旨在呈現具有歷史意義的展覽,幫助人們理解不同時代,展覽中所展示的某一歷史時期的藝術作品如同一個時代的切片,讓人們看到,文化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生生不息,而藝術能夠超越孕育它的偶然性,通過傳達有力而富有創造性的信息來證明自己。

修繕後的上海Prada榮宅內景,Prada

Prada基金會在義大利設有三個展覽空間,包括米蘭總部、位於米蘭市中心的攝影空間和位於威尼斯王后宮的展館。基金會創始人繆西婭·普拉達(Miuccia Prada)和帕特裡齊奧·貝爾泰利(Patrizio Bertelli)一直關注文藝,他們認為藝術和文化為生活帶來了重要貢獻。去年秋天,Prada負責對榮宅進行修葺,並且讓這座百年老宅重新對外開放。如今,Prada榮宅迎來首個藝術展覽「羅馬1950-1965」。展覽共展出來自13位義大利藝術家的36件作品,這些藝術家都與二戰後的義大利文藝界有緊密聯繫。Prada 基金會總監阿斯特麗德·韋爾特(Astrid Welter)表示,在本次展覽上,觀眾一方面能夠通過玻璃櫃裡的歷史照片、原版出版物等重要文獻,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義大利電影在新現實主義興起背景之下的發展;另一方面,在當時的藝術界,對語言更新的研究盛行將藝術帶向抽象的方向,觀眾能夠在展覽上看到這一時期兩大主要派別——「起源派」和「形式派」的藝術作品,以及其他「游離」於兩大派別之間的藝術創作。

「羅馬1950-1965」展覽現場,圖為「起源派」代表藝術家Giuseppe Capogrossi的作品(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起源派」(Gruppo Origine)藝術家包括Alberto Burri、Giuseppe Capogrossi和Ettore Colla,他們「表達了對嚴謹、連貫且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的需求」,強烈反對裝飾主義,如摒棄固有三維形式;減少色彩運用以達到「最簡單卻極具深刻表達能力」;重現「圖像本源、線性和純粹的基礎性圖像」。Burri自1948年以來,便通過在畫布上使用不同的工藝,藉助自然或人工元素,嘗試從材料的磨損、撕裂、孔洞、斑塊、黴菌、疤痕和腐蝕中尋找表現靈感。而Ettore Colla則依靠其找尋到的工業廢料進行雕塑創作,使得作品富有戲劇性:藝術家從他們的固有形態中剝離出了一些東西,標記為廢棄和變質的商品,並將它們重新定義為「人類智慧行為」。通過二維繪畫,Giuseppe Capogrossi對手勢和標識嘗試了非具象化研究調查,與同時期的國際研究產生共鳴。

右邊為「起源派」代表人物Alberto Burri的作品,Burri使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創造,兩幅作品分別用到石頭和塑料(I

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Alberto Burri Rosso plastica (Red Plastic), 1962 Fondazione Palazzo Albizzini Collezione Burri, Città di Castello – by SIAE 2018

「形式派」(Forma 1)創立於1947年,由一群較年輕的藝術家組成,其中包括Carla Accardi、Antonio Sanfilippo等。他們的藝術視角更多地集中在繪畫上,對原始材料的興趣轉淡,他們的藝術核心在於源於一種不受控制姿態的標誌,以及通過使用原色和新形式創造新現實但並非代表現實的能力。

Antonio Sanfilippo的作品,他是義大利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Carla Accardi, Cerchio (Negativo), 1959。Accardi是Sanfilippo的妻子,二者的風格很相近(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Afro Basaldella, Cronaca nera 1951,布面混合(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Prada基金會總監阿斯特麗德·韋爾特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本次展覽上的所有作品都來自Prada基金會的收藏,目的是探索義大利藝術革新的重要時期。這一歷史時期標誌了義大利當代藝術的誕生,而這也是Prada基金會所致力於研究和呈現的主要領域。「將Prada品牌、Prada基金會與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們聯繫在一起的是對於創新和實驗的推動,以及挑戰習俗的渴望。」 韋爾特告訴記者。

Piero Dorazi作品,他的作品全部致力於形式、色彩和空間的研究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和大多數藝術展不同,「羅馬1950-1965」展中的所有繪畫作品都懸掛於竹結構之上,對此,韋爾特解釋道,由於修葺後的榮宅內牆有大量裝飾品,無法將畫作懸掛在牆壁上,因此策展人切蘭特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系列竹結構,「他從上海建築中獲得了這種靈感。竹子之間有縫隙,這使它看起來不像是一堵厚厚的牆,而是能讓人穿過它隱約看到後面的東西。」切蘭特則告訴記者,通過這種竹結構,得以讓展間內的顏色和內部裝飾之間形成柔和而微妙的相互影響,而不是一種「強加」。

展覽中到處是用來掛畫的竹結構,圖為Giulio Turcato的作品,他的繪畫明顯傾向於色彩和符號的運用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在此次展覽涉及的15年間,羅馬從戰爭的廢墟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集美麗與痛苦、沉淪與虔誠、感官享受與輝煌的城市,如Federico Fellini在電影《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1960)所描繪的所有矛盾一樣。經歷了二戰帶來的創傷,義大利和世界其他國家及地區在這場衝突遺留下的廢墟中找到了原材料,不僅為60年代的經濟大熱潮打好了基礎,亦為重要的藝術運動奠定了基石。

展覽中有不少玻璃櫃,擺放著1950-1965年間義大利藝術的重要文獻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對話「羅馬1950-1965」策展人、Prada基金會藝術和科學總監傑爾瑪諾切蘭特(Germano Celant)

澎湃新聞:自Prada基金會成立起,您就擔任了基金會的藝術總監。作為藝術史學家和藝術策展人,如何看待您和基金會之間的關係?傑爾瑪諾·切蘭特

:我和Prada基金會共同展開的藝術文化之旅非常美妙,這得益於我和基金會的成立者繆西婭·普拉達(Miuccia Prada)、帕特裡齊奧·貝爾泰利(Patrizio Bertelli)之間富有創造性的對話。我和他們分享策展理念,共同進行科學研究,並且一起探討對於電影、建築以及哲學問題的想法,此外,我們還一起討論由雷姆·庫哈斯及OMA事務所設計的「反美術館」項目。

Nino Franchina雕塑作品《多彩金屬片》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澎湃新聞:作為「羅馬1950-1965」的策展人,能否介紹一下您的策展思路?榮宅的空間與上海給您策展帶來了那些啟發?傑爾瑪諾·切蘭特

:通過觀察上海當代建築中露臺和陽臺的結構,我對於這些義大利藝術作品與榮宅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逐漸了解。這些建築結構往往憑藉竹子等傳統而輕量的材料得以實現。由於我們無法在榮宅的內牆上懸掛任何藝術品,我們設計了這一系列的「藤條」結構,它們能夠用來展示這些來自戰後羅馬藝術代表人物的作品。

Toti Scialoja的作品,左:Impronte nere,1960,布面油畫,沙 右:Il segno nero ,1956,布面坦培拉瑪格拉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澎湃新聞:今年您還策展了米蘭Prada基金會的「後現代主義:藝術生活政治 1918-1943」,這兩個藝術展之間有什麼聯繫?傑爾瑪諾切蘭特

:我的策展目標是跨越一段重要的歷史時期、一個特別的時空,並且通過藝術作品,以及目錄、照片、書籍等將這一切記錄下來。在米蘭,展覽覆蓋的時間範圍是1918年至1943年,這段時期雖然以法西斯的肆虐為標誌,卻同樣成功孕育了不少享譽世界的高質量藝術作品。這說明,文化生生不息,有時它同政治獨裁妥協,有時它拒絕這樣的政權而與之疏遠。通過提供一種面向未來的視角,這種藝術能夠超越孕育它的偶然性,並且通過其自身傳達的強大而富有創造性的信息來證明自己。

MIRKO BASALDELLA Sacerdote ,1967,木頭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澎湃新聞:為什麼這次在上海的展覽選擇了1950-1965這一時期的義大利藝術,而很多中國觀眾其實對這一時期的義大利藝術並不熟悉?您希望向觀眾展示什麼?或者說告訴他們什麼?傑爾瑪諾切蘭特

:Prada基金會的態度是呈現有助於人們理解不同時代的展覽,這些展覽都具有歷史意義。至於義大利藝術和中國的聯繫,我要說的是,諸如Giuseppe Capogrossi、Carla Accardi和Piero Dorazio作品中對於開放而自由的標誌的運用,其實都受到西方國家對於東方哲學的傳播,而這促進了他們的自我發現以及表達的自由,這與現實主義的表達截然相反。此外,從紡織品到金屬,從塑料到顏料,這些基本材料的使用在西方和東方國家都是同樣盛行的。從Pino Pascali到Alighiero Boetti,從Giovanni Anselmo到Jannis Kounellis,這些材料對於「貧窮藝術」的藝術家們顯然至關重要,他們通過將火和泥土融入藝術創作當中,而豐富了藝術語言。此外,他們還用到巖石、煤炭、刺繡工藝和化學技術。

Ettore Colla,Pigmalione, 1951–1955,鐵廢料組裝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澎湃新聞:1950年代在義大利歷史中應該是舉足輕重的。一方面,1950年前義大利經歷了二戰,爾後又廢除了君主制;另一方面,1950年代義大利工業化進程突飛猛進。如何理解義大利這一時期歷史背景對藝術的影響?傑爾瑪諾切蘭特

:從藝術上來說,1950年到1965年之間羅馬實現的主要目標是抵制了當時來自德國和蘇聯的現實主義。回歸抽象主義的意圖推動了這場藝術浪潮,最終帶來了一種極端的「無形」藝術的創造,表達了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在這種藝術思想下,人(或者說藝術家)通過自由的手勢和行動來表達自我,而不受任何意識形態的束縛。這種藝術體現了情感和肉體上的衝動,於是,作品的表面得以顯露藝術家的痕跡,你在Toti Scialoja、Giulio Turcato和Gastone Novelli等人的作品中能夠看到這一點。由此,在繪製的標誌和創作它的手勢之間,便形成了一種肉體的關係。在這裡,最重要的是線條、纖維、滴落物等的意義,它們表達了一種「反形狀」的態度,即反對由社會和外在世界所施加的任何外部規則。

Ettore Colla, Giocoliere n. 3, 1967–1968,鐵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6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27 Mar 2018 Photo: Alessandro Wang Fondazione Prada)

澎湃新聞:榮宅是上海的百年老宅,新修的榮宅本身也像是一件藝術品。因此,展覽有點像是不同文化、不同時代之間的對話,對此您怎麼看?傑爾瑪諾切蘭特

:由於無法在牆上懸掛任何作品,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由竹子做成的結構,它們能夠支撐這些二戰以後羅馬視覺藝術代表人物的畫作。這樣一來,我們得以讓展間內的顏色和內部裝飾之間形成柔和而微妙的相互影響,而不是一種「強加」。為了尊重展覽地的建築,我們所選擇的作品主要都關注物質性(比如Alberto Burri和Ettore Colla的作品),這些物質包括粗麻袋和鐵,由此形成文化之間的一種基本的「合成」。

相關焦點

  • 貧窮藝術創始人因新冠辭世,「藝術可以超越偶然」
    兩年前,切蘭曾作為Prada榮宅藝術首展的策展人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他曾說道,展覽「讓人們看到,文化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生生不息,而藝術能夠超越孕育它的偶然性,通過傳達有力而富有創造性的信息來證明自己。」傑瑪諾·切蘭 圖:Ugo Dalla Porta/Fondazione Prada.
  • 魔都中心百年榮宅,Prada把它變得多藝術?
    · 攝影:Leo Jiang 歷經6年修繕,Prada榮宅於2017年10月17日向公眾開放,它不僅是一個跨國界的建築修復案例,更是米蘭與上海展開的一場對話
  • 上海榮宅,顯示了 Prada 怎樣的「藝術野心」?
    「或許他們自己也不清楚,25 年前,除了把畫『穿』在身上——像是把蒙德裡安的方格設計成連衣裙的 Yves Saint Laurent——沒人會認為藝術和奢侈品之間能有什麼別的聯繫」,Astrid Welter 如今是這個藝術基金會的項目總監,她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專訪時回憶,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Prada 基金會的僱員只有兩個人
  • 當阮玲玉和張愛玲「光臨」上海榮宅
    地處靜安鬧市中心,低調、神秘的百年宅邸榮宅在今年煥然新生。昨天,上海百年宅邸Prada榮宅迎來了藝術家劉野個展「寓言敘事」。展覽由烏多·蒂特曼(Udo Kittelmann)策展,呈現劉野自1992年至今的30幅精選畫作。
  • ...賈樟柯榮宅直播;木心畫作首次亮相上海;去現場get「樂夏」同款...
    賈樟柯榮宅直播:對話許知遠、梁鴻8月31日至9月1日,PradaMode文化俱樂部將於上海Prada榮宅展開。知名導演、製片人和作家@賈樟柯在榮宅這個「麵粉大王」的故居,闡述「面」的多義性。8.31 3PM 賈樟柯對話許知遠:疫情下的個人9.1 11AM賈樟柯對話梁鴻:海水變藍那一刻2020年年初,賈樟柯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2020年3月,梁鴻第二部長篇《四象》面世。
  • 上海雙年展的藝術與哲學對話:關於進步之「矛盾性」的探討
    11月10日,第12屆上海雙年展「禹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期間還舉辦了四場「迴環Detour——藝術與哲學的對話」國際論壇。論壇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聯合主辦。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邀請了多位哲學家和科學家走出學院書齋,在藝術展覽上與當代藝術家活躍的感性表達相遇。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記錄疫情前一年當代藝術現狀
    12月25日,「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文獻和展品相結合的形式,回顧了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活動,梳理關鍵詞,對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回顧和分析,並列出了107名(組)藝術家(其中部分與上海有關的原作展出),展覽原計劃在今年6月推出,因為疫情延至年末。
  • 上海百年老建築「榮宅」被進行保護性修繕,華麗裝飾毀掉了美感?
    經過PRADA修繕一新的榮宅內部與世界頂級藝術藏家Franois Pinault的威尼斯海關大樓、葛拉西宮一樣。百年建築榮宅亦是以租賃的形式交付與PRADA,並由PRADA耗費大量時間與心血進行保護性修繕。經過PRADA修繕一新的榮宅內部在上海榮宅的修復過程中。
  • E.E 藝術小組群展將在上海Camus藝術空間開展
    07.04 - 2020. 07. 18, 11:00 - 18:00開幕活動時間: 2020. 07. 04, 16:00 - 20:00 由青年藝術家杜秋銳發起的E.E 藝術小組榮幸與策展人張瑞博聯合呈現群展A Revealing Glimpse藝術家群展將於7月14日在上海camus藝術空間舉辦。
  • 百年榮宅再次開放,變身超現實夢幻霓虹空間!參觀預約↑
    百年榮宅再次開放,變身超現實夢幻霓虹空間!這裡曾是上海灘的「麵粉大王」的私人豪宅榮宅坐落於靜安區陝西北路186號,堪稱上海最為高雅的花園洋房之一。中國近代史上白手起家的著名企業家榮宗敬(1873-1938)以「麵粉大王」之名享譽中國。
  • 精英藝術--展訊:遊花觀景---王大志作品展(上海)
    展覽時間:2014-08-13 - 2014-08-22展覽城市:中國 – 上海展覽地點:徐匯藝術館這些起源於怡情的花卉、植物和盆景,被王大志攬取後進入畫面,因為擺脫了觀念的控制,於輕輕鬆鬆的起筆落彩之間,擁有了飽滿的色彩語言,飛揚的生命活力。通過平塗、肌理、勾線等技法的綜合運用,充分展現出藝術家在油畫本體語言改造方面的個性化特色,也愈發凸顯出其繪畫藝術本身的獨特魅力。繪畫在此刻,對於王大志而言,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他實現自我人生的形式以及存在方式。
  • 評展|榮宅的精美遮住了展品,羅丹的笨拙卻又那麼激進
    上海榮宅的「羅馬1950-1965」和北京掩體實驗空間(段祺瑞執政府舊址)的「文化的負擔」,雖展覽場地性質不同,但兩個展覽都試圖講述藝術作品和建築本身的地理或心理的關係,奈何建築是雙刃劍,在講述自己的過去的同時,也為藝術作品的展示帶來的限制。大英博物館的「羅丹和古希臘藝術」採用對比式陳列,將古希臘雕塑原件與羅丹的致敬作品並列講述古代文明對於當下藝術的意義。
  • PRADA 將於上海榮宅舉辦 ALEX DA CORTE 個展「橡膠鉛筆惡魔」
    PRADA 將於上海榮宅舉辦 ALEX DA CORTE 個展「橡膠鉛筆惡魔」 2020-10-27 01:28  NOWRE現客
  • 這次PRADA榮宅呈現的是賈樟柯首次藝術個展「面MIAN」
    2020年8月31日至9月1日,Prada Mode私人文化俱樂部全球第五站即將登陸上海。中國導演、製片人和作家賈樟柯將於Prada榮宅構思並呈現名為「面MIAN」的特定場域創作,這也是賈樟柯的首次藝術個展。
  • 百年榮宅被開了一扇後窗?這個老上海的頂級豪宅又開放啦!
    老上海的頂級豪宅「榮宅」 迎來了藝術家李青的個展《後窗》 趁著展期 跟著深扒妹打卡榮宅 探訪這一平時並不對外開放的歷史建築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十年前,對於上海藝術一日遊,大抵會去人民廣場。那一帶有上海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和上海當代藝術館等場館;尤其是,為觀看上海博物館的特展而排隊其實是司空見慣的,從2002年的「晉唐宋元國寶展」,到2018年底的「董其昌書畫大展」,無不如此。上海博物館夜場排隊現場十年後,「藝術一日遊」卻很難給出確切的答案,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可選擇不同藝術展覽和活動。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④|楊浦濱江百年遺存,孕育水岸藝術空間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本期聚焦楊浦濱江的建築與藝術空間改建。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 | 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浮躁雖有,終只有是暫時的,真正的藝術仍然是沉澱且可以直面人心的。  十年前,對於上海藝術一日遊,大抵會去人民廣場。那一帶有上海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和上海當代藝術館等場館;尤其是,為觀看上海博物館的特展而排隊其實是司空見慣的,從2002年的「晉唐宋元國寶展」,到2018年底的「董其昌書畫大展」,無不如此。
  • 百年榮宅化身藝術空間再度開放,華麗彩繪玻璃天窗下的義大利當代藝術
    Prada和「榮宅」聯繫在一起,至少有六七年了。早先,Prada公司從政府手中租借下上海優秀歷史建築榮宗敬故居的使用權,從2011年開始對其進行大規模修復工作。2017年10月,修葺一新的榮氏老宅先是做了場Prada2018早春系列時裝發布會,隨即免費對公眾開放,預約參觀人數眾多,原定一個月的參觀期限被延長至兩個月。
  • 「上海藝術24小時」明舉行 一張票可參觀40多家美術館
    (資料)  「上海藝術24小時」明日舉行。觀眾用一張藝術通票可參觀40多家美術館和畫廊,10多場藝文活動也將在當日舉行。  活動將輻射全城,包括昊美術館《永恆的流動:扎哈·哈迪德菖跨界》、龍美術館(西岸館)《明日早朝》、藝倉美術館《土木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憶所》《陌生的風景》、榮宅《羅馬1950—1965》、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反向摺疊》、餘德耀美術館《萬物與虛無》等近期熱門展覽,以及明日開幕的上海當代藝術館《動漫美學雙年展——敘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