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嶺逶迤,溝壑縱橫。
12月3日,雲南臨滄,雖然在北方已是隆冬時節,雨雪紛紛,然而在南國驕陽的直射下,時近中午,處於山谷中的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出口,氣溫開始攀升,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草木的腥味。
負責紅豆山隧道鋪軌的高隊長,臉龐黑瘦,同事給他遞過餅乾和瓶裝水,他嚼了兩下又神情焦急地拿起對講機溝通起施工事項。
從2號早上6點起床到工地,他已經連續工作了近30個小時,但是他和帶領的150多名作業人員還不能離開工地。原因在於,大列軌道車運送長軌換班會造成區間佔用,導致後續軌料不能及時供應到位,所以一個班只能幹完計劃任務才能換班。同時,大臨鐵路是單線,當天完不成既定鋪軌任務,前方的施工就無法進行。
「昨晚到現在鋪設了4.7公裡,這段範圍內雖然一直是上坡,但是坡度由千分之二十二變到千分之十一,非常複雜;現在只剩了一公裡多就能出隧道口,軌道施工又處於隧道曲線上,放軌時也出現了卡殼情況,就慢了下來。」高隊長神情有些焦急地講道。
而在隧道內,鋪軌啟動後,大型機械柴油燃燒後產生的大量油煙,很快會瀰漫單線隧道狹小的空間,不光嗆人,還會刺激工人的眼睛,產生酸辣之痛楚,難受的直讓人掉眼淚。
為了實現年底通車目標,在全長202公裡的大臨鐵路全線,此時像高隊長一樣,在「白加黑」「五加二」高強度工作狀態下工作的中鐵一局新運公司、建安公司、電務公司的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總計有四五千人。他們必須緊盯完成每天的工作計劃。
「項目部於今年6月15日開始鋪軌施工,但是線下進度滯後,到了9月份還有8個隧道不具備鋪軌條件。在工期提前半年,全線短軌沒通的情況下要求一個月內達到通車條件,這是我遇到的最緊張的工期。」 中鐵一局新運公司大臨鐵路項目負責人袁克強講道。
袁克強帶領的這支隊伍,是2005年由青藏鐵路施工一線轉戰而來,十五年來,他們秉承 「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風暴強意志更強,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鐵路建設精神,在中國西南的鐵路建設中發揮著中堅力量,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大臨鐵路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區,經大理州巍山縣,南澗縣,跨越瀾滄江後經雲縣至臨滄市臨翔區,全長202公裡,設計時速160公裡,為國鐵Ⅰ級單線電氣化鐵路。正線新建橋梁69座共計20.6km,新建隧道35座共計155.7km,正線橋隧總長176.3km,橋隧比87%。線路走向地處橫斷山脈地形區,具有「兩山夾一溝」的地理特點,施工組織難度極大。
大臨鐵路施工中除了上述工期壓縮、單線施工、線下施工交接太遲等困難外,還面臨著:交叉作業多,缺少工作面,主要受線下單位克缺工點多,電力施工同時進行等因素影響,導致鋪軌車輛工效大大降低;標準要求高,時速160公裡鐵路軌道質量指數TQI值為7.0以內,昆明局要求高質量開通大臨線TQI值要求控制在3.0以內;軌道技術標準大幅度提高。同時大臨線作業工點多且分散在崇山峻岭中,便道曲折難行,管理難度極大。
「全線連續長大坡道特別多,架橋機限坡設計構造是16‰,實際坡道為22.8‰,造成『下坡剎不住,上坡跑不動』。」袁克強講道。
而散布在逶迤大山中一些工點,連個搭帳篷的地方沒有,除了增加宿營車解決工人食宿問題外,項目部還租來了大巴車靠近施工現場,以保證一線管理和作業人員有個休息的地方。
為確保軌通目標,項目部提前謀劃,科學組織施工生產,由原本的的大倉一個鋪架基地,增加為全線三個鋪架基地:大倉鋪架基地、雲縣鋪架基地、臨滄鋪架基地;由大倉一個梁場增加為全線四個梁場:大倉梁場、雲縣梁場、邦五河梁場、臨滄梁場。此外,全線共投入機車19臺,焊軌車5臺,軌道車3臺,架橋機4臺,機養車13臺套,是正常工期施工機械投入的三四倍。
同時,中鐵一局成立專門督導組入駐大臨鐵路一線;新運公司後方設立調度中心,從新疆、雲南等地鐵路項目部,緊急調遣數百人星夜兼程馳援大臨線;公司運輸技術部人員現場科學詳細安排運輸組織。
施工大幹期間,項目部與業主開展聯創共建活動,進一步實現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進度的和諧、穩定、共享。積極開展勞動競賽活動不斷掀起大乾熱潮。
「現在主要任務是,15天時間內要千方百計、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完成10萬方道砟、138公裡長鋼軌換鋪,如果能完成,就是創造全路的奇蹟!」12月1日,袁克強對記者講道。
12月21日,中鐵一局收到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發來的賀電。賀電指出,中鐵一局參建的大臨鐵路捷報頻傳,繼12月5日實現全線鋼軌連通後,12月17 日全線接觸網貫通,尤其是12月20 日實現全線長軌鎖定、信號軌道回流溝通,完成了接觸網冷滑試驗,比計劃節點提前1天,為全線按期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昆明局集團公司向中鐵一局表示熱烈祝賀,向廣大參建員工表示衷心感謝和誠摯敬意,該公司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將按照大臨線工程進度考核辦法對中鐵一局進行獎勵!
這表明,中鐵一局人在大臨鐵路已經創造了施工奇蹟,距離全線開通僅剩「一步之遙」!
大臨鐵路建成通車後,將結束雲南臨滄不通鐵路的歷史!屆時,昆明至臨滄3小時左右可達!
「雖然這個過程確實很艱苦,但是看到鐵路在我們的努力下,就要開通時,心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新運公司大臨鐵路項目蘭江浩深有感觸地講道。
鐵軌無言,延伸著雲南人民的鐵路夢想;青山不語,見證著築路鐵軍的豐功偉績!
(記者 史飛龍 通訊員 解廣義 田春平 編輯 s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