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滿族建立的一個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時期可以說已經是封建社會的最鼎盛時期。經濟文化都得到了發展。清朝時期大部分的官職都是沿襲了明朝。其中就有一個官職是跟著明朝學的,就是內閣大學士,聽著非常厲害,但是實際權力有沒有呢?
朱元璋仿照宋朝設置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這些大學士都是五品的官職,看似官職不大,但是這些都是皇帝身邊的人,所以手中非常有實權。嚴嵩,張居正都是明朝的大學士。《明代內閣政治》記載:"內閣雖無相名,實有相職;雖有相職,實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
清朝時期的內閣大學士已經是二品官職了,可以說是官職上面一大提升。但是清朝的內閣大學士相比於明朝卻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清朝從內心是對漢人有防備的。因此在絕不會聽從幾個漢人的建議,重要決定還是在滿人之間討論的。
另外內閣大學士一般都是由三個滿族人和六個漢族人,這些人也都是虛職只管一些文書禮教的工作。如果說是軍事和政治事務那就要去另外一個部門了,這個部門就是軍機處。相比於軍機處內閣就是一個官員養老的地方。在清朝想要掌握核心權力只有進入軍機處才可以。
既然清朝的內閣大學士沒有實權為什麼還要設立呢?那麼清朝的統治者自然有他的道理,因為他們要籠絡天下漢人的心。就算內閣全部都由漢人掌握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