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著名天文學家葉叔華: 吃不了苦,做什麼科學家

2020-12-14 東方網

◆天文學家葉叔華 晚報 何雯亞 攝

□晚報記者 孫立梅 報導

  談從政

  我有一點士大夫思想,不為五鬥米折腰,不求官、不求財

  記:很多科技工作者,「學而優則仕」。您曾經想到過轉型嗎?

  葉:我有過從政的機會,也確實擔任過公職,但我太愛自己的專業,從來沒有放棄專業。每個人的志向不一樣,我的思想成形是在中國的古書裡,有一點士大夫思想,不為五鬥米折腰,不求官、求財。在這方面我和老伴的想法是一致的,實際上我們家非常簡單。我中午在天文臺食堂吃飯,多買一些帶回家當晚飯。我們對物質的要求不高,以前過的日子比現在艱苦得多。

  談婚姻

  白頭偕老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最遺憾老伴最困難時沒有陪在身邊

  記:在您的一生中,有過現在想起來覺得挺遺憾的事嗎?

  葉:就是1995年程先生骨折那次,他開刀第三天我就去美國開會了,這件事我是對不起他。交大數學系的人向我保證,會全面負責程先生的健康。但他後來有一次就說過,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你不在我身邊。確實是這樣。他這也不是抱怨,他一直是支持我工作的,但這句話也是很重的,對吧?是很重的。

  記:但你們依然是公認的恩愛夫妻,我想聽聽您對婚姻的看法。

  葉:在我看來,婚姻就是一種承諾。你看外國婚禮上的誓言,「不論是貧困、生病,我們都要在一起。」這跟中國不一樣,中國講究的是白頭偕老、百年好合,沒有說中間要經歷什麼。其實那個過程更重要,比結果重要多了。

  談生命

  連恆星都有生老病死,人生更短,我只希望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

  記:那葉先生,您又如何看待一個人的生命過程呢?

  葉:我自己是學天文的,我知道就連恆星都有生老病死,要重新化為宇宙當中的物質。與宇宙中天體的發展過程相比,整個人類的生存史只不過是一個很小很小的片段,人生更是短得不得了。死亡,有什麼好害怕的呢?我只希望自己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如果我生了一個不能治好的病,我就不要去治了,那不過是浪費醫藥,浪費人力。

  談教育

  科學家都不願意讓孩子做科學,這是個問題

  記:現在把做科學家當成理想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大家普遍認為,做科學是要吃苦的。

  葉:吃不了苦,你做什麼科學家?現在最大的壞處是每個家庭都太寶貝孩子了,日本比我們好得多,比較注意鍛鍊孩子吃苦的能力。

  我不是批評中國的孩子,外國也是這樣,真正肯做科學的人不多。我們國外的同行,都感嘆說不要讓孩子做科學家,做銀行家多好,賺錢快。你看科學家都不願意讓孩子去做科學了。

  我自己的家庭教育很簡單,就是父母給孩子做出榜樣。我只有一個兒子,從他小時候起,每天吃過晚飯就看到父母分別看書,他也就跟著看書。特殊時期,他下工廠勞動,當了10年清砂工,白天是很重的勞動,晚上同一個房間的工人都在打牌,非常吵,但他一個人坐在上鋪看書,根本不需要我們提醒。恢復高考之後,他很快考上了大學。

相關焦點

  • 「北京時間之母」——93歲院士葉叔華的「天文人生」
    投身天文事業68載,被稱為「北京時間之母」,一顆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她是國際上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我國戰略科學家;她是我國綜合世界時系統的奠基者,葉叔華見記者是位女性,主動攀談起來。作為傑出女性,葉叔華對於男女平等、女性教育、女性參政等問題都非常關心。這也與她剛參加工作時的經歷有關。1950年暑假,葉叔華與愛人從香港到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求職。滿懷希望的她卻得到回覆:只招一名男的。這讓品格獨特、心地光明的葉叔華無法接受,她給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寫了一封長信,列舉了五個「不應該不用自己」的理由。
  • 葉叔華:她的名字與「北京時間」聯繫在一起---中國科學院
    葉叔華正是這一技術在我國發展的推動者,使得中國抓住了世界天文觀測技術轉換的大好時機。  1970年,葉叔華恢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圖書室看國外同行在做什麼。她了解到,1966年,VLBI的解析度比傳統觀測儀器提高了幾十倍,而且不需要電纜,各個天文臺站藉助原子鐘就可以連接起來,相距可達幾千公裡。
  • 王綬琯院士:《經緯乾坤——葉叔華傳》序—新聞—科學網
    只是自度老邁,深恐言繁而意不達,乃就素日濡染之尤深者一二事,平敘所以興感之由,以應所囑,且致賀忱。 六十年一覽,葉叔華的工作風格可以概括為「自強不息」四個字。 書中第三章說到葉叔華70年代上葉獲悉VLBI(甚長基線幹涉儀)應用於時間測量時的反應。那時我國還處在「文革」時期。不過,上海天文臺主持的我國綜合世界時的精確度仍然位列國際前茅。
  • 中國古代世界級科學家,他是一位僧人,也是一名天文學家
    文/濤聲依舊中國古代世界級科學家,他是一位僧人,也是一名天文學家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科學發展歷史其實不算太久遠,直到近幾十年來才得以飛速猛進的發展,這和其他國家有著很多的不同,因此中國的科學實力才會如此的薄弱
  • 記者對話5位著名科學家 科學人永遠是年輕
    正如西湖大學從全世界眾多申請人中遴選出百餘名卓越的年輕科學家和資深科學家,他們在開啟科學創新之門的同時,也帶動了產業發展。」李統藏說,「引進高端企業,才能吸引高端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去做項目。越是高端的人才,越不看重短期的經濟利益,他們更希望能夠做出體現人生價值的事情。」  「希望能有越來越多富有創造力的年輕科學家,成為溫州乃至浙江發展的新引擎。」
  • 著名天文學家王綬琯:「追星」是孩子天性所致
    2007年的最後一天,華中科技大學「科學精神與實踐」社團的大學生們拜訪了中科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王綬琯。聊天中,一向關心青少年教育的王老就青少年「追星」現象談了自己的看法。  「追星」是孩子天性所致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教育也應該服從這一規律。」王綬琯笑談,孩子喜愛娛樂,才會產生對娛樂圈焦點明星的崇拜,繼而「追星」。
  • 著名的發明家,科學家,天文學家以及政治家——張衡
    張衡一生做了很多事情,最著名的就是發明了「地動儀」,這是我們對他最熟悉的地方,也是他發明最著名的東西了。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偉大人物,他在很多方面都頗有研究,並且也發現了許多事物,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涉及到的領域有天文學,數學,發明創造,地理學,文學等等。除了這些,張衡在當時的官職也非常高,他在漢朝當過丞相。張衡在政治領域也很有成就,可謂是天才啊。
  • 業餘天文學家如何才能作出成就?
    隨著科學研究越來越向專業化發展,業餘科學家為學科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可能性正在日益減小。然而,正如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所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即使在今天,一些訓練有素的業餘科學家依然能夠從科研的淘金浪潮中獲得「黃金」。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記者對話5位著名科學家——科學人永遠是年輕
    在溫州舉行的2019年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無論意氣風發的科學新秀,還是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人人仿佛都是科學的青年,朝氣蓬勃,激情澎湃。聰明的大腦不斷碰撞出智慧火花,不斷向我們描繪科學的未來。  本報記者採訪多位與會科學家,記錄下他們的洞察與創見,與讀者分享。我們相信,只有更加廣泛的交流、合作與分享,才能引領人類開啟更加雄偉壯麗的科學圖景。
  • 不得不了解的科技豐碑人物-中國著名科學家
    中國著名科學家張衡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文學家、學者,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祖衝之我國南北朝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三方面。他寫的《綴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他還創造了《大明曆》,最早將歲差引入曆法。祖衝之還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
  • 瘋狂的天才:著名科學家的10個怪異故事
    概況通常說來,科學家是一個怪物群。畢竟,追求別人所不相信的想法有點不一樣。許多科學家有古怪或刺眼的個性,有些則是善於思考別人局限性的博學者。有不少人在尋求知識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既有恐怖的結果,也有驚人的結果。正文這裡有10個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和數學家最奇怪的事實:1.你可以感謝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幾何學釘書做出的貢獻。
  • 93歲上海老人用英文與老外對話: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別想永葆青春
    但是,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以93年的人生經歷講出這番話,一定有非常深的道理。那就是,吃不了學習所帶來的苦,並且不能持續吃下學習的苦,這樣的人註定衰老,沒有希望。學習,不能讓我們的身體年輕,但可以讓思維年輕,這才是學習的重要意義。
  • 日常英語對話:晚飯做什麼吃?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情景對話>正文日常英語對話:晚飯做什麼吃?   親愛的,晚飯做什麼吃?   BRed cooked carp and rape with fresh mushrooms.   紅燒鯉魚和鮮蘑油菜。   AWhat about soup?   做什麼湯?   BSour-peppery soup.   酸辣湯。
  • 對話李菂:「我們希望FAST能為全世界天文學家所用」|科學追夢人
    時間回到1993年,那一年,在日本東京召開了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科學家們提出要建設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為10年、20年後的射電天文學發展做打算。「我們也建一個吧。」國際上提出來要建平方公裡望遠鏡,時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副臺長的南仁東則跟同事提議,可以根據中國的國情,建造我們自己的大望遠鏡。
  • 天文學家說:沒有的事
    比如,科學家們探測火星,竟然發現火星表面寫有恐怖的標語,還帶有恐嚇的味道,讓人看罷後不寒而慄,但天文學家卻表示懷疑。究竟是什麼可怕的標語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二)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二) 2020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表已發布,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