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對立面!
10月28日
當世界貿易組織(WTO)
將奈及利亞候選人
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
定為WTO新任總幹事最終推薦人選時
唯獨美國表示反對
外界分析稱
從阻撓任命世貿上訴機構法官
到反對公認的新總幹事人選
這是美國對世貿組織發起的最新挑戰
將為新總幹事遴選帶來不確定性
獨排眾議
在28日的世貿組織成員代表團團長非正式會議上,除了美國,奧孔喬-伊韋阿拉幾乎是眾望所歸的新總幹事人選。美方稱將繼續支持韓國候選人俞明希參選。
自阿澤維多辭去總幹事、世貿組織啟動新掌門遴選以來,反對奧孔喬-伊韋阿拉、力挺俞明希是美國的一貫立場。只是在奧孔喬-伊韋阿拉已獲壓倒性支持的「臨門時刻」,美國依然獨排眾議,固執己見,卻著實令人意外。
美國「政客」新聞網稱,美國政府這一決定震驚了華盛頓的許多貿易界人士。
對於自己不顧眾議的「個性」選擇,美國給出的理由是,俞明希比奧孔喬-伊韋阿拉擁有更廣泛的貿易經驗,且了解世貿組織,「25年的貿易經驗能使俞明希在世貿組織立即開展工作」。而奧孔喬-伊韋阿拉的職業生涯長年局限於金融發展和政治領域,但在貿易事務或WTO方面的經驗不足。
但是,翻閱奧孔喬-伊韋阿拉的履歷可以發現,美國的挑剔實在有點「吹毛求疵」。
66歲的經濟學家奧孔喬-伊韋阿拉曾是世界銀行副行長,在世行工作了25年,她還曾出任尼財長和外長。雖然來自非洲,但與美國也頗有淵源,她擁有奈及利亞和美國雙重國籍,曾在美國哈佛、麻省學習經濟,在華盛頓生活多年。奧孔喬-伊韋阿拉目前還擔任全球疫苗和免疫聯盟主席。有分析指出,在全球仍未擺脫新冠疫情危機之際,這份工作經驗尤為重要,將有利於促進疫苗的貿易機制。
落子布局
若單從世貿規則來說,美國持反對意見也算「合法」。彭博社稱,世貿組織的決定都來自164個成員的共識,這意味著任何一個成員——尤其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可以動用否決權,向其他國家施壓。
但是,合法不代表合情或者合理。世貿組織成立以來,前六任總幹事中均無非洲籍人士,此次由非洲人士出任總幹事的呼聲之所以較高,正是情理之中。
在分析人士看來,新總幹事人選其實大局已定,但美國仍然「逆勢而動」,非要保舉韓國候選人,主要是想利用美韓同盟關係,為未來根據美國意志重塑並控制WTO落子布局。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認為,美國利用世貿組織協商一致的原則動用否決權純粹是刁難和耍威風,「美國希望通過新總幹事操縱世貿,以便未來獲得更多發言權,而韓國是美國盟國,相比來自非洲的候選人會更聽命於美國。」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蘇慶義表示,美方支持韓國候選人的背後可能還是要推動WTO改革。在美方看來,奈及利亞候選人被認為代表發展中國家利益,不利於其推動系列改革。
事實上,美國已釋放向WTO「動刀」的信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一份聲明稱,「對於世貿組織和國際貿易來說,現在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25年來未曾進行多邊關稅談判、爭端解決機制失控、履行基本透明義務的成員國太少。世貿組織急需進行重大改革。」
此外,還有觀點稱,美國反對非洲候選人或許是瞄準中國。日經新聞網分析,美方在世貿組織中「獨唱反調」讓人想起川普政府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質疑。現任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也來自非洲,曾是衣索比亞前外長。新冠疫情期間,白宮一再批評譚德塞傾向中國,並最終宣布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理由是該組織「缺乏獨立性,令人擔憂」。和衣索比亞一樣,奈及利亞也與中國有著緊密的經濟聯繫。
周世儉認為,美國未必是針對中國,但是有從世衛組織吸取教訓的意味,即不能在世貿組織中再安排一位不聽話的非洲掌門人。
橫生變數
按照流程,世貿組織將在11月9日舉行總理事會會議,屆時將就總幹事最終人選做出決定。
若無美國的反對,奧孔喬-伊韋阿拉接棒無疑是板上釘釘。但是,美國的態度使新掌門能否如期產生橫生變數。
根據世貿組織現行規則,新總幹事任命通常應採取成員協商一致的方式,即164個成員全部同意的情況下,新任總幹事才能產生。「美國抵制意味著奧孔約-伊維拉還未獲得這一職位所需的共識。」《南華早報》稱。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美國的反對並不意味著奈及利亞候選人不能被任命,但華盛頓仍然可以對最終決定施加很大影響。
如何應對美國製造的「終場危機」?從世貿組織目前的態度看,還是以協商為先。
世貿組織發言人基思·羅克韋爾在周三表示,「絕大多數成員傾向於以協商一致方式做出決定。從現在到11月9日將舉行磋商爭取達成共識。」
羅克韋爾甚至透露,可能會有「瘋狂的活動」(「frenzied activity」)以確保達成共識。但未說明「瘋狂的活動」具體所指。
動用「核選項」?
如果屆時協商仍未能取得一致,外界推測可能會走第二步:投票。
在特殊情況下,將總幹事人選任命決定訴諸成員投票表決也可能成為備選方案。
蘇慶義說,在美國的堅決反對下,總幹事無法產生,除非動用投票手段。但是WTO一般不會選擇投票,如果付諸表決,這在WTO歷史上恐怕也是第一次。
回顧世貿組織25年歷史,每一位總幹事的產生都是基於共識,而非投票。彭博社表示,以投票決出新總幹事將是史無前例的,對以共識為導向的世貿組織或將造成系統性損害。
美國「政客」新聞網也指出,世貿組織理論上可以通過投票推翻華盛頓的否決。但是在世貿組織內部,投票被視為一種「核選項」,將顛覆世貿組織以協商解決問題的傳統。
在周世儉看來,不排除投票可能性,雖然其違背協商一致原則,但卻是不得已而為之。之前,由於美國阻撓新法官遴選程序,作為世貿爭端解決機制的上訴機構已經癱瘓;如果總幹事再難產,無人掌舵的世貿也將瀕臨癱瘓風險,「投票是挽救WTO的不得已做法」。
除了協商、投票,還有第三種可能就是拖延。
彭博社等外媒稱,世貿或許會推遲到下周美國總統選舉之後再做決定。世貿組織似乎寄希望於美國大選,將其視為影響美國立場,從而打破僵局的一個機會。但也有觀點稱,即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勝,新一屆美國政府也要到明年1月20日才能就職。世貿成員未必都有耐心等待美國政治格局的變動。
後續衝擊波
輿論還擔心,無論結果如何,美國的做法可能會產生後續影響,包括引發外交糾紛、傷害世貿組織和多邊貿易體系等等。
彭博社稱,美國單方面抵制已獲得多數支持的奧孔喬-伊韋阿拉,或將導致總幹事遴選將陷入長達數月的僵局,並可能與歐盟等貿易夥伴發生更多外交摩擦。
日經新聞網指出,華盛頓的反對把盟友日本推向尷尬境地。東京一直對俞明希持謹慎態度,擔心這位韓國人一旦執掌世貿組織後可能會在日韓貿易爭端中做出有利於韓國的裁決。
比起挑起外交風波,美國給世貿組織和多邊貿易體系帶來的損害恐怕更大。
「政客」新聞網認為,世貿組織原本指望下一任總幹事來破解上訴機構的僵局,讓WTO重回正軌。然而,美國在周三的政治重擊既給基於共識的總幹事任命方式帶來巨大挑戰,也給未來重啟上訴機構蒙上陰影。與此同時,如果奧孔喬-伊韋阿拉最終是被「票選」成為總幹事,美國也不會善罷甘休,恐怕會對她提出的改革計劃百般刁難,掣肘WTO的工作,大大削弱這個全球貿易監管機構。
還有分析指出,從抵制上訴機構到威脅退出WTO再到現在反對新總幹事人選,美國的單邊做法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又一次衝擊。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說,美國此舉可能會加劇世貿組織內部本已高度緊張的貿易關係。
曾擔任白宮國際貿易高級主管的凱利·安·肖(Kelly Ann Shaw)指出,圍繞新總幹事人選如此缺乏共識意味著世貿組織處於危機之中,多邊貿易體系也處於崩潰邊緣。
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網站處理。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