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自產蜂蜜真假難辨 市工商局:有資質合作社購買

2020-12-19 大江網

  原標題:網購自產蜂蜜真假難辨  

  中國江西網訊 前幾年,經常可以看到路邊有小販出售「自產蜂蜜、蜂王漿」,不少人都相信,自產自銷的新鮮蜂蜜肯定是「純天然」「不摻假」的。隨著網購的發達,這一現象也蔓延到了網店上,這樣的自製食品真的能讓人安心嗎?

  九江市民何小姐一直有早起喝一杯蜂蜜水的習慣,家裡的蜂蜜是斷不了的。可超市裡的蜂蜜總讓她覺得不是特別地道,某次網購時,看到網上有不少打著農家自產自銷旗號的蜂蜜在售賣,何小姐動了心。「很多店都說自己的蜂蜜是農家自產自銷的,還會配上一些養蜂人的圖片,我覺得看著還挺可信的。」何小姐說,為了怕買到假蜂蜜,她特意挑選了中等價格、60元/斤的農家自產蜂蜜。但拿回來一嘗,還是覺得味道有些怪怪的,「粘稠度差,吃起來只甜不香。」

  九江晨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農家自產蜂蜜」,有1萬多件產品,價格從幾元到上百元一斤不等。在這些蜂蜜的頁面上,都會寫著是養蜂人自產自銷的蜂蜜。九江市民王阿姨也曾經在路邊買過蜂蜜,「大概是去年吧,當時買的是十幾元一斤。但是喝起來覺得不像是純蜂蜜。」因為真假難辨,王阿姨之後還是在超市裡買品牌蜂蜜。「超市裡一般一斤裝的蜂蜜是20多元,雖然也懷疑不是百分百純蜂蜜,但是畢竟是經過質量檢查的,還是更安全一些。」

相關焦點

  • 媒體網購10種蜂蜜進行抽檢 7種存在摻假嫌疑
    媒體網購10種蜂蜜進行抽檢 7種存在摻假嫌疑發布時間: 2015-03-17 08:40:17   |  來源: 新京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網售10種蜂蜜6種摻蔗糖  新京報訊 「無添加」、「自產自銷」、「農家純天然土蜂蜜」……網售蜂蜜質量究竟如何?
  • 雲南省工商局提醒:網購藥品前先查批文
    原標題:省工商局回應雲南網網友提問 提醒網購藥品前先查批文 網購藥品怎樣辨別真假?7月5日,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回復雲南網金碧坊論壇網友問題:將在全省建立1.6萬個農村消費維權服務站保障山區農民利益,並提醒網民在網購藥品時應先到國家藥監局網站查詢有無正規批准文號。   山區村民不懂法 維權「盲區」怎麼破?
  • 比「地溝油」還難辨真假,很多人當成寶,整箱往家提
    比「地溝油」還難辨真假,很多人當成寶,整箱往家提我們都知道地溝油是一種劣質的油,吃多了容易引發疾病,對身體只有害處沒有益處,然而有一種東西在市面上出現,比地溝油還髒,但是人們卻還把它當做好東西來買,並且還當做補品來給自己的身體補充營養,這個東西就是蜂蜜。
  • 鈣片吃出麵粉味 棗莊市民網購保健品價格便宜真假難辨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價格實惠、商品種類齊全、購物省時省力、送貨快捷成為消費者偏愛網購進口保健品的原因。但問題也由此而生,線上保健品市場魚目混珠,亂象叢生,消費者一不小心或許就會掉入「陷阱」之中。於女士在藥店買了幾盒鈣片,花費上千元,待鈣片吃完後,症狀有些好轉,想想買的鈣片並不便宜,於女士就想讓女兒在網上看看其他品牌的鈣片,「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網購,我就想在網上看看有沒有賣保健品的,女兒在網上查找後發現,網上的鈣片種類多而且價格便宜,有一種鈣片,在實體店一瓶幾十元的在網上僅賣十多元,看買過的人評價也不錯,我就讓女兒給我買了十瓶這種鈣片。」
  • 蜂蜜真假難辨?學會這幾種辨別方法,再也不怕買到假蜂蜜了
    現在市面上各種假貨泛濫,其中也包括蜂蜜,這種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如果買到的是假貨,那將直接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那麼,該怎麼分辨真假蜂蜜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三個簡單實用的小妙招,一起來學習一下吧。第一個妙招:看氣泡。
  • 揭微信代購亂象:真假難辨維權難「朋友」照樣不靠譜
    今年3月15日,《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開始正式施行,網購消費者的「後悔權」得到進一步保護。但在辦法裡,只規定了「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應當引導和督促平臺上的網絡商品銷售者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並沒有將所有網絡平臺都納入其中。由此可見,微信社交平臺並不屬於網絡交易平臺,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購買的商品或不適用該辦法。
  • 網購自製蜂蜜吃後拉肚子 網上自製食品質量難保證
    劉道偉 繪  專家:網上自製食品多為三無產品,質量難保證   「農家自製」、「純綠色」、「全手工」……在網購大軍中,「舌尖」上的購物也毫不遜色,一些食品店主打出「自製」牌吸引買家。可是,不少「自製」食品店其實並沒有食品安全保障,缺乏最基本的食品經營資質,有的只是店主拍著胸脯的「良心保證」。
  • 北京工商註冊登記115家寶島眼鏡門店 真假難辨
    北京工商註冊登記115家寶島眼鏡門店 真假難辨2014-03-28 09:29     來源:千龍網     編輯:孟雅詩  「寶島眼鏡」源自臺灣。但《法制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還有江西寶島公司、福州寶島公司、香港寶島公司等其他企業開設的「寶島眼鏡」門店。
  • 專家:五種方法鑑別真假蜂蜜
    19日,天津市食品安全協會專家、天津市食品工業協會蜂產品專委會秘書長柯文凱在一項科普活動中,現場運用「看、聞、嘗、品、識」五種方法,指導居民辨別真假蜂蜜。柯文凱說,一是「看」,看光澤度,真假蜂蜜折光度不同,真蜂蜜有「玉」樣的感覺,假蜂蜜像「玻璃」;二是「聞」,聞香氣,真蜂蜜含有天然蜜源植物花粉的芳香味,假蜂蜜氣味寡淡,且短淺不耐聞;三是「嘗」,用舌尖嘗試真假蜂蜜味道,真蜂蜜自然甜潤,有其蜜源的香甜特色,假蜂蜜多使用果葡糖漿,味道平淡;四是「品」,真蜂蜜回味香醇,假蜂蜜幾乎沒有回味;五是「識」,識別價格。
  • 男子網購「耐克」鞋子,懷疑是「高仿貨」,鑑定師:不知真假
    男子網購「耐克」鞋子,懷疑是「高仿貨」,鑑定師:不知真假現在的網絡購物越來越方便,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我們需要的產品,現在哪怕是買衣服和鞋子也不用一定到實體店裡進行試穿,通過網上的標註號碼尺寸完全可以買到合適的衣服或者鞋子,但是在購物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碰到比較啊麻煩的情況,像是買的鞋子無法鑑定真假
  • 淄博海淘、代購市場火爆 購買進口商品教您辨真假
    與往年不同的是隨著海淘、代購這一群體的逐漸壯大,消費者對於進口商品真假難辨的顧慮越來越凸顯。昨日,記者就此諮詢專訪了政府相關部門以及落戶我市的首家跨境保稅直營店負責人,為熱衷購買進口商品的廣大讀者支招。
  • 北京市消協提示部分木質骨灰盒材質真假難辨
    市消協提示部分木質骨灰盒材質真假難辨本報訊(記者 王薇)木製骨灰盒的材質與實測並不相符,消費者難以分辨。清明臨近,日前,市消協聯合天津市消費者協會、河北省消費者協會針對三地部分殯儀館銷售的木質骨灰盒材質進行了比較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有部分木製骨灰盒材質與實測不符,涉嫌欺詐消費者。
  • 黑蜂蜜鑑別真假方法?黑蜂蜜怎麼辨別真假?
    黑蜂蜜有兩種,一種是顏色呈黑色的蜂蜜,一種則是有黑蜂釀造而成的蜂蜜。不過現在蜂蜜市場混亂,你知道如何辨別黑蜂蜜的真假嗎?其實不管是黑蜂所產的蜂蜜還是顏色呈黑色的蜂蜜,辨別真假的小方法無非就是那幾種,看顏色、看拉絲狀態以及嘗味道。
  • 我買了網購20元一罐的蜂蜜,打開一嘗,我不淡定了!
    相信各位小夥伴們肯定都喜歡網購,在網上買衣服,買百貨等,網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方便,現在在網上還可以直接購買蔬菜之類的,可以說是以後不管買什麼都可以足不出戶了,十分的的方便,而隨著網絡的發達,網絡上的食品原來越多,人們也在逐漸擔心一個問題,到底我們買的是不是假貨,畢竟便宜那麼多,而隨著最近某電商平臺「拼夕夕」在美國上市,更是把商品的真假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 不要再喝假蜂蜜了!一杯水教你辨別蜂蜜真假,學到就是賺到
    大家都知道,蜂蜜是一種寶藏食品,它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當中的泛酸含量非常豐富,可以幫助我們美容養顏,保護皮膚、美白肌膚;蜂蜜中的葡萄糖酸也能夠改善腸道內環境和腸道微生態,對於便秘的緩解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蜂蜜能夠增進身體素質,快速為機體提供能量,恢復機體的健康、緩解疲勞
  • 真假難辨維權困難 你買的洋保健品真是爆款嗎?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洋保健品存在價格體系混亂、質量管控不嚴、真假難辨及售後維權難等問題。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請勿盲目追求「純進口」,要注意產品是否有商標、產品名稱、生產日期、有效日期等。  洋保健品受年輕人追捧  7月30日,在高新區一家進口產品超市,一大排洋保健品擺在店中的顯眼位置。
  • 衛浴行業「李逵李鬼」真假難辨誰之過
    衛浴行業「傍名牌」真假難辨 這就是衛浴行業的「傍名牌」現象,不僅讓被傍的企業有苦難言,也讓消費者掉進了一個個選購陷阱。「傍名牌」現象在城市主城區的家居賣場並不多見,但城市周邊的一些裝飾城卻是重災區。這種「傍名牌」現象讓消費者掉進了一個個選購陷阱。「有的品牌拼寫和大牌類似,其實根本不是大牌;有的店面打出的品牌挺有名,但是產品不搭邊,也不知是真是假。」某消費者表示。
  • 野花蜜如何分別真假?怎麼辨別蜂蜜真假?
    野花蜜如何分別真假?怎麼辨別蜂蜜真假? 市面上的蜂蜜種類眾多,個人口味和需求不同,喜歡的蜂蜜也各不相同,生活中有些人非常喜歡野花蜜,那野花蜜如何分別真假呢?
  • 真蜂蜜的口感是什麼樣的?怎麼知道蜂蜜是真是假?
    真蜂蜜的口感是什麼樣的?怎麼知道蜂蜜是真是假? 市面上的蜂蜜豐富多樣,但是真假難辨,有些人會採用口嘗蜂蜜的方法來鑑別真假,但是真蜂蜜的口感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更嚴監管劍指海淘、代購「套路」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更嚴監管劍指海淘、代購「套路」 原標題: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習慣了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在享受到網際網路便捷、省時省力的優點後,時間久了也會面臨另一個難題——商品真假難辨、魚龍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