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作為客家人的聚集地之一,有哪些客家文化讓人印象深刻?

2020-12-20 小浪花的寒暑假

作為一個北方人,客家人在我眼裡是個非常神奇的存在,如果沒有理解錯的話,應該是古時的中原人為了躲避戰亂而大規模南遷,人數眾多,從而反客為主,在南方紮根落地,龍巖這邊就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之一,下轄縣長汀更是被譽為「客家首府」,客家文化多種多樣,深厚而悠遠。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永定的土樓建築,不是客家的美食,也不是特別的客家方言,而是那充滿了人情味兒的客家習俗,尤其是連城縣的走古事、遊大龍、遊大粽。

第一次知道有這三個活動,是在龍巖市博物館裡了解到的,看著惟妙惟肖的模型,就已經被吸引住了眼球。

後來查閱相關資料,更是被現場圖震撼到了,一個村加上隔壁村和隔壁的隔壁村,一起因為一個習俗而聚在一起,不管相識與否,都能玩到一起,熱鬧非凡,這一點是最為吸引我的,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的情況下,這種原始的客家民俗還能被保留,真的很難得。

這裡做個小科普:連城羅坊的「走古事」號稱為「中國農村狂歡節」;連城北團的「遊大粽」,由120斤糯米、10000多片粽葉捆綁,連續蒸四天四夜而成的大粽,周圍伴扎著數千公母小粽,號稱「中國第一粽」;連城姑田的「遊大龍」,長達720餘節,號稱「天下第一龍」。

如果有幸,一定要親身參與一次這樣的活動,我是小浪花,一個生活在龍巖的北方人,歡迎找我一起玩呀。

相關焦點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因為這裡有大事發生。 10月12日,寧化召開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地祭祖大典籌備工作會。16日上午,由三明市客聯會、寧化石壁客家宗親聯誼會、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公會等社團組織共同主辦的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寧化舉行。來自省內外58個客家社團的代表齊聚祖地,尋根謁祖,共話發展。
  • 福建龍巖,被人們遺忘的古鎮,客家文化的聚集地
    談起福建,我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它的省會城市福州,然後是廈門的鼓浪嶼,是近幾年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但是小夥伴們卻遺忘了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龍巖。它是西晉時期遇到戰亂時中原人民安家之地,同時「客家人」也在這裡生根發芽。正因為它獨特的歷史文化,才讓龍巖有了豐富的旅遊資源。
  • 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張金川 攝    圖為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活動現場。 張金川 攝   中新網龍巖11月30日電 (張金川)用鄉音述鄉情,以學術會老友。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30日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 天下客家一家親-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我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勳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中國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客家人最多,被稱為「客家之都」
    中國以龍字命名的城市有好幾個,但都是以縣或者縣級市居多,地級市只有一個。這個城市對於福建人來說很多人都知道,它就是龍巖市,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是福建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被稱為客家之都。
  • 龍巖市這三種特色美食,有一種是福建客家菜系代表之一,歷史悠久
    2公裡的翠屏山麓,有一處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巖紋似龍而得名「龍巖洞」,龍巖市名由此而來,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又稱閩西,位於福建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臨廈門、漳州、泉州,南鄰廣東梅州,西連江西贛州,北接三明。
  • 客家文化考試統一卷!贛州客家人,你能得多少分?
    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漢文化為主體的移民文化,它不僅具有中原文化的精髓,還體現了作為移民所特有的文化面貌。客家人,你是否精通自己的客家文化?請先過了今天的考試再說。A.贛州      B.龍巖      C.興國      D.梅縣客家方言是中國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是以(  )為標準音。
  • 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龍巖)觀後感
    ●張佑周  2019年12月7日,由福建省龍巖市文化和旅遊局、龍巖市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龍巖電視臺等單位承辦的「說客家話,道桑梓情——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在龍巖市舉行,龍巖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等五個客家縣和臺灣派出代表隊參加
  • 客家印象—我是客家人
    蓑衣大多數客家人的孩子都被長輩告誡過: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在客家人的認知裡,舅舅為大。 客家祠堂每過十幾二十年,宗族裡就會有專人在族譜上記載嫁入或出生的人口,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堂號。慢慢長大後的客家小孩,又會一輩一輩傳承傳統的客家文化。
  • 龍巖七景區旅遊精品線路攻略之四:歷史文化探秘之旅
    龍巖是漢族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點和重要聚集地,全市有200萬客家人,有130個姓氏的客家先民在閩西生息繁衍。從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走來,勤勞的客家兒女創造出了多彩的客家文化,讓龍巖擁有豐富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不僅森林覆蓋率居全省首位、全國前茅,還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龍巖,正用它的熱情與包容,講述客家故事,演繹客家鄉愁,書寫美麗篇章,讓龍巖這片紅土地更加熠熠生輝。
  • 客家人聚集地,監控遍布被譽為「世界客都」
    客家人聚集地,監控遍布被譽為「世界客都」說起客家文化,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福建人,閩南語,但其實客家作為一個漢族的民系,不只是局限於某個地區或者是某個人。我國至今還有很多地方住著客家人,甚至國外也有很多客家人的身影。全球大概有8000萬客家人存在,目前我國國內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臺灣等地,而廣東又是擁有超過一半的客家人存在。
  • 客家文化,梅州旅遊業的關鍵詞
    由全球客家人的集中地區——粵、閩、贛3省多市聯手打造的「重走客家遷徙古道」之旅首發團近日凱旋廣州。此次活動再次攪熱了客家地區旅遊市場,進一步推動了以客家文化為依託的主題旅遊品牌的打造。最注重客家文化旅遊品牌的城市,還數全球客家人的集中地——梅州。如今,該市已成為客家文化旅遊的策源地。
  • 當「新客家人」遇上客家文化
    它帶著樸實無華的美麗和融於生活的真實,而這,正與以古樸的泥土為創作材料且歷史悠久的陶瓷藝術有一致性;同時,作為新客家人,羅志強和熊青珍對客家文化既有認同感,又能用全新的視角進行審視,正可謂「推陳出新」。 在梅州期間,兩人每年都要到各地採風和調研,客家文化的豐厚讓他們甘之如飴。個性鮮明的客家建築和風俗給了他們很大的創作靈感,樸實熱情的客家風情更給予他們創作的無限動力 。
  • 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記海峽衛視「客家人」欄目開播十周年
    「客家人」總製片人姜富榮說:「我們做文化傳媒,要有家國情懷,緊跟時代的腳步,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客家人」欄目開播以來,一直貫穿著一條主線,努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效顯著。  近年來,位於汀江流域的古村院田,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許多外地遊客,是從一部專題片中發現院田的。
  • 中國客家博物館:客家人尋根問祖和文化交流的平臺
    遠望其外觀為圓形客家土樓造型,走近後首先映入記者眼帘的則是該博物館兩層牌坊結構的圓形大門,形似客家土樓,上面刻有「中國客家博物館」。  穿過大門,來到入口處,有一口古井,井欄刻「飲水思源」四字,寓意客家人從中原輾轉南遷,對「根源」相當重視,時刻不忘「根本」。
  • 了解「客家文化」本土文化及歷史發展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山歌、客家藝術、客家人物、客家山水、客家詩文、客家歷史、客家飲食、海內外客家分布等多方面。農民工雕塑,山間勞作人物雕塑客家文化主要流行於廣東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關,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廣西的賀州、玉林、 防城港,臺灣新竹、苗慄、桃園等地及國內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 中紀委網站刊播福建龍巖客家家訓第二集:訓以治家 "八德"育人
    原標題:福建龍巖客家家訓(二):訓以治家 "八德"育人           福建龍巖客家家訓館簡介   「客家家訓館」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慶成樓內,創立於2014年6月,為全國首家客家家訓館。
  • 福建龍巖市,客家文化和閩南文化交融,會產生哪些美食火花呢?
    這裡是愛吃玉米的小芳,喜歡各種好吃的美食,也會定期向吃貨老鐵們介紹各種好吃的特色美食,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在這裡找到你喜歡吃的東西!龍巖位於福建省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通稱閩西。龍巖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全國革命老區、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贏得「紅旗不倒」光榮讚譽僅有的兩個地方之一,享有「二十年紅旗不倒」讚譽 ,也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龍巖曾經是遠古時代「古閩人」的天堂,是「閩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國」的國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區域,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 。
  • 嶺南印象:客家印記,專屬客家的美麗
    客家桐花祭客家桐花祭主要流行於臺灣,客家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之傳統,更以桐花、山林之美為表,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展現客家絕代風華。,觸動思鄉思親之情,而今桐花這種客家人獨有的詩意,已成為臺灣的客家人獨有的文化圖騰。
  • 客家人的服飾文化
    客家服飾,顧名思義就是客家人的服飾。客家服飾是以中原文化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是對客家人勤勞、樸實生活的詮釋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