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璇璇說育兒
人生的成長中,總會有許多犯糊塗的時候,重要的是犯錯了之後如何才能改正。尤其是孩童時期,很多家長對孩子犯的錯束手無策,不是家長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而是無法去跟孩子溝通,怎麼才能跟孩子講理呢?這似乎成了每個家庭的最難的問題。
一、地主家慣騾馬,窮人家慣孩子
在《白鹿原》中,白嘉軒有一句話說:「地主家慣騾馬,窮人家慣孩子。」這話正表示了一個內容,那就是「慣子如殺子」,一個窮人家如果長期的寵溺、習慣性的以孩子為先、教育的孩子不知尊老,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不僅在社會立不住腳,也會被社會淘汰,因為除了家以外的世界,沒有人會無條件的慣著你的孩子的。
同樣「唯有慣騾馬」,懂得自律和規矩,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未來,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
二、鍾南山:若是我犯了錯,父親只會和我說一句話
因此次瘟疫,鍾南山成了大家心中最信賴的人。能在危難時刻,敢於擔當重任的人,必定是家國情懷、人格教育雙優的人。
那麼鍾老接受的是怎樣的教育呢?在某次採訪中,鍾老講了自己幼時父親對自己的「講理方式」。鍾老說:如果是我犯了錯,父親都表現的異常冷靜,情緒基本不會失控,對自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南山,你好好想一想。
就是這樣簡短的一句話,沒有打沒有罵沒有怒吼,或許鍾南山的家教中有許多方法,但對孩子講理來說,這也許就是最適合的一句話,這也是一句開始講理的話。
三、如何跟孩子講道理
如何才能跟一個孩子講清楚道理呢,首先我們要承認孩子的錯誤,然後我們要冷靜看待孩子的錯誤,最後我們也要承認父母的錯誤。
一、勇於承認每個孩子都是會犯錯的
我們家長都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每個孩子都是會犯錯的。所以在孩子犯錯時,我們才能包容,才能認同。一個孩子在犯錯後,我們家長才會坦然處之,幫助孩子解決錯誤帶來的後果,告訴孩子不要重蹈覆轍也是我們父母首先該做的一件事。
二、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最該冷靜
沒有一個孩子會去選擇犯錯,更多的是不經意造成的錯誤。當看到錯誤已經造成時,孩子就會慌亂、害怕,但這個時候,若是父母大喊大叫,吼叫怒罵,反而會給孩子帶來陰影,這樣就與你想和孩子溝通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所以做父母一定要冷靜,幫助孩子平復心情,讓孩子思考自己的問題,從而考慮爸媽的感受,這就是良性循環。
三、適當的承認父母的錯誤,也是示弱的一種方式
海清在講起自己和兒子的相處時表示:有時自己的看到孩子犯錯後,她也會盡力保持平靜,而後和孩子說在某些方面媽媽也有處理不好的時候,以後可不可以讓兒子在這方面多操點心,以免母子兩都重複的犯錯,搞得很麻煩。
於是在母親這樣適當承認錯誤面前,效果明顯。兒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成了真正的男子漢,開始保護母親。相比其他的孩子來說,海清的孩子更加獨立,還會為他人著想。
這也是示弱的作用,孩子也是會長大成人,他也是擁有自己思想的人,與其用暴躁的方式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不如用平靜的方式和孩子「講理」,也許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
這也證明了,慣子最後一無所有,而「講理」則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犯錯時,你平時都是怎麼做的呢?歡迎留言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