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招拆招:常山之戰,李光弼如何擊敗精於用兵的史思明?

2020-12-20 有用的歷史

常山之戰,李光弼與史思明兩位高手的鬥法精彩紛呈。

此戰中,史思明眼光毒辣,用兵頗得要領,幾乎沒有給對手留下什麼機會;但李光弼卻見招拆招,出奇制勝!

回顧此戰,我們或許可以更好地學習:在常規方法已不可能奏效時,如何通過「拆解」問題,尋找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途徑。

突發意外,安祿山遇危機。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自十一月九日起兵,十二月十二日即取洛陽,勢如破竹。

可是,安祿山後方突發意外。

常山顏杲卿、平原顏真卿反正。

在顏氏兄弟的帶動下,河北各郡紛紛反正。死忠安祿山的,只有範陽、盧龍、密雲、漁陽、汲、鄴六郡而已!

顏杲卿、顏真卿起兵,將安祿山集團一分為二。

安祿山集團遇到了自起兵以來的第一次危機。

1、人心不穩。

安祿山軍將士家屬都在河北。

兄弟們一起造反,不久圖給家裡帶來榮耀、財產嘛,現在老家都危險了,誰還有心思跟著你打呢?

2、補給斷絕。

叛軍物資都由範陽運來。

當時,安祿山已經攻破洛陽,正準備趁勝追擊,攻破潼關,軍隊已經抵新安,聞此事,十分驚駭,回到了洛陽,並令史思明、蔡希德領軍回攻河北。

精明的史思明:如何以2萬軍壓制20萬義軍,贏回主動。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也。——《孫子兵法.軍形篇》。

義軍有二十餘萬,聲勢浩大。

史思明只有2萬多人。(史思明自南方率萬餘人,蔡希德自河內率萬餘人,夾擊。)

眾寡不敵,史思明只有選擇關鍵點,一舉打中義軍的七寸。

這個七寸,就是常山。

叛軍集中兵力,得地千裡。但如常山有失,千裡縱深將變成千裡正面,隨時遭唐軍側擊。

1、常山,是義軍的關鍵點。

(1)、攻取常山,可以破壞義軍的戰略。

此郡應募烏合,難以臨敵。宜深溝高壘,勿與爭鋒。俟朔方軍至,並力齊進,傳檄趙、魏,斷燕、薊要膂。彼則戍擒矣。——《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七卷。顏杲卿戰略。

義軍的戰略,就是要深溝壁壘拖時間,等待朔方軍到來。

常山,正控扼河東與河北的要道。控制此處,就能斷絕義軍與朔方軍的聯絡。

(2)、攻取常山,可以使義軍中的部分勢力改變立場。

當初,顏杲卿正是以「朔方軍朝夕當至。先下者賞,後至者誅」為號,使各郡附從。

因此,史思明只要攻取常山,控朔方軍必經之路,河北各郡抵抗決心將大大動搖。

2、常山,是義軍的薄弱點。

平原顏真卿,早已感覺安祿山不對勁,早早就開始修繕城牆,組織兵勇。

而且,顏真卿背靠北海賀蘭進明,互為救援,有援可待。

而常山,顏杲卿此前準備不足,倉促起兵。此時,城牆尚未修葺完成。

常山既是關鍵點,又是薄弱點,自然也就成了義軍的「七寸」。

史思明的思路清晰,迅速兵臨城下。

正月初六抵達常山,正月初九攻破常山!(三日破城)

果然,一打中關鍵點,形勢就逆轉了!魏、博陵、巨鹿等地再次歸附安祿山。

隨後,史思明進攻饒陽,連續擊敗來援的各路唐軍。

史思明攻取常山,許多郡縣紛紛歸附安祿山,叛軍重奪河北戰場主動。

就這樣,史思明2萬軍,迅速逆轉了河北形勢,迅速佔據了戰場主動權。

不久,朝廷下令李光弼率軍前往支援河北戰場。

常山大戰,一觸即發。

史思明的策略,使李光弼無法通過常規方法取勝。

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護;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孫子兵法.虛實篇》。

對於朔方軍的威脅,史思明的思路是:先堵後圍。

1、堵。

史思明所率,有兩萬精銳騎兵,戰鬥力十分強悍。

而朔方軍,兵力總共才萬餘人。(萬餘步騎及三千弓弩手)

唐軍野戰必不是對手,必入城防守。

如此,叛軍可以從容等待後續步兵抵達,再發起攻勢。

安祿山造反前,將隴右良馬悉數輸到範陽。因此,叛軍長時間掌握騎兵優勢。

2、圍。

唐軍一旦退入城池,叛軍後繼步兵抵達,將迅速圍攻常山。

常山城池不固,唐軍初來乍到,遭遇環而攻之,必難以堅持。

史思明的部署極為精當,他幾乎沒有留給李光弼什麼機會!

如果李光弼只是以常規思維作戰,將陷入「不能戰,也不能守」的窘境!

李光弼的方略:爭取空間,各個擊破。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孫子兵法.勢篇》

常規路數已經被史思明封死了。李光弼要在常山站穩腳跟,需「出奇」。

二月十五日,李光弼出井陘,抵達常山。

常山團結兵響應,抓住了守將安思義,迎接李光弼。

李光弼禮遇安思義,並諮詢建議。

安思義指出:史思明距此不過200裡,他昨日也接到信息,精騎明早必到!然後,後續大軍會緊接著趕來!李光弼應該先據城而守,再「伺機而動」。

敵騎兵雖精銳,但畢竟單一。唐軍如以步騎協同,有條件先挫敗之。

李光弼很清楚:城肯定是要先入的。但是如果只是據城不出,被堵在城內,「伺機而動」不過是一句空話。

李光弼決心:先將敵軍騎兵趕離城池一定距離,再「伺機」殲滅敵軍後續部隊。

叛軍騎兵雖然精銳,但兵種單一,唐軍有可能可以以多兵種配合,將其趕出一定距離。

只有這樣,李光弼才可能獲得空間,先以襲擊手段,擊破史思明的後續步兵。

一句話:李光弼只有以進攻的方式組織防守,才可能站穩腳跟。

以步制騎,逼退敵軍騎兵,獲得空間。

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乎勝而已矣。——李靖對《孫子兵法.軍形篇》中「守則不足,攻則有餘」的解讀。

次晨,叛軍2萬騎兵抵達常山城下。

李光弼既要依託城池,守住常山,又不可單純死守,還需要適當反擊,將敵人擊退一段距離,為後續各個擊破創造空間。

這場守城戰,分為三個階段:

1、以正合:常規步弩守城戰術,擊退叛軍。

唐軍以標準的依託城池的城外列陣作戰,使叛軍「稍退」。

李光弼派步兵五千人出東門列陣。

史思明當然不會輕易撤退,指揮騎兵猛烈進攻,雙方殺成一片!

李光弼下令弓弩手在城上射擊。叛軍騎兵「稍退」。

史思明的這個「稍退」,頗合兵法。

騎兵嘛,來去如風,死纏爛打一點好處都沒有。先退一退,組織一下,再殺回來。

他們不知道:李光弼,可不會讓他們從容完成戰術調整!

2、出奇1:四段擊,弩兵逼騎兵再退。

李光弼見叛軍「稍退」,立刻派出千名弩兵(對自己軍隊的拆解),壓了出來!

千餘弩兵,分為四隊,輪番射擊,保持持續的火力輸出!

以弩兵發起反擊,是李光弼的奇招。

一般人不會這麼玩,因為:弩兵火力輸出再密集,但如果敵人靈活應對,逼近過來,弩兵根本無力抵擋(儘管唐軍弩兵一般配備近戰武器)。

所以,史思明再令騎兵後退。騎兵一路退到了大道以北。

在史思明看來:機會要到了!

「四段擊」之所以管用,是因為攻擊正面狹窄,騎兵只要重新調整一下,多路襲來,弩兵根本不夠打嘛!

3、出奇2:槍弩協同,穩住戰局。

李光弼當然不會讓史思明得逞!

李光弼巧妙的利用「弩槍協同」,時分時合,將敵軍騎兵逼退,為後續作戰創造空間。

五千槍兵,迅速跟上,與弩兵合陣(「拆解」後重組),直逼大道以南,夾河而陣!

史思明組織騎兵來攻。遠處有弩兵射擊,近處有長槍伺候,一時竟難以得手!

看來,騎兵這一單一兵種,很難迅速擊破唐軍了!

史思明只好暫且退卻,等待步兵到來!

李光弼,通過對步兵的「拆解」、「重組」,以一波出色的步弩協同,擊退叛軍,獲得了機動空間!

以「無形」擊「有形」,迅速殲敵步兵。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孫子兵法.虛實篇》。

此時,村民來報:叛軍步兵五千餘,從饒陽趕來,剛經過九門,正在逢壁休息!

李光弼聞訊,迅速組織步騎兵各2000,發起襲擊。

李光弼偃旗息鼓,行動隱秘,沿河迅速行軍,逼近敵軍。

趁叛軍在開飯時,李光弼軍突然殺出,「殺之無遺」。

這次襲擊,《資治通鑑》用的是「掩擊」(偵查敵軍所在,擇機衝殺),《新唐書》用的是「伺賊飯」。

可見,李光弼此次,正是在充分掌握敵軍情況的情況下,以「無形之兵」襲「有形之敵」,精準選擇時機,以精心部署的步騎協同進攻防禦鬆懈的單一步兵,乾淨利落,一舉全殲!

此戰後,史思明所期待的步兵已經被殲滅,而單純依靠騎兵又打不開局面,遂退軍九門,再圖後舉。

李光弼一舉收復了常山九縣中的七縣,站穩了腳跟。

史思明把握重點,保持住戰場主動權。

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孫子兵法.虛實篇》。

僵持期間,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由於史思明精銳皆在常山戰場與李光弼作戰,河北其他地區的形勢發生了有利於唐軍的變化。

東面,由於叛軍力量的削弱,顏真卿與清河、博平軍一起,收復了魏郡。

東南面,賀蘭進明率軍渡河,猛攻信都。

西南面,潞澤程千裡開始出壺關,頻繁威脅鄴到獲嘉之間的補給線。

對此,李尊曾對顏真卿說:不過月餘,叛軍必「內潰相圖之變矣」。

大唐朝廷也很有信心,以李光弼為範陽長史河北節度使,以顏真卿為河北採訪使,以期圖取範陽。

儘管各路唐軍都很活躍,但史思明始終堅持以常山為關鍵點,保持主動權。

此時,安祿山攻南陽、睢陽不利,河北戰場又看起來很不利,史思明的壓力確實不小。

可是,史思明頭腦很清醒:他的重點,依然在常山。

顏真卿、程千裡、賀蘭進明鬧騰的再歡,也只是臨時招募的烏合之眾。只要能把李光弼趕出河北戰場,史思明回頭收拾不在話下!

因此,史思明未理會各郡求援,反而調集兵力,加強常山戰場的作戰。

由此,叛軍不但沒有「內潰相圖之變」,相反,他們依然把握著河北戰場的主動權。

看來,對於史思明這種級別的對手,你企圖以一次小勝來扭轉局面,是不可能的!

糧道危機,危中有機

常山戰場,精明的史思明把打擊重點放在李光弼的「七寸」:糧草。

首先,由於李光弼尚未與河北義軍打通聯絡,補給依賴河東輸送。

其次,常山極度缺乏草料,唐軍草料,都是從石邑運過來的。

史思明斷絕常山糧道、草道,卻陷入疲勞、分散。

為此,史思明以騎兵優勢,試圖切斷唐軍補給。

李光弼以弩兵結成方陣,護送糧草。但是,李光弼畢竟兵力處於劣勢。在持續四十餘日的激戰,叛軍逐漸斷絕了唐軍糧道,並開始圍攻石邑。

以常規方法,李光弼已無法堅持了。

可是,如果以創造性思維的眼光看:李光弼的機遇,來了!

伺機:郭子儀什麼時候加入戰局最好?

隱忍待時,伺機而動。——《易經》

《資治通鑑》記載:李光弼陷入困境,遂向郭子儀求援。郭子儀進入戰場,形勢逆轉。

其實,沒這麼簡單。

因為:郭子儀加入常山戰場,幾乎不具備突然性。史思明,不是毫無準備!

郭子儀三月初五已抵達代縣,四月初九才抵達常山,以史思明之明,郭子儀進入常山戰場的可能性,不可能沒有預計。

史思明並不慌張,因為:叛軍也有能力迅速來援。事實上,後來,叛軍三萬援軍(包含最精銳的曵洛河)也確實十餘日即抵達戰場!

此時的戰場形勢是:常山戰場,史思明與李光弼是整個戰局的「呆兵」。一旦對方「活兵」先至,卻不能吃掉「呆兵」,也將淪為「呆兵」,喪失主動。

郭子儀入援便利程度並不如叛軍。唐軍必須創造條件,在敵援軍抵達前一舉擊破史思明。

因此,以常規眼光看:佔據主動的是史思明。

郭子儀不來,他就慢慢吃掉李光弼;郭子儀來了,他的援軍將兩面夾擊,繼續困住唐軍!

李光弼、郭子儀合兵的常規路數,再次被史思明封死!

要取勝,仍需創造性思維!

李光弼唯一的勝機在於:把敵人的「組合拳」拆開。創造條件,使郭子儀一加入,就能趕在敵援軍抵達前擊破當面之敵!

僵持期間,李光弼的作戰思想正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展開的。

李光弼對自己進行了拆解(取捨):暫棄糧道,死守石邑。

糧道,沿途無堅固據點,李光弼軍並未遭遇重創,李光弼如不計代價、勉強為之,不是不可能保持糧道斷斷續續同行。

無據點作戰,利於騷擾,不利於保有。在此拼消耗,對李光弼極為不利。

而就必要性而言:此時戰局的關鍵,已是是否能與郭子儀合兵。如果不能儘快與郭子儀合兵,無論糧道是否通常,李光弼在常山都會待不下去。

相反,缺乏據點的叛軍如在糧道保持阻塞,唐軍反而可能出兵騷擾、疲敝!

另一方面,石邑在手。

如此,叛軍只能以攻堅姿態作戰,陷入疲敝;同時,由於叛軍不能完成對常山的合圍,無法阻止郭子儀合兵!

就這樣,有利時機出現了:叛軍攻石邑不能得手,無法阻止郭子儀與李光弼合兵;同時,相持四十餘日後,史思明軍勢已分散、疲敝。

時機已到。

郭子儀九日抵達戰場,十一日即與史思明在九門決戰。倉促收攏、銳氣已失的叛軍難以支撐!

唐軍一戰而勝,扭轉戰局!

可以說:此次合兵,是郭子儀、李光弼良將默契配合的結果。如沒有李光弼精準地取捨,戰機不會出現;而沒有郭子儀對戰機敏銳的把握,戰機也是稍縱即逝!

珠聯璧合!

後記

郭子儀抵達戰場後,郭、李珠聯璧合,連挫敵軍,河北戰局迅速逆轉。

由於河北戰場危急,而潼關遲遲打不進去,安祿山企圖引軍返回範陽。

天子戰略失誤,使大唐錯失極佳的平叛機遇!

可以說,後來動亂了八年的安史之亂,原本可能在此處就畫上終止符。

可惜,關鍵時刻,唐玄宗逼哥舒翰出潼關作戰,結果,潼關失陷,大局頓壞!

安史之亂的火,還要再燒下去了!

總論:「拆解」問題,是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

從常山之戰來看,李光弼與史思明確實是棋逢對手。

此戰中,史思明表現出了傑出的軍事能力。他先是把握戰局關鍵,急取常山,一舉扭轉局勢!隨後,在整個常山之戰中,他思路清晰,長時間保持主動!

面對這樣的對手,李光弼若以常法,幾乎沒有機會!

李光弼要解決問題,只有靠創造性的方法。而「拆解」,是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

在錯綜複雜的形勢前,我們常常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根本找不到「用力點」。

此時,只有把錯綜複雜的問題拆解,才可能找到關鍵點。我們也往往只有把自己的能力、資源拆解、重組,集中用力於關鍵點,才能實現突破!

常山之戰之初,面對史思明嚴密的部署,李光弼將敵人的套路拆解為「堵、殲」,遂決心以多兵種協同(對步兵各組成部分的「拆解與重組」)擊退敵人騎兵(「堵」之敵),遲滯敵人的「堵」,又以輕兵掩殺殲滅敵人的步兵(「圍」之敵)。如此,一舉粉碎史思明的組合拳,站穩腳跟。

隨後,在相持階段,李光弼又將敵人嚴密的「重兵圍困+迅速支援」拆解,通過僵局對峙、合理取捨(拆解資源),使史思明攻城部隊陷入疲勞、分散的態勢後,配合郭子儀入援,一戰而勝,扭轉戰局!

朋友,面臨錯綜複雜、千頭萬緒的局面,我們不妨學一學李光弼的「拆解」之術。

拆解客戶的需求、拆解對手的套路、拆解自己的資源···或許,我們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找到可勝之機!

祝君勝利!

相關焦點

  • 李光弼安排一個計策,部下都大惑不解,結果卻讓人難以置信
    唐末「安史之亂」期間,唐軍與叛軍兩方主將之間曾發生過一次令人稱奇的較量:唐軍主將李光弼面對敵人的進逼,作出一系列讓手下大惑不解的安排,卻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叛軍主將史思明手下兩員大將竟然主動歸降。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當時,史思明得到可靠情報,李光弼手下運送糧食的隊伍一定會經過野水渡這個地方。
  • 安史之亂的中,安祿山背後還有一位人物,史思明是什麼樣的人?
    安史之亂是唐朝玄宗時期有名的重大兵變事件,這場兵變的發生,直接將唐朝從興盛轉到了衰亡,兵變平息之後,唐朝的經濟漸漸的下滑,到了後來唐朝和周朝各佔一般的疆土。而且唐朝的疆土也被各個藩王分封,變成了一個小型的春秋戰國時期。而安史之亂並非是安祿山一個人的叛變,還有一個我們不為人知的史思明,他卻很少有人知道。而史思明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史思明河陽初戰失利
    乾元二年十月初,史思明開始進攻河陽,他先遣素稱了勇的將軍劉龍仙到河陽城下挑戰。劉龍仙自恃勇敢善戰,裝出一副根本瞧不起唐軍的架勢,舉起右足,加在馬嵩上,大罵李光弼。李光弼問左右誰敢出戰,僕固懷思要求前往。李光弼說:這裡還不需要動用你這大將。這時,左右有人建議可遣白孝德出戰。
  • 如何辨別真假會計報表?老會計教你見招拆招,會計必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和講解一下,如何見招拆招。(一)利潤表秘籍第一招:市銷率第二招毛利率第三招終級淨利潤(二)資產負債表秘籍第一招資產負債率第二招淨資產收益率(三)現金流量表秘籍(四)報表分析法(五)拆招識別真假會計報表
  • 當事人當庭翻臉「不認帳」 看法官如何見招拆招
    當事人當庭翻臉「不認帳」 看法官如何見招拆招 2020-12-18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媽媽要學會「見招拆招」
    寶寶們對於新手爸媽都是未解之謎,如果他們再用哭鬧大法,爸媽們只會手足無措的乾瞪眼。無緣無故的哭鬧是寶寶們常見的表達方式。他們餓了、困了、不舒服了等等情況都會讓他們哭個不停。想要讀懂寶寶們哭鬧的緣由,不妨從下面幾點逐一攻破。寶寶無緣無故哭鬧?這些原因少不了!媽媽要學會「見招拆招」。
  • 為什麼唐朝的異姓王如此之多?
    漢朝立國之初借鑑秦朝的經驗,採用了分封和郡縣並行的制度。當初帶資入股的英布、彭越和在楚漢之爭立下大功的韓信等七人被封為王。後劉邦陸續消滅了自己分封的異姓諸王,並封劉氏子孫為王,以圖拱衛京師,延續劉氏江山,並與朝臣殺白馬盟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自此之後,只有皇帝本家的子孫可封為王,異姓王不再多見。
  • 老杜夢畫 1301|見招拆招的「藥神」
    在印度,正規體系都不靈的,遵紀守法的後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所以,印度人有一套「見招拆招」的辦事方法,印度人要辦一件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循規蹈矩,而是迴避繁重去尋找達成目標的最短路徑。以《我不是藥神》裡的抗癌神藥「格列衛」為例,這個藥原來是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但價格昂貴,窮人就吃不起。
  • 別讓老一輩把孩子變「寵物」,隔代親的溺愛套路,家長要見招拆招
    很多隔代親往往都是把孩子變成了寵物,抱在懷裡疼在心裡,每天就是各種溺愛,長期下來對孩子發展也不利,對於隔代親的這些溺愛套路,家長要學會見招拆招。☑見招拆招☑見招拆招☑見招拆招☑見招拆招
  • 新手買房那麼多「坑「購房指南教你見招拆招
    見招拆招: 應到實地考察、保留廣告單、售樓書等宣傳資料,好把廣告宣傳的內容全部載入正式的合同中。日後開發商若不兌現,這些資料可作為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有力憑證。
  • 中國對外甩出王牌,美國「氣急敗壞」:你們不能見招拆招
    中國對外甩出了一張王牌,當美國看到這種情況之後難免就會感到"氣急敗壞":你們不能見招拆招,這番言論也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難道這就是"雙標"的行為嗎?05中國對外甩出王牌中國對外宣布:那些有可能危及到我們利益的經營者或者是企業,都會面臨被禁止交易的風險,當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美國顯然就有點"氣緊敗壞",還有不少有心人士直言稱:你們不能見招拆招
  • 《無毒島1》上線 看「破冰組合」見招拆招
    《無毒島1》上線 看「破冰組合」見招拆招 2019-11-06 14:10:58 參與互動   《無毒島1》愛奇藝今日上線 看「破冰組合」見招拆招
  • 如何反擊家長的歪理「你遊戲就不可以暫停一下嗎?」教你見招拆招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比如媽媽在打麻將的時候,「媽媽,你過來一下!」「我在打麻將呢!等一會兒。」「你就不能暫停一下嗎?」雖然此招是步險棋,但無疑讓媽媽感同身受了。同樣這招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招數。但是為了追求真理是值得一搏的!
  • 先戰而後求勝:大唐如何打贏香積寺之戰,血戰復長安?
    2、疲敵:唐肅宗在靈武的部隊出撫鳳,與郭子儀、李光弼軍配合,」彼救首則擊其尾,彼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千裡,疲於奔命。3、殲敵:疲敵目標達成後,以建寧王率大軍與李光弼先取範陽。傾覆叛軍老巢後,再四面合擊,平定叛亂。
  • 生活「囧事」見招拆招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餐館,蒜已經成為了烹飪當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 年金改革今日拼付委 藍促協商 綠見招拆招
    民進黨團表示,見招拆招。    據報導,臺「立法院」昨日晚間發出由國民黨團提案7日上午「請蘇嘉全召集『朝野』黨團協商有關年金改革『法案』」相關事宜,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廖國棟昨日晚間表示,「院會」前,會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進行協商,希望能先暫緩年改相關「法案」付委,因為現在還有很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