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配套標準是比較高的,現在已有大量公立、民營的醫療和學校在進入,今後的發展勢頭也會比較可觀。所以不少購房者都更為偏好這個區域,今天我們要去了解的項目川港合作示範園,是公園城市裡的湖居樣板。
川港合作示範園是由香港跨國集團——新華集團投資建設。新華集團於1957年在香港創辦,現已發展成為業務橫跨地產建築、金融財務、⾼新科技、文化傳媒、基礎建設、教育培訓和海產食品七⼤板塊,生意遍及全球的⼤型跨國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新華集團此次將引入金融、貿易、文創、科技、醫療、教育、康養、環保八大產業,助力內陸打開國際市場,打造天府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整個成都的核心發展都是以天府大道為城市中軸,一路向南發展。「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往東面和西面走,有龍門山脈和龍泉山脈,考慮生態的原因發展空間不會太大,而北面又主要是以舊城改造,所以說,成都的重心在南拓上。目前成都在南面的新中心:天府中心已完全呈現,整個城市中心已向南發展近50公裡,如今,南拓區域早已成為成都人最熟悉、無數大型開發商爭先恐後入駐的區域。
2016年底,成都提出「一軸雙核,雙核共興」的興市戰略,「雙核」指以天府廣場為核心的傳統中心城區和以興隆湖為核心的新興南天府新區兩大極核;一軸便是指作為南拓大動脈的天府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中軸。縱觀全球發達國家和國際化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中軸線,譬如紐約的第五大道中軸,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亦或是北京的長安路,發達國家以及國際一線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城市中軸,城市中軸線能將一座城市重要的行政、經濟、商務、商業、文化和居住區串連在一起,可以形象的稱之為一個城市的脊梁。
天府新區對南天府板塊的定義是:以生態為載體發展產業,在公園中造城,打造宜居宜業宜商新城市。
首先來看生態。南天府板塊綠化佔比高達60%以上,比號稱花園城市的新加坡綠化還要高,這裡有約3200畝柴桑河生態溼地公園,約14000畝南天府公園、約4000畝帽頂山公園、寨子山公園等,形成了「一河三公園」的公園城市生態體系。
再來看看產業。沿天府大道兩側的所有地塊都是帶產業的項目。有產業作為支撐,避免成為像溫江那樣的空城。目前南天府已引入加州智慧城森林矽谷、中日國際康養城、遠成天府(國際)智慧物流城等,以及去年年底,天府新區引入的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個港資背景的國際性產業集群——川港合作示範園。
最後看配套方面,南天府的所有配套都是參照天府新區設施配套標準,按照高標準、無差別、有特色的原則,完善片區功能配套,進一步增強片區的聚集力和吸引力。
交通方面,我們擁有一個「五縱四橫」的立體交通網絡,其中五縱分別是:劍南大道、益州大道、天府大道、紅星路南延線、成自瀘高速。而四橫分別是:第二繞城高速、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川港大道、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
教育配套方面:嘉祥外國語學校、成實外、視高小學、視高中學,還規劃了一所國家級重點中學:仁壽一中。區域內規劃有一座大學城,預計引入9所大學,目前已建成的有4所:川科院、信息工程學院、四川武警警官學院、海峽兩岸飛行大學,未來9所大學完全形成會帶來十多萬得師生消費群體。
在醫療配套方面:有日本東京女子醫院、天府視高醫院。
項目佔地480畝,其中僅有130畝用於修建產業與住宅,剩下的還給自然。整體綠地率高達30.5%,建築密度僅27%,住宅容積率僅1.7。打造的是住宅、公寓、商業、星級酒店、辦公多維一體的居住模式,配套57860㎡商業中心,由7個地塊組成(65、66、67、95、96、77、68),西面佔地194畝,只有10棟住宅、4棟LOFT、1棟超高層及一條風情商業街。川港合作示範園2梯6戶蝶形建築,超大樓間距,全明戶型,視野開闊,在售產品面積段71-107㎡舒居三房、奢闊四房,給客戶帶來全新居住體驗。
項目將引入星級酒店及新華川渝大區總部、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商會西南和四川總部、新華集團合作以及合資企業西南和四川總部等;樓下是專為業主量身打造的鄰裡中心:引進永輝超市同級別超市、電影院、購物中心、親子中心等;沿川港大道將引入以色列科技轉換促進中心、農業科技成果轉換中心、綠色智能製造研發基地; 沿環湖東路打造的是濱河風情商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