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亡後大量文物流入海外,關鍵時刻是誰救了國寶書法《平復帖》?

2021-01-08 島主歷史觀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中國古代現存年代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是《平復帖》,作者為西晉著名書法家陸機(陸遜之孫),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即便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沒有失傳,也無法動搖《平復帖》的「之最」地位。

《平復帖》是陸機寫給友人的一封簡訊,因開篇有「恐難平復」字樣,故得其名。《平復帖》全文共九行,共計只有區區84個字,卻因它是第一件流傳有緒的法帖墨跡,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尤其對研究漢字和書法變遷有重要參考價值。

(陸機《平復帖》)

因為,更早的著名書法家如李斯(秦朝)、鍾繇(三國)等,並無切實可信的墨跡傳世,而石刻作品因為是翻版,受到刻手水平、風化腐蝕等因素影響,與真跡實際上相去甚遠,所以,《平復帖》對中國書法史意義重大。

《平復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麼重要的書法作品,之所以有幸留在國內,要感謝兩個人,第一個是張伯駒,第二個是溥儒。

張伯駒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他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收藏鑑賞家,尤以愛國而著稱,他出身名門,家世顯赫,是直隸都督張錦芳之子,也是民國總統袁世凱的表侄,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以及滿清皇族愛新覺羅·溥侗並稱為「民國四公子」。

(貴公子張伯駒)

張伯駒有著「天下第一藏」的美譽,他畢生散盡家財,致力於古玩字畫的收藏,所藏珍品價值不可估量。1956年,深明大義的張伯駒把價值數十億元的藏品無償捐獻給了國家,故宮所藏的頂級書畫文物中,有一半都是張伯駒捐贈的,其中不僅包括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上陽臺貼》,還有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的《遊春圖》(黃金170兩購得),以及上文提及的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的《平復帖》(現大洋4萬塊購得)。

古玩字畫最講究「流傳有序」,而張伯駒的《平復帖》,是從溥儒手裡買的。

溥儒全名為愛新覺羅·溥儒,後改名為溥心畬[yú]。從名字就不難看出,他是滿清皇族,並且與末代皇帝溥儀是同輩人。

(小恭親王溥儒)

溥儒是恭親王奕訢的孫子,同時也是晚清民國時期著名的書畫家、收藏家,他曾留學德國,在詩文和書畫領域均有成就,與張大千齊名,並稱為「南張北溥」,可見其書畫水平之高。

溥儒的《平復帖》倒不是買的,而是繼承來的。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個狂熱的書畫收藏愛好者,《平復帖》便是他最愛的藏品之一,後來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光緒年間,《平復帖》為恭親王奕訢所有,後來由其孫溥儒繼承。

《平復帖》是溥儒的摯愛之物,他原本是萬萬不捨得轉讓他人的。怎奈,這位出身皇族的王爺,不幸趕上了清朝亡國,生活窘迫的他不得不靠出售手中文物度日。

(溥儒與張大千等人合影)

溥儒開始賣藏品了,以他的家世背景和藏品質量,自然很快成為全世界收藏家的關注焦點,張伯駒也是其中一員。張伯駒最想要的就是《平復帖》,但《平復帖》恰恰也是溥儒最不捨得賣的。

張伯駒曾託人問價,溥儒的態度很明確,少於20萬現大洋免談。張伯駒實在太喜歡《平復帖》,便去四處籌措,但最終也只籌到6萬現大洋,對於這個價錢,溥儒是絕對無法接受的,所以這件事便這樣不了了之了。

既然如此,溥儒最終為什麼又以4萬現大洋的低價把《平復帖》賣給了張伯駒呢?那是因為,後來趕上溥儒的母親去世,溥儒沒錢辦葬禮,事情由此發生了轉機。

(張伯駒)

我們知道,古人推崇孝道,大家族尤其講究厚葬,皇族王爺給母親辦葬禮,那需要的錢財可不是一星半點。所以,聽聞溥儒母親病逝,全北平的文物販子都找上了門,美其名曰弔唁,實際上誰都明白,就是要打《平復帖》的主意,知道溥儒缺錢,想撿漏。

當時,由於競價激勵,願意高價買《平復帖》的文物販子並不在少數,但溥儒卻沒有被金錢衝昏頭腦,即便價格再誘人,他終究是不願意把平復帖賣給文物販子。

因為溥儒之前落魄時,曾把唐代畫家韓幹的《照夜白圖》賣給了一個文物販子,後來,這幅中國書畫史上的重要作品竟然被文物販子倒賣出國,現在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同為愛國收藏家,這件事是溥儒與張伯駒心中共同的痛,當初張伯駒求購《平復帖》,就是不想歷史重演。

(韓幹《照夜白圖》:描繪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喜愛的坐騎「照夜白」的形象。)

溥儒此番為了籌集喪葬費有意出讓《平復帖》,他心中的理想買家還是張伯駒,因為他知道張伯駒是絕對不會把國寶轉賣出國的。所以,溥儒託傅增湘找到張伯駒,問他能拿出多少錢買《平復帖》,張伯駒說:「4萬現大洋」。

4萬現大洋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巨資,但比溥儒的理想價位20萬現大洋還是相差太遠,甚至比之前的6萬現大洋也少了三分之一,但張伯駒給出這個報價倒也不是想趁火打劫,而是當時的他,確實也只有這麼多錢了。

(張伯駒晚年)

最終,溥儒選擇割愛,以4萬現大洋的價格把《平復帖》賣給了張伯駒,《平復帖》也因此至今留在國內。

筆者每每讀到這樣的故事,都會被這樣的拳拳愛國心深深感動。溥儒因為愛國,忍痛低價轉讓《平復帖》,張伯駒因為愛國,更是把《平復帖》無償捐贈給了國家。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這樣的愛國人士存在,中國文化才得以傳承!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平復帖」杯十年回歸 獲獎作品亮相中華藝術宮
    圖說:開幕式現場 官方圖西晉陸機致信友人,開篇一句「彥先贏瘵,恐難平復」,使其得名《平復帖》。因為比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早了數十年,《平復帖》也被後人稱為「祖帖」,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類文物的重要藏品。
  • 為《平復帖》的作者正名,作者究竟是誰?
    關鍵詞:平復帖、陸機、顧榮、楊方、閔鴻、賀循《平復帖》是現存年代最早的牙色麻紙墨跡本書法法帖,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貼,字跡高古平正,筆法樸實無華,字體似篆似隸。《平復帖》是草書作品,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草法深邃難辨。《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公認的章草向小草過度的關鍵性作品。
  • 陸機《平復帖》賞讀:唯存數行 為希代寶
    《平復帖》素有「天下第一帖」之盛譽,屬於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上一次展出是2005年12月,僅展示7天。時隔12年能再次親睹真容,這令愛好者們興奮不已。 《平復帖》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短短9行共86個字講述了什麼?本期,我們通過2篇解讀,做好觀展前「攻略」。
  • 一封朋友間的書信,情感的傳達,《平復帖》這封書信可不一般
    什麼都有第一,書法貼也有第一個書法貼,很多書法愛好者都應該知道這一個書法貼,它就是《平復帖》。§文§微細雨《平復帖》其實是陸機寫給朋友的一封信,文章內容說到病體「恐難平復」等內容,所以後人稱之為《平復帖》。這是我們後人發現最早的書法貼,可能有更早的,但這只是發現的第一個書法貼真跡。
  • 陳佩秋、傅申等關注流失海外的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帖》
    生前她和美國國立佛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原主任、著名文物專家傅申向中央建言,希望國家關注一件流失海外的唐代法書珍品——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帖》。歷陽是唐代郡縣,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此後,圓明園大量瑰寶流落國外。  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後大肆劫掠,各國侵略者特許士兵搶劫三日。頤和園被多國軍隊先後佔領,在此期間頤和園內陳設的珍寶也被竊擄殆盡,園內建築也被大肆破壞。  被外國人倒賣  在上世紀前期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在華的外國人勾結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文物並偷運出境。
  • 《中秋帖》作為最重要回歸文物之一 暌別公眾十年後,本周亮相國家...
    提及中秋和歸家,中國書畫史上久負盛名的《中秋帖》如何能繞過。傳為王獻之所作的《中秋帖》,因卷首有「中秋」二字得名,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最重要的回歸文物。今年9月17日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回歸之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上,《中秋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年來的主要回歸文物,將再度進入公眾視野。這距離它上一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亮相,已經過去整整十年。
  • 李白《上陽臺帖》,師法張旭,唯一傳世書法真跡,國寶級文物!
    書學張旭,善行草,墨跡《上陽臺帖》,被認為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亦是國家一級文物中的國寶級別。《上陽臺帖》的創作背景,恍然如隔世《上陽臺帖》是李白尋找故人,但是發現故人已經逝去,感慨之下而寫的書法作品。
  • 這批文物的毀滅和散佚,比佛首拍賣更令人心痛
    趙佶行書《蔡行勅》卷(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除書畫以外,珠寶類的文物在關鍵時刻最能賣錢;溥儀個人喜愛玉器,平時經常佩戴、把玩古玉。所以他還帶走了數百件珠寶玉翠。從後來陸續發現的文物碎片,我們可以一窺當時爭搶的激烈:北宋畫家李公麟的《三馬圖》,至少被撕成三段,第一段上是人馬和蘇軾的題字,中段是另一首題詩,後段是各類題跋。
  • 中國人的驕傲,十大國寶,排名第一的從不外借
    戰爭期間,為躲避戰火,孩兒枕隨故宮珍貴文物南遷保護,國民黨撤退後將其帶往臺灣。定窯孩兒枕現在已經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要想一睹芳容可要出趟遠門了。第六名 平復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時代:西晉初年平復帖有「墨皇」之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名家法帖,至今已1700歲。據考證平復帖最早是沒有名字的,流入宋徽宗之手後,徽宗大筆一揮將此書信命名為「平復帖」。
  • 寫下《平復帖》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西晉書法家陸機
    大概是在五一假期之前,小編帶大家欣賞過現存最早的名家法帖真跡,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平復帖》。而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些關於這個《平復帖》的創作者西晉書法家陸機的事。小編不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書法家究竟是誰,但是小編所知道的最早的是「篆書鼻祖」秦國的李斯。在他之後,還有東漢的「草書之祖」張芝、三國曹魏的「楷書之祖」鍾繇、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作者西晉的陸機。再接下來才是我們最熟悉的那些王家的或是與王家有關係的那些書法家。
  • 乾隆在國寶上寫了一個字,專家看後心痛:王羲之書法不值錢了
    乾隆無論去到哪,看到什麼都要在那裡題字,不僅如此,他還非常喜歡在自己收藏的歷史名畫名帖上題字,只要文物上有乾隆御覽之寶印章以及乾隆的題字,文物的價值就大大大折損了。這可不是隨口說說的,而是千真萬確。目前故宮以及臺北故宮收藏的文物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清宮舊藏,而清宮舊藏的文物大多數是乾隆收藏的。
  • 揭秘故宮文物南遷,他們才是真正的國寶守護者
    」的珍品,堪稱故宮古物精華中的精華,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就在其中,該帖與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一併,原藏於紫禁城養心殿的西暖閣內,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並將《快雪時晴帖》視為「三希」之首,如此國寶不能有任何閃失。
  • 米芾一幅罕見的大字珍品,氣勢超邁、沉著痛快,在近代流入日本!
    清末以來的近代中國,內外交困,中國的大量國寶文物流入海外以及民間,在書法界同樣許多珍貴的書法作品流入海外,其中不乏稀世名品。有過書法經驗的人都知道,「書不入晉,終入野道」,但是晉人書法也有一個最大的,那就是存世的書法作品當中,沒有大字,而「二王」的字,又不能直接放大來寫,所以這就導致長期學「二王」的帖學一路的人,在寫大字上沒有很好的學習範本。
  • 他用5塊大洋買了一件髒臭的畫, 多年後賣了3億800萬!
    我們都知道紙質文物是各類文物中最難保存的藏品之一,容易老化、變黃、變脆、發黴、蟲蛀,目前流傳下來的最早的名家法帖是西晉時期陸機的《平復帖(tie四聲)》,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歷史
  •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最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6.平復帖 《平復帖》是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創作的草隸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距今已有1700餘年,此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陸機寫給一個身體多病、難以痊癒的友人的一個信札,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名家法帖,平復帖被尊為「墨皇」或「祖帖」,5.石鼓文 石鼓,又稱陳倉石鼓,是戰國時期秦國的遺物,為10塊質地為花崗巖的石頭,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其中最高者約95釐米,最低者約為60釐米。因石形似鼓,後人稱為石鼓。每個石鼓重約一噸,每個石鼓上面都鐫刻有「石鼓文」,因其文中多言漁獵之事,故又稱為《獵碣》。
  • 北京故宮博物院必看十大國寶,你知道幾個?
    >通過國寶帶我們走進那段歷史,了解那時的人和事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國寶當然不只這三樣其他必看的十大國寶,你知道幾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在1949年以後進一步豐富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流失日本的300萬件文物中,這10件最珍貴,可惜歸國之路遙遙無期
    流失日本的300萬件文物中,這10件最珍貴,可惜歸國之路遙遙無期日本是近代以來給中國造成傷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二戰期間,日本入侵我國長達14年,佔領了大半個中國,造成中國軍民3500萬人傷亡。這期間,很多文物遭到了日軍搶劫。目前為止,在日本的中國國寶有360萬件,居於世界第一。
  • 張伯駒守護國寶字畫:寧被撕票 變賣豪宅(圖)
    《草書》等八幅書法,無償捐獻出來。「《平復帖》在我家放了一個多月才畢恭畢敬地捧還給伯駒先生,一時頓覺輕鬆愉快,如釋重負。」  張伯駒寧願自己被「撕票」也不肯賣字畫  「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張伯駒曾發自肺腑地說。
  • 陝西歷史博物館,年接待遊客270多萬,國家4A景點,國寶文物18件
    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像故宮博物館的金甌永固杯,清明上河圖,中秋貼,韓熙載夜宴圖,平復帖,千裡江山圖,步輦圖,洛神賦圖,伯遠帖,五牛圖等等;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陶鷹鼎,虢季子白盤,彩簋,嵌綠松石象牙杯,錯金銀雲紋銅犀尊,擊鼓說唱俑,人面魚紋彩陶盆,紅山文化玉龍,明代鳳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