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老課本 作家伍立楊批判假國學考題妄託知己、毫無靈性

2021-02-08 華西都市報

解讀老課本 作家伍立楊批判假國學考題妄託知己、毫無靈性

植樹

划龍船

玩樂

  高小第一冊第15、16課《鐵達尼郵船歷險記》。

  高小第一冊第15、16課《鐵達尼郵船歷險記》。

  1912年出版的初小教材《新國文》第一課非常簡單,只有一個字:人。但是這個一撇一捺,當年的教授法,解釋了四頁,近兩千字,它會告訴我們這個人字背後蘊含的各種道理,甚至還會啟發學生去思考:世間萬物,人之外尚有何生物?鳥獸之智識能力與人是否相同?人何以勝於鳥獸?
  百年前,這套教科書的編撰團隊提出十四條編輯要點。其中第一條就是「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義,以養成國民之人格」。還有「擴充國民之德量」,「以養成獨立自營之能力」以及「以引起學生興趣而啟發其審美之觀念」等。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當代文壇》主編伍立楊從這套課本中,讀到了民國一代人的風度與氣象。那個時代包含了知識分子作為政治家的時代靈魂,也包含了對學術認識的深切。
  關注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學者傅國湧認為,這套課本始終圍繞「人性」來編撰,追尋失去的傳統,老課本中有新生命。

追尋民國文化初心凝成精光不滅的歷史燈塔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當代文壇》主編伍立楊

  無論何種載體的讀物,根本區別在於內容的精妙或差池。如謂何種圖書最值得以紙媒存在,我認為民國時期的十萬種圖書大多夠格。
  民初以來,馬君武、魯迅、孫中山、蔡元培、周瘦鵑、範煙橋、葉楚傖、嚴復、章太炎、梁啓超、王國維、吳稚暉……都曾以淺近文言譯書,淺近文言為古文變來,而其得歷代名文所賜,殊非淺鮮。秦文雄奇,漢文醇厚,辛亥以還,淺近文言又融入了這一代知識分子的深情博麗,他們同時也受外國文藝的影響,氣質益深。
  這個知識分子集團的浩氣英風,不但包含了知識分子作為政治家的時代靈魂,也包含了對學術認識的深切。他們受良心的驅動,將人類進步合理的核心精神合而為一,既有先民遺留的文化結晶,又取法歐美先進的民主理念,他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凝成精光不滅的歷史燈塔,雷霆走精銳,拓開萬古之心胸。
  無論是老式學究,抑或新派書生,俱有操縱言論之資格,立言紀事,國人尤屬耳目。其人各各下筆又俱有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之真本領,或怒目金剛,或纏綿悱惻,兼有長風振林、微雨溼花之美。其人憂憤國事,為民請命,在在牽動國人神經中樞,即梟雄獨夫,隱然有未敢與公論抗與公理戰者。更以踐行理想,備嘗艱危困苦,攜筆從戎。其文章功業,襟袍氣概,葆有剛健篤實之美。
  因此,民國文教圖書最值得用紙媒承載。至於重版,只有用相當考究的修舊如舊,才配重版大量的民國文教圖書。倘若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不如以電子媒介方式,尚得以保持原貌。
  不管承載的媒介為何種形式,書籍大致可以分為:作為思想品的書,作為純資料的書,作為工藝品的書,作為殘次品的書,作為廢品的書。當下的情形是,廢品書佔據主要市場。這樣的書是一定要消亡的,無論有否電子書籍的侵襲。

《鐵達尼郵船歷險記》悲傷事件中講述人性之美

歷史學者、自由撰稿人傅國湧

  這些教科書它首先是圍繞著「人性」,而不是圍繞著朝廷、某個軍閥的權力,它的目標是養成人、建造人,它始終圍繞人性來編,這是一個根本特點。因而它特別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把這些因素都放在這些粗淺的教科書中得到了體現。
  實際上這是一個啟蒙階段,啟蒙的立足點是從人、從個體出發的,它不是從國家出發的。它重視人,重視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一個個具體的個人。它立足於每一個具體的個人,也就是每一個會讀這本教科書的小學生。從你的感受出發,從你跟天地萬物的感知出發,推及到你跟家庭的關係、你跟學校的關係、你跟朋友的關係,你跟老師的關係,然後再延伸到你跟社會的關係,你跟國家的關係,它這樣一層一層推開,讓你來認識你和你眼前的世界。由淺入深、一步一步,讓人成為一個人,而不是成為一個工具、成為一個能手,或者成為一個國家優秀的什麼分子,都不是,它就讓你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一個精神健全的人。
  曾經有一個老課本的版本被嘲笑為「貓貓狗狗」,它都是從小動物,什麼貓、狗、雞啊。都是從你身邊的事物出發的。今天的人可能反而不能理解這些課文,因為你家裡可能就沒有養狗、養雞了。在那個時代可能家家戶戶都有狗,它就從你最熟悉的事物入手,通過非常生動的一種方式來表達。從最初的認一兩個字,到後來認一兩個句子,再到後面是好幾個句子,最後面是成文。總體說,它要讓你建立對自然的、人生的、社會的、國家的、世界的認識。
  《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高小第一冊第15、16課是《鐵達尼郵船歷險記》。這篇課文比較長,所以分成了兩課。那時「泰塔尼克號」事件剛剛發生,它用半文不白的語言來記敘這件事,寫得特別棒,把事件寫得特別清楚。我們可以感受一下它用文言所寫的這篇課文,其中對人性、對愛、對人的種種關係都從課文中體現了出來。
  因為「鐵達尼」號很感人,它裡面有人與人之間的愛和人性的那種美。課文講發生海難後人們的表現,講遇險的時候船長怎麼樣、船員怎麼樣、乘客的表現怎麼樣,說船上沒有任何的喧譁,男子一律退後,婦女兒童可優先登救生艇。整個過程非常有秩序,在面臨生命危險時沒有人爭上救生艇,也沒有人口出怨言。樂隊繼續奏曲,跟平常一樣,歌詞的內容是「上帝乎,吾將近汝」,大家都要死了,要接近上帝了,唱的是讚美詩,歌樂聲與船一起沉沒。整個過程,船員沒有一個人不堅守崗位的,秩序井然,旅客都在捨身救人,婦女也都情緒穩定,沒有人在那裡哭泣,偶爾有依戀丈夫不願獨自逃生的,船員也隨她去。上面還有一張船撞上冰山的插圖,畫上的船很大。
  這樣的課文在那個時代的教科書裡到處都能找到,它沒有任何的意識形態的東西,完全就是從人出發的,這是那個時代教材的主要特點。

北京大學入學國文題(1932年)
你且試試比現代國學題如何?

  近年來,國內一些大學相繼開辦「國學班」,不過從公開的國學試題來看,伍立楊覺得並不合適。「試論《詩經》、《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談談你對儒學的哲學層面的認識?國學與海外漢學有何區別與聯繫?正要進大學的眾毛頭小子,面對的是這樣一些題目,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伍立楊以老國立北京大學入學國文題(時在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七月,文法學院用)為例,解讀當時試題相當的人性化。

  一、把這首詩譯成散文白話(自加新式標點符號)。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即杜甫常見的那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語)
 

 二、下列各書是誰做的或編的?

  文史通義後漢書論衡說文解字日知錄說苑紅樓夢方言文選三國志
  

三、什麼是「四書五經」?什麼叫做「四部」?什麼是「三通」?唐宋八大家是誰?
  四、試舉五部秦以前的書。
  五、試舉出下列各句中「之」字在文法上的區別:

  1、學而時習之
  2、先生將何之
  3、之二蟲又何知
  4、南宮絛之妻之姑之喪

  六、作文試題(選其一)

  1、藝術與人生
  2、科學與人生
  伍立楊認為,兩者稍加比較,即可見出所謂國學班試題與國學的不夠知己之處。欲深入國學,結果只能是與國學相距越來越遠,越來越疏離。老北大的試題其特點是相當的人性化,面目可親,扎紮實實,肚子裡面有多少墨水,一點也做不了假,它對基本功的考察,全在於平日的積累,臨渴掘井既不必也無用。細端詳,深信大木百尋,積根也深。
  新的國學班的試題是什麼情況呢?看看它那大而無當的模樣,空洞而居高不下的架子,實在與真的國學隔著肚皮隔著牆壁。它極像寓言裡那個慳吝而好高騖遠的富翁,建高樓只準建第七層——再博學的高人也無所適從。什麼儒學哲學,什麼這意義那漢學……都是模稜兩可的東西,與學術的深度和趣味相悖反;就是叫出題的先生大人前來捉筆應試,他也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國學班開辦的初衷,想來是要挽救培育讀書種子,令傳統有價值的層面得以薪火相傳。可是這樣一堆妄託知己、毫無靈性的試題橫亙在前,如矮人觀場,隨人說妍,發人長喟。蹄窪之內,不生蛟龍,可知胸襟眼光一受先天牽制,便是什麼十全大補也救不得的。況且,學術上只有違背不得的基本規律,並沒什麼十全大補。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相關焦點

  • 文娛·藝論|人與自然的精神連接——伍立楊和他的山水畫
    伍立楊先生名氣很大,既是作家又是畫家,無論哪一方面,都才華出眾,備受同行的認可。伍立楊先生出生於莽莽蒼蒼的四川大涼山,從小便得花草山水的浸沐,長大後求學於南方,畢業後分配到人民日報社工作,從此與文字結下了不解之緣。
  • 東京高中考題涉批判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資料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國日報網4月16日電 (信蓮)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都的一所公立高中在2014年1月的三年級期末考試試卷中,出現了批判安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考題。此事引起了一些保守派學者的關注,認為這樣的考題極為不當。這件事發生在東京都八王子市的都立松谷高中。產經新聞的報導說,這所學校在期末考試中,針對不久前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出了這麼一個考題:安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遭到了中國和韓國的嚴厲批判。這對這一問題,一,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發表意見;二,中國和韓國為什麼批判?
  • 小學期末數學考卷現「神」考題 官方:考察學生質疑意識和批判精神
    或許大家也都不禁思索,是不是考題出錯了呢?1月26日,南充市順慶區教育局教研室作出說明,本題是很好的開放性問題,給孩子們不設限的發揮,答案不唯一且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每一個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對現實的認知和思考,給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並從題目考點、設計緣由、考點依據等方面給出了解釋說明。   據說,這道五年級的考題讓不少家長犯了愁,直呼「算不來」。
  • 舜緣文化國學名師張詩苓---解讀傳統國學經典!
    現如今國學文化是當今社會必學的主流文化,那麼如何定義傳統國學?借用季羨林先生的一句話就是:國學不是「 漢學 」「 儒學 」等狹隘的國學,而是集全中國56個民族文化財富於一身的「大國學」。我們怎麼研究和學習傳統大國學?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式來解讀!
  • 《國學是什麼》出版 講述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
    中國現代文學館前常務副館長李榮勝撰寫的《國學是什麼——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國學基本知識》一書,日前由華夏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這是第一本系統闡述國學是什麼的綜合之書,也是第一本全面告訴中國人應該知道哪些國學基本知識的普及之書。全書四部卅三章,將博大精深的國學全方位呈現在讀者面前。總論部分首先回答了何為國學。
  • 美國學霸挑戰中國高考英語,做完考題疑惑:我是個假美國人?
    就有一美國學霸挑戰中國高考英語,做完考題疑惑,我是個假美國人?據了解,這個美國學霸在學校的成績是很優秀的,幾乎每一門功課都能拿到A等級。所以對於挑戰中國高考英譯題這一事,他是感到毫無壓力的。加上英語還是自己的母語,就更是小菜一碟。雖說這種自信是很好的,可當他做題時,就讓人有些意外了。只見他在做筆試的題時,時而皺眉,時而嘴裡念念有詞。最後答案對下來,就只有120分。
  • 孫儷被作家劉信達批判:三個月內終止遊戲代言,否則滾出娛樂圈?
    最近就有一款遊戲邀請孫儷作為代言人,本來是一件再為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卻遭到了某位毫無知名度作家劉信達的批判,點評的內容更是奇葩,便是以孫儷代言遊戲就等於帶壞青少年,教孩子誤入迷途為由,繼而喊話孫儷讓她立刻停止對這款遊戲的代言,否則就滾出娛樂圈的話語。
  • 首屆中國作家書畫展、中國作家手稿手札展舉行
    開幕式暨頒獎典禮現場 人民網北京1月23日電 包含當代作家藝術才情,體現當代作家思想深度,展現當代作家書畫創作能力的首屆中國作家書畫展、中國作家手稿手札展1月19日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隆重舉行。展覽由中國作家書畫院、北京華影會書畫院主辦,華影傳媒有限公司、華影藝術館協辦,匯聚了當代著名作家的書畫、手稿、手札作品500多件,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作家書畫、手稿、手札展。
  • 復旦大學免費公開課 臺灣國學大師馬叔禮親臨解讀《易經》
    獲稻十月,〖復旦人文智慧課堂·國學精修課程〗特邀臺灣學者馬叔禮先生,開展為期兩天、四大模塊解讀《易經》課程;透過陰陽五行和易經哲理,揭示華夏文明獨特的宇宙觀,暢談人文與自然的關係。        十月國學盛宴,邀您入席!
  • 寒假背誦:四大名著、弟子規、小學必備「國學」音頻+動畫講解,全了!
    從現在新版的部編版的教材中我們也能得出一個趨勢,國學的比例加大,國學不僅僅包括古詩詞、詩經,也包括散文、雜文、韻律感十足的詩歌等等。而且學校裡老師也是嚴格把控國學的學習,尤其是在初中高中以後,考察到傳統國學,例如《論語》、古詩詞、文言文等知識點的內容就太多了,簡直不勝枚舉。
  • 靈性時代該如何修行?
    儘管寫了很多的修行文章,但還是有很多同修不理解、看不懂,始終還是有很多的疑問和疑慮,不敢確定自己的緣分是真是假。沒有真正的破迷開悟,就無法走入修行的境界,無法真正懂得什麼是佛,什麼是道,什麼是仙,什麼是神,什麼 是靈,什麼是鬼,什麼怪,什麼是妖,什麼是精,什麼是魔,什麼是人心的雜念和凡心的修行,才導致在修行的過程中,面對自己的緣分找不到修為的真相。
  • 有注音的民國老課本,感受國學經典的同時,鍛鍊拼讀能力.
    國學是讓人長智慧的書。而好的國學入門讀本,是會教人欣賞到韻律之美、文學之美、敘述之美。這套民國老課本系列,專為孩子國學入門所選。張元濟、豐子愷等數位民國大師編寫,葉聖陶、胡蘭成、陳丹青極力推薦。民國老課本系列《晨誦·午讀·暮省》全套共30冊,附贈三本精美筆記本送給孩子最佳的國學讀物
  • 國學——到底是什麼
    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作了報導,猶如遠山的呼喚:《國學,在燕園又悄然興起》。盛世修典,乃長治久安之道。「續修四庫全書」工程在1994年啟動。這是繼永樂、乾隆之後,又一次對中國古典文獻進行的大規模清理與匯集。與此相應,是在知識分子中蔓延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他們以對激進主義的深刻批判揮別了八十年代。
  • 寒假誦讀 | 四大名著、弟子規、日有所誦等小學必備「國學」音頻+動畫講解
    從現在新版的部編版的教材中我們也能得出一個趨勢,國學的比例加大,國學不僅僅包括古詩詞、詩經,也包括散文、雜文、韻律感十足的詩歌等等。而且學校裡老師也是嚴格把控國學的學習,尤其是在初中高中以後,考察到傳統國學,例如《論語》、古詩詞、文言文等知識點的內容就太多了,簡直不勝枚舉。
  • 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新秀獎名單(附頒獎詞)
    11月28日,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數百位學術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經、傳媒、公益等領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與全球網友一同見證這一頂級文化盛典。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致力於中華文化傳承的傑出人士,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文化書院等機構,電視劇《清平樂》、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凱叔講故事·國學系列音頻等項目獲得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24部學術著作獲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本屆國學大典增設的國學新秀獎則由10位優秀青年學者共享殊榮。
  • 高級國學《多功能漢字甲骨文破譯字典》象形速記、學生考試古文破譯通用字典
    宮廷古文一般包含二層以上的含義,本身就是加密文,能破譯解讀的人,當然會懂一些基本的政治和謀略。數年前海外華人為了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首次在網絡上進行中華文化高級國學「甲骨文和古文破譯」的啟蒙教育,隨後傳入大陸,從啟蒙、播種,至今已有數年,熟悉甲骨文和古文破譯的人日漸增多,強基計劃也應運而生。
  • 解讀尼爾·安德生《勝過幽暗》的靈性掙扎
    感謝神的恩典,難得有這樣大塊兒的不被打擾的五個月時間,系統地與弟兄姊妹一起學習神的真理,並藉著聖經人物和本人的經歷,針對困擾基督徒生活中遇到的十二個方面的難題,以心靈輔導的方式,用七個禮拜的時間,大約十四次,解讀了華理克牧師的
  • 蜜蠟有靈性嗎?蜜蠟有靈性是真的嗎?
    對於知己,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理解,隱藏在琥珀美麗而神秘的光彩中,邀來共同探索,又是一種怎樣溫情的默契呵。對於心愛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樣的讚美能夠比「以珀相贈」更加深刻?除了能佩戴、欣賞,裝飾之外,蜜蠟比較大的作用就是輔助靈性修行。傳說佛門有七寶,蓄納了佛家的光明與智慧,而蜜蠟就是「佛門七寶」之一。據佛教經典,蜜蠟能使人進入神聖的境界,長期佩戴蜜蠟,可以吸收其中的靈性,讓生命達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