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哥德式教堂與彩色玻璃鑲嵌畫的相遇,迸發出了怎樣的火花?

2020-12-12 大國歷史觀

引言

哥特教堂的外部細節很多,但內部卻十分簡潔,裸露著邏輯清晰的結構,沒有給裝飾留下餘地。可是,教會需要「傻子的聖經」,用繪畫和雕刻來弘揚教義,市民也需要感官的美和愉悅。於是,誕生了一種非常富於創造性的藝術,這便是彩色玻璃窗。

自從使用飛券來平衡中艙的側推力之後,中艙便可能開大面積的高側窗,舷艙的窗子也可以開得很大。當時的技術能力,難以製造純淨透明的大塊玻璃,只能製造小塊的、帶各種雜色的玻璃。這些玻璃裝在窗子上,斑斑駁駁。在頻繁的十字軍東徵戰爭中,法國人熟知了東方拜佔廷帝國燦爛的彩色玻璃鑲嵌畫,受到啟發,便嘗試在窗子上用玻璃模仿鑲嵌畫,以利用光線的審美作用。

▲哥特教堂彩色玻璃圖案

起初在玻璃上著色,後來燒制彩色玻璃,把它們按設計圖稿裁成面積不大的各種形狀,用工字形截面的鉛條拼接起來,組成圖畫。題材多以宗教性故事為主,也夾雜少量現實生活題材。早期的作品,玻璃片面積小,透明度低,色彩偏暗偏濃,因此窗子的整體色調統一而沉穩。玻璃片面積小,人物形象的尺度也小,故事描繪得比較複雜,風格有明顯的東方鑲嵌畫的影響。不過光線暗,形象小,顯得恍惚迷離。下一步發展就是從恍惚迷離走向明確肯定。

13世紀之末,隨著燒制玻璃技術的進步,玻璃片大了,更透明了,色彩鮮豔多了,於是人物形象也大了,故事情節就趨向簡單。這樣,容易導致窗子的色調不統一。製作彩色玻璃的技術水平提高了,玻璃窗畫的藝術水平卻反而降低了,藝術和技術並不一定是同向同步發展的。陽光透過大面積萬紫千紅的窗子,把主教堂內部映照得五彩繽紛,光輝奪目。

▲哥特教堂彩色玻璃圖案

這時的教會早已拋開了禁欲主義,除了西斯廷教派和本篤會的教堂還比較樸素外,主教堂都追求華麗,祭壇甚至是豪華無度的。教士們說,富麗堂皇的教堂內部正是上帝居處的景象,那是天堂。又說燦爛的光線射進大廳,就像神啟進入信徒的心靈,可以強化人們的信仰。巴黎城邊聖德尼(St.Denis)王室教堂的許節長老說:「凝視物質的美麗能導致對神的理解。」

他在聖德尼教堂大門的青銅鍍金門扉上刻了一句銘文:「陰暗的心靈通過物質接近真理,而且在看見光亮時,陰暗的心靈就從過去的沉淪中復活。」13世紀最權威的神學家阿奎那(Thomas Aquinas,約1225-1274)為感性的美辯護,他說:「在被感知時令人得到滿足的東西就是美。」他認為感性的美包含三個條件,第三個就是:「鮮明性,或明顯性,因此我們把塗上鮮豔色彩的東西稱為美麗的東西。」把天國設想為豪華堂皇的感性世界,並且衝破神學玄秘的迷霧,把彼岸世界搬到了可直接感知的現實中來,本來正是世俗工匠們世界觀的特點,市民文化的特點。長老和神學家的美學,恰恰反映了這個特點。

▲聖德尼教堂

成熟的哥特主教堂最早出現在法國北方,但是這時候西歐的市場已經很活躍,商路上一派繁忙,聖德尼王室教堂培養出來的工匠,代替了羅曼時期克呂尼教派的僧侶,背起工具,到處遊走,在各個城市裡參加建造教堂。因此,哥德式建築的理念、技術和藝術很快就傳播到英國、德國和西班牙北部。義大利北部雖然傳統的力量很強,沒有真正接受哥德式建築,但仍然受到不少的影響,米蘭的主教堂(Duomo,Milano)便是哥特建築的重要作品之一,不過形制和風格不很典型,舷艙和中艙同高,形成廣闊的大廳。

它的大廳長150米,總寬59米,高45米。英國和德國的哥特主教堂風格成熟,規模大,而且在藝術和技術兩方面都達到很高水平。英國的哥特主教堂,袖廳比較長,有些教堂有兩個袖廳,體形變化比較多而不像法國的那麼程式化,在拉丁十字的交點之上常常還有一座又高又大的塔。著名的有達勒姆(Durham),索爾茲伯雷(Solisburg)、林肯(Lincoln)等幾座主教堂。德國的哥特主教科隆(Cologne)主教堂從12世紀起造,直到19世紀末才竣工,一共造了600年之久。它的鐘塔高達157米,大廳長144米,總寬45米,高43.5米,是最大的哥特主教堂之一。德國也多舷艙和中艙同高的教堂。西班牙在8世紀被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佔領。

▲教科隆主教堂

10世紀後,基督教徒從北而南逐步趕走了摩爾人,在北部造起了哥德式主教堂,不過因為大量使用穆斯林匠人,所以把許多伊斯蘭建築手法摻和了進來。重要的哥特主教堂有布爾戈斯(Burgos)的和託萊多(Toledo)的。儘管哥德式主教堂遍及西歐主要國家,但它仍然是首創者法國人的驕傲。大雕刻家羅丹(A.Rodin,1840-1917)說:「有了哥特藝術,法蘭西精神充分發揮出它的力量」,「主教堂,這便是法蘭西,當我欣賞它們的時候,我感覺到我們的祖先在我心裡」,「只要主教堂還在,國家就不會滅亡,它們是我們的母親」。

大作家雨果在他的名著《巴黎聖母院》裡寫道:「這座可敬的歷史性建築的每一個側面,每一塊石頭,都不僅僅是我國歷史的一頁,而且是科學史和藝術史的一頁。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

建築藝術的最偉大作品不是個人的創造,而是社會的創造,不是天才人物的作品,而是人民勞動的結晶;它是一個民族留下的沉澱,是各個世紀形成的堆積,是人類社會不絕地升華產生的晶體,總之,是各種形式的生成層。偉大的建築物,像大山一樣,是多少個世紀創造的結果。」他說,一座大建築物包容著許多種藝術,「往往寫出人類的世界通史」。雨果又說,巴黎聖母院「簡直是石頭製造的波瀾壯闊的交響樂」。同樣,在萊茵河邊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前面,歌德說出了他的名言:「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結語

建築是石頭的史書」,「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兩個對建築藝術的著名論斷,都由哥特主教堂而起,可見它們在文化史中地位的重要。

相關焦點

  • 這是巴黎最美的哥德式建築之一,有著極為精緻的彩色玻璃!
    這是巴黎最美的哥德式建築之一,極為精緻的彩色玻璃,是巴黎聖禮拜堂的最大特色。靠近巴黎聖母院的大教堂,相較於聖心大教堂外觀看上去很普通,但是進去後才感受到了它的壯觀。陽關透過彩色玻璃,讓人安靜下來,聖禮拜堂像是教堂中的紅寶石小巧、璀璨。此堂幾乎無牆壁,三面全為大面積的彩繪玻璃窗。
  • 雪梨聖瑪麗大教堂:天主教的發源地,美麗壯觀,彩色的碎石鑲嵌!
    雪梨海德公園附近的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是雪梨天主教社區的精神家園。它是雪梨大主教的所在地,建於雪梨第一個天主教堂的舊址。大教堂是由當地的砂巖建成,「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是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強調直線上升,內部牆壁少,而窗戶很多,窗戶上鑲有彩色的玻璃畫。哥德式建築內部高大明亮,加上從色彩玻璃畫透過來的富有變化的彩色光線。使人產生一種騰空飛起、飛向天國的神秘宗教情感。典型代表有法國巴黎聖母院、沙特爾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等。
  • 聖維特大教堂是城堡內的核心建築,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宗教聖地!
    短暫的旅行無法讓我了解大教堂的偉大歷史,但高聳入雲的哥德式建築卻震撼了我。中殿裡有包括穆夏在內的許多捷克著名藝術家於20世紀初製作的彩繪玻璃窗,不僅玻璃窗本身色彩斑斕,透過它的陽光,讓內牆上的壁畫也如夢幻一般。
  • 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之一,媲美法國巴黎聖母院,就在廣州
    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耗資40萬法郎,歷時25年建造,於1861年才告竣工,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
  • 石室聖心大教堂,中國風的哥德式建築
    這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的教堂,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也是全球4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另外3座是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砌造而成的,所以又被稱為「石室」「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有人說石室聖心大教堂的設計抄襲了巴黎聖母院,而實際上它將傳統哥特教堂和中國傳統元素巧妙地結合了起來。教堂坐北朝南,沿用中國傳統,背靠越秀山,面朝珠江。而教堂平面俯視卻呈十字形,這是歐洲教堂建制的標準設計方法。
  • 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代表,航海家哥倫布的埋骨之地
    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與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起源於11世紀下半葉的法國,13-15世紀漸漸流行於整個歐洲大陸,最明顯的建築風格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巨大的色彩斑斕的玻璃窗。教堂內部先說彩色玻璃窗,它無疑是塞維亞大教堂的點睛之筆。看過《金陵十三釵》的小夥伴們可能有印象,張藝謀在這部電影中將教堂的一面彩色玻璃窗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表達載體來拍攝。彩色玻璃窗與聖經故事為什麼教堂會大量使用彩色玻璃窗呢?
  • 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非常壯觀,入內還可以看到漂亮的彩色玻璃窗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是天主教在廣州教區最大的教堂,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哥德式建築和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很多人會來此拍攝外景留念,也經常會有新人來這裡取景拍攝婚紗照(只能外拍,不能入內拍攝),因為它十分漂亮。
  • 哥德式教堂:凝固時光的藝術,透過建築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而隨著人們審美的變化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扶壁的受力形式和外觀也在不斷進步創新,扶壁的作用和外觀也被大大增強了,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哥德式教堂把原本實心的、被屋頂遮蓋的扶壁裸露在外,最終建造出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種比較典型的,賦予了美感和實用性的飛扶壁。
  • 歷史:彩色玻璃的歷史涵蓋了史前玻璃的使用!
    彩色玻璃的歷史涵蓋了史前玻璃的使用,第一個窗戶的創造,教堂中彩色玻璃的使用,以及對當代彩色玻璃的討論。彩色玻璃穿過中世紀通過中世紀,彩色玻璃的使用繼續擴大,特別是用於教堂和大教堂的裝飾。它被認為是神聖的:轉向天堂,看著上帝。這種技術一直持續到公元十三世紀,此時彩色玻璃開始顯示其巨大的表達能力。我們的彩色玻璃的第一個例子是由於考古學家的工作。
  • 黑暗中的華麗夢境 哥德式裝修風格設計
    弔詭,陰暗,華麗,夢幻,哥德式裝修風格集此四點於一身,在所有的裝修風格中打著與眾不同的標語,突破裝修的傳統,別具一格,如果你對哥德式風格有所偏愛,不如就來看看小編為您準備的哥德式大餐。哥德式裝修風格起源是歐洲教堂哥德式建築風格,哥德式建築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上帝之紅,君權之黃」——凝聚中世紀時代色彩的玻璃花窗
    而中世紀是神權的時代,其意識形態與宗教分不開關係,所以哥德式建築中宗教的象徵意義非常強烈,玫瑰花窗把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與當時哥德式建築那種粗礦野蠻的風格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平衡的美感。那些工匠們不僅僅將花窗製成彩色而且還在下面鑲嵌上了一幅幅精美的圖畫。由於玻璃工藝的不斷進步,到了13世紀之後花窗不再僅僅由小格子的玻璃組成,甚至於有著整面牆面一般大的玻璃花窗。哥德式建築與羅馬式建築不同的之處就是在於它是繼承與發展的共同體。
  • 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今天的文章是《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我們現在買房子,住小區,選擇都非常多樣化了,現在很多樓盤的設計非常具有建築美學的意義,不僅通過住宅我們那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現在我們去旅遊,尤其是國內外的建築,我們也都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歐洲有一種類型的建築,十分宏偉壯觀,而且還相當具有特色,我們一看這建築就知道是哥德式建築。
  • 《安家》向公館的花窗玻璃:彩繪玻璃帶來的流光溢彩
    而隨著宗教的發展,特別是羅馬式和哥德式的教堂建築上,隨處可見彩色玻璃的影子。從法國沙特爾大教堂到巴黎老佛爺百貨彩繪鑲嵌玻璃穹頂;從和平飯店到上海外灘浦華大酒店……處處都能可以彩繪玻璃的影子,處處都可以感受它的藝術魅力。比較出名的就是巴黎老佛爺百貨那個巨大的拜佔庭式彩繪鑲嵌玻璃穹頂,陽光順著這個巨大的玻璃穹頂照下來,仿佛讓人置身於歐洲中世紀的宮殿中。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教堂四壁彩色玻璃窗戶總面積達1萬多方米,圖案全是《聖經》的故事,在陽光反射下,這些玻璃金光閃爍,絢麗多彩。 可以說科隆大教堂既宏偉又細緻,布局巧奪天工,被譽為哥德式教堂中最完美的建築典範。 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有一些同學看到這裡會有點懵。
  • 法國這座教堂,彩色玻璃在二戰的炮火中竟能保存,現在看精美絕倫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位於斯特拉斯堡市中心,是中世紀(11至15世紀)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也是歐洲著名的哥德式教堂。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雖然是哥德式的大教堂,但是跟法國其他城市的大教堂比,外形區別還是很大的。
  • 除了巴黎聖母院,還有這些著名的哥德式教堂,你值得一去!
    哥德式建築哥德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予以整個建築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尖肋拱頂 從羅曼式建築的圓筒拱頂普遍改為尖肋拱頂,推力作用於四個拱底石上,這樣拱頂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
  • 聖瑪麗大教堂: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是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
    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位於雪梨海德公園附近,是雪梨天主教社區的精神家園。它是雪梨大主教的所在地,建於雪梨第一個天主教堂的舊址。是一座非常雄偉的大教堂。大教堂是由當地的砂巖建成,「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是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
  • 雪梨聖瑪麗大教堂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
    雪梨最宏偉最漂亮的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是雪梨天主教社區的精神家園。每次走進去都有一種肅穆與莊嚴的感覺。聖瑪麗大教堂「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它始建於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來到澳大利亞是在1820年,因此聖瑪麗大教堂又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聖瑪麗大教堂大殿以十字進行區域間隔,陽光從琉璃窗欞傾瀉而下,黃色的燭光映襯著聖母、耶穌聖潔的靈魂。聖瑪麗教堂是以創世紀為主題,由彩色的碎石鑲嵌而成,以手工精巧而聞名世界。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毀於大火。
  • 歷史:彩色玻璃是歐洲最重要的繪畫技術之一!
    在哥特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1100年代至1500年代),彩色玻璃是歐洲最重要的繪畫技術之一。將彩色玻璃稱為繪畫形式似乎令人驚訝,但實際上它是。仔細觀察這裡的圖像,注意每塊玻璃的表面都塗有各種深色調。作為最普遍的繪畫形式之一,彩色玻璃通過教堂和修道院的宗教敘事,市政廳內的著名家庭和政治關係激發了信徒的生活,甚至裝飾了私人住宅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