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東北部、萊茵河西岸,有個法國第七大城市,也是法國最大的邊境城市,它與德國的巴登-符騰堡州,中間只隔了一條萊茵河,這個城市就是斯特拉斯堡 。它是歐洲委員會、歐洲人權法院、歐洲反貪局及歐洲議會等,多個歐盟合作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斯特拉斯堡,現在是屬於法國的,但歷史上,德國和法國曾多次交替管理斯特拉斯堡。這裡是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匯之地,斯特拉斯堡,無論在語言還是文化上,兼有德法兩國的特點。城市的建設和建築,也被兩種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這樣的建築。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位於斯特拉斯堡市中心,是中世紀(11至15世紀)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也是歐洲著名的哥德式教堂。始建於1176年,直到1439年才全部竣工,教堂使用孚日山的粉紅色砂巖石料為主要材料。建成後,高142米的大教堂,在小鎮的任何時間、任何角落,都能看到它。它曾經超過吉薩大金字塔,成為了世界最高建築,這個記錄保持了四百多年。法國作家雨果,曾用「集巨大與纖細於一身、令人驚異的建築」來形容它。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雖然是哥德式的大教堂,但是跟法國其他城市的大教堂比,外形區別還是很大的。巴黎聖母院等一些知名的大教堂,外形都非常的相似,但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就完全不一樣,更接近於德國的風格。外形上,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跟德國科隆大教堂比較相似,只是科隆大教堂現在已經變成黑色的了,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還是深棕紅色。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聖壇是羅馬風格,而中殿是哥特風格。
教堂整體是不對稱結構,只有一座尖塔,據說是因為當時修建時資金短缺只建了一座,將另一座尖塔改成了平臺。當後人想要再修築一個尖塔的時候,發現教堂的設計已經無法承載這樣的重量,於是他們只好不斷地往教堂的外壁上增添更多的裝飾,教堂便成了今天模樣,擁有各種繁複而華麗的裝飾。有人說,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用四個字「石頭蕾絲」來形容最為恰當。這是一座能讓你靜靜觀賞很久的教堂,如果要把每個細節仔細欣賞一遍,真的要耗費不少時間,但如此精緻的細節卻讓人移不開眼睛。
單看教堂的穹頂,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似乎與其他教堂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但當陽光直射進來時,西門上方的彩色玻璃玫瑰窗,便會像寶石一般閃閃發光,而教堂側牆兩邊的花窗,精美的程度也絲毫不亞於其他教堂。二戰時,斯特拉斯堡被德軍佔領,也因此遭到了嚴重的炮火攻擊。為了保護教堂的彩色玻璃,當地人竟爬上142米高的教堂,將彩色玻璃全部摘下,並一塊一塊編上號,小心翼翼地搬回自己家中保存。戰爭結束以後,他們將彩色玻璃一塊一塊擦拭乾淨,按照之前的編碼,又全部安放回去,如此精美的彩色玻璃,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
教堂內,有一座十一米高的天文鐘,每隔十五分鐘分別有兒童、青年、壯年和老年機械人出來巡遊,代表了人生四個階段。每到正點,還有死神提著板斧出來報時。在布拉格等地方,看到的天文鐘都是在室外,唯獨這裡的建在室內。建於1838年的天文鐘,至今仍然報時非常準確,可能正和放在室內保養的好有關。
在這麼一個小城市裡面,卻有一座如此高大的教堂,來過的人都會覺得非常震撼。在教堂下的廣場、坐在長凳上,靜靜欣賞這裡的一切,你好像和歷史進行了一次,意味深長的對話。
感謝您讀完這篇文章,您的留言、點讚、分享和收藏,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若喜歡我的內容關注我吧!
【註:原創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