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0歲,讀四年級,被體校選中,要不要轉學去體校上學?

2020-12-13 微雨潤苗

「孩子10歲,讀四年級,被體校選中,要不要轉學去體校上學?」有人問。

我是一線小學教師兼班主任,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定的發言權。

如果你的女兒學業成績不是太差的話,那麼她把體育運動當作一種課餘興趣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讓她直接去體校就讀,用一時的熱情去賭一輩子的前程,我覺得這種做法「性價比」是非常低的。孩子讀四年級被體校選中,要不要轉學去體校上學?接下去請聽聽一線老師的看法——

讓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差的孩子上體校,「性價比」不高

十幾年前,縣區體校的也來到我們學校招生。所謂的招生就是從一個班級當中選出個子比較高、跑得比較快、跳得比較遠的人。我們班一個女生就是在讀四年級的時候被選上了。這位學生的家長問我:「老師,您說我孩子要不要去體校呢?」

那個時候我還相當於新教師,所以對於體校這種存在還是不太熟悉,所以我讓家長自己拿主意。結果那家長在一頭霧水之下把孩子送往了體校。這孩子去了體校一年之後就因為吃不消回來了,個子倒是長高了不少,但在語文和數學這兩個科目的學習上落後太多了。而且據同學「檢舉」,這孩子回來之後經常在課餘時間說話的時候都是說一些粗言野語,時常髒話連篇,原本一個文靜的小姑娘變成這樣的「女漢字」,真的讓人有一種匪夷所思的感覺。

這位同學的家長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把孩子送往一位退休老師那邊去補課,那位退休的老師詫異地對我說:「xxx是誰家的孩子?我上課的時候她都是傻愣著,大家都在奮筆疾書的時候她居然一直在發呆,手中的筆幾乎都沒動過,反倒是含情脈脈地盯著天花板,似乎和天花板產生了濃厚的感情……」

體校學習的氛圍存在比較嚴重的短板

據這位從體校回來的女生透露,進入體校之後,她在文化課方面的學習基本上就「斷層」了,因為在體校,她身邊沒有一個人願意靜下心來學語數英這類文化課,在體校上文化課就和在普通學校的亂班上自習課是差不多的——上課的時候沒有誰會把老師的話聽進去,課餘做作業更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抽菸、早戀、夜不歸宿這種事情在體校也不是多麼稀奇的事情。所以,在體校的學生當中,四肢發達的人不少,但頭腦不簡單的貌似不多。

進體校訓練,某個領域無法拔尖,前途渺茫

在體校的各項訓練中,對於每一個體校的同學而言受傷是常態,當然如果是受到一些比較嚴重的傷,這輩子的體育生涯也就到頭了。更何況,一個領域的冠軍,無論是全國的冠軍還是世界冠軍,都只有一個,如果上體校後默默無聞,不僅文化課「瘸」了,而且在體育領域很難有所建樹。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孩子去體校「深造」的結果就無異於「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我認為,一個孩子,做體育明星的夢可以有,但我覺得至少應該是在學好文化基礎的前提下才可以做這樣的夢。當然,如果孩子的文化課成績都是差到泥土裡的那一種,而且獨立生存能力非常強,同時自律意識又非常高,身體素質也相當棒,那還是可以去體校試一試的,畢竟「死馬當活馬醫」或許還能讓孩子將來真的能成為傳說中的體育明星。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患上「奧運綜合症」 要上體校不上學(圖)
    天天劈叉要上體校不上學  □本版撰文  時報記者 梁健敏  實習生 何珊珊時報記者 巢曉 杜翠 實習生 朱德文 攝  看了體操比賽後,馬上要讀小學一年級的6歲薇薇這幾天鬧著要去體校,不想上學,還在床上「劈叉」證實自己的實力;每天16小時抱著遙控器看奧運,中途去趟洗手間都一路小跑,馬上要讀五年級的軒仔患上假性近視……  隨著開學臨近,孩子的「奧運綜合症」開始困擾家長,專家稱,奧運過後孩子會逐漸淡忘此事
  • 新加坡人為何爭相送孩子上體校
    學費、住宿費每年高達人民幣3萬元,但新生錄取比例卻為1∶10—— 新加坡人為何爭相送孩子上體校 本報特派記者 慈鑫     承辦本屆青奧會遊泳和射擊比賽的新加坡體育學校,與中國人印象中的體校完全是兩個概念
  • 中國體校年輸出率僅10% 90%學生面臨出路問題
    作為舉國體制的基石,體校曾是培養我國體育後備人才最重要的基地。但本世紀以來,全國體校的發展遭遇瓶頸,一些縣級體校被迫關閉,一些市級體校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四川內江市培養體育人才時,注重讓專項體育項目人才培養進學校,走出了一條頗有特色的體教融合路。  目前,我國好的體校年輸送率也只有10%左右,90%的體校學生都會面臨出路問題。
  • 安海新少體校「請」來了這群少年家
    教練許建築介紹,兩個班的教學重點各有不同,一個班針對小學四年級以下、較無籃球基礎的學生,更注重的是對其籃球基礎的教學;另一個班面向四年級以上具有一定籃球基礎的學生,側重於結合學生個人特點,對弱項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熱身、拋球、團隊籃球接力賽、團隊投籃賽……在低年級學生的訓練現場,記者看見,教練除了對基礎動作進行教學外,還融入不少團隊配合內容和遊戲環節。
  • 孩子學習成績好,上體校會不會太可惜?
    來自體育教師大本營00:0010:26「這個孩子學習成績這麼好,讀體校會不會太可惜了!」「我兒子讀書很差,也就只能讀體校了。」「你數學這麼差,是體育老師教的嗎?」體育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是刻在人們觀念中的刻板印象,在底層認知中有了這種意識,那麼衍生出上面這些帶有歧視的話就太正常不過了。
  • 「夏練三伏」走進縣青少年業餘體校運動員們的「暑假」
    炎炎夏日、酷暑襲人, 當別的孩子放下書包,暢快享受假期生活時,縣青少年業餘體校的運動員們卻投入到了更緊張的集訓生活。暑期集訓是縣青少年業餘體校自2013年恢復辦學以來的傳統,那麼他們都是怎麼訓練的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員。 左右直拳、鞭腿組合、實戰對打……在縣青少年業餘體校的訓練室裡,記者見到了這群刻苦訓練的孩子們。
  • 陳經綸體校134個孩子遊泳後高燒確診為腺病毒感染
    這幾天陸續有讀者打進快報熱線說:陳經綸體校遊泳館培訓遊泳的孩子中,有一些陸續發高燒了。昨天下午,杭州市體育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作出解釋並誠摯道歉。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確認此次事件為一起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結膜熱疫情,病毒通過密切接觸、呼吸道以及遊泳池水傳播。
  • 成都少體校成冠軍搖籃 馮喆從這兒成為世界冠軍
    要想在體育工作上有所建樹,不僅需要較高的訓練質量,還需要獨具特色的訓練手段。針對業餘訓練的特點,成都市少體校建立和完善了「傳統校—俱樂部訓練點—重點班」三級訓練體系,廣泛發動各方面力量投入到青少年人才培養中。過去一年中,少體校積極依託「國家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在三個優勢項目上加快發展基層訓練網點,完成了四個網點建設。
  • 本溪縣體校:勤訓苦練育人才
    這樣的成果,最離不開為體育教學默默奠基的縣少年兒童業餘體校的全體教職員工。目前,縣少年兒童業餘體校在校學生有200人左右。為檢驗訓練成果,提高競賽水平,縣少年兒童業餘體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級重大賽事,給學生們搭建更好的平臺,向各體校、專業運動隊輸送人才,每年都有學生通過體育專項進入大學繼續學習。
  • 玉溪體校新校區開門迎新
    金秋九月,玉溪體校正式遷入科教創新城新校區辦學。9月5日,玉溪體校開始了新學年的入學迎新工作,僅報到首日,就有260餘名新生走進嶄新的校園,開啟新的學習和生活。 為了做好搬遷後的首次迎新工作,玉溪體校全校上下聯動、統一部署,提前召開會議,制定工作方案。在此期間,學校領導反覆商討各個環節,落實落細各項工作,以確保迎新當天順利、有序開展。
  • 浙江:基層體校「聯姻」高校共建優質生源基地
    新華社杭州7月28日電(記者夏亮 王夢)縣級基層體校可持續發展如何破題?28日,浙江省長興縣少年兒童業餘體校與浙江大學等6所高等院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探索優化基層體校教體融合道路上再邁新步伐。籤約儀式上,長興少體校分別與浙江大學、蘭州大學、西南大學、南昌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和西安體育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金華體校舉辦愛國主義教育專題講座
    人生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而體校的九月,是一抹永不褪色的紅。為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師生愛國主義熱情,傳承浙江「重要窗口」下的紅船精神,9月5日晚,金華市體育運動學校特邀「硬骨頭六連」戰士、對越自衛反擊戰英雄張根洪同志為全體師生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牢記使命擔當」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專題講座,金華市體育局童偉民副局長、體校副校長伍金華、宣躍軍參加。講座由邵林仙書記主持。
  • 2歲女童10分鐘遊200米寬湖面!體校已發布招收邀請
    現在的嬰幼兒遊泳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了,昨天我們嬰遊網發布了國外一歲寶寶在遊泳池暢快遊泳的視頻,有人就說又是國外的寶寶……其實國內的寶寶同樣不遑多讓,這兩天有一個視頻火了,視頻的內容是湖南2歲女童10分鐘遊泳橫渡200米沾天湖湖面,看到這個視頻同樣讓人震驚。
  • 業餘體校不「業餘」 少年暑期訓練忙
    近日,牙克石市業餘體校暑期體育訓練活動全面恢復,科學詳盡的訓練計劃記錄著百餘名小學員提升體能、獲得成長的歷程,每一滴汗水也見證了他們充實而又忙碌的暑期生活。作為呼倫貝爾市重點業餘體校及呼倫貝爾市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市業餘體校始終把培養和輸送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作為指導思想,對學校體育教育進行有利補充,改善「小胖子」、「小眼鏡」等青少年體質下降的情況。幫助學員在體育鍛鍊中增強體質、鍛鍊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體育專業課過了,上二本體校,有用麼,將來就業怎麼樣?
    既然題主在體育專業課過了的情況下也只是上二本體校,那我默認題主的文化課成績一般,如果靠文化課難以考上二本大學。上二本體校有沒有用,看和什麼比,如果和更好的學校或者專業比,那自然前景要差一些,但是如果和不讀書比,那顯然讀二本體校要更好一些,畢竟以後出來也是有本科學歷的大學生。
  • 中國體校生源大幅下降 外媒:家長更注重文化教育
    現在願意讓孩子從6歲起就到這些學校接受艱苦訓練的父母越來越少,導致學生整體數量下降。一些學校被迫關門,另一些則開始做出改變。政府數據顯示,體育學校的數量在1990年還有3687所。「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這樣的學校特別吸引人,」黃說。那個時候家庭普遍不太富裕,高額的體育補貼會更被看重。像女足國家隊前隊員謝慧琳就是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
  • 2020全國體校U系列線上錦標賽進入收官階段
    年9月正式啟動以來,由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主辦,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承辦,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體校分會、中奧青體體育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全國體校U系列線上錦標賽受到廣泛關注。10月24日-11月28日,2020全國體校U系列線上跆拳道錦標賽展開爭奪。賽事設立U11組、U14組、U17組三個組別,下設男子個人組、女子個人組、混雙組、男子團體組、女子團體組,以跆拳道品勢為比賽內容,共有來自重慶、貴州、廣東、安徽、四川、山西、廣西、河北、內蒙、新疆、河南、山東、甘肅、湖北、青海、遼寧16個省市,700餘名運動員報名參賽。
  • 洛陽體校16歲新生遭老生欺凌
    洛陽體校的一名16歲新生因為沒有幫老生撿球,在宿舍內遭到9名老生的圍毆,這些學生用木凳、木棍等毆打這名新生,扇耳光,還要求他鞠躬90度賠禮道歉。而整個毆打過程持續了三四十分鐘,直到打人者離開之後,才有同學敢報警。
  • 伊春市業餘體校舉行2020年開學儀式
    東北網10月19日訊 10月18日,市業餘體校舉行2020年開學儀式,師生們滿懷熱情,帶著飽滿的精神風貌迎接新學期的到來。市業餘體育運動學校自1966年建校以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艱辛歷程。其中男生27人、女生17人,年齡為11至14歲。儀式上,老師和學生們紛紛表示,將珍惜在業餘體校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認真訓練,繼續發揚老體校生努力拼搏精神,不懈努力,以積極姿態取得新成績,再創新輝煌。市體育局、市教育局、伊美區負責同志參加開學儀式,並希望同學們珍惜機會、汲取養分,全面發展,成長為體魄強健、人格健全、品學兼優、充滿朝氣的體育事業接班人。
  • 探索|河北石家莊市少體校:「開門辦校」破解選材難題
    這是石家莊市少年兒童業餘體育學校(以下簡稱「石家莊市少體校」)與南王學校合作,以該校女足為班底組建的石家莊市女足丙組隊伍在訓練。石家莊市少體校是一所業餘體育訓練性質的體校,設有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網球、體操、藝術體操等八個大項,承擔著為石家莊市培養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的重任。為解決沒有生源問題,近年來,該校堅持「開門辦校」,積極探索體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