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劈叉要上體校不上學
□本版撰文
時報記者 梁健敏
實習生 何珊珊
從奧運開幕至今,軒仔每天唯一的活動就是抱著遙控器調來調去看奧運。每天長達16個小時看電視,軒仔得了假性近視,必須戴眼鏡矯正。時報記者 巢曉 杜翠 實習生 朱德文 攝 |
雖然家裡訂了一份日報,軒仔每天還會趁著奧運轉播的空檔到樓下的報攤買五份報紙。他把各報關於奧運的報導都收集起來,一個不落下。時報記者 巢曉 杜翠 實習生 朱德文 攝 |
看了體操比賽後,馬上要讀小學一年級的6歲薇薇這幾天鬧著要去體校,不想上學,還在床上「劈叉」證實自己的實力;每天16小時抱著遙控器看奧運,中途去趟洗手間都一路小跑,馬上要讀五年級的軒仔患上假性近視……
隨著開學臨近,孩子的「奧運綜合症」開始困擾家長,專家稱,奧運過後孩子會逐漸淡忘此事,家長不需要太緊張,在看奧運期間好好引導就行。
今年開學就要成為小學生的薇薇,這幾天和媽媽鬧起了彆扭。當記者見到薇薇時,小姑娘的第一句話就讓人吃了一驚,「我不想上學了!」但薇薇的媽媽鄭女士則已經習以為常,「這幾天她天天都說,要去當運動員拿金牌。」
每天纏著媽媽要進體校
原來自從看了奧運會的體操比賽後,薇薇就對運動員在高低槓上的上下翻飛和自由體操場上的凌空翻騰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每天穿著背心和小褲衩模仿運動員上下場的挺身舉手示意的姿勢,又因為三四歲的時候曾經參加舞蹈班練過基本功,因此還不時地在床上「劈叉」演示給大人看,還纏著媽媽要進體校。
鄭女士有些哭笑不得,她告訴記者,她和先生從來沒有要送女兒去體校的打算,即便看到一些小朋友爭相學體操,自己也沒有心動,她只是希望女兒能夠正常念書,過普通人的生活。鄭女士只好耐心跟女兒解釋6歲的小朋友已經不適合練習體操了。
無奈薇薇完全不相信,不僅嘴上依舊吵著不要上學,還把父母為她準備的開學要用的書包、文具、飯盒丟得滿地都是,認為只要不上學就能夠去體校。鄭女士夫婦現在對女兒的行為採取消極的不理會態度,只希望奧運快點結束,女兒鬧騰累了就消停,好快點淡忘這個「偉大的夢想」。記者臨走時,薇薇瞪著大眼睛天真的問道:「姐姐,我都會劈叉呢,真的不能學體操嗎?」
日盯16小時患假性近視
奧運雖好看,可居住在星匯園的張女士這兩天卻有點擔心了。開學就讀五年級的兒子軒仔是個體育愛好者,這個暑假為了看奧運,連之前一直吵著的雲南十日遊都放棄了:從奧運開幕至今,軒仔每天唯一的活動項目就是盤在沙發裡抱著遙控器調來調去,從一早的《朝聞天下》看到晚上十一點多鐘的《全景奧運》,中途去趟洗手間軒仔都會一路小跑。
張女士說,她和丈夫都是生意人,兩人幾乎都要在晚上7點之後才到家,指導或控制孩子看比賽的機會並不多。開賽一周多來,每天長達16個小時的看電視,讓軒仔的眼睛開始不舒服。張女士發現兒子看電視時總會不自覺地眯著眼睛,於是她帶軒仔來到眼科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軒仔由於長時間看電視導致眼睛過於疲勞得上了假性近視,必須戴眼鏡進行矯正。張女士只得無奈地看著兒子小小年紀就架上了150度的近視眼鏡。
每天買5份報紙收集報導
而讓她更不放心的是,兒子以前總是有很多話題和爸爸媽媽交流,會講一些身邊小朋友的趣事,而現在每天張口閉口全是奧運,嘴裡不是念叨著「怎麼還不拿冠軍呢」,就是「再拿一分就好了」,腦子裡面想的都是今天的奧運比賽和昨天拿金牌的選手的名字。有時盯著電視出了神,父母連連叫喚也不答應。
軒仔每天還會趁著奧運轉播的空檔到樓下的報攤買報紙,一買就是五份。雖然家裡已經訂了一份日報,但是卻滿足不了軒仔的癮。他把各報關於奧運的報導都收集起來,一個不落下。
本來關注體育盛事可以激勵小孩,可是看到孩子如此瘋狂,張女士不由得忐忑不安。「我很怕奧運會結束後,兒子的心會一直收不回來。擔心他回到學校以後還要和同學討論很長時間的奧運啊。」 張女士說,奧運結束時已經是8月24日,再過一個星期就開學了。
家長憂
休息 比上學還要少睡兩小時
「該睡的時候睡不著,想睡的時候捨不得睡,結果就是沒得睡。」中大大二學生小黃說話哈欠連天。緊鑼密鼓的賽程,連續的情緒亢奮,不足的睡眠休息,已經讓他有點吃不消了,「我期末備考時都沒這麼拼命過。」
像小黃這樣的「全天候」奧運觀眾為數不少。家住天河的高中生阿欣說以前暑假每天可以比上課時多睡三四個小時,但近來每天卻比上學時還要少睡大約兩個鐘頭,睡得最少的一天是女網1/4決賽李娜對陣薩芬娜那天,阿欣只睡了四個鐘頭。
正式比賽開始前的新聞報導,使很多學生自覺改掉了睡懶覺的習慣,各種賽事播報又讓學生們捨棄了午休時間,待到晚上好不容易看完了一天的賽事加評論後不少人還會意猶未盡的登上論壇感慨一番。就這樣,睡得晚起得早外加沒有午休,想一如既往地保持精神狀態良好實非易事。
飲食 零食替正餐或乾脆不吃
睡的方面出了問題,吃的方面也不例外。家住小北路的初二學生阿彬,是個不折不扣的體育迷,以往假期的每天中午,因為父母工作忙不回家,阿彬都會自己煮飯吃。而這個暑假,自從奧運比賽正式開始以來,阿彬沒有煮過一次飯,每天的半包餅乾一瓶水,就是他的「便利午餐」。
記者了解到,有不少放假在家需要獨自解決吃飯問題的學生們為了不放過奧運比賽的任何一個精彩鏡頭,都想出了不同的辦法,有的叫外賣,有的推遲吃飯時間,有的壓縮進餐時間,有的用零食代替正餐,有的則乾脆不吃。
心理 「唯金論」可能誤導孩子
最近,一些家長還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況。採訪中,有四名家長向記者透露,他們的孩子成了「唯金牌論」的小狂熱者。看到中國代表團拿金牌,歡欣鼓舞,看到運動員失利,就會表現得非常不屑一顧,認為運動員很沒有本事,沒有出息,隨即拿著遙控換臺。這種狀況主要發生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
家長們稱,孩子容易受到媒體的影響,產生「金牌至上」的心理,打個比方,解說員講解時,每次選手奪金後聲音就提高八度,異常激動亢奮,一旦是銀牌或銅牌就顯得略為沮喪,而且觀眾和運動員本身的反應也是如此,這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的判斷。家長也很難向這麼小的孩子解釋奧運的參與精神與頑強爭冠之間的關係,只是害怕這種不太正常的心態,這種錯誤的價值觀判斷會被帶到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去。
專家導
「收心」要過渡別管太緊
儘管在青少年心理熱線以及在醫院的心理科暫時沒有發現因為奧運心理狀況突變前來就醫的學生,但是不少家長仍很困擾。對此,專家稱過分擔憂沒有必要。
沉浸奧運好過沉迷網遊
「沉浸奧運會和沉迷網遊有本質區別,奧運會帶給人們的是正向的激勵作用,家長不需要過分擔憂。」 廣州團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熱線諮詢專家、南方發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長何維稱。
此外,由於奧運是個階段性的盛事,並非像網絡那樣具有持續性,因此學生在這段日子安排更多時間去觀看也可以理解。奧運過後孩子也會逐漸淡忘此事,家長不需要太緊張。
而中山二院的心理碩士梁劍芳則稱,奧運之後的調節很重要,由於奧運之後不久就是帕運會了,估計一些學生也會關注。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從原來的「放羊」,一下子變成「防狼」:在放假時放任自流,一開學就管得過緊,這樣得不償失。要學生及時收心,還要注意過渡循序漸進才行。
讓孩子看到金牌後的艱辛
對於像薇薇那種過分崇拜英雄而跟家長鬧彆扭的情況,家長不要一棍子打死,而要先肯定孩子的興趣,再引導。
對於孩子產生「唯金論」的價值判斷,家長可以說一些勵志的奧運故事,如設置金銀銅的目的是擴大獎勵面、如運動員受傷依然堅持比賽、能參加比賽都是精英等觀點引導孩子。
(責任編輯: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