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出借八千多萬元反被控詐騙,無罪後告報警人誣陷未獲立案

2020-09-03 中國青年網

因為債務糾紛,河南駐馬店市商人張雅青等四人遭受刑事打擊。張雅青稱,他們曾和河南榮億置業公司(簡稱榮億公司)籤訂借款合同,向後者出藉資金八千餘萬元。但榮億公司卻報警稱,借款合同系公司股東韓要西私刻盜用公章所籤,所藉資金該公司也未使用。榮億公司一份股東會決議顯示,韓要西於2012年3月12日當選為該公司經理。

2015年6月,榮億公司向鄭州市公安局控告韓要西、張雅青等多人涉嫌詐騙。當年12月至2016年1月,張雅青等四債權人先後因涉嫌詐騙罪被鄭州警方刑拘,後被訴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法院(簡稱航空港法院)。

榮億公司曾向警方控告張雅青等人涉嫌詐騙犯罪。2017年6月19日,航空港法院一審判處張雅青等四人構成犯罪,但罪名從檢方所訴的詐騙罪變為虛假訴訟罪,四人刑期從兩年至四年不等。此後,鄭州中院將本案發回重審。2019年5月27日,航空港法院重審後,宣判張雅青等四人無罪。

2019年5月27日,李磊鑫、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被改判無罪。但李磊鑫已被羈押三年,其餘三人均已被羈押兩年。2020年1月,張雅青的母親劉國蘭向鄭州警方舉報榮億公司股東貟得欣、解慧梅等人涉嫌誣告陷害,致使張雅青等四人蒙冤入獄,但新密市(鄭州所轄縣級市)公安局審查後認為「無犯罪事實」,決定不予立案。劉國蘭申請複議後,警方仍維持了原決定。此後,劉國蘭又申請覆核。

8月21日,劉國蘭收到鄭州市公安局刑事覆核決定書,結果仍是維持原決定。

討債不成反被判虛假訴訟

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河南駐馬店商人張雅青、張新紅、李磊鑫、崔清海等四人先後因涉嫌詐騙罪被鄭州警方刑拘。其中,張雅青和張新紅為姐妹,李磊鑫是張新紅的丈夫,崔清海是李磊鑫的朋友。

本案源於債務糾紛。張雅青告訴澎湃新聞,從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他們曾和河南榮億置業公司(簡稱榮億公司)多次籤訂借款合同,向該公司出藉資金八千餘萬元,經手人為股東兼經理韓要西。榮億公司一份股東會決議顯示,2012年3月12日,該公司股東韓要西當選為公司經理。

2015年6月15日,榮億公司向警方提交控告書稱,借款合同系公司股東韓要西私刻盜用公章所籤,所藉資金該公司也未使用,並稱韓要西、張雅青、張新紅、李磊鑫等人涉嫌詐騙犯罪。

2016年9月6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檢察院以被告人李磊鑫、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犯詐騙罪,向航空港法院提起公訴,同案被訴的還有韓要西,其被控犯合同詐騙罪、詐騙罪、職務侵佔罪。

航空港法院審理查明,2011年2月至11月1日,榮億公司投標並中標航空港試驗區一項目。被告人韓要西為佔用榮億公司股份,在沒有任何還款資金保障的情況下高息融資入股。為能順利融資並支付融資高息,韓要西以私刻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印章的手段,冒用公司名義籤訂合同,或冒用公司名義為所籤訂的合同提供擔保,向多個單位和個人高息借款,通過借款「拆東牆補西牆」。

至2014年,韓要西無力支付本息,且其在榮億公司的股份也先後被折抵債務的情況下,開始對出借人隱匿行蹤。榮億公司先後在多地被多人起訴,帳戶及樓盤等公司資產被法院查封。

截至2014年4月,以韓要西所有還款記為歸還本金計算,韓要西共計尚有4654.43萬元借款尚未歸還。其中,從2012年3月28日至2014年4月3日,韓要西經李磊鑫向張新紅、張雅青、楊月翠、劉國蘭、駐馬店同創公司(註:由崔清海經營)共計借款8870.93萬元,還款6266.28萬元。

航空港法院依據相關被告人供述及證人證言等證據認為,李磊鑫在得知韓要西使用私刻榮億公司的印章籤訂借款合同後,共同預謀並實施了使用榮億公司曾用章重新補籤數份空白借款合同、居間合同和委託收款協議的事實。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在明知借款合同系李磊鑫找韓要西偽造的情況下,在合同上分別作為出借人籤名。

至2015年,李磊鑫、張新紅、張雅青、崔清海等債權人,提起多個訴訟,將榮億公司及該公司部分股東等在駐馬店市起訴,共計要求榮億公司歸還本息及其他費用1.3億餘元。其間,榮億公司名下部分財產被法院查封凍結。

關於檢方對被告人韓要西、李磊鑫、張新紅、張雅青、崔清海犯詐騙罪的指控,航空港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李磊鑫等人在明知被韓要西合同詐騙後,且在已知真實借款方並非榮億公司的情況下,為了挽回自己的損失,偽造證據材料,並以該偽造的證據材料對榮億公司提起民事訴訟,意圖通過法院的民事判決,將榮億公司的財產非法佔為己有,其行為符合虛假訴訟罪的構成要件。

2017年6月19日,航空港法院判決韓要西犯合同詐騙罪、職務侵佔罪、虛假訴訟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二十年,並處罰金十一萬元,法院還判令其向十三名/家被害人/被害單位退賠5654.43萬元,其中含張新紅、張雅青等人的2604.64萬元。

此外,李磊鑫、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四人也都被判犯虛假訴訟罪,李磊鑫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其餘三人刑期均為二年。另有一被告人被判犯隱匿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罪,判一緩一。

四債權人被改判無罪

對於一審結果,檢方和五名獲實刑的被告人均不服判。該五名被告人均提起上訴,而航空港檢察院也提起抗訴。

鄭州中院審理後認為,原判認定合同詐騙、虛假訴訟的事實不清。2018年2月8日,鄭州中院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

航空港法院重審查明,2012年3月27日,經李磊鑫介紹,韓要西與張雅青等人籤訂了550萬元的借款合同,借款方是榮億公司,韓在借款人處蓋上了榮億公司正常使用的印章,並提供了受其控制的榮億公司對公帳戶。韓要西將這些錢用於償還借款及支付李磊鑫利息。

之後,李磊鑫經常給韓要西控制的兩個個人帳戶中轉錢,也與韓籤訂了多份借款合同、居間合同,並在借款人處籤字,加蓋其私刻的榮億公司的公章。因為韓要西讓李磊鑫把錢都是打入個人帳戶而不是公司帳戶,故而李磊鑫還讓韓要西籤了委託收款通知。

澎湃新聞注意到,和原一審相比,重審一審時航空港法院未認定李磊鑫「在得知韓要西使用私刻榮億公司的印章籤訂借款合同後,共同預謀並實施了使用榮億公司曾用章重新補籤數份空白借款合同、居間合同和委託收款協議的事實」。也未認定張新紅、張雅青、崔清海是「在明知借款合同系李磊鑫找韓要西偽造的情況下,在合同上分別作為出借人籤名」。

關於公訴機關對被告人李磊鑫、韓要西、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的指控,經重審審查,韓要西於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經李磊鑫分別騙取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劉國蘭、焦玉平等人借款8870.93萬元,至2014年4月還款6466.28萬元,未還2604.65萬元屬實(未計算借款利息)。

航空港法院認為,這表明,在被告人韓要西與被告人李磊鑫等人之間存在借款事實。在此情況下,公訴機關提供的證據不足以確實充分的證實被告人李磊鑫、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在提起民事訴訟的過程中,主觀上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故該項指控證據不足,不能成立。

2019年5月27日,航空港法院重審改判李磊鑫、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無罪。韓要西的罪名從一審判定三個變為兩個:合同詐騙罪和職務侵佔罪,原一審判定的虛假訴訟罪不成立,刑期由二十年改為十八年;並判令其退賠合同詐騙和職務侵佔犯罪所得,其中含張新紅、張雅青等人的2604.64萬元。

重審一審判決後,上述五被告人再次上訴。韓要西上訴稱,原判認定的合同詐騙事實有誤,所有的借款都是以榮億公司的名義進行並用於榮億公司,且其在榮億公司持有的35%的股份足以清償所有債務,其不構成合同詐騙罪。此外,他還稱其也不構成職務侵佔罪。

李磊鑫、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上訴稱,原判認定事實錯誤,因為韓要西系榮億公司總經理,其經手向張新紅等人借款的行為屬於職務行為,所借款項均由榮億公司實際使用,榮億公司應當對此承擔責任。張新紅、張雅青等人已經依法提起民事訴訟,本案刑事判決不應對民事部分作出認定處理。崔清海還上訴稱,如果認定韓要西構成合同詐騙罪,榮億公司及其股東也應構成共同犯罪。

不過,鄭州中院審理後仍認為,依據韓要西供述及相關證人證言、印文鑑定書、審計鑑定報告等,韓要西在與他人籤訂、履行借款合同過程中,故意隱瞞自己不具有實際還款能力的真相,通過使用私刻的榮億公司印章、舉新債還舊債等方式騙取被害人信任,私自以榮億公司系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名義籤訂合同,騙取被害人數額特別巨大的財物,且在無力支付本息的情況下隱匿行蹤。綜上,足以認定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此外,韓要西還利用榮億公司股東身份,私自將榮億公司借款1000萬元非法佔有,構成職務侵佔罪。

2019年10月14日,鄭州中院裁定駁回韓要西、李磊鑫、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的上訴,維持了原判。

新密市公安局不予立案通知書控告榮億公司股東誣告陷害未獲立案

討債不成反坐冤獄,李磊鑫、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遭受巨大打擊。原一審被判刑四年的李磊鑫,實際被羈押三年多時間,原一審均獲刑二年的張新紅、崔清海、張雅青三人,實際被羈押時間均在二年左右。

其中,原一審被判四年的李磊鑫於2015年12月8日被刑拘,至2019年2月28日被取保;張新紅於2015年12月8日被刑拘,至2017年12月7日被取保;崔清海於2015年12月14日被刑拘,羈押至2017年12月13日;張雅青於2016年1月28日被刑拘,當年3月5日被警方取保,3月26日被逮捕,直至2018年2月19日才再次被法院取保。

張雅青向澎湃新聞介紹,在她和她姐姐、姐夫失去自由期間,一直是她年逾七旬的老母親劉國蘭在外幫他們奔走申冤。

2019年6月,劉國蘭和張雅青等人向鄭州警方舉報榮億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股東貟得欣和解慧梅等人涉嫌行賄罪、誣告陷害罪、偽證罪等。

其中,劉國蘭等人舉報稱,2015年6月15日,榮億公司法定代表人貟得欣、股東解慧梅、趙志濤、趙智勇、貟建果、毛柄權向鄭州航空港區公安分局遞交的控告書中,故意誣告陷害出借人李磊鑫、張新紅、張雅青等人與韓要西偽造借款合同提起惡意訴訟,「詐騙」榮億公司,並要求港區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李磊鑫等人的「詐騙」犯罪行為。

劉國蘭等人認為,貟得欣、股東等人明知韓要西任職榮億公司總經理並分管財務和銷售,明知韓要西對外借款是為公司融資,明知是榮億公司借了並使用了相關借款,明知借款合同、居間合同上加蓋的是榮億公司同時期使用的原始印章,貟得欣、解慧梅等股東卻故意編造偽證、隱匿證據,歪曲、掩蓋借款真相,故意捏造榮億公司從沒向李磊鑫、張新紅、張雅青等人借款的虛假事實,故意捏造李磊鑫、張新紅、張雅青等人通過惡意訴訟「詐騙」榮億公司的虛假事實,並向公安機關提出虛假控告,意圖陷害李磊鑫、張新紅、張雅青等人受到「詐騙罪」的刑事追究。

此後,該案被鄭州市公安局指定由新密市(鄭州下轄縣級市)公安局查辦。2020年2月20日,新密市公安局作出的不予立案通知書顯示,「2020年1月20日移送的鄭州港區貟得欣、解慧梅等人涉嫌誣告陷害案,我局經審查認為無犯罪事實,根據刑訴法第一百一十二條之規定,決定不予立案。」

張雅青稱,直到6月18日,她才收到上述不予立案通知書,6月22日,他們向新密市公安局申請複議。7月15日,新密市公安局作出刑事複議決定書稱,「經審查,認為沒有犯罪事實」,維持了原不予立案決定。

此後,劉國蘭又向鄭州市公安局申請覆核。8月20日,鄭州市公安局作出維持上述複議決定的刑事覆核決定書。該決定書顯示,鄭州市公安局經審查認為,「原刑事複議決定書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依據準確、程序合法。」

8月25日,張雅青告訴澎湃新聞,他們仍不服上述覆核決定,準備通過信訪渠道,繼續舉報涉嫌誣告陷害等犯罪行為的榮億公司股東貟得欣、解慧梅等人。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四人出借八千多萬元被控詐騙 告報警人誣陷未獲立案
    5小時前 · 南寧市西鄉塘區人民檢察院官方帳號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四人出借八千多萬元反被控詐騙,無罪後告報警人誣陷未獲立案張雅青稱,他們曾和河南榮億置業公司(簡稱榮億公司)籤訂借款合同,向後者出藉資金八千餘萬元。但榮億公司卻報警稱,借款合同系公司股東韓要西私刻盜用公章所籤,所藉資金該公司也未使用。榮億公司一份股東會決議顯示,韓要西於2012年3月12日當選為該公司經理。2015年6月,榮億公司向鄭州市公安局控告韓要西、張雅青等多人涉嫌詐騙。
  • 四人出借八千多萬元反被控詐騙,無罪後告報警人誣陷未獲立案
    因為債務糾紛,河南駐馬店市商人張雅青等四人遭受刑事打擊。張雅青稱,他們曾和河南榮億置業公司(簡稱榮億公司)籤訂借款合同,向後者出藉資金八千餘萬元。但榮億公司卻報警稱,借款合同系公司股東韓要西私刻盜用公章所籤,所藉資金該公司也未使用。榮億公司一份股東會決議顯示,韓要西於2012年3月12日當選為該公司經理。
  • 達飛立案後,出借人的焦慮與老賴的狂歡
    正如立案前,出借人圍繞是否報警、是否立案爭論不休,大打出手甚至演化成仇敵。 我們不妨理性分析下。 前提: 1.基於網傳的某地政法委通知,達飛出借人端借貸餘額88.4億,借款人端借貸餘額168.99億,債權完全足額覆蓋。
  • 老人被詐騙損失3000萬 報警11個月後被告知不予立案
    一個立案決定要多久?11個月!——深圳七旬老人被詐騙損失3000萬元案件追蹤  一位七旬老人遭詐騙數千萬元報警後,深圳警方從接到報警到出具不予立案通知書,間隔時間長達11個月。詐騙行為是否成立?立案與否標準和期限是否有法律限制?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 農戶遭強拆獲賠後成「詐騙犯」,再審終於改判無罪
    此後,在警方主持調解下,蘆志鋼與未取得用地手續、也無徵收資質的開發商華宇集團達成協議,後者支付拆遷補償費等共計700萬元。蘆志鋼同日籤訂息訪協議,但付完款當天,華宇集團即報案稱被詐騙。此前北青深一度《「市裡」督辦的詐騙案:檢方建議發回重審,法院照判》曾對此事進行過詳細的調查。經媒體報導後,吉林省檢察院對該案提起抗訴,吉林高院於2019年3月決定再審此案。再審開庭1年半後,蘆志鋼改判無罪。
  • 村民房屋遭強拆獲賠700萬,開發商下套告其詐騙判刑12年,保護傘落馬後無罪釋放
    據上遊新聞報導,11月20日,被羈押了3年多的蘆志剛從長春興業監獄大門走了出來。因合同詐騙罪被判12年的蘆志剛再審無罪後恢復自由。這天的長春如同往年一樣,飄著雪花,蘆志剛的家人們在外面已經等候多時。看到等自己回家的家人們,蘆志剛露出了久違的微笑說,今天才知道自己改判無罪了,之前始終沒敢確定,看到判決了才敢相信。
  • 出借人遭飛來橫禍,叮咚錢包逾款未還不知去向
    最近,一些出借人就在名為叮咚錢包的河邊狠狠地摔了一跤。近日,黑貓投訴、21CN聚投訴等網站被眾多維權無門的出借人轟炸,投訴內容包括叮咚錢包逾期不回款,客服失聯,北京和廈門的兩家公司人去樓空等。曾經屢獲榮譽的叮咚錢包怎麼驟然間出了事情?出借人又該如何維權?
  • 反詐騙進行時|財務人員被騙30萬元,報警後公安成功止付
    11月23日早上,東莞市公安局謝崗分局泰園社區警務室社區民警林寶東攜帶防詐宣傳單張、喇叭播放器早早的來到位于振興大道的韓天工業區內為工業區的員工進行防詐知識宣傳,通過派發反詐宣傳單張、使用喇叭播放器播放防詐知識等,正面宣講犯罪分子常用的「網貸騙局」「刷單詐騙」「冒充公檢法」「冒充領導
  • 紐約華裔女子被控商場縱火 獲判無罪當庭釋放
    紐約華裔女子被控商場縱火 獲判無罪當庭釋放 2015-01-23 16:10: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南若然   2012年7月3日,八大道商城縱火案在經歷兩年多漫長的審理之後,22日終於由陪審團作出裁決。該案從上周起每日開庭審理,控辯雙方律師交叉盤問證人,向陪審團呈上證據,而在雙方律師都已作結案陳詞後,15名陪審團成員耗時1天半對該案進行討論,最終宣布指控魏燕華的三項罪名不成立,當庭釋放。
  • 微信詐騙多少錢才能立案報警,一千五夠嗎
    在我們法維刑辯團隊接到的諮詢中,最多的就是網絡詐騙的案子,當事人稀裡糊塗的就把錢匯給騙子組織,或者詐騙者通過一些不正當不合法的手段騙取被害者的財物,在遼寧省的網絡詐騙案中,詐騙超過多少錢才可以立案報警呢?
  • P2P平臺涉非被立案,借款人「賴帳」,出借人該怎麼辦?
    P2P平臺爆雷在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了,目前,一些城市的公安部門陸續通報對網貸平臺的立案和清退進展,這些行為無不說明P2P的確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了。而在網貸涉非的案件處置結果來看,相關責任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其實也並沒有讓出借人的損失挽回多少,涉案資產的追繳難度並不小。拿E租寶來說,從2015年案發至今,資金清退工作也仍未結束。
  • 今年全市刑事立案的3成是電信詐騙,被騙金額6千多萬元
    市民被騙走10萬多元 今年3月9日,河源市公安局反詐專班接市民李女士報警稱,其在某金融APP貸款後,接到自稱是北京金融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2103宗,全市立電信詐騙類案件1619宗,佔立刑事案件的32.86%,全市被詐騙涉案總金額近6076萬元,平均每宗案件被騙金額約2.4萬元。
  • 早報:一P2P被立案偵查 銅退出後仍現出借人投訴
    中金在線旗下P2P被警方立案偵查 出借人可報案又一家P2P被警方立案偵查。11月11日,福州市公安局倉山分局對外發布警情通報,「168金服」網貸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案,已被警方依法立案偵查。警方在通報中呼籲,凡至今未辦理報案登記的「168金服」網貸平臺的集資參與人,可攜帶相關證件進行報案。福州外的出借人,可通過郵寄材料的方式進行報案。
  • 面對P2P宣布良退和被立案的4大區別,出借人如何對待才能安全上岸
    除拍拍貸目前還未出現兌付困難情況外,宣布良退的平臺人人聚財、隨手記、小牛在線由於待還金額均超20億,明顯不適用簡易程序。出借人可能需要兩年才能收到回款,但不保證是所有本金,而是清退後的剩餘本金,且全程不再計息。
  • 大張偉屢屢被控抄襲 發律師函反告捏造事實
    抄襲固然是可恥的,反抄襲也是應當的,但是有些人打著反抄襲的名號去誣陷人,這就不應該了,由於早年大張偉的確有過抄襲的前科,以至於如今他屢屢被控抄襲,近日創作的新歌《我在詩裡看到了你》再次被罵抄襲,忍無可忍的他終於發律師函,反告對方侵犯名譽權,捏造事實。
  • 還不知道被網絡詐騙如何立案?看這裡!
    還有很多種,多涉及處理,與報警關係不大。遇到上面的情況,被騙的金額在2400以上的,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立案。PART-3撥打反電詐中心的電話。這種情況各省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些地方要求報警人第一時間就撥打反電詐中心電話,工作人員會開展止付和凍結工作,如果帳戶的資金被凍結,雖然不夠立案金額也是要立案的,因為網絡詐騙對象很多,數額可以累加,立案可以進行後續調查。反電詐中心的電話一般都是110抱緊電話。這種方式各省規定不一,不能以偏概全。
  • 辛巴被立案調查後,東三省、江蘇、山西等多地出現「辛巴客服」詐騙
    多地出現自稱「辛巴客服」形式詐騙,有人被騙15萬 自11月中旬,遼瀋晚報(lswbwx)陸續接到多位網友爆料,稱通過「辛巴團隊」的多位主播和「辛巴」本人直播間購買過「美妝蛋」、「燕窩面膜」、「棉密碼」、「留香珠」、「隔離霜」等產品後的約1個月時間裡遭到自稱「
  • 「冰毒」變「冰糖」,買家:詐騙!我要報警!
    姚冰氣不打一處來,朋友鮑匹齊也在一旁說一定要給販毒者一個教訓,但讓兩人始料未及的是,周密的安排過後,受到教訓的竟還有他們自己……「為了逼真,我還特意把大塊的冰糖敲碎」姚冰和麥唐是多年前在戒毒所戒毒期間認識的「毒友」,強制隔離戒毒解除後,兩人一直保持著聯繫
  • 吉林農戶遭強拆獲賠700萬後被訴詐騙:服刑四年再審改判無罪
    新京報訊(記者 袁靜偉 馬駿)11月20日,吉林長春興業監獄外,因合同詐騙被判12年的蘆志鋼經再審無罪後和家人團聚。2015年10月,蘆志鋼家遭遇暴力拆遷,開發商在支付完補償款當天,以蘆志鋼涉嫌合同詐騙為由報警。經一審二審,蘆志鋼獲刑12年。2019年5月,吉林省高院再審開庭審理此案。
  • 被電信詐騙後,報警真的有用嗎?
    不少網友問:「被電信詐騙後,報警真的有用嗎?」11月6日,記者從太原警方進行了了解。這是一種誤解,首先電信詐騙案件非常多,據太原市反詐騙中心統計太原市2020年1月—9月立案近5000起。 其次,電信詐騙也呈跨國化的趨勢,伺服器在境外,並不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