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大會
今天上午11時,合肥市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大會舉行。6名10多歲的學生從合肥市長吳存榮等市領導手裡,接過頒發的獲獎證書、獎盃和獎金。別看這獲「小發明家」年齡不大,但個個身手不凡,取得的獎項填補安徽省多項空白。想要獲得「市長」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在國內,甚至是國際上取得名次,才有資格參評。如美國主辦的「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等等。
合肥市科協工作人員介紹,在2010年全國第二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合肥市第一中學王彥博的《利用杯鍾蟲對幾種重金屬離子水汙染指示作用的初步探討》項目獲得一等獎,獲得的「英特爾英才獎」和「高士其科普獎」填補了我省在該獎項上的空白。合肥市三十八中學張陽同學的項目《合肥市常見小家蟻負重能力和負重行為的研究》獲得全國一等獎,同時榮獲「中國科協主席獎」和「廣東科學中心專項獎」,這是我省選手首次獲得「中國科協主席獎」。
同時,本次頒獎大會還表彰了2010年成績顯著的「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和24名優秀科技輔導員。他們會告訴你一個「小小發明家」是如何煉成的。
「小蟲子」能測水汙染獲獎項目:《利用杯鍾蟲對幾種重金屬離子水汙染指示作用的初步探討》
發明者:合肥第一中學17歲的王彥博
測驗水質有沒有受到汙染,是一項專業工作,通常需要精密的儀器。王彥博想出了一個「妙招」——用一種名叫杯鍾蟲的原生動物一測就準。
顯示器能主動發求救信息獲獎項目:《緊急標誌顯示器》
發明者:合肥市第六中學15歲的王許安琦
當車輛發生故障停在路邊時,都會使用緊急顯示標誌,提醒過往車輛或行人注意,但仍時常發生相撞的事件。
「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的緊急顯示標誌,大多數都是採用螢光技術,只有當光線照射到顯示標誌時,才能產生警示效果,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後面的車肯定看不清。」對此,王許安琦發明了一種能夠主動發出警示或求助信息的緊急標誌顯示器。
合肥螞蟻與美國螞蟻比力氣獲獎項目:《合肥地區常見小家蟻負重能力和負重行為的研究》
發明者:合肥市38中13歲的張陽
合肥螞蟻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張陽說,現在的科普文章中,大多是引用美國昆蟲學教授馬克·莫菲特的數據,他研究的對象也是美國螞蟻,一般能抬起自身重量300~400倍甚至以上的物體。經過反覆實驗,他最終得出的結果表明,合肥小家蟻上舉重量的最大值約為5.5毫克,是其自身重量的14倍左右;小家蟻在地面拖拉食物的最大重量約87.5毫克,是其自身重量的220倍。
「小小發明家」是這樣煉成的「青少年做的發明,畢竟不是大發明,不是什麼深奧的學科或創造,都是從日常生活裡發現的『小問題』。」在今天上午的評獎上,合肥六中鮑康勝老師被評為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他從事科技輔導已有7年,對如何培養出一名「小發明家」經驗豐富。
在他看來,這些「小發明家」並沒有特殊的才能。與普通學生相比,這群學生更關注日常生活。「從獲獎的項目可以發現,都是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他們有著一顆好奇心,從大家司空見慣的現象裡發現「不一樣」的地方。而且有著對新問題的持之以恆的探索精神,最終創新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連結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是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最高獎項,設立於2003年,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是首創。市長獎的設立,充分體現了市領導重視科學教育,重視科技創新,重視人才培養,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文化,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科技後備人才。
□實習生 袁馨馨 記者 蔣瑜香/文
鄭成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