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中小學生獲"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源于堅持不懈的興趣...

2021-01-09 東方網

原標題:英雄不問出處,創新正是少年

劉卓成家中的植物

劉卓成細心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 採訪者供圖

趙思穎設計的握筆器

趙思穎和她改良的課桌

  日前,第七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揭曉,平均年齡22歲的選手,從市長手中接過獎盃。其中,11歲的趙思穎、15歲的劉卓成是年齡最小的兩位,他們分別是楊浦區杭州路第一小學、長寧區天山第二中學的學生。

  他們憑著什麼樣的表現才能拿到市長獎?他們是怎樣的學生?晨報記者昨天與他們分別做了面對面的採訪和交流。

  15歲的劉卓成:對植物的熱愛遍及生活和學習中

  6年前偶然一次機會,劉卓成在植物園第一次看到食蟲植物,標牌上介紹說它會捕蟲。劉卓成對此充滿了好奇,由此開始了他的植物研究。

  食蟲植物引出了他的興趣

  「我種植過的植物約有150種,因為氣候的關係有些最終沒能存活。目前家裡的客廳陽臺上還種植著幾十種植物,每當做完作業我都會給這些植物做檢查,幫它們澆水鬆土,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這個時間我會覺得整個人都很放鬆,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劉卓成對記者說。

  「六年前父母帶我去植物園,我在植物園第一次看到食蟲植物,標牌上介紹說它會捕蟲,我充滿了好奇,為什麼它會捕蟲?它是怎樣捕蟲的?那刻起我對研究植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解釋這些疑問,我開始在家種植和觀察食蟲植物。至今種植過的食蟲植物有50個品種。」

  為了在家研究種植植物,劉卓成會把需要的植物種類告訴父母,「我會把需要列成清單,父母會幫我去國外採購。有些植物是熱帶的,上海的氣候很難養殖,我在家製作了暖箱加溼器,用來栽培熱帶植物,好讓它們更好生長。」

  15歲的劉卓成在植物研究領域小有成績。2014年在廣東省找到國內唯一的原生豬籠草:奇異豬籠草。累計收集和栽培的食蟲植物品種約150種。2016年5月以項目《四種食蟲植物的觀察與研究》參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2016年8月以項目《食蟲植物的栽培觀察與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1個一等獎和2個專項獎。

  作文大多和植物有關

  劉卓成目前就讀天山第二中學初二(2)班。「在學校同學和老師都稱呼劉卓成為卓成君,因為他十分有禮貌、做事不急不躁、溫文爾雅。」班主任楊曉麗說,「劉卓成是學校生命科學的課代表。

  楊曉麗介紹說,劉卓成的作文和隨筆,十篇裡有七八篇都和植物有關。「有時候看到他的作文我都無從下筆,因為實在是有太多關於植物類的專業術語,我只能從用詞和錯別字上給他進行打分。批改了他三年的作文,我也快成為半個植物達人了。」

  想從事和植物有關工作

  劉卓成的論文《四種食蟲植物的觀察與研究》,在去年獲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劉卓成說:「為了參與本次活動,我必須整理已有的照片和分類,還第一次學習寫論文。這個過程幫助我把原來分散的知識,系統地組織起來,還學會了如何有目的地去設計並完成一個實驗。」

  楊曉麗告訴記者:「劉卓成在家裡種植的植物,有兩盆被復旦大學拿去做研究。復旦的教授目前在輔導劉卓成研究一個項目,復旦研究室也對劉卓成開放。」

  採訪的最後,劉卓成告訴記者:「未來我想做關於植物研究的工作。」

  11歲的趙思穎:

  從生活中的小問題覓得靈感

  還在讀小學的趙思穎,是這次年齡最小的「市長獎」獲得者。在同學眼中,她就是個「小發明家」,而她的靈感,其實大多來自於生活中的小問題。

  從媽媽的戒指到握筆器

  「進了小學就發現,最大的問題是寫字,拿筆的姿勢一直是錯的,手指要麼用力過度,要麼就是握得太低壓住筆尖,不得不把頭偏向一邊才能看到字。」楊浦區杭州路第一小學五年級學生趙思穎回憶起剛入學的時候,對「寫字問題」記憶猶新。她細心地觀察了班上的同學,發現許多人和她有一樣的問題。

  「小學低年級一個班裡,至少三分之一的學生握筆姿勢不正確。」該校科技老師吉利莉也透露,因為孩子們的小手關節還沒完全發育好,握筆姿勢經常有問題,久而久之不僅對關節有傷害,對視力也有影響。

  趙思穎很快就用上了媽媽買的各種握筆器。但她發現,不管價格高低,常見的款式都是凹槽形,手指容易滑動,需要用更大的力氣,她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發明一款能固定住手指的握筆器呢?」

  在老師的指導下,趙思穎嘗試了多種方案。有一天,她看著媽媽戴的戒指,突然得到了靈感,用橡皮筋編成兩個小指環並綁定在握筆器上,果然手指滑動的情況得到了緩解。

  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她以這個款式為基礎,反覆改進材質,從硬質塑料到軟質矽膠,從短短的一截到能把鉛筆頭完全套進去,在舒適度、環保性上都有了提升。她還讓班上的同學們都來體驗,大家紛紛反映,用了這款「雙耳握筆器」,握筆姿勢確實改善了,而且手指不滑動,輕輕寫字即可,省力了很多。這款發明也在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成果活動中榮獲全國一等獎。

  修改課桌獲得同學點讚

  隨著身高的增長,趙思穎和同學們的腿經常被課桌臺板壓住,同學們經常吐槽,「要是課桌能再薄點就好了」。

  可要是課桌臺板薄了,那麼多書放哪裡呢?如果要擴大課桌面積,教室裡又放不下。

  趙思穎默默地把這個問題擺在心裡,開始畫草圖、在老師的幫助下利用各種工具進行繪製,最終設計出一款《分區與透視:我的雙層收納課桌》,把課桌臺板變薄變短,收納區改到了課桌後面,還設計了可以從上面打開的透明蓋子方便取拿。

  此外,她把課桌面板設計成透明的,並在臺板裡增加了一個隔層,這樣就可以把需要抄寫默讀的課本攤開放到隔層裡自動夾住,不僅清理了課桌空間,還騰出了雙手,這個設計也被同學們紛紛點讚,都誇她解決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難題,而這一發明也榮獲了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大賽一等獎。

  搞科技發明創造是件挺耗時間的事,但趙思穎的興趣得到了媽媽的支持。在媽媽看來,女兒不是奧數牛娃,但學習成績均衡,穩定在年級前5名。

相關焦點

  • 第八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正式候選人事跡簡介
    據《青年報》報導: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心和大力支持下設立的,面向本市青少年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眾性的科技創新最高榮譽獎項。本屆將評選「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10名。  本屆評選活動得到了各單位的大力支持和本市廣大青少年的積極參與,20名正式候選人,其中小學初中組4名,高中中職組4名,本科專科組3名,研究生組4名,職業青年組5名。20名候選人的平均年齡22.8歲,其中年齡最小的11歲、年齡最大的34歲,他們一共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149人次、獲得國際比賽獎項10人次,共申請發明專利63項。
  • 安慶6名學生獲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如果說是科技釋放了『塑料』這隻『惡魔』,我們也希望利用科技將這隻『惡魔』收回牢籠。所以我希望『創造出』一種功能強大的回收和分解海洋塑料垃圾的科技產品,我展開想像,用畫筆勾勒。」張想說。獲得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令張想和其家人都很驚喜。「她小時候特別愛繪畫,上初中後學業壓力大,很少拿起畫筆了。但是她特別愛參加課餘活動,看到科幻畫比賽,她又拿起了畫筆。
  • 桐城3名學生獲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9月14日上午,在安慶市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儀式上,我市6名學生獲獎。如果說是科技釋放了『塑料』這隻『惡魔』,我們也希望利用科技將這隻『惡魔』收回牢籠。所以我希望『創造出』一種功能強大的回收和分解海洋塑料垃圾的科技產品,我展開想像,用畫筆勾勒。」張想說。獲得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令張想和其家人都很驚喜。「她小時候特別愛繪畫,上初中後學業壓力大,很少拿起畫筆了。但是她特別愛參加課餘活動,看到科幻畫比賽,她又拿起了畫筆。
  • 渝北區五位同學榮獲第十二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其中我區的馮路橋同學、肖婧妍同學、曾驛雯同學榮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全市僅10名),程丹同學、陳飛宏同學獲得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提名獎!總獲獎人數位居全市前茅!獲獎情況:在十五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全國成果展示交流活動被聘為「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研究的課題獲二等獎;十四屆「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學實驗嘉年華活動獲金質章;獲第十二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獲33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成果一等獎;獲34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成果一等獎
  • 宿松一名學生拿到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9月14日上午,在安慶市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儀式上,我市6名學生獲獎。安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由市政府舉辦,主要表彰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青少年,是面向安慶市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最高榮譽。
  • 30萬餘名中小學生PK 今年蓉城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花落誰家?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舉辦了36屆,每年共有約30萬餘名中小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成為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的重要賽事。今日,小錦從市科協獲悉,經過終評答辯和技能測試,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將評選出蓉城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科協主席獎2個綜合獎和4項專項獎,並在12月舉辦的大賽頒獎晚會上進行現場頒獎。
  • 30萬餘名中小學生PK 今年蓉城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花落誰家?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舉辦了36屆,每年共有約30萬餘名中小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成為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的重要賽事。今日,小錦從市科協獲悉,經過終評答辯和技能測試,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將評選出蓉城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科協主席獎2個綜合獎和4項專項獎,並在12月舉辦的大賽頒獎晚會上進行現場頒獎。
  • 第十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
    原標題:第十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9月30日,第十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典禮舉行。市長黃奇帆為20名科技創新市長獎和提名獎獲獎學生頒獎並講話。黃奇帆說,青少年是我國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青少年敢創新、能創造、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國夢」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 第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發 看揚州科技創新的新力量
    中國江蘇網5月31日訊 昨天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我市舉行了揚州市十大科技之星和第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典禮。記者從現場獲悉,金於楠、韓峰、朱明宇、孫天嘯等6名小發明家從競賽中脫穎而出,獲頒市長獎。
  • 安慶這6名學生獲得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據安慶新聞網報導 9月14日上午,在安慶市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儀式上,我市6名學生獲獎。「此次獲得『市長獎』,我們都很開心,相信也會激發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褚麗娟說。   科幻畫質量在提升   科技創新成果有待提升  據了解,安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條件包括在國際科學競賽中獲獎,或在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前三名等
  • 中美螞蟻力氣比較 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發__萬家熱線...
    合肥市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大會今天上午11時,合肥市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大會舉行。6名10多歲的學生從合肥市長吳存榮等市領導手裡,接過頒發的獲獎證書、獎盃和獎金。別看這獲「小發明家」年齡不大,但個個身手不凡,取得的獎項填補安徽省多項空白。想要獲得「市長」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在國內,甚至是國際上取得名次,才有資格參評。如美國主辦的「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等等。
  • 遂寧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市長獎表彰167件小發明
    12月24日,在第二屆遂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市長獎頒獎典禮暨第33屆遂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式上,遂寧第二屆市長獎學生代表胡渝佳在發言中說到。她的參賽作品《探尋古法工藝,巧弄皓皓蠶絲》獲得了本屆遂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市長獎一等獎和全國十大公眾喜愛作品獎。
  • 遂寧一中7名學生榮獲遂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市長獎
    近日,遂寧一中初中部7名學生榮獲遂寧市第三屆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市長獎。  據悉,由遂寧市政府設立的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最高榮譽獎——遂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市長獎(以下簡稱「市長獎」)每年評選一次。
  • 蓬萊這些學生獲青少年市長獎!學霸分享考上北大的秘籍
    8日,在第十屆傑出青少年市長獎、優秀中小學生獎獲獎學生代表座談會上,11名獲獎者參加了座談並領取了榮譽證書。同時,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曾獲校級「十傑藝術之星」稱號,通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十級考試。她積極參加課外的社會活動並獲青少年社會實踐模型創作獎;她每個周都會和媽媽一起去敬老院為老人包餃子,參加「情暖西部」等各類公益活動,為社會奉獻愛心。
  • 蓬萊這些學生獲青少年市長獎!學霸分享考上北大的秘訣
    8日,在第十屆傑出青少年市長獎、優秀中小學生獎獲獎學生代表座談會上,11名獲獎者參加了座談並領取了榮譽證書。同時,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曾獲校級「十傑藝術之星」稱號,通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十級考試。她積極參加課外的社會活動並獲青少年社會實踐模型創作獎;她每個周都會和媽媽一起去敬老院為老人包餃子,參加「情暖西部」等各類公益活動,為社會奉獻愛心。
  • 合肥一中三少年斬獲「科技創新市長獎」 14歲女孩發明艾草驅蚊液
    端午節插門上的艾草變身無添加驅蚊劑,玩機器人代表中國參加世界級比賽,利用「分子篩」將廢棄油脂變成能源……這些科技創新都由一群青少年完成。日前,合肥的8名少年被授予第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在此次評選中,合肥一中有3位同學獲獎,2名同學獲得提名。
  • 科技創新教育究竟該怎麼「玩」
    琳琅滿目的科技創新類大賽,年輕人究竟了解多少?中小學校熱衷開設的科技創新類課程是否對得上青少年的「胃口」?未來的科技創新教育究竟該怎麼「玩」?  日前,團上海市委和上海市科技黨委聯合發布了一份長達數萬字的《科技創新與當代青年——2015上海青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科技創新:來自生活源於興趣
    科技創新從哪裡來?拍拍腦袋蹦出來的?關在房間裡冥思苦想出來的?都不是!7月12日至15日召開的上海國際青少年科技博覽會告訴我們,科技創新來自生活、源於興趣。  他說,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對機器人特別有興趣,喜歡電子類拼拼插插的東西,上的小學又是一所科技特色學校,發展興趣更是如魚得水。有一次他去醫院看到護工給長期臥床的病人翻身很辛苦,就萌生了用機器人完成這部分工作的想法。回到學校,他畫出了自己對翻身床構思的草圖,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傳動、槓桿等物理學知識,終於把草圖變成了實際的模型。
  • 蘇州小學生喜獲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最高獎
    8月23日,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江蘇省第三十一屆科普宣傳周主場活動在南京科技館開幕。蘇州市吳中區碧波實驗小學周子航同學發明的《可自主注射的精準注射器》經過區、市、省層層選拔,被評為第三十一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培源獎,這也是蘇州首位小學生獲此殊榮。
  • HFI學生張宇騫獲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協主席獎和專利申請獎
    近日,第35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第三輪網絡視頻問辯評審工作順利完成,標誌著本屆大賽圓滿結束。華附共8名同學攜帶7個科技創新研究項目經過論文評審,視頻評審以及專家問辯等重重考驗,在近1200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進入省級終評。其中,來自國際部11年級張宇騫同學及其工程類創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