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2020-12-18 國際極速遞

澄城堯頭窯是陝西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瓷窯,位於縣城西南10公裡的堯頭鎮堯頭村,有著千餘年的燒造歷史,其窯址也是歷代民間陶瓷文化的重要遺存。

一、 澄州堯頭窯的起源

最早關於堯頭窯的記載出現在唐朝。據明代《澄城縣誌》記載:「瓷砂始於唐」「窯課鈔二百八十九貫五百文……物產器用資黑瓷、石炭、黑磁搖(堯)頭鎮特產。」可堯頭陶瓷到底起於何時?卻無人考證,只是據當地人稱,在古窯址廢墟中挖掘出的陶瓷碎片上發現刻有漢代的年號和人名。由此推斷,堯頭陶瓷最早可能始於漢代,發展於隋唐,興於宋元,盛於明清。堯頭陶瓷以它特有的青花瓷、黑瓷而聞名一方,現仍保持著手工製作的原始風貌,有碗窯、瓷窯、甕窯、砂窯四個傳統窯系。主要生產碗、碟、壺、盞、盒、罐、盤和各種精巧的玩具與器皿,其造型稚樸、古拙、厚重,粗中寓巧,樸而不俗;釉質滋潤,色黑如漆;風格獨特,別具韻味,充滿著濃濃泥士氣息。

二、 清代堯頭窯的興盛

那麼,在清代堯頭窯的興盛到底到了什麼程度?從當地的一個傳說或許就可以看出一二。宋家是堯頭鎮的一個大姓。清朝年間,宋家成了堯頭鎮首富。每到六月小麥豐收的光景,人們總會把收割的小麥進行晾曬,而宋氏人家曬的不是小麥,而是白花花的銀子。這便是宋家「六月曬銀」的傳說。

正是在陶瓷與煤炭的支撐下,堯頭鎮在當時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旱碼頭」。清代遊得宜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十裡通衢接洛灘,遙遙西望是長安。客來指點金銀器,莫作張家霧市望。」這邊是當時堯頭鎮的景象。

三、 藝術特徵

作為渭北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瓷窯,澄城縣堯頭陶瓷有著1300餘年的燒造歷史。以其造型渾樸大方、胎骨憨厚古拙、釉色純亮縝密而深得百姓喜愛,其窯址也是歷代民間陶瓷文化的重要遺存。

當地農民利用村子周圍遍布的瓷土原料,夏秋制坯彩繪,入冬燒窯銷售,代代相傳。至今,還有幾戶燒制黑釉大缸和盆碗的瓷窯,採用的仍是祖輩傳下來的古老燒瓷技藝。而堯頭粗瓷以它特有的黑瓷、黑釉剔花瓷、青花瓷和鐵鏽色瓷器而聞名一方,現今仍保持著手工製作的原始風貌,分別有碗窯、瓷窯、甕窯、砂窯四個傳統窯系。

據當地老人講,堯頭窯的燒制有很多民間傳說。如:為防止不吉利,女性不準進入窯場。另外燒窯前,要祭窯神,首先是燒黃紙驅走惡魔;其次,向窯內灑三杯酒,切幾塊肉;然後鳴炮點窯,一般燃燒七天,燒成三日的當天早晨,不能將黃小米稀飯之類的實物放在窯口,其目的是想避免「燒黃」的意思。

澄城堯頭陶瓷品種豐富,藝術價值很高,被專家學者譽為為「純正的土瓷,地道的黑珍珠」、「黃河之精,華夏之靈」、「中國原生態陶瓷的活化石」。

四、現狀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瓷窯,澄城堯頭粗瓷曾有過歷史的輝煌,隨著歲月的滄桑變遷,後來已失去了往日的風採與繁榮。由於技術的發展,澄城堯頭陶瓷因製作工藝沒有提高和改進,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很難見到一些巧匠繪製的傳統日用品,蘊含著深厚民間美術的澄城陶瓷已今非昔比。

「現在村裡不少人根據需求,開始自產自銷些工藝品,但銷路不是很好。」周紅志說,有時也會到各地交流參加行業展會,宣傳推廣窯頭陶瓷。但令他擔憂的是,由於不能帶來良好的收益,村裡的年輕人基本不願學習,目前下一代傳承人幾乎沒有。

相關焦點

  • 第三屆中國大櫻桃產銷研大會 5月15日陝西澄城召開
    發布會現場獲悉,第三屆中國大櫻桃產銷研大會將於5月15日在陝西澄城召開,據了解中國大櫻桃產銷研大會是國內唯一專注大櫻桃產銷研整合及新技術新成果展示的活動交流平臺。迄今為止,中國大櫻桃產銷研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第一屆和第二屆都在山東煙臺舉辦,今年是第三屆,選擇在陝西澄城縣舉辦,更是從側面反映澄城櫻桃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 澄城刺繡傳承人談針線活兒裡的寄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賀照陽虎頭帽、虎頭鞋、荷包、筆筒、捶背虎……在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上,來自陝西省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澄城刺繡」帶來了多種的「虎文化」元素展品。今年41歲的王春莉是「澄城刺繡」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據她介紹,陝西刺繡淵源深厚,周秦漢唐都有記載,作為四大繡品的母體藝術,在西北大地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澄城刺繡作為陝西古老繡種中的一支,針功細膩、花型簡潔大方、顏色搭配和諧,早在2008年就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首批「建黨百年磚」成功燒制
    窯內窯外,工人們有序地將燒制好的磚運送出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磚燒制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沈步雲和第六代傳承人沈剛及工人們一起搬運磚塊,並且細心地一塊塊放置整齊。經歷了取土、制坯、燒制、出窯等工序,此次出窯的「建黨百年磚」呈青黛色,上面印有「建黨百年」和「嘉興2021」字樣,擺放時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
  • 嘉善百年古窯燒制的「建黨百年」磚出窯!
    窯內窯外,工人們有序地將燒制好的磚運送出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磚燒制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沈步雲和第六代傳承人沈剛及工人們一起搬運磚塊,並且細心地一塊塊放置整齊。經歷了取土、制坯、燒制、出窯等工序,此次出窯的「建黨百年」磚呈青黛色,上面印有「建黨百年」和「嘉興2021」字樣,擺放時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
  • 五月櫻桃紅 澄城等你來嘗鮮
    五月,是櫻桃上市的季節,澄城櫻桃,紅動中國繼續發聲,繼「櫻桃紅」快閃之後,5月9日上午陝西澄城第四屆櫻桃文化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澄城萬麗酒店召開,30多家媒體以及網絡大V前來參加此次新聞發布會。澄城縣外宣辦主任焦雅麗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 一生痴愛顏色釉——記傳統顏色釉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鄧希平
    在景德鎮名坊園,有一個「鄧希平陶瓷藝術館」,裡面展出了傳統顏色釉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鄧希平的代表作品。走進這裡,各種顏色釉瓷器巧奪天工,瓷缸、瓷瓶、瓷馬、瓷盞、瓷盤……郎紅、天青、翠綠等色彩大氣古典,讓人讚嘆不已。
  • 汝州市產教融合 積極引導發展汝瓷燒制工藝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通過學習,掌握了一些基礎的汝瓷燒制技藝的生產與流程。雖然我現在沒畢業,但是已經有好幾家汝瓷企業有意向與我籤訂就業協議。」面對記者採訪,汝州技師學院陶瓷專業學生小趙興奮地說。作為汝瓷的發源地,近年來,汝州市通過產教融合,積極引導發展汝瓷燒制工藝,讓傳統技藝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記者在汝州技師學院採訪時看到,陶瓷專業的學生正在專家的指導下,專心學習製作汝瓷。拉胚、注漿、施釉等一絲不苟。汝瓷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汝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重啟千年古窯《吉葉長青》燒制點火儀式舉行
    8 月 13 日,由江西省吉州窯管理委員會主辦,吉州窯古陶瓷研究所、吉州窯博物館、吉州窯陶瓷協會共同承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吉州窯傳統燒制技藝」重啟千年古窯《吉葉長青》點火儀式在吉州窯發源地吉安縣永和鎮舉行。
  • 琉璃燒制技藝,七百年薪火相傳,七百年流光溢彩
    當地以蘇姓家族燒制琉璃最為著名。陽城燒造琉璃始於元代,至明清達於鼎盛。河津琉璃的燒制也始於明代萬曆年間,主要集中在城西的東、西窯頭村,呂姓為當地的琉璃世家。介休是山西燒造琉璃較早的地區,當地的唐代寺廟建築中就已使用琉璃,至明代達到極盛,遺留下不少古蹟。
  • 【古今澄城】韋莊故事
    韋莊故事說起澄城韋莊,澄城最南邊,翻過茨溝,108國道旁,一片平坦而寬闊的土地,名叫韋莊鎮。韋莊鎮有多少人姓韋,以姓氏命名的村鎮太過常見。韋莊鎮也不例外。常見的姓氏「韋」字加上常見的座地「莊」,這樣通泛的命名 方式讓人很難產生印象。常見、通泛,誤會便難免。
  • 澄城: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名單
    20兆瓦屋頂光伏電站建設項目 2.澄城王村斜井日產300萬立方合成氣項目 3.澄城陝西恆泰氫能利用示範園建設項目 4.澄城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處理項目 6.澄城拓日新能2000t/d光伏玻璃產業集群項目 7.澄城鋰離子電池負極生產項目
  • 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手工技藝
    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手工技藝手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土陶燒制技藝、織毯技藝、腰刀鍛制技藝等傳統技藝皆是我們整個國家,全民族的藝術瑰寶,那麼對於這些傳統技藝你知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西域的陶器明珠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而興起,其間不斷發展創新,一直流傳。它以手口方式傳承,沒有詳細的文字記錄。
  • 「建黨百年」磚將用嘉善窯火燒制!
    燒制方代表、嘉善縣副縣長曹麗娟接收了裝有南湖湖泥的容器。   「建黨百年」磚由南湖湖心取土,寓意著南湖的星星火種,從革命起航地再出發。在江南磚窯文化的發源地和傳承地嘉善燒制,既是挖掘、傳承與創新深厚的地方傳統文化,更使窯鄉文化基因與時代精神相融合,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此次「建黨百年」磚燒制項目,共考察了4、5家磚廠,最後沈家窯憑藉出色的工藝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脫穎而出。「建黨百年」磚將用於嘉興火車站等建設,其中紀念磚紅磚1921塊、青磚2021塊,寓意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及2021年建黨百年。
  • 除了受到盞友追捧的柴燒 建盞還有哪些燒制技藝?
    而建盞在燒制過程中,因窯爐結構、燒成溫度、冷卻方法、窯內氣體成分及濃度的變化等等因素,使得建盞釉色和紋樣的形成各具特色。即使是同一配方在不同的燒成條件和氣氛下,也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所以說燒窯成功與否決定了建盞品質的優劣。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目前建盞市場的三大主流燒法:傳統的柴燒以及現代的電燒、氣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