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新成果:收到地震信號後1秒鐘確定震源和震級

2020-12-12 參考消息

    新華網合肥12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詹婷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名地球物理交叉學科科研團隊成員經過3年多的科研攻關,近期在地震預警與速報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實現了在收到地震信號後1秒鐘內同時確定地震位置、震級和震源機制,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項技術的應用將可能大幅度降低地震災害對人類的威脅。

    地震發生後,初至波以平均每秒5公裡的速度傳播,最有破壞力的橫波以平均每秒3公裡的速度傳播,而預警電信號在電纜中則以每秒近30萬公裡的速度傳播,因此如能實現地震信息速報,震中附近地區在地震橫波到來之前,可能有幾秒到十幾秒的預警時間。人們接到預警信號後,可以迅速就近採取防護措施,對高鐵、核電站、建築工地、工廠等重要設施實施緊急關停方案。

    目前,世界上有四個國家或地區已建立了地震自動預警系統。最為先進的日本REIS地震預警系統,可以在接到地震信號5秒鐘後確定地震位置和震級,約2分鐘後估計出地震破裂的震源機制。我國地震監測系統目前在震後2分鐘自動完成定位和定震級,震後約2小時給出震源機制。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地球物理交叉學科科研團隊基於網際網路快速搜索技術,通過預先建立地震資料庫,快速搜索最佳匹配地震圖,於近期實現了在收到地震數據後1秒鐘內同時確定地震位置、震級和震源機制。這項地震預警與速報領域的重大突破,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將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地震災害對人類的威脅。

    這項研究由中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千人計劃」張捷教授、「青年千人計劃」張海江教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恩紅教授,以及博士生鄭毅、況文歡、張雄6名地球物理交叉學科科研團隊成員,經過3年多的努力合作完成。

    日前,國際權威科研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評審專家稱讚這個跨學科的地震速報解決方案是「出色的」,「為地震實時監測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介紹,目前這項技術已在41個國家申請技術發明專利,其中日本已批准了申請。中國地震局已經與該交叉學科科研團隊建立了合作,針對該技術在國家臺網的實施,設立了地震行業科研專項。

相關焦點

  • 地震中的震級和烈度是怎麼回事?
    ▲ 地震中常用的名詞解釋:震源——地球內部地震發生的地方,震中——與震源垂直相對的地表位置,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離,震中距——地面上其它任何一點到震中的距離(圖片 from web)地球上每年大概發生 500 多萬次地震,也即每天有 1 萬多次地震發生。
  • 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地震監測系統將是未來預報地震的發展新方向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速報員杜廣寶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他已經連續4個春節守在監測系統前,地震發生後在10分鐘左右核算地震參數信息,校正自動速報結果,給出正式速報是杜廣寶和同事們必須做到的事情。 近日,由中國科技大學與中國地震局合作研發的「智能地動」系統項目組宣布:利用該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僅需要1—2秒時間就能報出所有地震震源參數,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會「學習」的地震監測系統 從古至今,地震對人們生命財產的威脅從未停止。僅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0次,地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
  • 中國地震臺網覆核宜賓地震震源深度為12公裡 震感範圍較大
    封面新聞訊(記者 吳冰清 吳柳鋒 見習記者 姚箬君)16日12時46分,四川宜賓市興文縣(北緯28.24度,東經104.95度)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15時38分,四川省地震局發布消息稱,經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臺網部的參數覆核,此次宜賓地震震源深度為12公裡,震感範圍較大。四川省地震局稱,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本次5.7級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2公裡,根據當前收到的相關信息,本次地震震感範圍比較大。經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臺網部的參數覆核,震源深度仍為12公裡。
  • 地震那些事,這些關於地震的知識你應該知道,請收好
    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河北、天津、北京、遼寧 等地均有震感。萬幸的是,此次地震沒有造成明顯震害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很多網友在第一時間,就從各種渠道了解了這次地震的消息。那麼你會解讀地震報告嗎?這幾個地震概念你要知道震源: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作震源。
  • 如何測量地震的震級?方法有4種:近震、體波、面波和矩震級
    一般來說,地震的震級是通過測量地震波中的某個震相(如P波、S波、面波)的振幅來衡量地震相對大小的一個量,它是由日本的和達清夫和美國的裡克特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和發展起來的。
  • 中國地震預警系統一夜刷屏 各國預警系統各顯神通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據悉,宜賓提前10秒收到預警,樂山提前43秒收到預警,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系統瞬間刷屏,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 汶川地震6周年:中國地震預警網絡正在成形
    從「5.12」開始地震波有兩種,一種是破壞性較弱的縱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約為5.5千米/秒~7千米/秒;另一種是破壞性較強的橫波,傳播速度為3.2千米/秒~4千米/秒。2013年3月27日,臺灣南投發生了6.5級地震,福建地震局也為福州爭取到了63秒的預警時間,黃宏生認為,試運行「取得了預期效果」。而在王暾看來,經過幾年時間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地震預警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在中國地震臺網已有臺站之外,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建設了覆蓋面積為54萬平方千米的地震預警系統。
  • 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6秒寫圖文並茂新聞稿自動發布
    地震發生後  機器人寫的新聞稿火了  5月29日10時14分,綿陽安州區發生4.3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地震後僅僅兩分鐘,國家地震臺官方微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就發布了地震信息。  然而幾分鐘後,一則據稱是由機器人寫的地震新聞稿件開始在朋友圈流傳。
  • 我市已設有4個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計劃2022年底前將安裝800臺
    本報訊   記者昨日從市住建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東鳳中學、桂山中學、石岐中學和菊城小學已設有4個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根據省地震局部署,2022年底前還將在全市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場所建設安裝800臺預警終端。
  • 漳州有地震預警「神器」 警報最快提前幾十秒
    倒數讀秒,提醒地震波抵達時間市地震局監測預報科科長方宏芳介紹,在大地震發生後,預警中心通過震中附近的地震儀捕捉到縱波,利用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計算出地震參數(時間、地點、震級大小)、影響程度和預警時間,並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地震波到達之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發出地震警報。
  • 中日美在40分鐘內相繼地震!震級以及緯度相近,2020年怎麼了?
    從2020年的春季開始,各種災害相繼出現,就在12月12日,中國新疆發生地震,日本本州發生地震,美國內華達州發生地震,震級和緯度幾乎相同,這一切都是巧合嗎?中日美都處於地球的北半球,12日下午在40分鐘之內中日美三國相繼發生地震。在這次地震中科學家們發現了2個相似點:第一,震級相近,分別是4.2、5.1、4.9;第二,三地之間的緯度都僅僅相差5度。
  • 【四川北川發生4.6級地震 提前33秒向成都發送預警】中國地震臺網...
    2020-10-21 12:57:01來源:FX168 【四川北川發生4.6級地震提前33秒向成都發送預警】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21日12時04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北緯31.84度,東經104.17度)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 分秒之間可救命——地震預警系統建設在路上
    有研究表明,人們如果能在地震波到達時提前3秒收到警報,傷亡人數可降低14%;提前10秒獲得警報,傷亡人數可降低39%;提前20秒,傷亡人數可降低63%。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介紹,目前,實現地震預警有三種基本技術途徑:一是利用地震波和電磁波傳播的速度差異;二是利用地震波本身在近處傳播時縱波(P波)與橫波(S波)傳播速度的差異;三是利用致災地震動的強度閾值。
  • 關於地震知識的考點都有哪些?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中國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芮氏規模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 臺灣宜蘭縣海域6.4級地震 目前未收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今天(8月8日)早晨,浙江省地震局、浙江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發布消息稱,據浙江省地震臺網測定:8月8日5時28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北緯24.52度,東經121.96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據初步了解,浙江部分地區高層有震感,目前未收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
  • 山西又地震了!10天內第三次地震!快看都在哪?
    據山西地震臺網初步測定,北京時間2021年1月1日16時46分24秒,在山西忻州市代縣(北緯39.28度,東經113.13度)發生2.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
  • 一文詳解什麼是地震預警?
    在日本稱「地震預警」為「地震緊急速報」,美國在加州新建立的地震預警試驗系統就稱為「Shake Alert」系統,即震動警報。在中國儘管一再呼籲不要再用「預警」這個詞,但是約定俗成,改起來也不容易。所以目前所說的地震預警,就是地震警報!三、如何進行地震預警?我們知道,地震發生後縱波和橫波由震源向外傳播。
  • 加拿大溫哥華島附近海域發生6.2級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5日11時35分在加拿大溫哥華島附近海域(北緯50.60度,西經130.05度)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央視記者 崔世傑)延伸閱讀6.2級地震屬於什麼級別地震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1.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2.
  • 吉林松原頻發地震 發生破壞性地震可能性不大
    中新網長春1月16日電 經吉林省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16日02時00分54秒,吉林松原市寧江區(北緯45.26度,東經124.73度)發生1.7級地震,震源深度2千米。就在幾個小時前的15日22時16分19秒,這一區域剛剛經歷一場2.6級地震,震源深度2千米。
  • 臺灣及近海一天發生七次有感地震 最大震級5.2級
    臺灣臺南市、屏東縣、宜蘭縣近海和花蓮縣近海17日發生七次芮氏規模3.5級以上有感地震,其中最大震級5.2級。 臺灣氣象部門發布的地震報告顯示,當天23時3分,臺南發生芮氏規模5.2級顯著有感地震,震央位於北緯23.29度,東經120.38度,即臺南市政府北偏東方向38.1公裡的東山區,震源深度11.2公裡。